全球危機對中國貨運業帶來的影響

時間:2022-04-09 11:29:00

導語:全球危機對中國貨運業帶來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球危機對中國貨運業帶來的影響

一、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已波及到世界許多國家的實體經濟,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沖擊,中國經濟也未能幸免。

這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正在各個國家逐步顯現。而在我國的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近一個時期以來,不斷有企業關門倒閉的消息傳來。受全球經濟放緩的影響,制造業外部需求減弱,生產量急劇減少,效益明顯下降,部分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和外向型企業出現倒閉。據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統計,2008年上半年,全國有67,000多家規模(指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以上企業)以上的中小企業倒閉。在浙江,大約有20%左右的溫州中小企業倒閉或半停產;在廣東,有約95%的中小企業資金告急,資金缺口達1.2萬億元;上海、江蘇等地也面臨著相似的難題。在倒閉風潮中,首當其沖的是外向型加工企業(例如貼牌生產等)。這類企業,以訂單為主,受國外市場波動影響大。例如,全球最大規模的玩具代工商之一——合俊集團,受海外訂單減少、原材料與人工成本繼續上升影響,旗下的兩家工廠已經倒閉。

二、實體經濟變化給物流業帶來的沖擊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的影響,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十分嚴峻和復雜的形勢,下行壓力極大,因而會給物流業帶來巨大沖擊,物流業的市場規模出現萎縮,物流有效需求不足,物流資源閑置,企業經營效益明顯下降,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物流業屬于服務業,具有生產性服務業的特性,主要為生產制造和商貿流通企業提供物流服務。生產制造和商貿流通企業的物流需求構成物流業的市場,國內和國際兩個物流需求市場的需求萎縮,必然帶來物流經營業務量的下降。金融危機對物流業的沖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對于快遞業而言:由于大部分的快遞企業業務量中80%是企業客戶,20%是個人客戶,企業客戶中的大部分是制造業客戶(工廠企業預計超過一半以上),而中國制造業出現問題,制造企業生產的產品減少,必然會影響到快遞業的業務量。很多中小快遞公司因為沒有客源或客源太少而關門倒閉。2008年9月份以來,各大快遞公司的業務量都出現了萎縮。例如,繼上海一統、廣東翔盈等一批快遞公司倒閉之后,國內民營快遞龍頭企業宅急送也出現了業務下滑的情況。宅急送公司業務量已從上年的40%增長放緩到現在的15%~20%??爝f公司怎樣減少金融危機所帶來的沖擊已成為整個快遞業的首要問題。

(二)對于傳統的公路運輸業而言: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運輸車輛營運效益明顯下滑,客戶減少,貨源不足。目前,許多貨運公司貨運量快速下滑,一些規模較小、實力不濟的貨運公司已開始倒閉,部分從事貨代的人員也相繼跳槽。2009年1月國家開始收征燃油稅,企業的運輸成本又會增高。運輸行業的集中度很低,達不到規模效應。而提高集中度最好的途徑是并購。但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并購對象的估值比金融危機前有相當比例的下降。這就給企業并購、提高行業集中度帶來了困難。

(三)對于第三方物流企業而言:業績嚴重下滑已成為第三方物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客戶的減少成為困擾企業最大的問題,很多物流公司都處于無貨狀態。在危機面前,國內其他大型的綜合物流企業受到的沖擊也不小。據中遠物流提供的數據顯示,公司大部分物流業務在2008年第三季度出現了明顯增幅減緩,其中化工物流和家電物流的第三季度增幅較2008年前三季度的平均增幅分別下降了20%和39%。而寶供面對危機來襲也不能完全應對,對形勢的變化也不能確定,只能隨機應變,謹慎對待。

三、幾點思考

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實體經濟產生了影響,沖擊著中國整個制造、加工、外貿等行業。由于它們是主要的物流需求方,因此,制造業、加工業、外貿業的業務量萎縮必將導致物流業的業務量減少,從而使物流業也陷入一個低潮期。

經濟發生變動也可以看出中國物流企業的應對能力。借此我們可以通過金融危機能夠看到中國物流企業的一些弊端。中國物流企業乃至整個物流行業缺乏柔性,應對風險的能力較差,并且是處于被動地位。因此,要提高物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由被動變為主動,需從以下幾點考慮:

(一)加強物流企業內部管理?,F階段中國物流企業存在很多管理上的問題,管理與運營脫節,管理混亂不科學,很多還是依靠經驗管理,使運營效率低下。在經濟危機的背景下,企業更要注重和提高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能夠制定更加完善的行業標準及企業經營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服務效率。

(二)提高物流服務質量。中國物流企業很大一部分是由傳統的倉儲、運輸公司轉型而來,而這種單一的企業經營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物流需求,例如一些物流公司只能提供單一的運輸或倉儲服務,而這次經濟危機來襲,物流需求方的業務量下降,這些物流公司只能依靠價格戰來贏得客戶,并沒有其他的競爭優勢。因此,公司的盈利能力將大大下降,而價格戰也不是長久之計。

(三)加強物流企業之間的合作?,F在中國物流企業依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問題。這樣使一些物流公司的經營成本很高,很難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因此,要加強企業間的合作,這樣不但能夠避免企業在競爭中處于劣勢,而且還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降低自己的運營成本。

(四)提高對資源進行整合的能力,有分散風險的意識,在行業中能夠進退自如。現在很多物流公司缺乏分散風險的意識,一些規模不夠大的物流企業也自買車輛,自建倉庫,這樣運營成本就會很高。一旦公司在經營上出現問題,就不能全身而退,也不容易轉型,面臨倒閉的危險。因此,要提高對資源的整合能力,比如車隊、倉庫可以租借而非自買,這樣就可以分散自己的經營風險,企業經營不善時也容易轉型,而不至于缺乏彈性而倒閉。

總之,金融危機來臨,對中國物流業產生了很多負面影響,但是通過這次危機我們也可以認識到行業的不足。物流企業一定要堅持業務創新,把握供應鏈并占據主動地位,這樣企業才能及時把握客戶的需求,才能夠保生存求發展。2009年2月,國務院批準了現代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規劃的出臺,不僅對于應對當前金融危機,而且對于物流業長遠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也是我國物流業加快發展的重大機遇。國家出臺政策發展運輸物流業,各物流企業應把握這次機遇,挺過金融危機,為今以能夠做大做強奠定基礎。

主要參考文獻:

[1]2009-2010年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交通運輸行業影響測評與企業應對策略及專家點評報告.

[2]王培良.我國交通運輸行業價格走勢分析.運輸市場——綜合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