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投連險產品論文

時間:2022-09-16 09:33:00

導語:我國投連險產品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投連險產品論文

進入2008年以來,由于股票市場呈現整體性下挫和恐慌性殺跌走勢,導致市場信心低迷,無論機構投資者還是個人投資者,大部分股市投資資金逐漸流向基金和債券類固定收益型投資,這種轉變說明投資者預計到未來市場可能會下跌,增加保守型資產的配置比例以降低整體風險。因此,鑒于目前中國投連險市場并沒有關于投連險賬戶設置情況的文獻,面臨如今這既是機會又是挑戰的市場條件,本文將在梳理我國保險市場上投連險產品賬戶設置以及運營情況的基礎上,分析我國保險市場投連險產品存在的優劣勢,從而希望對今后如何促進我國保險市場投連險產品的健康發展有所推動。

一、背景分析

從國內市場情況看,自1999年10月平安率先開辦“世紀理財投資連結保險”起,投連險就一直是保險市場中被關注的熱點。雖然投連產品發展時間較短,特別在產品宣傳和客戶培養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高,但是經過近十年來的不斷發展壯大,無論在數量還是保費收入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鑒于前兩年中國良好的資本市場環境,投連產品在中國發展的速度非常迅速。推出投連產品的保險公司業也由2006年的6家增長到現在的20多家。據有關數據顯示,從2007年初截止到10月投連產品保費收入300億元,同比增長500%,占壽險保費收入的7.4%,在個別外資保險公司占比甚至達到80%以上。

長期以來,國內最大的壽險公司——中國人壽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堅守傳統險和分紅險,萬能險和投連險一直是其“小心翼翼”的領域,但是在前兩年付出了保費收入和市場份額雙降的代價后,尤其在2007年下半年的高速增長態勢面前,中國人壽面臨巨大的市場壓力。先是從去年開始,中國人壽在部分試點城市銷售萬能險,今年3月底,中國人壽總裁萬峰表示將順應市場環境采取積極的進取策略。而其國泰裕豐投連險的推出便是舉措之一,中國人壽于2008年4月22日,在銀行保險渠道推出“國壽裕豐投資連結保險”,這是中國人壽的首個投連險產品。

二、目前投連險市場狀況

1、賬戶設置情況及投資策略。

大部分保險公司會根據投資賬戶的特性而設立三到四個不同類型的投連投資賬戶。為了能夠更加詳細和客觀地研究對比不同類型賬戶的投資表現,把投連投資賬戶分為五類,并給予五類賬戶的詳細定義,而投資策略是和投連險產品的賬戶設置情況密切相關的,不同類型的投連險賬戶對應不同的資產配置比例和投資范圍:

偏股型賬戶:70%以上的資金投資于證券市場,是所有投連賬戶中最為激進的投資賬戶。

混合偏股型賬戶:50%-70%的資金投資于證券市場,其他投資于債券市場,因投資于股票市場的比例有所縮小,因此所承擔的風險也相對較小。

混合偏債型賬產:30%-50%的資金投資于證券市場,其他投資于債券市場,因主要投資于風險較低的債券市場,較小部分資產投資于股票市場,因此所承擔的風險進一步縮小。

偏債型賬戶:70%以上的資金投資于債券市場,其他投資于證券市場或貨幣市場,因僅有較小比例的資產投資于股票市場,因此進一步保障了投資者的收益。

貨幣型賬戶:90%以上投資于貨幣市場,主要是投資于低風險、低回報的貨幣類資產,這樣保證了投資者的最低收益率。

由于我國資本市場自2005年以來出現了多年來難得一見的牛市,大量資金流向股票和基金,證券交易指數持續上升,資本市場迅速升溫。因此,這段時間投連產品在中國發展的速度非常迅速。推出投連產品的保險公司業也由2006年的6家增長到現在的20多家。

除去財險、以及壽險團險產品以外,共統計可公開查詢資料的壽險投連險產品賬戶52個,從圖1可以看出,其中大部分投連險投資賬戶的設置都在4個或者5個,較符合前文五類投資賬戶的科學分類,也易于體現不同投資賬戶之間的不同資產配置策略以及收益表現,也體現了投連險的最主要特色之一,即投資者根據對不同風險的承受能力和對市場動態的判斷,靈活地調整資金在不同類型賬戶之間的配置,從而有效地實現戰術性資產配置調整。如果投連險產品的賬戶設置主要以偏股型投資賬戶為主,或者投資于資本市場的單一賬戶設置,過于迎合投資者謀求短期較大投資收益的心理,這必定存在較大風險,且使投連險的最與眾不同的特色未能充分體現。

2、中外資保險產品對比。

由于投連險在國外發展時間較長,產品模式已經發展較為成熟,因而許多外資保險公司在進入中國市場后,紛紛推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投連險產品,比如2004年1月由瑞典斯堪的亞公共保險有限公司與北京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組建的瑞泰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不僅推出的所有產品都是投資型保險產品,而且在國內率先采用“基金的基金(FondofFunds)”作為公司投資連接保險的投資管理模式。而2006年12月,瑞泰人壽保費收入就突破了5億元人民幣大關,其未來發展前景也更被看好。

在中資保險公司當中,今年4月下旬,長期堅守傳統險和分紅險的中國人壽也推出了第一款投連險產品——國泰裕豐投連險,由此可以看出,投連險產品的未來是很值得期待的,而它所需要的僅僅是資本市場的推波助瀾以及投資者對其的正確定位。

目前,根據保監會2007年1-12月人壽保險公司原保費收入情況表統計,除去存續、養老、健康保險公司以外,中國壽險市場上共有45家壽險公司,其中27家壽險公司開發了投連險產品共計105款,18家無投連險產品;而其中中資壽險公司21家,只有8家壽險公司開發了投連險產品共計17款,13家無投連險產品;外資壽險公司24家,就有19家公司有投連險產品85款以供不同投資需求的客戶選擇,僅有5家外資公司在中國地區無投連險產品。

外資保險公司中開發投連險產品的比例為79%,而中資保險公司中開發投連險產品的公司僅占38%,面對如此之大的差異,我們不得不對中國投連險市場,以及投連險未來的發展前景進行一番深入的思考。

3、銷售渠道。

受傳統保險模式的影響,投連險產品大部分是由各保險通過自有渠道進行銷售。但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投連險的強勢熱銷直接推動了銀保轉型——從儲蓄替代品轉向投資產品,逐步呈現出專業化趨勢。

外資保險公司率先吹響投連險號角,吸引中資保險公司跟進,從而改變了以往中資保險銀保產品創新領頭羊的地位。投連險在渠道、繳費額、投資收益等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瑞泰人壽2005年初推投連險時,就選擇銀行、證券公司以及部分機構銷售,放棄營銷員的個險渠道。后面出現的投連險也都主要依托銀行銷售,而且,對于銷售人員的要求高,需要有專業的理財知識,能夠為客戶提供合理的理財建議,從這個角度看,投連險是專業化的銀保產品。

從投連險的長遠發展來看,根據不同銀行開發不同產品將成為一種發展趨勢,中國人壽和平安保險已占據“先天”優勢。自2006年以來,中國人壽和平安保險加快了銀行的整合力度,一路攻城略地,平安保險收購福建亞洲銀行、深圳商業銀行與旗下原有的平安銀行整合成新的平安銀行:中國人壽則成為廣發行的第一大股東、入股安徽商業銀行、民生銀行等。與銀行的“姻親”關系決定了打造專業化銀保產品的可能,大都會保險因與花旗銀行同屬一個集團,在投連險的初次行動中大獲成功。

由此可以看出,銀保投連險產品的發展體現了專業化的發展要求,將會更近一步拓寬投連險的未來發展前景。

4、產壽險投連險分析。

目前,財險公司也逐漸進入這一領域,開發將投連險與財產保險相結合的產品,也逐步受到了投資者的接收和認可。非壽險投資型產品開發始于2000年,其在傳統財產保險保障的基礎上加入了投資功能,因此受到市場歡迎。截至2006年底,有8家保險公司累計開發30多個產品,保費余額329億元。盡管與壽險投資型產品相比,非壽險投資型產品起步較晚,最初只有華泰保險公司一家開發這類產品,但近一年多來卻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有8家財產險公司開始經營投資型險種,如華泰財險公司的華泰穩健、華泰居益產品,人保財險的金牛、金娃投資保障型家財險,平安財險的平安理財寶以及華安財險的金龍收益聯動型家庭財產險。

5、收益率排名。

本文統計了目前市場上可公開查詢歷史價格的105款投連險產品共計160個投資賬戶,并將其自設立之日起的總收益率進行了排序,其中收益率漲幅前十位產品如下表:

從表1可以看出,在這前十位投連險投資賬戶中,有5個是中資壽險公司投連險產品,其余5個投連險產品是外資壽險公司的,而漲幅最大的新華人壽創世之約投連險自運營以來,總收益率高達445.45%,同時也是國內保險公司最早開展這項業務的壽險公司。同時,除平安投連險的基金投資賬戶和瑞泰投連險的平衡型投資賬戶以外,其余八個產品賬戶都是屬于偏股型賬戶。

以2000年中國平安推出的投連險為例,2006年以后各賬戶的累積收益率進入了一個快速增長的上行通道,并且在2007年期間,分別在2月初,6月初和10月份出現了幾次比較大的波動,而這幾次波動的時間點也同2007年證券市場的幾次波動相吻合。這也進一步說明了投連險產品對證券市場的依賴性。

表2列出了在不同時間段平安投連險各賬戶以及上證指數的收益率情況并同上證指數波動比較大的幾個時間段進行比較。從2007年全年的情況看,盡管投連險各賬戶的收益情況低于上證指數的市場表現,但是在幾次比較大的市場波動情況下,特別是2007年5月至6月以及2007年10月至11月這兩個時間段,投連產品的下跌幅度都遠低于上證指數的下跌幅度,從而說明了投連產品良好的抗風險性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良好的風險管理控制能力。

如按照不同賬戶類型來看,根據世德貝投資咨詢有限公司提供的關于投連險產品的分析報告,2007年偏股型投連險產品的收益率都在50%~80%之間,其中招商信諾的“步步為贏”進取型賬戶(年收益率:78.2%,權益類產品比重:95%~100%)和“吉祥寶”躉繳型積極性賬戶(年收益率:78.06%,權益類產品比重:95%)在同類型賬戶中位居前列;混合偏股型賬戶年收益率在35.27%~94.37%,其中瑞安人壽成長型賬尸(權益比例50%~80%)在同類產品中收益最高,高達94.33%。混合偏債型和偏債型賬戶由于權益類資產配置較少,因此收益相對較低。在這兩種賬戶中,年收益率最高的分別是:瑞泰人壽平衡投資賬戶(年收益率66.51%),招商信諾“步步為贏”穩健賬戶(年收益率24.62%)。盡管投連產品在2007年取得較好的成績,但大部分投連產品的收益率均低于相對應的比較基準(上證指數+中信全債指數),不過在上證指數幾次大的波動中均體現出良好的抗風險性,從而體現出專業理財機構很強的控制風險能力。

6、推出時間背景。

另外還可以從上表中看到一個特點,就是這部分排名高前的投連險投資賬戶的設置時間多在2007年10月16日(上證綜合指數最高點)以前。而在本文的統計中105個投連險產品的160個賬戶的設立時間如下圖所示:

由上圖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投連險賬戶都是在2007年設立,其主要原因有:

一是資本市場的明顯好轉,吸引了保險資金的進入;

二是廣大人民群眾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投資的需求不斷增長;

三是保險產品、技術、人才等實力的增強:

四是投連險在我國經歷三個發展時期所積累的經驗,使得投連險產品在我國得以迅速發展和推出。

以上種種原因造成了中國投連險市場在2007年的井噴現象,這既是時機成熟投連險得以接連推出,同時也要看到投連險的急速發展而可能產生的風險,如:

一是投連險產品對資本市場的極度敏感性,由此引起的業務大幅波動的經營風險。

二是我國證券市場發展迅速,但畢竟發展歷史較短,受政策調控影響較大,由此可能引起的宏觀經濟金融的政策風險。

三是由于平安投連險所引起的退保風波影響仍未消退,而導致這一風波的原因是銷售投連險產品過程中,保險公司與基金公司之間、保險公司與營銷員之間、營銷員與保險客戶之間等等的信息是不對稱的,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容易產生道德風險,從而有可能由個例的逆選擇發展到普遍的信用危機,引起信用風險,這樣勢必又會影響保險業的誠信形象,給投連險產品的發展帶來障礙。

三、中國投連險市場的前景展望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我國投連險目前還存在著以下一些問題:

1、一般來說,投連險保單持有人可以在不同賬戶之間轉換資金,以避免或降低損失。但是由于部分公司投連險產品只有一個投資賬戶或者投資賬戶全部與股市相關聯,因此其投連險產品各賬戶之間區別不大,風險趨同,沒有達到設置不同賬戶以規避風險的終極目的,這也使投保人轉換賬戶以避免或降低損失的愿望化為泡影。

2、某些保險公司為了迎合投資者盲目追求短期快速利潤的心理,推出的投連險產品賬戶設置單一,且大多賬戶傾向于股票市場或者偏股型基金,因而在今年的動蕩的股市行情之下,投連險收益表現差強人意,投連險賬戶在2008年第一季度的收益率基本與其在股票市場內的配置份額成反向關系。因而嚴重打擊了投資者購買或投資投連險的信心,對投連險的未來發展造成了一定影響。

3、某些保險公司與營銷員之間、營銷員與保險客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造成了銷售誤導,無意之中夸大了收益,隱瞞了風險,嚴重挫傷了投資者投資保險理財產品的積極性。短期的求利求快心理必然會給投連險的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留下隱患。

4、保險公司之間的投連險產品、或同一公司中不同投連險產品之間同質性較大,差異較小,突顯不出各個公司或者不同產品的特點。

然而,我們也要看到,在各種金融理財工具中,投連險產品也具有獨特的價值。

一是具有保障功能,以較低的成本獲得較高的風險保障;

二是長期的理財規劃工具,期限長治二十、三十年乃至終身,依靠保險公司強大的系統支持和專業的精算人員,能夠為客戶提供長期的理財規劃;

三是用確定的支出保證確定的規劃,是中長期理財規劃的有效工具。

因此,投連險是十分適合需要長期理財計劃和保障的較高端投資者的,同時它的發展還需要營銷人員的正確引導以及投資者對其的正確認識和定位。

綜上所述,我國投資型理財保險產品的發展已經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既面臨著史無前例的機遇,又面對著諸多風險,因此在其發展中要理性和科學地認識和面對,才能讓投連險在我國健康持續發展,對今后促進我國保險市場的健康發展有所推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