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金融風險監督模式研究
時間:2022-09-17 03:17:16
導語:網絡金融風險監督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網絡金融的一般性風險
1.1.1流動性風險
網絡金融的一般性風險主要指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存在的流動性風險,例如:貸款風險,市場利率風險、匯率風險等等。且由于網絡銀行的金融服務方式與傳統銀行的商業服務模式不同,導致了虛擬金融服務模式無經驗可循、無先例可考。網絡金融服務的規模相比于傳統的商業銀行服務網點的輻射局限性有了巨大的突破,網絡金融的服務范圍通常是突破地域限制的,只要通過網絡化的手段都可以接受網絡金融服務,甚至全世界各個區域的人們都可以通過網絡金融服務進行快速的交易。因此,網絡金融方面資金的流動性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同時,流動性的大幅度提高,也可能給國際性的金融投機商以及做空機構等潛在的投機機會。很多機構可以通過負債業務籌集資金,然后運用籌集的資金進行大規模的投機,通過快速的買進賣出賺取利差。使得流動性強的特點反而成為我國網絡金融發展的潛在風險之一。例如:1998年亞太地區金融危機的爆發,有一部分原因正是因為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導致了部分證券金融服務的網絡化服務流動性較大。而給國際金融炒家留足了空間,以索羅斯為首的美國金融大鱷狙擊泰國官方貨幣——泰銖,大量買入泰銖,又在短時間內大量拋售;從而導致泰國金融市場一片混亂,通貨膨脹率飆升。而泰國又是亞洲金融體系中的環節之一,由此引發的蝴蝶效應快速蔓延,從而最終引發了區域性的金融危機。
1.1.2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在網絡化的金融服務過程中,通常是指市場價格的變動結合網絡化的快速交易模式,使得部分信息不對稱以及計算機設備不夠先進的交易者蒙受巨額損失的可能性大幅度增加。例如:我國外匯匯率的快速變化就可能引發市場風險,大量的金融機構都或多或少地從事外匯方面的交易服務,如果國際金融市場的波動導致外匯市場的不規律波動,就會引起貨幣的貶值,且我國外匯儲備量巨大,微小的波動就有可能導致我國外匯儲備的大量貶值。另一方面,也可能因為匯率的變化導致其他行業以及大宗商品交易的商業風險波動,如: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升高,就會導致我國對外出口產品的競爭力下降,出口貿易受到嚴重影響,從而進一步影響到我國當年的GDP生產總值。
1.1.3國內金融利率風險
通常指網絡金融服務因利率變動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大幅度提高,提供電子貨幣的網絡銀行如果利率不能夠及時跟隨市場利率變動,就可能導致大額交易者或者是交易機構利用網絡交易漏洞快速轉移資金,從而形成利率利差賺取大量利潤。另外,如果我國進行完全的利率市場化,也可能導致國際投機商以及國際游資利用網絡交易平臺快速狙擊我國利率市場從而造成我國金融市場的混亂,影響我國金融市場的正常化發展。
1.2網絡金融服務的特殊風險
相比較于傳統銀行而言,網絡金融服務因為高效率的交易頻率,可能導致微小的局部風險,通過網絡平臺的轉化快速形成系統性的金融風險,甚至是全國性的金融危機。
1.2.1網絡金融服務的系統性風險
網絡金融服務的系統風險通常是指網絡銀行依托網絡運營的過程中,如果程序本身出現問題,那么網絡金融服務體系就會在該環節停滯,從而導致整個網絡金融服務系統的癱瘓,甚至是交易數據的錯誤,從而造成大量的金融經濟損失。網絡銀行的金融服務通常是結合全球金融服務市場的海量信息的基礎之上,在跨國金融支付清算中會涉及大量的跨國電子貨幣交易,如果我國的國內金融市場網絡化服務出現故障,就會影響到整體服務清算系統,進而在國際市場上造成廣泛的影響。特別是在現代社會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前提下,局部的技術性系統風險短時間內就會造成網絡金融風險的迅速擴散。
1.2.2網絡金融服務的業務交易風險
網絡金融服務的業務交易風險同樣不容忽視,在操作風險、市場風險風險、信譽風險等方面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進行控制,將可能導致連鎖反應形成威力巨大的系統性風險。(1)操作風險操作風險既包含技術層面的操作失誤,又包含人為操作規范的不嚴謹而造成的風險。從技術角度出發,系統本身的缺陷型以及系統的穩定性對于技術性風險的發生幾率成倍增加。并且技術層面的網絡金融風險不便于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督,畢竟金融監管部門的工作人員在技術專業性方面較為薄弱。同時,人為操作規范性不嚴謹而造成的操作風險則需要所在金融機構通過有效的制度手段進行規避。(2)市場選擇風險市場選擇風險通常是指信息不對稱而造成的網絡銀行服務的缺失而引發的業務風險。由于網絡金融交易平臺的服務客戶不能像傳統金融服務網點一樣便捷且快速地識別金融機構的真偽。使得部分網絡知識薄弱的網絡金融服務客戶無法有效甄別網絡金融機構服務的真實性。大量非法機構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網絡金融服務平臺誘導客戶進行交易,從而盜取客戶的資金。因此市場選擇風險同樣需要重視。
2.對于網絡金融市場風險的監管現階段
我國金融服務風險的監督主體是各級金融管理部門、中央銀行以及分支的專業監管機構,如:央行、證監會等。
2.1我國現階段銀行業監管當局對監管體制的完善
在宏觀層面傳統銀行業監管體制的設置以及對于網絡金融服務模式的認知不全面,導致了我國行政機構對于網絡金融行業監管的混亂。自1994年10月正式頒布《關于金融體制改革及監管》文件以來,我國一直沿用該文件的監管方式。除了根據時代的發展對文件中部分法律法規進行細微調整之外,對于原則性的文件內容從未有過大幅度改動。而現如今快速發展的網絡金融服務模式在很多方面已經很難通過傳統的監管制度進行解釋和管理。因此,對于我國銀行業的監管制度的改革勢在必行。例如:針對我國快速發展的網絡一體化結算金融平臺,在傳統金融服務制度的監管層面仍然是一片空白。例如:近兩年內快速發展的基金日結利息的創新式金融服務模式對于傳統商業銀行活期存款的巨大沖擊,傳統銀行業的監督管理部門只知道一味地打壓,而不是積極地發現自身服務的問題以及改善現有的監督管理制度。從而導致在網絡金融服務層面被類似阿里巴巴公司“余額寶”類的基金貨幣產品越甩越遠。因此,改善傳統商業銀行的服務模式,提高客戶金融服務的滿意度,并且為客戶創造真正的價值,成了商業銀行的頭等大事。并且監管部門也應該配合傳統銀行對快速發展的網絡金融服務進行積極的學習和對網絡金融服務優秀的方面進行積極學習,改善現有的服務模式以及金融產品。
2.2對于網絡金融服務市場準入的監督管理
我國網絡金融服務的快速發展主要集中在近5年內,相關行政管理部門對于網絡金融的快速發展的監督管理顯然十分不適應。對于大量的網絡金融服務產品的創新,例如:“余額寶”、P2P個人信貸、金融眾籌等模式的認識尚且停留在了解階段,對于其具體的監管措施更無從談起。因此,對于金融行業的監管部門如:央行、證監會等應該首先組織工作人員對新興的金融知識進行快速的學習與掌握,并與開展新興金融業務的互聯網公司進行深入的交流,與技術人員、產品經理等對產品本身進行有效的學習和了解,從而針對網絡金融服務的快速發展得出具有專業性的金融監督管理辦法,在網絡金融服務產品尚未成熟階段,就要做好金融風險的防范和監管措施。避免因為網絡金融服務的盲目擴張而影響到整體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提高網絡金融服務市場的準入門檻,防止濫竽充數的機構或單位影響金融市場的穩定性。
2.3監管部門主導開發有效的網絡金融服務監督系統
網絡金融服務的快速發展建立在計算機信息技術以及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的基礎上,而監管部門想要針對網絡金融市場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就需要結合技術手段來實現對于網絡金融市場的監督與管理,例如:在銀行業的網絡金融服務發展過程中可以由央行主導,開發針對網絡金融服務多方面監督管理的網絡監管系統,并允許各級國有銀行可以結合具體區域的金融服務市場而對網絡金融服務監督系統進行針對性的修改和完善,保證系統在推廣與落地過程中能夠克服“水土不服”,真正做到對現有網絡金融服務市場的監督與管理。
3.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網絡金融市場快速發展,但伴隨市場迅速擴大的同時,也隱含著大量的金融風險,需要我國現有的金融監管部門在監督管理過程中張弛有度,既不影響網絡金融服務模式的正常發展,又要保證我國金融市場的安全性及穩定性。
作者:李香 單位:南開大學
- 上一篇:民間金融與中小微企業的相互作用
- 下一篇:互聯網金融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