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業融資問題探討論文

時間:2022-01-25 02:59:00

導語:小企業融資問題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企業融資問題探討論文

一、做好微小企業融資對我國經濟盡快走出金融危機影響有著獨特作用

“微小企業”區別于中小企業,按照銀監會的關注,中國的小企業一般是指營業額在3000萬元以下、人數100人以下的企業。全國共計6000萬左右的微小企業對GDP的貢獻率達到60%以上,提供了75%左右的就業機會,并且創造了50%左右的出口收入和財政稅收。微小企業不僅在國民經濟中起著重要作用,也是我國經濟中最活躍,最有生機的力量,對我國經濟盡快走出金融危機影響有著獨特作用,是推動我國微觀經濟全面復蘇和宏觀經濟進一步趨好的基礎力量。

微小企業的發展,是我們克服金融危機影響,推動產業結構實現升級的基礎。金融危機以來,我國經濟經濟結構的不合理表現的更加突出,而微小企業往往是結構調整的先導。這主要得益于它的突出優勢,一是由于微小企業面臨交易規模小、次數多,交易成本大等易受市場變化的不確定性風險,激勵它們有較大的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動力。同時,它們創新成本相對較低,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是實現經濟結構調整的基礎。二是微小企業的通過強化市場的競爭程度而不斷提高著市場對資源的配置效率。三是微小企業的大量發展強化了社會收入的均等化趨勢,促進了社會分配制度的進一步優化。四是微小企業的大量發展彌補了大中型企業產品種類單調的缺陷,使商品種類和特色更加豐富,滿足了不同層次人們的消費需求,在促進了消費結構合理化的同時,也影響著經濟結構的調整。

同時,微小企業的發展,也是發展和穩定宏觀經濟,推動我國經濟快速復蘇的基本力量。我國要盡快走出金融危機的影響,離不開微小企業的發展。其次,微小企業通過分散整個社會總資本而促進經濟增長。再次,微小企業的發展,是克服金融危機影響,恢復我國出口增長的基本力量。最后微小企業是穩定物價水平,減輕金融危機的沖擊的重要力量。

微小企業發展的一個主要障礙是融資難。我國要很快走出金融危機的影響,保持高速健康的經濟增長,需要微小企業有更好更快的發展。解決微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要進一步強化對微小企業在我國經濟版圖中的戰略地位和獨特優勢的認識,強化政府責任,改善微小企業融資的政策環境。另一方面,也要立足于商業可持續原則,探索解決問題的基本途徑,突破技術瓶頸,通過產品和服務創新實現銀企雙贏,促進經濟發展。

二、銀行信貸是解決微小企業融資的基本途徑

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曾經指出,目前眾多的融資工具之中,最重要的仍然是銀行貸款。這一判斷,既基于微小企業的基本特點,又立足于我國金融業發展的現狀,也是金融危機背景下富有效率的選擇,為現有環境下解決微小企業融資指明了方向。分析如下:

微小企業規模小,機構簡單,經營靈活,且無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從資金需求方面看,微小企業往往需求的不是長期資金,而是流動資金。在資本市場融資流動資金,成本大,收益小,是銀行貸款成為一個低成本的理性選擇。由于微小企業自身抵御風險的能力差,往往需要的是一種可靠的,大量的,持續的資金供給,這種特點的金融產品只有通過銀行貸款才能獲得,而民間融資的不可靠性,地下活動偏好性,資金來源有限性,遠遠滿足不了微小企業的資金需求。從微小企業的信息特點看,微小企業的各方面信息不具有“公開性”,與要求公開信息的債權股票融資相比,銀行的私募性質正好滿足了微小企業對自身信息的保密性要求。資金是企業的血液,對微小企業而言,銀行信貸是其主流選擇。

從長期發展角度看,微小企業貸款和其他貸款一樣屬于商業銀行的常規產品。它既非慈善事業,也不是一種短期財務援助,它是商業銀行的一項盈利資產。就銀行而言,在對微小企業貸款中,有獲得成長的巨大空間。面對國內和外資金融機構的雙重競爭壓力,商業銀行必須創新商業生態,重新進行市場定位,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關注微小企業是獲取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同時通過微小企業信貸業務創新,優化貸款結構,在避免貸款過于向大客戶集中的風險的同時,又能使銀行的閑置資金得到充分利用,增加銀行的收益。同時微小企業信貸是迄今為止大多數銀行尚未開展的金融服務,充分開發微小企業信貸市場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可有效擴大銀行的市場份額、鞏固市場地位,并通過交叉銷售,在吸納存款上爭取更多微小企業的支持,以此建立長期穩定的銀企合作關系。

金融危機以來,政府和社會更加關注微小企業的融資問題,出臺了許多對微小企業貸款的支持和引導政策,但今年一季度的信貸流向明顯表明銀行在實際信貸過程中的不同選擇由此,認真分析銀行微小企業信貸的商業收益便顯得尤為重要。國際上從事微貸業務的金融機構實踐表明,微小企業銀行貸款的償付率超過了98%,在部分轉型國家更是高達99.8%,貸款逾期率為1%-3%,貸款核銷率小于0.3%。孟加拉鄉村銀行為成千上萬的窮人提供了有效的金融服務,在貸款不需要擔保的情況下,保持99%的還款率,始終盈利,其總裁默罕默德尤努斯教授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這些充分說明了微小企業貸款的優良性,銀行信貸不同選擇主要是存在著技術瓶頸和其他體制機制問題。

三、微小企業信貸的技術瓶頸是信息不對稱

在微小企業信貸中,信息不對稱是其主要問題。與銀行相比,微小企業占有信息優勢,掌握著更多、更真實的企業內部信息,而銀行了解微小企業信息渠道有限,處于弱勢,集中表現在對包括微小企業經營能力和企業本身信息的不對稱。處于信息劣勢的銀行,為消除信息不對稱對其造成的不利影響,只能根據所掌握的中小企業總體的平均信息來設定貸款條件,而不是根據個體的風險程度來確定,由此“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同時存在。

解決這一問題的重點在于使信息在微小企業和銀行間的間有效傳遞,關鍵是雙方要選擇合理有效的處理信息的技術路徑。對于微小企業來說,就是擁有成功“發信號”的技術,對于銀行來說,就是要具備甄別微小企業信息和風險的技術。根據激勵相容和保留效用條件,微小企業要在完善財務和建立有效地內部治理機制上下功夫,同時要樹立誠信經營的理念,在和銀行談判的過程中注重技巧,讓銀行清楚地知道企業優勢,讓領導者的個人信用成為一個重要指標。

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關鍵在銀行,因為其擁有信貸的主動權。近年來,從一些銀行的實踐看,其主要做法有以下幾點:首先是轉變觀念。內蒙古包商銀行始終認為小企業貸款難不是難在企業,而是難在銀行自身,是想不想貸、敢不敢貸、會不會貸的問題,積極提倡沒有不還款的客戶,只有做不好的銀行,提出改變不了別人就要改變自己的理念。這些理念破解了造成信息不對稱的“接收方”的態度問題,使其樂于在另一個波段,用另一種方法接受或主動尋找信息,從而擺脫偏向于為大中型企業服務產生的路徑依賴。二是主動改變方式。變等客戶上門,要求客戶提供相關資料,為主動上門。信貸員走街串巷,分析現金流,為微小企業制作財務報表,在全面了解企業的真實生產經營情況,還款意愿和還款能力的基礎上,獲得企業的真實信息。三是開發新的信息載體,如三品和三表:人品、產品、抵押品,電表、水表和報關表。四是積極發展社區銀行,草根銀行,設立為微小企業服務的專門部門,實現信息的無障礙專遞。這些方法,立足于商業實踐,取得了良好效果,被實踐證明有著旺盛的生命力。

正確分析和解決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微小企業的融資問題,是一個理論課題,更是一個實踐課題。它不僅依賴于認識的提高,更重要是直面問題,在實踐和理論兩個層面,探索一個可持續、可復制的商業模式,實現企業、銀行和政府的共贏,最終促進我國微觀經濟結構更趨合理,最終在克服金融危機影響過程中推動我國宏觀經濟更具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宋陽.中國中小企業發展與政府扶持[J]遼寧經濟,2001,(07)

[2]張捷.中小企業的關系型借貸與銀行組織結構[J]經濟研究,2002,(06)

[3]李志赟.銀行結構與中小企業融資[J]經濟研究,2002,(06)

論文關鍵詞:金融危機;企業;融資

論文摘要:國際金融危機使我國中小企業,尤其是微小企業受到了很大沖擊。當批評商業銀行資產投向高度集中于大企業和大項目,一些小企業受惠不足,同時貸款低價營銷趨勢加劇,銀行定價能力下降的時候,繼續理性思考微小企業融資的基本問題便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