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加快農村金融改革論文
時間:2022-09-10 10:25:00
導語:對加快農村金融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加快農村金融改革,強化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為‘三農’服務的功能,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積極推進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發展”。政府對農村金融機構的改革提出了十分具體的要求。如何面向三農推進農行改革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專家學者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建議,農行內部也進行了大討論,并將縣域支行分為糧棉大縣支行、貧困縣支行、西藏青海地區支行、經濟強縣和大中城市郊區支行,實行差別定位,確定相應的重點服務領域,爭取發揮縣域金融主渠道作用,拓寬政策性金融的服務領域,促使郵儲資金回流農村,繼續深化農信社改革,積極推進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發展,增強農村金融市場的競爭性。
關鍵詞:農村金融改革,農業銀行改革,郵儲資金,政策性金融,農信社改革,農村金融機構
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加快農村金融改革,強化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為‘三農’服務的功能,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積極推進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發展”。政府對農村金融機構的改革提出了十分具體的要求。
一、面向三農推進農業銀行改革
如何面向三農推進農行改革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專家學者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建議,農行內部也進行了大討論,并將縣域支行分為糧棉大縣支行、貧困縣支行、西藏青海地區支行、經濟強縣和大中城市郊區支行,實行差別定位,確定相應的重點服務領域,爭取發揮縣域金融主渠道作用。
在改革過程中還有許多細節問題需要引起重視,細節問題能否解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農行改革的成效。也正是這些看似細微的不同之處,才是農村金融機構競爭力的差別所在。
細節一:農行的貸款手續比較繁瑣。
例如,一位農行的客戶是農村的城鎮居民,他向某農行支行申請貸款40萬元,抵押品是自家的一座建筑面積520平方米的房屋,和110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為了拿到這筆貸款,他需要支付的費用有:一是評估費用,房產評估40萬,評估費按評估值的0.4%收費,共計1600元;二是登記費用,房產抵押登記費130元,查檔費400元,土地登記費100元,共計630元;三是保險費,按房地產評估額每年0.06%收,共計240元。以上費用總計約2470元,占貸款成本1.235%;銀行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為7.47%,如銀行上浮40%,則利率達10.458%,借款人實際支出成本約11.7%。農行針對個人的貸款利率和農信社差不多,比民間利率也低不了多少。一些農行的貸款不管額度大小,大部分要上報市分行審批,有的甚至省分行審批,并且在審批過程中還需要不斷補充有關材料,不少貸款等審批下來,已經誤了農時和生產旺季。農行要發揮縣域金融主渠道的作用,還需要簡化縣域貸款的手續,否則難以發揮自身的優勢。
細節二:惜貸問題還有待解決。
近年來農行實行了較嚴的貸款問責制,導致部分縣級以下分支機構和信貸人員,在貸款發放方面存在這樣的思想,那就是“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一些支行行長為避免貸款損失,年終被通報和扣獎金,不是看準了,有十分把握,寧愿不做貸款業務。
細節三:系統內上存問題。
農行存款的平均綜合實際付息率約為1.27%,而系統內上存的平均利率為2.5%左右,能賺一個點以上的利差,并且幾乎不用承擔風險。我們都知道,涉農貸款風險一般較大,信用等級普遍較低,貸款風險系數較高,貸款利息收入扣除貸款營銷費用以后,與系統內上存資金利息收入差距較小,而且還要承擔較大的市場風險。一些基層支行不想也不敢發放涉農貸款,寧愿將資金轉入系統內上存獲取利息收入,而不愿主動營銷貸款,去獲取風險不確定的貸款利息收入。調研中了解到,某省農行存款相當于農信社的1.6倍,但支農貸款只有農信社的44%。農行改革的定位是“縣域金融的主渠道”,但如不解決系統內上存等細節問題,農行要想恢復在農村金融的龍頭老大地位,可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細節四:農行對縣域中小企業的信用評級標準較高。
某縣農行支行對有信貸關系的251家中小企業進行調查,被評為A至AAA級的中小企業占37.45%,B級的占5.98%,C級以下的占55.38%。按照農行的有關制度規定,B級及以下的企業屬于信用不佳、限期退出的企業,按照這個口徑,該縣60%以上的中小企業信用評級普遍偏低,很難從農行得到貸款。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多,除了嚴格的貸款問責制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縣域擔保機制不健全,銀監會規定,與銀行業金融機構合作的貸款擔保機構的注冊資金應在1億元人民幣以上,且必須是實繳資本,這對從事縣域信貸擔保的公司造成了沖擊,一些資金實力較弱、貸款困難、真正需要擔保的縣域中小企業,往往無法進入擔保公司的視野。如果不健全縣域擔保機制,就很難解決縣域支行“惜貸”的問題,當然這個問題不是農行自身能解決了的。
二、拓寬政策性金融的服務領域
2004年之后,農發行加快了改革的步伐,積極探索開發性金融的新路子,服務領域逐步從產后的糧棉油收購等產后業務,擴展到產前和產中。
從2004年起,農發行開始市場化發債籌資,逐步擺脫了對央行再貸款的依賴。三年來已累計發債籌資4410億元,累計歸還再貸款2637億元。另外,還通過開辦同業拆借、組織企業貸款、與郵儲辦理協議存款等方式,開展市場化融資,降低了資金成本,改善了負債結構。
三、促使郵儲資金回流農村
郵儲銀行已于2007年3月20日成立,作為一家長期承擔普遍服務職能的新企業,其優勢十分明顯:一是網點多,3.6萬個網點,遍布全國2800多個縣市;二是網絡大,擁有全國一體化的電子網絡,能夠實現資金實時到帳;三是資金實力雄厚,存款余額1.6萬億,僅次于四大銀行;四是客戶群體廣泛,綠卡近2億;五是歷史包袱輕,不良資產幾乎為零等。
當然,郵儲開展存單質押貸款業務,也暴露了一些問題,比如:人才儲備不足,風險控制能力弱;郵政的全資子公司,來自股東的支持不夠等。另外,郵儲銀行是一級法人體制,這種體制能否適應農村金融發展的需要,還有待研究。
在農村,郵儲和農行、農信社系統有許多重合之處,都有大量網點,重點業務特別是零售業務基本上以吸收存款為主,客戶以中低端客戶為主,網絡、客戶和業務重合,如何在競爭中加強它們之間的合作,也需要引起注意。
四、繼續深化農信社改革
2003年6月,國務院決定在江蘇等8省市,啟動農信社改革試點,2004年8月在全國鋪開。統計顯示,截至2006年末,已組建銀行類金融機構93家。資本充足率從-8.45%提高到5.89%;不良貸款率從36.93%降至17.54%,資產質量明顯改善;從2005年開始,農村合作金融系統開始營利,結束了從1994年以來連續10年的虧損。
農信社改革是農村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各個地區要有所差異。經濟發達地區的農信社改革,可繼續按照現代金融企業的要求,進行股份制改造。在經濟發達地區,美歐等國社區銀行的做法,可能更有借鑒意義。在美國的農村,社區銀行的數量很多,其營業機構數量占農村社區所有銀行營業機構的58%,存款份額占49%。美國還專門成立了《社區再投資法》,鼓勵社區銀行的發展,美國還規定社區銀行免征各種稅賦,不用交存款準備金,可參照市場利率,自主決定存貸款利率。在我國,如何建立一套適用社區銀行發展的規章制度、監管機制和可供推廣的操作性經驗,對我國社區銀行的發展很重要。另外,還要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像一些國家硬性規定:社區銀行要有一個較大比例的儲蓄資金,用在本地,同時社區要定義在一個較小的范圍內,否則將很難保證社區銀行的資金不會流向工商業,不流向城市。對老少邊窮、經濟欠發達、交通不便農村山區的農信社改革,要按照合作制原則進行改造,不能簡單套用現代銀行制度模式。
要盡快理順省聯社同縣聯社、信用社的管理體制,確保基層農信社的獨立性,嚴禁上級聯社指定下級聯社負責人。省聯社不能辦成行政性管理機構,要在尊重法人經營權的前提下,樹立服務意識,充分發揮人才、信息、管理上的優勢,建立有效的金融創新機制,開發適應農村各類市場主體需要的系列金融產品;要重點發展金融咨詢、、保管、擔保和個人理財等中間業務,加快銀行卡聯網,實現聯合經營。
五、積極推進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發展,增強農村金融市場的競爭性
2006年底,銀監會放寬了農村金融市場的準入,鼓勵各類資本到農村,設立村鎮銀行、貸款公司和農村資金互助社。截至今年2月末,已在6個省、區試點三類新型銀行業金融機構,開業了34家,取得了一定效果。下一步將在全國各省、市積極穩步地推進試點,正在籌建當中的還有62家機構。
應該說,這是個好辦法,但銀監會規定,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股東必須是金融機構、企業法人或自然人,不包括社團法人。一些NGO(即非政府組織)人士感到很遺憾,由此引發了一些爭論,比如NGO的小額信貸是否應該向銀行類金融機構過渡?如果能過渡將可能會面臨哪些困難?
現在全國各地的小額信貸形式很多,差異很大,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和完善。
第一,銀監會合作部將各種形式的小額信貸納入監管范圍之內。發展小額信貸需要有個總體的規范。建議銀監會制定一個“農村小額信貸發展指引”,并在實踐中逐步規范。各種形式的小額信貸在成立之初,要到銀監會的縣監管辦備案,這樣也便于監管部門及時掌握各地小額信貸的發展情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第二,拓寬小額信貸融資渠道。股本融資是最好的融資渠道,但持有小額信貸機構股票不能在二級市場銷售,所以投資者不會對小額信貸機構的股票感興趣。國際經驗證明,只有當小額信貸機構發育成熟并有一定的營利能力后,才有可能吸引社會投資者。考慮到我國尚未建立起針對小額信貸機構的信用評價體系,所以短期內小額信貸機構債券融資的前景不樂觀。另外小額信貸機構的信用貸款缺乏抵押物,雖然有預期的現金流,但信息不夠充分,小額信貸頂多能算作關注貸款,想通過小額信貸資產證券化進行融資,目前還不現實。目前社會各界向小額信貸機構的投資大多被看作是一種公益行為,很少被看作是一種商業行為。
各種小額信貸可以考慮在社員內部吸收存款,存款利率由社員討論決定。這樣不僅可以滿足農戶資金安全的需求,還可以將農民閑散的、小額的資金匯集起來,形成更大的資金,滿足更多農民的貸款需求。從金融安全的角度看,只要小額信貸不對外設柜臺,只在社員內部相互融資,不會引發金融危機。公務員之家
小額信貸的原始本金(或稱種子資金)可以通過貨幣發行的方式,或者是財政扶貧注資的形式,由政府向農村無償提供,同時吸收社會各界力量廣泛參與。建議國家成立小額信貸批發基金,組成基金會,獲得國內外捐贈和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對小額信貸機構提供資金融通。山東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今年3月初,我去山東省財政廳調研發現,從2007年,山東選擇10個貧困縣,51個貧困村,開展了“貧困村村民發展互助資金”試點工作,簡稱“互助資金”,財政投資750萬,每個縣75萬,每個村15萬,作為引導性資金,同時吸收村民自愿入股,也吸收社會捐贈款,貧困戶要占到組織的2/3以上,年利率在9.72-10.8%,比當地農信社低5.6個百分點。這些錢是“民有、民管、民用”,有償使用,滾動發展,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山東的探索值得研究。
- 上一篇:語文課堂教學創新途徑論文
- 下一篇:西部大開發中的金融支持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