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發展與居民收入實證分析
時間:2022-09-05 09:02:57
導語:農村金融發展與居民收入實證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運用2000—2014年的數據,通過VAR模型對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發現,農村金融發展規模這一指標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方差貢獻度最大;此外農村的發展效率對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變化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相比而言,農村金融的發展水平則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解釋程度下起到了微乎其微的作用??傮w來說,農村地區金融發展水平對于農村居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農村金融;經濟發展;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證分析
一、引言
在河北省整體經濟的發展中,農村地區的發展占據了一個重要位置。分析表明,近年來,河北省的大部分農村地區,在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農業產業化經營擴張趨勢逐漸變強,農村城鎮化水平也日益增強。但同時,在一些方面也存在明顯的不足。在研究河北省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問題上,本文采用考察農村金融行業發展水平這一指標。本文針對河北省農村地區金融業的發展是否對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結合河北省發展現狀開展分析。
二、河北省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居民收入的現狀分析
在構建農村金融行業穩健發展的過程中,首先是要分析當前現狀以及存在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根據河北省自身特點,研究在金融行業快速穩健發展的進程中,是否對農村居民收入產生一定的關聯作用。(一)農村金融發展現狀分析。河北省農村金融的發展是與金融體系的完善密切相關,農村金融體系在近些年已經逐步完善,但仍存在一些問題。目前省內涉農的金融機構有很多,但總體上現有的農村金融體系還不能達到相關的標準。首先,農村金融服務功能尚不完善。第一,在政策性銀行方面,目前以農業發展銀行為主要代表,但是農業發展銀行涉及的業務較狹窄,不夠豐富,不能利用充足的資金發展“三農”項目;第二,在商業銀行方面,農村地區的經營網點正在逐年減少,造成農村金融服務力度削弱,現今僅存的農村商業銀行網點也存在對農貸業務的忽視現象,這也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第三,在信用社方面,農村商業銀行的現狀導致農村信用社成為承擔支農的主要機構,但農村信用社的產權還未明晰,而且它們對農業發展方面缺乏應有的重視。(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現狀分析。通過近幾年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趨勢可以看出,呈現線性增長的趨勢,農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多,在金融產品及服務的投資上也會相應有所增長,促進整個農村地區金融產業的繁榮增長。隨之而來的農戶信貸需求也呈現上升的發展趨勢。農村金融需求增多的同時也在向多角度、多種類的方向發展。特別是在產品的種類上,已由簡單的存款、貸款轉變為對各項業務的多樣化需求。但是具體到以何種方式進行影響,影響程度有多大,就需要建立相關的模型予以具體深入分析。
三、河北省農村金融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
目前,國家非常重視“三農”問題,關于農民方面,增加農民收入是一個重要的環節。那么農村金融對于農民收入的增長有什么作用,以及如何從促進農村金融發展的角度來提升農民收入成為一個研究的問題。另外,針對現在的農村金融現狀我們該采取何種方式進行改革和創新,也是本文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四、河北省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居民收入的實證分析
(一)變量選取和數據來源。在這個研究方向上,通過借鑒以前學者的文獻以及理論研究,本文將定義以下三個指標來表示農村金融發展的水平,具體分為:河北省農村金融發展規模(RFIR)、農村金融發展水平(LA)以及農村發展效率(RLD)。其中:RFIR=(農村存款余額+農村貸款余額)/農業生產總產出RLD=農村貸款余額/農村存款余額LA=農村貸款余額/農業生產總產出本文在研究過程中,主要采用的數據為河北省農村居民人均收入、河北省國內生產總值(GDP)、河北省農村存款余額、農村貸款余額。因為本文研究的是河北省這一具體省份的問題,涉及的數據較為詳細,在具體數值方面,農村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采用了農村農業生產總值代替,以農村信用社貸款余額表示農村貸款余額。在整個分析過程中所用到的全部數據均是參考《河北經濟年鑒2015》進行查找。在研究過程中,最終選擇的數據為2000—2014年這15年的河北省農村方面的數據。(二)實證分析方法。1.單位根檢驗。對全部變量進行ADF檢驗的結果,人均可支配收入(Y)、農村金融發展規模(RFIR)、農村發展效率(RLD)以及農村金融發展水平(LA)原始序列的ADF統計量均大于5%顯著性水平下的臨界值,在這種情況下p>0.05,因此不能拒絕原假設,認為全部的變量都含有單位根,并且是非平穩的。在這之后,對變量的一階差分序列再次開展單位根檢驗,p<0.05,這時我們就可以拒絕原假設,認為一階差分之后,變量就變成了平穩的。所以ADF檢驗確定了變量Y與RFIR、RLD以及LA都是一階平穩序列,滿足同階平穩要求。2.協整檢驗。驗證變量之間是否存在著長期并穩定的變動關系,因此,使用Johansen檢驗法對變量進行分析。當涉及跡檢驗時,可以顯示出,Y與RFIR、RLD以及LA之間存在3個協整方程。同理,最大特征根檢驗同樣可以拒絕至多2個協整關系,接受3個協整關系,所以通過Jo-hansen協整檢驗均確定了Y與RFIR、RLD以及LA之間存在時期較長并且穩定變化的均衡變動關系。最終確定標準化的協整方程式:Y=2.198RFIR+17.957RLD-10.540LA標準誤差=(0.152)(2.207)(0.994)以上的式子表明Y與RFIR、LA以及RLD之間的變動關系。根據方程可知,RFIR與Y之間顯現出顯著的正相關關系,RLD與Y之間也存在正相關關系,但是,也有另一檢測結果:LA則與Y之間存在負向關系。3.誤差修正模型。下面研究短期的波動情況,下式為方程估計結果:ΔY=0.848ΔRFIR+4.376ΔRLD-3.632ΔLA-0.781ecm+0.037T統計量=(3.708)(1.100)(-2.145)(-11.980)(3.970)由模型可知,造成解釋變量Y短期波動的因素來自短期的農村金融發展規模的波動、RLD的短期波動以及LA的短期波動,其中RFIR的波動、RLD的短期波動均對Y短期產生正向促進作用,而LA在短期對Y的影響仍為負數,可抑制Y。最后的系數顯示為-0.781,系數顯著為負,由此判斷隨機擾動項存在反向的影響作用。因為在這一過程中調節作用是相反的方向,這就使變量之間的變動關系可以穩定的加以維持。4.Granger檢驗。對人均可支配收入(Y)與農村金融發展規模(RFIR)、農村發展效率(RLD)以及農村金融發展水平(LA)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檢驗:首先驗證被解釋變量Y與RFIR之間的因果關系,對于原假設“RFIR不是Y的Granger原因”中,F統計量為6.927,顯著性p值為0.018,由此可以拒絕原假設,認為農村金融發展規模(RIFR)是人均可支配收入(Y)的Granger原因。同理,“Y不是RFIR的Granger原因”中,F統計量同樣拒絕了原假設,由此判斷Y與RFIR之間存在互動的因果關系。同理,驗證了Y與RLD之間存在單向的因果關系,RLD是Y的Granger原因,而Y則不是RLD的Granger原因;Y與LA之間則不存在互動的因果關系。5.VAR建模檢驗與分析。下面通過建立Y與RFIR、RLD以及LA的VAR模型,研究動態波動的金融相關指標對人均收入的影響變化。在建模之前,第一要確定最佳的滯后階數,考慮赤池信息統計量AIC和施瓦茨統計量SC,兩個統計量都用來檢驗方程的限制個數,統計量越小,表明限制個數越優。結果表明:AIC和SC均顯示在滯后2階最優,同時LR、FPE以及HQ也均在滯后2階時最小即最優,所以確定人均可支配收入(Y)與RFIR、RLD以及LA應建立VAR(2)模型。(三)實證分析結論。以上內容在分析了各個現狀之后,采用對近15年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說明,并開展實證研究,得出以下結論:兩者之間的促進作用不可以一概而論,具體來說,發展規模對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方差貢獻度最大,在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變化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響;此外農村地區的發展效率對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變化也起到了一定的影響作用;相比而言,農村金融的發展水平則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解釋程度下起到了微乎其微的作用,據此可以在后期減少這一方向的重視程度和投入水平。因此,要促進農村金融發展,應采納以上分析出的有關結論,有針對性、有目標性地采取相應措施。
五、對河北省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居民收入的對策和建議
(一)著力推動農村金融的創新。農村地區的居民特別是農業手工業等方面的生產者,在資金的方向上正在向著大額化程度需求演變,針對這種情況,金融主體機構不能僅限于處理好小額項目,應將重點放到大額方向上,對滿足條件的經濟主體,提供多樣化的產品及服務的支持。對大型企業采取更為豐富的融資方式,對小型企業予以更多的幫助和鼓勵。同時,對于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著力開發中間業務,拓寬業務,做到將產品和服務緊緊跟上當地經濟發展的步伐。(二)規范農村民間金融。一方面,河北省應該針對本省的具體情況開展相應的有關農村金融的法律法規教育,通過引導民間金融組織的進程,用法律手段保護民間金融交易活動;另一方面,提升市場準入的監管,對已經建立的機構和尚未符合辦理要求的機構分別作出相應管理,對其進行監管和整改,嚴格把控市場中的民間金融組織;最后,增強行業自律,依靠政府和行業兩方面的努力,使民間金融合理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何珊,馬小林.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遼寧省普惠金融發展問題[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1(04):58-63.
[2]丁秋林.小議農業農村金融信貸發展———以福州市為例[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08):217-218.
[3]盧延穎.鄉村振興對金融服務的需求芻議[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9(04):89-90.
作者:張浩 單位:河北經貿大學
- 上一篇:數字普惠金融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
- 下一篇:供應鏈金融下流通產業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