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設備紅外線測溫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13 08:54:00

導語:電氣設備紅外線測溫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氣設備紅外線測溫研究論文

紅外線測溫診斷方法主要有表面溫度判斷法、相對溫差判斷法、同類比較法、熱譜圖分析法、檔案分析法五種。其中表面溫度判斷法就是當前生產試驗人員普遍運用的一種方法,此方法就是根據測得的設備表面溫度值,對照有關規定,凡溫度(或溫升)超過標準者可根據設備溫度超標的程度、設備的重要性及設備承受機械應力的大小來確定設備缺陷的性質,而大多生產人員往往即簡化地根據設備是否發熱及發熱的絕對溫度來主觀臆斷設備是否處于缺陷及缺陷程度,因此此種方法的主觀決定性太強,判據缺乏可靠性,往往引起誤判。筆者個人認為相對溫差判斷法及同類比較法在現場判定更具有客觀性及正確性。

相對溫差法,顧名思義即是根據相對溫差判定的方法。相對溫差即兩個對應測點之間的溫差與其中較熱點的溫升之比的百分數。

溫升——用同一檢測儀器相繼測得的被測物表面溫度和環境溫度參照體表面溫度之差。

溫差——用同一檢測儀器相繼測得的不同被測物或同一被測物不同部位之間的溫度差。

環境溫度參照體——用來采集環境溫度的物體叫環境溫度參照體。它可能不具有當時的真實環境溫度,但它具有與被測物相似的物理屬性,并與被測物處在相似的環境之中。如:對于LCWB6-110油浸式電流互感器而言,若測得頂部金屬連片發熱,那么環境溫度參照體則能選擇類似金屬連片或材料相同的金屬部件,而不能選擇瓷群或其他材質的金屬等。

對電流致熱型設備,若發現設備的導流部分熱態異常,進行準確測溫后按公式⑴算出相對溫差值,按上表的規定判斷設備缺陷的性質。當發熱點的溫升值小于10K時,不宜按上述的規定確定設備缺陷的性質。對于負荷率小、溫升小但相對溫差大的設備,如果有條件改變負荷率,可增大負荷電流后進行復測,以確定設備缺陷的性質。當無法進行此類復測時,可暫定為一般缺陷,并注意監視。

同類比較法即是在同型號同廠家的設備之間比較。同類比較法可分為電流致熱型設備及電壓致熱型設備比較。在同一電氣回路中,當三相電流對稱和三相(或兩相)設備相同時,比較三相(或兩相)電流致熱型(如電流互感器)設備對應部位的溫升值,可判斷設備是否正常。若三相設備同時出現異常,可與同回路的同類設備比較。當三相負荷電流不對稱時,應考慮負荷電流的影響。對于型號規格相同的電壓致熱型設備(如避雷器),可根據其對應點溫升值的差異來判斷設備是否正常。電壓致熱型設備的缺陷宜用允許溫升或同類允許溫差的判斷依據確定。一般情況下,當同類溫差超過允許溫升值的30%時,應定為重大缺陷。當三相電壓不對稱時應考慮工作電壓的影響。

熱譜圖分析法是根據同類設備在正常狀態和異常狀態下的熱譜圖的差異來判斷設備是否正常。檔案分析法則是分析同一設備在不同時期的檢測數據(例如溫升、相對溫差和熱譜圖),找出設備致熱參數的變化趨勢和變化速率,以判斷設備是否正常。

在作業現場實際操作中,首先要保證設備溫度測試的準確性,才能進行數據的后續判斷,而作到準確測溫則應該注意以下事項:

1.針對不同的檢測對象選擇不同的環境溫度參照體;

2.測量設備發熱點、正常相的對應點及環境溫度參照體的溫度值時,應使用同一儀器相繼測量;

3.正確選擇被測物體的發射率;

4.作同類比較時,要注意保持儀器與各對應測點的距離一致,方位一致;

5.正確鍵入大氣溫度、相對濕度、測量距離等補償參數,并選擇適當的測溫范圍;

6.應從不同方位進行檢測,求出最熱點的溫度值;

7.記錄異常設備的實際負荷電流和發熱相、正常相及環境溫度參照體的溫度值。

得到設備準確溫度值以后,若設備溫度異常,則應在表面溫度判斷法的基礎上充分結合相對溫差判斷法及同類比較法進行初步判定,現場得出初步結論,若有條件,能結合熱普圖分析法及檔案分析法,多方比較,現場得出最后結論。上表中列出了缺陷的三種性質:一般缺陷,是指對近期安全運行影響不大的缺陷。可列入年、季度檢修計劃中消除;重大缺陷,是指缺陷比較重大,但設備仍可在短期內繼續安全運行的缺陷。應在短期內消除,消除前應加強監視;緊急缺陷,是指嚴重程度已使設備不能安全運行,隨時可能導致發生事故或危及人身安全的缺陷。必須盡快消除或采取必要的安全技術措施進行處理。我們對缺陷作出結論時需謹慎,結論的誤判可能會導致設備的不必要停電,影響供電可靠性或導致設備的漏檢,從而引發人員責任設備事故甚至電網事故或人身傷亡事故。

事例一:對110KV楊橋變電站的一次例行測溫中測得5022隔離開關靠母線兩相連接線夾發熱,A相57K,B相160K,而靠斷路器側對應位置T2為37K,所取環境溫度體T0為30.5K(注:這里K指測得的實際溫度,測試前設定與攝氏度對等),則經過計算相對溫差值為A:75.47%,B:95%,對照表1,B相已處與緊急缺陷范圍,應馬上處理,可是5022隔離開關系110KVII母側隔離開關,檢修牽涉到110KVII母及502斷路器停電轉檢修,由旁母帶502線路,即屬于大型操作又影響調度運行方式,很難得到批復,馬上處理。這時現場人員經過調查,發現由于某變電站檢修,給某一重要客戶供電負荷全部轉由楊橋變502提供,導致502負荷激增。考慮到這一點,兩天后負荷正常時對發熱點進行復測,測得數據原發熱點A相41.8K,B相54K,T2為39K,所取環境溫度體T0為33.7K。經過計算相對溫差值為A:34.56%,B:73.89%,,A相已屬于正常范圍,B相已是一般性缺陷,并不需要馬上處理,只需保持監視復測即可。

事例二:110KV火馬沖變增加用戶,35KV鑫達硅業線414線路需增加負荷,增加負荷前對414間隔進行例行測溫時發現4143隔離開關靠斷路器側B相線夾出口約30cm處導線溫度T1為23.8K,正常相T2為20.3K,所取環境溫度體T0為20.1K。這在當時并沒有引起測試人員的注意,可后來經過計算發現相對溫差高達94.59%,這引起作業人員的高度重視。考慮到當時414線路所帶負荷很小,經與調度人員申請適當增加負荷進行復測后,明顯發現此處導線溫度急劇升高并能在成像熱譜圖上發現明顯的灼熱亮點。后經過停電檢修發現,此處導線內部有斷裂痕跡,經更換導線后,溫度正常。

結論:我們對紅外線診斷測溫所反映的設備異常,需經過反復論證,將表面溫度判斷法、相對溫差判斷法、同類比較法、熱譜圖分析法、檔案分析法等方法多方結合比較方能最后作出結論,這才符合我們狀態檢修工作的常態開展及優質服務的深化推進的要求,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應修必修,修必修好”的檢修目的,從而以有限的人力物力保障逐漸增加的設備檢修效果,保證設備安全可靠運作,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打造出真正的“電網堅強、資產優良、服務優質、業績優秀”的“一強三優”電網企業。摘要:紅外線測溫診斷技術是當前電氣設備在線檢測技術中的一種,并已得到電力檢修部門的廣泛應用。通過介紹紅外線診斷測溫的幾種方法,提出如何對紅外線診斷測溫的缺陷作出正確的判定,從而對當前國網公司狀態檢修工作的常態開展及優質服務的深化推進奠定基礎。

關鍵詞:電氣設備;紅外線測溫;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