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制造自動化教學改革論文
時間:2022-01-09 11:28:05
導語:機械制造自動化教學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科技發展態勢良好的基礎上,各種高端設備已經實現了批量化生產,高端設備的生產活動中需要專業型人才的參與,對加工工藝以及生產方式進行設計,這就意味著各大生產企業面臨人才緊缺的問題。而高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正是為社會輸送應用型人才的教育平臺,作為應用型人才的主要來源,高職學院需要有針對性的培養社會生產所需人才。文中就以應用型機械人才的特征進行分析,并且針對培養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的應用型人才的教學改革提出幾點建議。
一、應用型機械人才的基本特征
1.基礎知識儲備。高職院校機械制作與自動化專業的學生要想成為應用型人才,就必須先完成對機械制造與自動化相關基礎知識的儲備,如機械制圖、制造工藝種類、材料、機械運行原理、液壓技術以及數控技術等相關專業性較強的知識。2.綜合運用能力。對專業知識有了熟練的掌握之后,還需要學會如何運用這些知識,在實際產品的生產制造過程中包含多個工種,且程序復雜,只有具備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實現各個工種之間的合理配合才能保證生產活動的順利進行。作為產品生產工藝的設計者,還需要利用專業知識來確定產品的尺寸以及形狀等,總之針對以上專業內容的學習之后,就要進入培養知識運用能力的學習階段。3.創新意識。高職機械制造專業的學生要想勝任工藝設計師這一崗位,就必須具備一定的創新精神。往往新產品的研發工作中沒有過多的經驗可以借鑒,要求工藝設計師自己對外形、尺寸、材料等相關內容進行設計,并且需要保證產品的性能和生產成本。
二、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應用人才的教學改革建議
1.調整人才教學方案。教學方案應該以培養學生對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為主,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自身對機械制造與自動化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從心理上接受知識,教學方案中應該將基礎知識、綜合運用以及創新能力進行有計劃的培養,綜合考慮多方因素,為社會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2.調整教師隊伍。對原有的教師隊伍進行整改,通過引進高技術能力的教師來壯大教師隊伍,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除此之外,還可以聘請具有多年生產經驗的機械制造人員,針對專業知識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進行講解,充分開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工作。此外,還需要加強對科研項目資金的投入力度,全面支持教師團隊的項目研究。3.調整理論課程。傳統的教學方案中就針對這一部分進行了考慮,在完成專業知識學習之后,安排課程設計任務,這點需要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繼續保持。除此之外的其他課程也需要在課堂上適當添加課程設計任務,幫助學生深入了解相關技術的使用應用。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掌握相關技術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使其盡可能的向應用型人才靠攏。4.調整實踐教學。在應用人才培養的環境下,高職院校需要進一步拓展機制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機會。建立自己的生產實習車間,車、刨、銑、焊、鉗等一系列工種都是設計工藝的學生需要進行實踐操作的,只有他們自己操作過,他們才能對這些工種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力學、液壓、機械原理等課程都需要有自己的實驗作為理論支撐,教師需要重點開展這些課程實驗環節的培養。加大資金投入,建設更加先進的實驗室,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專業理論知識。校外實習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師需要不斷聯系生產企業,讓學生進入工廠的生產車間進行參觀,學習,拓展學生的眼界。
高職學校作為為社會輸送專業型人才的主要途徑,需要將培養應用型人才作為教學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要求教師對教學方案進行適當調整,針對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學生的教育要將應用能力作為教育重點,除此之外,現有對相關專業知識進行系統的講解,為實際應用打好基礎,并且在課堂上制定課堂設計任務,引導學生將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從而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羅濤,時虹.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教學改革對策[J].民營科技,2017(5):264-264;
作者:丁暉 單位: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項目教學法在機械制造的應用
- 下一篇:中職機械加工實踐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