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財務管理問題探析
時間:2022-03-27 10:16:05
導語:農村財務管理問題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財會人員整體素質偏低
當前很多鄉鎮財會人員的整體素質偏低[2]。財會管理存在人員設置不規范、職稱參差不齊、整體年齡偏低的情況,很多財會人員的財務管理水平低下,缺乏職業規范和法制觀念,或者不會運用相關的財務管理信息化軟件。很多鄉鎮現有的財務人員大部分為初高中學歷,缺乏相關的財會專業教育,有相應技術資格的財會人員很少,有的甚至沒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此外,由于一些農村財務人員對財務工作的認識不夠,不能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進行操作,無法處理好農村財務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可能出現財務管理不合法的現象。而且由于知識水平的限制,很多農村財會人員不能很好地使用信息化技術處理會計事務,導致農村財務管理工作中出現信息丟失、賬目不明確等問題。有些鄉鎮管理者選拔財會人員時任人唯親,一些思想素質高、業務能力好的財務人員得不到任用,嚴重阻礙了財務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
1.2財會工作基礎薄弱
大多數農村財務管理中的財會工作基礎薄弱。有些鄉鎮基層管理者對農村財務管理的認識不足,認為財務管理就是財會人員個人的事情,沒有履行相應的監督管理義務,更不會注重對財會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和專業技能考察。加上我國財務、會計等政策的變化較大,部分農村干部接受相關財務政策的速度相對滯后,也無法做好財務管理工作。同時我國很多農村的財務核算流程沒有按照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設置會計科目,存在只記錄現金賬不記錄往來賬和財產帳的問題;有些財會人員由于不懂業務,沒有養成及時記賬的習慣,或者在對于一些賬目隨意記賬,缺乏應有的操作規范,出現財務問題也找不到相應責任人。在財務管理中原始憑證的處理方面,很多財會工作存在原始憑證內容不完善的情況,填寫不規范、弄虛作假等現象很嚴重。有的原始憑證甚至來源不正當、不準確,白條泛濫[3]。對于憑證的記賬缺乏統一規定,沒有國際統一的明確會計科目名稱設置,對于會計科目的更改方式也比較隨意,會計賬目的設置也很混亂。很多農村財務管理中非生產性的開支和不合理的支出費用比較普遍,例如考察費、招待費、交通費等,這些費用名目繁多,在財務管理上比較混亂。部分鄉鎮對這些支出缺乏規范管理,導致一些管理者借用亂發獎金、多發工資等方式侵占集體財產。例如,某村在鎮政府審批標準的基礎上,多發了將近一倍的工資給幾個村干部,還利用干部補助等在節日給這些村干部發煙酒、購物券等。
1.3財務監督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國很多地區的農村是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監督管理制度還很不健全。有些地區雖然設立了相關的財務管理制度,但無法形成完整有效的制約體系。很多農村的財務管理由農村黨支部書記或主任控制,各項財政支出和收入都需要他們審批,這導致財務管理有很大的隨意性。同時很多農村沒有相關的財務監管機制,農村財務管理工作不能做到透明、公開,很多鄉鎮代表和農民群眾不能參與到財務管理監管中,也給部分農村干部貪污和挪用公款創造了機會。農村財務管理中財會人員的選報體制也很不健全,對財會人員缺乏有效的考核機制和監督約束機制。很多財會人員是由村干部兼任或在村民中選舉產生的,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完全沒有考慮到選拔人員自身的專業水平。部分鄉鎮換領導班子的同時也會換財會人員,導致財會人員缺乏責任心,進而造成農村財務管理的不規范和不透明,無法發揮農村會計應有的作用。
2、改善農村財務管理問題的對策
2.1注重業務培訓,提高農村財會人員整體素質
各個鄉鎮應加強對財會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農村財會人員的整體素質。根據不同財會人員的自身特點采用有效的培訓方式,提高他們的財務法制知識水平、業務技能水平和理財能力。實行財會人員考核監督制度,堅決辭退工作表現差、責任心不強的財會人員。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法制宣傳工作,提高財務管理人員反腐倡廉的自覺性[4]。定期開展農村財會人員思想道德和職業道德教育,提高他們的道德素質,以此幫助他們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財務工作。同時聘用專業的老師對財會人員進行信息化培訓,提高財會人員的會計電算化技能,實現農村財務的統一信息化管理,培養精通計算機信息技術和財務管理知識,能夠熟練運用計算機進行財務信息處理的復合型財務人才。建立農村財會人員檔案,形成農村財會人才數據庫[5]。
2.2構建農村財務管理新模式
我國很多農村財務管理中的財會工作基礎薄弱,必須構建新的農村財務管理模式,實現農村財務管理委托。將農村財務管理賬目交由鄉鎮代管,降低會計核算成本,規范財會人員行為,加強群眾監督,防止農村財務管理中出現的各種漏洞。這樣鄉鎮也可以對各個村的財務進行統一管理,完善財務核算流程,提高財務管理的工作效率。在農村財務管理委托模式中,各村民委員會或村合作經濟組織將各村的財務賬簿交給鄉鎮相關會計核算中心,由鄉鎮的會計核算人員對村莊的核算賬目進行監督、管理。在實際工作中鄉鎮機構可以對各村的財務管理進行調節,轉變原有的監督和管理觀念,解決農村財務管理混亂的狀況。同時各村也要成立專門的財務管理部門,加強對所有賬目的自我管理,并定期對財務賬目進行匯報,定期安排管理人員進行監督檢查。這樣減少了農村財會人員的工作量,簡化了財會工作流程,也能實現有效監督。該模式運行一段時間后,可以完全實現財務管理委托,由鄉鎮機構直接參與農村財務管理,農村基層選用合適的機構實現間接管理。上級部門可以經常指導各村財務管理中出現的問題,保障農村財務管理的公正透明,解決以往執行和監督分離的情況,促進農村財務管理實現科學化運作。
2.3完善農村財務監督管理制度
農村財務管理中需要完善農村財務監督管理制度,保障農村社會經濟穩定發展。農村財務管理監督體系分為農村財務管理體系和農村財務監督體系兩部分。這兩個部分形成統一的整體且實現良好運營才能保障農村財務管理的質量,保障廣大農民群眾的利益,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發展。實際財務管理中,各村級財務管理都應做到有章可循,嚴格按照相關會計制度和財務制度開展各項工作。明確“收入管理制度”和“支出管理制度”等,提高財務管理的執行力,提高農村財務管理工作規范化水平。完善多層次、多元化的監督體系,健全內部監督制度,積極開展各項財務收支審計,做好群眾關注問題的事前、事中、事后監督審計,實現部門監督和群眾監督的有機結合。采用嚴格的農村監督管理體制,可以抵制農村財務管理中干部的違法行為,保障農村財務管理的公正、公開,實現村民自主管理,改善群眾與干部的關系。同時建立健全農村財務監督管理體制,相關管理者可以發現農村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以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解決,也能保障農村各項經濟改革的順利實施。此外,完善的農村財務監督管理體制,可以促進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和各項管理工作的開展,解決農村財務管理中出現的不良債務等問題,改變農村財務管理混亂的現狀,杜絕各種侵占、截留集體財產的行為。
3、結語
農村財務管理工作任重而道遠。相關部門應深化推進農村財務管理制度改革,注重相關財務培訓,構建農村財務管理新模式,并完善農村財務監督管理制度,以提高農村財會人員的整體素質,改善農村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推進農村財務管理信息化,以此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
作者:生雪瑩工作單位:綏化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 上一篇:城鄉建設局工作總結3篇
- 下一篇:交通運輸安全管理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