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醫院單病種付費成本核算探究

時間:2022-03-16 04:03:42

導語:甲醫院單病種付費成本核算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甲醫院單病種付費成本核算探究

摘要:隨著醫療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成本管理是醫院必須進行和完善的醫院管理方式之一。為了控制醫療費用的給付,醫保部門對許多病種都開始實行單病種付費。在此背景下,醫院實行單病種成本核算,有利于和醫保機構的按病種付費方式相匹配,有利于節約成本,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以甲醫院為研究對象,分析其進行單病種成本核算的方法。

關鍵詞:單病種成本核算;案例研究

一、單病種成本核算概述

單病種是指不會產生并發癥的單一的疾病,通常包括剖宮產、膽囊炎、非化膿性闌尾炎等。單病種在醫療保險政策中是一種付費方式,指對于一部分的疾病診斷實行按病種付費。單病種付費就屬于后付制的一種方式,由參保人員自付額和醫保基金支付額兩部分構成。參保人員自付額部分在患者出院時自行繳納,醫保基金支付額部門則先由醫院記賬,然后再與醫保部門結算。單病種付費下的醫保基金支付額只與病種付費標準有關,而與醫院的實際收取的醫療費用無關。單病種成本核算以單純的、少多發病的疾病作為核算對象。在核算過程中,它需要分類、歸集和分配病人在住院過程中發生的,與該病種有關的所有費用,然后計算出病種成本。單病種成本核算的核算單元是選定病種,類似于單一產品的生產成本,涵蓋了住院病人從門診檢查、診斷、住院手術、術后護理治療到出院的全過程,最終計算出其實際發生的成本。單病種成本核算方法包括:實際成本法、目標成本法、作業成本法以及基于臨床路徑的單病種成本核算。

二、甲醫院基本情況介紹

甲醫院是江蘇一所以甲狀腺病和糖尿病為主的二等甲級專科醫院,自2017年11月起試運行按病種付費,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甲醫院有3個病種實施按病種付費,分別是: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腺良性腫瘤和甲狀腺惡性腫瘤,結算標準是10000元,10000元和16200元。2018年1-4月共發生352例病種病例,總收費為4686545元,醫保病種結算標準為4325000,超支了8.36%,說明了有361545萬多的費用不能得到社保基金的補償。其中,甲狀腺惡性腫瘤手術最多,共228例,它的兩個項目甲狀腺癌根治術和甲狀腺癌擴大根治術的平均收費都超過了結算標準,不過甲狀腺癌擴大根治術的超支比例較大。結節性甲狀腺腫手術發生104例,超支了14.06%,是3個病種中超支比例最大的。甲狀腺良性腫瘤發生次數最少,只有20例,超支比例是8.46%。2018年1-4月甲醫院實施的3個病種的平均收費標準都超過了病種結算病種,說明甲醫院在按病種收費方面需要進行控制和改進,特別是結節性甲狀腺腫,它占了病例數的30%,但是超支比例也是最高的,為14.06%。2017年,甲醫院實際開展結節性甲狀腺腫手術578例,平均費用為11979元;甲狀腺良性腫瘤手術74例,平均費用為12337元;甲狀腺惡性腫瘤手術1469例,平均費用為16211元。與2017年相比,自2018年實行按病種付費后,甲醫院的3類病種的平均收費都有所降低,分別為11406、10846和14400。其中,甲狀腺良性腫瘤的降低比例最多,為12.09%;而結節性甲狀腺腫的降低比例最小,為4.78%;甲狀腺惡性腫瘤的下降比例居中,為11.17%。由此可以看出,實行按病種付費以來,甲醫院已經有意識地開始降低病種收費,但仍有改進的余地,特別是計劃實施的基于臨床路徑的按病種收費方式,病種診療的臨床路徑要在規定模式下進行,會對甲醫院的按病種收費有更積極的影響。

三、甲醫院單病種成本核算方法

在進行單病種成本核算之前,必須通過全成本核算確定臨床科室成本。根據全成本核算理論,結合甲醫院的實際情況,本文將其科室主要分為以下四類:直接醫療類科室,又稱臨床科室,如外科、內科,是直接向患者提供住院和門診服務的科室。醫療技術類科室,如心超室、檢驗科,是為直接醫療類科室的診斷提供有力依據的科室。醫療輔助科室,如掛號處、供應室,服務對象是醫技科室和臨床科室,主要提供各類輔助服務。管理類科室,如院長辦公室等,是協助院長組織和管理醫院各項事務的部門。甲醫院的三級成本分攤體系,如下所示:1.一級分攤,即管理成本分攤,主要是將計入院辦的各項成本按照適宜的分配率分攤入直接醫療類科室、醫療輔助類科室和醫療技術類科室。分配率按照支出的性質不同可以采用房屋面積、科室人數、床位數等比例。2.二級分攤,即醫療輔助成本的分攤,是將分配后的醫輔成本(包括其本身的成本和分攤的管理成本)分攤計入醫技科室和臨床科室。3.三級分攤,即醫技科室成本分攤,是將分配后的醫技成本(包括其本身的成本和分攤的醫輔成本、管理成本)分攤入直接醫療類科室。甲醫院臨床科室全成本=直接計入成本+分攤成本=直接計入成本+(管理成本+醫輔成本+醫技成本)其中,第二、三級分攤時,分攤成本=服務量*內部服務價格內部服務價格類似于企業的內部轉移價格。內部轉移價格的類型包括:以成本為基礎的內部轉移價格、以利潤為基礎的內部轉移價格以及協商確定的內部轉移價格。內部轉移價格制定的好,有利于加強部門之間的合作,形成協同效應,促進企業發展;但是如果制定不好,會激化部門間的矛盾,降低員工的積極性,不利于企業發展。醫院制定的內部服務價格應當在成本和市場價之間,以成本加成法制定內部服務價格,既能調動服務部門人員的積極性,又能讓被服務科室所接受,是一種比較好的方法。但是,成本加成率還需要協商確定。由于甲醫院的3項病種都屬于外科,因此計算出外科科室成本后,才能計算出單病種成本。甲醫院外科成本=直接計入成本+分攤成本=直接計入成本+(管理成本+醫輔成本+醫技成本)以甲醫院甲狀腺惡性腫瘤為例,其病種成本可以分為直接計入成本與間接成本。其中,直接計入成本包括藥品成本、衛生材料、其他材料、低值易耗品,按采購成本計入病種成本。間接成本中科室直接成本計算方法如下:工資福利支出=科室工資福利支出*某病種住院天數合計/該科病房實際占用總床日數商品與服務支出(不含藥品成本、專用材料)=科室商品與服務支出*某病種住院天數合計/該科病房實際占用總床日數對個人和家庭補助支出=科室對個人和家庭補助支出*某病種住院天數合計/該科病房實際占用總床日數其他資本性支出=科室其他資本性支出*某病種住院天數合計/該科病房實際占用總床日數科室間接成本分攤與科室直接成本分攤方法一致病種成本=直接計入成本+間接成本四、甲醫院單病種成本核算實施建議1.甲醫院實施單病種成本核算,前提是對疾病進行準確的分類。分類標準是《國際疾病分類》,即ICD-10。單病種成本核算的對象是單病種,只有明確了疾病種類,才能將各項費用準確地記錄、歸集和分配入病種內。在日常工作中,主要體現在臨床醫師填寫的病案首頁上。臨床醫生的病案填寫質量至關重要,并應對填寫質量負責。臨床醫生應當在病案首頁上正確填寫疾病名稱,然后交由上級醫生和主任醫生審核,以保證填寫的準確性。如果疾病無法確診,那么應當另行統計。2.為了更好地實施單病種成本核算,必須加強醫院信息化建設。醫院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充分發揮計算機軟件系統的精確性、快捷性和便利性,減少人力成本,但同時也是一項更加細致、更高要求和需要更多數據的工作。醫院實施信息化管理,可以減少手工記賬環節的種種差錯,使病種成本核算更加準確和細致。同時,需要甲醫院在原來的HIS系統中增加一些功能,比如現在系統中只能簡單地歸類各項病種的醫療費用總額,但不能統計出按病種收費下的各項醫療服務項目的收費,只能手工查找。這需要財務科和信息科人員的共同努力。3.關于病區醫護人員工作量的分配。如果該病區只有一種病種,那么醫護人員的支出可以直接計入該病種成本。如果包括了幾種病種,可以按照醫護人員的工作時分配進入各個病種。4.關于手術室費用和醫療輔助科室費用的分配。手術室費用包括醫護人員費用和各種耗材費用。其中,如果能明確費用消耗的,可以直接計入病種成本。如果不能明確費用消耗的,可以按工作時間來分配;手術專用設備折舊也可以按照實際使用時間分攤入病種成本中去。輔助服務可以按照內部轉移價格計入相關科室,最后匯總進入病種成本;領用的耗材可以按照實際價格計入科室成本在分攤入病種成本。5.開展醫院內部審計工作。任何好的管理方式都離不開監督,單病種成本核算也是如此。醫院為了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可以開展單病種成本核算的內部審計工作。內部審計組應當直接向院長負責,由財務科、物資供應科、設備科、人事科、信息科等相關職能部門構成,主要審核醫療收費的合理性,單病種成本核算的準確性等等,為醫院發展提供建議。6.降低醫院的經營風險,購買醫療事故責任保險。為醫護人員,特別是臨床、醫技人員投保,是降低醫療風險的有效手段。保險費可以直接計入相關科室成本。目前,新的醫療體制正隨著醫療體制的改革而不斷建立與完善,醫療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醫院必須做好成本核算這一最基礎的工作。隨著按病種付費成為我國醫保付費的主要一種方式,醫院成本核算必須與之結和起來,即單病種成本核算應當越來越受重視。在醫院進行單病種成本核算的過程中,會促使醫院HIS系統的功能愈加完善,并能以臨床路徑為核心,制作出與之配套的獎懲辦法和考核體系,最終完善醫院成本管理制度。在實施單病種成本核算的過程中,過度醫療的現象將會得到抑制,患者可以降低醫療費用,醫院能夠加強管理效率,醫保機構能夠降低醫療費用的給付,節約社會資源,緩解日益嚴重的醫患矛盾,是真正實現了“三贏”。

參考文獻:

[1]陳健偉.醫院單病種成本核算方法及結果應用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9.

[2]柴冬麗,吳幼斐,張仁華.醫院病種成本核算方法比較研究[J].中國衛生經濟,2011(12):81-83.

[3]陳亞光,張甄,唐勝輝,單順芳.公立醫院成本管理方法研究[J].中國醫院管理,2013(5):66-69.

作者:莊蓉 單位:江蘇省原子醫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