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與會計融合研究論文

時間:2022-03-13 09:14:00

導語:電子商務與會計融合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子商務與會計融合研究論文

摘要:隨著網絡經濟的廣泛興起,電子商務已成為以信息產業為先導的新經濟中的經濟增長亮點,它沖擊著相關行業傳統的經濟管理模式。作為會計行業為適應這一應用信息技術進行的現代商務活動,必須明確電子商務特殊的運作模式,分析電子商務對會計行業運作模式的影響及電子商務的發展給企業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關鍵詞:電子商務;會計;融合

Abstracts:Withthewidespreadriseofnetworkeconomy,E-commercehasbecomehighlightedinpromotingtheeconomicgrowthasitisbackedupbytheinformationindustry.Italsoaffectsthetraditionaleconomicmanagementmodeoftheinterrelatedindustries.ToadapttothemoderncommercialactivitieswithinformationtechnologyaccountingneedinnovatetheoperationandmeetthechallengesandopportunitiesbroughtbyE-commerce.

Keywords:e-commerce;accountancy;integration

隨著全球信息資源的網絡化,人們實現了跨時空的信息資源共享,電子商務(E-business)這一具有濃重技術色彩新經營方式的興起,促使世界經濟結構產生了重大調整,從而帶來了相關行業管理模式的變革。

一、電子商務運營模式的特殊性

電子商務是利用信息技術在網絡上進行的電子化貿易活動,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其運作呈現出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現有以下幾點:

(一)全球性

Internet作為電子商務的主要媒體,是對全球開放的,不受地理位置限制,面對的是全球性統一的虛擬市場,電子商務生來具有“全球性”特征。各發達國家對電子商務十分重視,網絡的全球性使得網上的交易將打破有國界的貿易壁壘,誰主導了電子商務,誰就將在這個現代商務市場中占據有利地位。

(二)虛擬性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其商務活動和市場交易是數字化的。由于信息交換不受時空限制,因此可以跨越時空形成虛擬市場,完成在實物市場中無法完成的交易。電子商務模式下,交易的主體、客體及經營活動都呈現虛擬的特點,買賣雙方從交易洽談、簽約,到支付貨款,都是通過網絡進行的。

(三)協調性

商務活動本身是一種協調過程,它需要客戶與公司內部、生產商、批發商、零售商間的協調,在電子商務環境中,它更要求銀行、配送中心、通訊部門、技術服務等多個部門的通力協作,為提高效率,許多組織都提供了交互式的協議,電子商務活動可以在這些協議的基礎上進行。

二、電子商務對會計行業運作模式的影響

在現代網絡經濟的沖擊下,傳統的市場準則和會計運作規則發生了動搖,許多新問題不斷出現,要求原有的市場機制和會計運作模式做出相應的調整。

(一)會計組織的集成化

傳統的會計組織一般按照專業會計分類為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稅務會計等,相互獨立,自成體系,信息與數據的共享性差。而電子商務環境則打破了原來相對獨立的專業會計體系,使得部門之間的界限逐漸消除,會計分工趨向于非專業化,這就要求會計部門能夠隨時根據環境變化制定出與之相適應的策略。

在業務過程高度集成的網絡組織中,整個會計組織呈現扁平化的趨勢,控制職能相對集中,管理層次逐步減少,各個職業部門的業務相互融合,一些業務要求工作人員同時具備信息技術知識和會計處理能力。(二)會計手段的電子化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的交易方式,將生產企業、流通企業、政府以及消費者帶入了一個數字化生存的新天地,電子商務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各種市場交易活動,它的應用使得組織的交易和業務過程趨向自動化,使得組織成為全社會開放公共網絡的有機組成部分,商業活動的實時溝通和支付都采用電子化的手段,信息的傳遞、呈報也完全采用數字化和電子化的方式,甚至對交易和業務過程的監控也需要采用電子化的手段。(三)財務評價的預期化

電子商務環境突破了對于固定資產、存貨等傳統企業資產的依賴,相應的折舊費用、人工費用及管理費用大幅度降低,而技術開發費、網絡維護費等將會增加,因此,傳統的財務分析比率,如固定資產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流動比率等,對于電子商務環境下的財務狀況的評價已經不再完全適用。

傳統財務分析中獲得利潤的主要途徑是對資本的有效利用,而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利潤的取得更加依賴于技術的先進性和信息的有效性,資本的作用相對減弱,資本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等傳統的財務評價指標也不能有效反映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利潤狀況。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一些新的評價指標至關重要,例如:訪問量、點擊率、用戶忠誠度等。雖然在目前的財務報表中,無法對這些新興指標進行統一的量化,但在對電子商務企業進行財務分析時,要將這些因素作為評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由于電子商務企業的特殊性,在評價企業價值時不能完全以傳統的財務理論來衡量。傳統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一般在10%-20%,高者偶爾能達到30%-40%,而美國在線、雅虎等幾大網絡公司的市盈率卻能夠達到60以上。著名的亞馬遜公司在1998年的盈利為赤字,但是這年的股票漲幅卻高達3099.7%。因此,評價電子商務企業的價值要著眼于企業的發展潛力,基于對未來收益的期望值,來預測企業的未來獲利能力及預期價值。

三、電子商務給會計行業帶來的新機遇

(一)信息可靠性保證

從最初階段的供應商輸入,到最終階段的客戶輸出,傳統價值鏈通常是一個直線式依次流動的過程,而電子商務企業則是以客戶為中心,在價值鏈的許多環節與客戶和中間商共享信息,為各方帶來了方便和益處。當供應鏈的各種過程和步驟通過電子商務信息系統被電子化處理時,審查交易數據和評估其完整性的任務就變得非常重要,這就要求會計不僅需要保證會計信息的完整,還要保證系統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服務器可靠性

服務器的可靠性,是指在網絡環境下,用戶需要經過一定步驟才能取得相應的操作授權,得到授權的用戶要求通信聯結及遠程服務器能正常運作,服務器與組織內的基礎數據庫和操作系統及因特網的聯結都應該可靠,以便在需要時能得到想要的信息。例如一位股票投資者聽到了股票市場變動的消息時,打算立即登陸系統查看自己的股票,此時如果服務器無法保證系統的迅速接入,使得投資者不能進行所希望的操作,就反映了服務器的不可靠性。

2.信息可靠性

信息可靠性,指的是顧客要求系統提供的信息是可靠而即時的,所得的信息可以用來做出準確地決策。如果前述的投資者能夠接通系統,但是下載實時報價時卻需要較長時間,這樣當該投資者看到這些報價時,已經是過時的信息,這就是信息的不可靠性。

(二)系統風險評估

多年以來,會計業一直進行著財務風險評估業務,但在網絡財務環境中,存在更為隱蔽的財務會計信息失真的風險,因為網絡財務的分布式操作使得網絡系統容易受到內部和外部的攻擊,商品交易的“無紙化”改變了傳統財務會計的順序化處理模式,這樣一來信息失真的風險更加隱蔽。電子商務環境延伸了原有會計行業風險評估的范圍和內容,不但要考慮經營風險,還要對技術風險進行評估。

通過應用信息技術和會計技能,會計師能找到會計系統控制的薄弱之處,將經營風險和技術風險聯系起來考慮,從而判定風險是否能夠得到合理控制。在電子商務環境下,會計行業在評估系統風險和交易安全性方面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技術咨詢業務

財務報表鑒證是會計行業提供的主要服務之一,然而在近十年中,該種業務的收入卻保持著相對停滯的狀態,而咨詢業務的收入卻呈現指數增長的趨勢,美國前100家會計師事務所的電腦咨詢業務收入早已超過了會計、審計業務的收入,傳統鑒證業務的性質也變得越來越具有技術傾向。

(四)新型業務的拓展

隨著電子商務的到來,一系列新的經營問題出現了,如:電子商務與稅收問題,電子商務與法律問題,企業戰略與電子商務的統一,ERP與電子商務的融合問題,等等,這些新的問題為會計行業提供了拓展新型業務的市場機會。

參考文獻:

[1]梁偉.基于電子商務的企業會計發展問題探究[J].商場現代化,2006(3).

[2]劉雪晶.電子商務環境下會計若干問題探討[J].商業時代,2004(18).

[3]中國會計學會.計算機信息處理環境對會計理論與實務的影響及對策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4]劉曼路,凌春華.電子商務中的財務與會計[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