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環境下縣域物流的發展探索

時間:2022-02-18 09:48:46

導語:電子商務環境下縣域物流的發展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子商務環境下縣域物流的發展探索

【內容摘要】近幾年河北縣域電子商務發展快速,然而目前的縣域物流企業規模化、標準化程度較低,服務水平低,運營成本高,成為阻礙河北縣域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電子商務與物流的協同發展是河北縣域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本文在分析縣域物流發展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縣域物流;電子商務;縣域經濟

隨著電子商務渠道的全面下沉,2013年縣域網購消費額同比增速比城市快13.6%,阿里巴巴的《2013年中國縣域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報告》指出,“縣域電子商務對于未來五到十年中國電子商務持續、健康發展具有戰略價值”。農村既是新興的消費市場,也是重要的供貨市場,物流服務需求十分巨大。然而多數物流公司都基本停留在縣級及以上行政區域的覆蓋,真正農村市場的覆蓋卻鮮有提及。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短板成為制約縣域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問題。建立社區物流服務平臺,可以有效緩解配送成本與物流服務需求之間的矛盾。

一、河北縣域電子商務發展的現狀

在“互聯網+”趨勢和多重利好政策的影響下,2013年開始,河北省將縣域經濟和縣城建設作為四大攻堅戰之一,給省內的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市場機遇。在現有電子商務比較發達的縣區帶動下,爭取每個縣都要規劃建設一個產業園區,形成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帶動全省整體經濟實力的大幅提升。據統計,截至2014年底,全國超過68萬個行政村,農村人口為9.4億,常住人口為7.5億,網民人數1.78億,較2013年底增加188萬人,23.7%上網,數字及比率在未來呈上升趨勢。河北省的電子商務起步晚增速快,增長趨勢指數為全國第2位,擁有高碑店、容城、清河、冀州、南宮等多個全國著名的“電商百佳縣”,建立了30余個縣域特色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在國內已經具有一定知名度,帶動了縣域經濟的轉型升級。發展農村經濟需要改革創新,發展農村電商也必少不了農村物流建設。目前第三方物流還未完全深入到農村村鎮,無法完全實現“門到門”服務。

二、物流制約縣域電子商務發展

縣域農村物流服務作為聯系城市和農村、連接生產和消費的紐帶。農村市場由于客戶分布相對分散、交通不便利、成本高等客觀因素,除了EMS以外,大多數民營快遞都只把營業網點設立到了鄉鎮一級,在偏遠地區基本空白,特別是在“最后一公里”,快遞不快的投訴頗多,存在很多問題:

(一)縣域物流缺乏科學布局或規劃。物流基礎設施屬于公共商品,需要政府的統一規劃和宏觀指導,物流作為新興產業還沒有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再加上縣級鄉鎮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交通設施不完善以及管理體制的局限性,政府對物流產業的規劃缺乏科學性和長遠性。

(二)物流服務內容單一,難以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快遞企業數量在最近幾年不斷增多,但是服務項目大多還是以傳統的運輸、倉儲和分揀為主,與電子商務高效低成本的要求還相差很大,對信息系統的建設相對薄弱,大多還都在用傳統的電話傳真發送信息,手工操作紙質面單,人工裝卸搬運,物流常用的電子面單,條碼、電子標簽、電子數據交換、GPS等技術應用率很低,信息數據的收集、加工、處理能力都明顯不足。很多客戶由于工作或出門,無法在物流配送時間接收快遞;還有為了隱私安全,不方便寫詳細住址的客戶,這些個性化的需求都無法得到滿足。

(三)“最后一公里”成為瓶頸,收發貨不便。農村電商面向的消費人群在農村,可是大多數民營快遞企業的營業網點還很難實現“從縣到村,從鎮到村”。鄉鎮快遞網點業務量不均衡,運營成本高,實現不了長期盈利,無法在農村實現“送件上門”服務。貨物運輸成本過高導致農村的網店經營成本高,在價格上無法與其他賣家競爭,給農村的網店經營者帶來很大的壓力。

(四)物流從業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快遞物流行業還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高級物流規劃、管理和研究等人才全面緊缺。在物流高峰期一線派送的員工數量不足,基層管理者專業素質不高,也成為物流成本增大的主要原因。他們對整體操作流程不熟悉,對某個環節的管理能力不足,能掌控整個物流系統甚至能做物流決策的高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三、優化縣域物流發展的對策措施

(一)科學規劃縣域物流產業,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從河北省的客觀實際出發,充分考慮縣域物流市場的需求,規劃物流產業布局,提高物流園區的本職化功能,加大商業化進程。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確保物資的流通效率,降低運輸成本和儲運環節的損耗。同時還應加強農村電信基礎設施建設,為縣域電子商務發展提供必要的保障條件。

(二)加強對物流企業的培養,整合物流資源。成立物流企業聯盟或者協會組織,整合社會物流資源,創新經營機制和合作模式,推動分散經營的小型物流企業,向集約化、精細化方向發展,淘汰競爭能力弱適應能力差的個體物流,為縣域物流企業向現代物流轉型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

(三)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加快物流企業信息系統建設,推廣應用標準化的物流信息平臺。制定具有縣域特色的物流行業的地方標準,提高物流的標準化程度。積極向企業推薦、推廣物流新技術、新裝備。鼓勵物流企業和高校進行校企合作,共同開發物流新技術、新裝備,進行技術改造,實現技術和裝備的更新換代。

(四)推進電商物流一體化建設。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成為介于供應方與需求方之間的服務提供者,以京東、阿里巴巴為代表的電商企業都對物流投入了相當大的人財物資源,避免物流成為電商發展的短板。因此,只有充分發揮電商企業和物流企業的相對優勢,深度合作互通有無,減少重復建設,進一步提高分工的專業化程度,放大規模效應,才能最終實現互惠共贏的戰略聯盟合作關系。

(五)加快物流人才培養。人才是企業發展過程中最重要最活躍的因素,物流企業應加快培養業務型、研發型、戰略型的專門人才,以滿足長期發展的需要,注重員工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頂層設計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的塑造。同時還可以與當地的科研單位、高等職業院校進行產學研合作,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及項目孵化,既有助于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幫助企業解決人才短缺和其他實際中存在的問題,也為當地高校人才培養提供校企合作的實踐渠道。

【參考文獻】

[1]王曉宇.淺析電子商務環境下的農村物流配送[J].魅力中國,2013,7:42~42

[2]王志峰.傳統物流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研究分析[J].電子商務,2013,7:26~27

[3]史云峰,李夢清.電商物流如何積極拓展農村市場?[N].現代物流報,2014-4-25

[4]萬壽橋等.農村電子商務物流的改善[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3,8:64~65

[5]張廣勝.產品物流對農村經濟發展影響支持研究[J].東農業科學,2013,40(3)

[6]任美霞.農村物流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與發展對策[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28(4)

作者:姬靜 王曉華 單位:河北工程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