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時間:2022-05-23 10:34:15

導語: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目前國內本科院校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規模不足以滿足電子商務行業的人才需求,且主要以面向大企業等高端技術人才需求為主,跨境電子商務尤其是對俄電子商務人才目前還處于空白,無法滿足未來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黑龍江外國語學院結合自身高等教育服務地方產業的職能,培養適應新經濟新業態的精通網絡又懂外貿的復合型跨境電子商務人才。該論文在分析國內外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基礎上,明確跨境電子商務專業的市場需求與職業能力要求,以黑龍江外國語學院為例進行跨境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的可行性分析,提出了應用型本科院校在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建設方面的主要創新點。

1、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美國、英國和亞洲的新加坡等跨境電子商務市場繁榮的國家,也是培養高端跨境電商人才的地區。新加坡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理念與方法是:體驗式與教練式、海外沉浸與創業生態圈等。電子商務產業發展迅速,電子商務人才教育也大興其道,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已達幾十萬人,但跨境電商人才缺口依然很大。國內高校尤其是應用型本科高校已深切認識到對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但對于如何培養跨境電子商務人才還是探索階段。比較來說,中國的江浙、廣東一帶對培養培訓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開展較早也較有成效。目前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重要問題有以下幾點:(1)跨境電商系列課程的內容比較復雜、關聯性不好;(2)跨境電商系統的權威教材少:(3)學生的能力素質還難以達到跨境電商系列課程中綜合技能的要求;(4)跨境電子商務實踐教學中服務“一帶一路”的電子商務專業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文/高巍巍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效果不明顯。

2、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良好基礎

黑龍江外國語學院作為黑龍江省唯一一所語言類本科高校,在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融入俄語語言的強化訓練,打造學生在跨境電商尤其是對俄電子商務行業從業的就業優勢。我院以服務龍江經濟為辦學宗旨,樹立“區校企聯動發展,產學研結合辦學”的特色辦學理念,在2016年開始首批招生電商專業的學生,緊密結合本地區發展的實際需要,結合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人才需求,從提高職業能力著手,與行業企業合作,不斷強化教學改革,已經確立了產教融合、校企聯合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學院有與國內知名IT企業專業共建、校企合作的良好基礎,如阿里巴巴、北京中軟國際,深圳他拍檔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等企業,為電子商務專業的校企合作聯合培養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平臺。我們經過調研與論證,與深圳他拍檔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簽訂了共建電子商務專業的戰略合作協議。學院有比較成熟的對俄高校交流合作基礎:我院已與俄羅斯太平洋國立大學、阿爾泰國立大學等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在合作辦學、教師互派、學生互訪等方面可以為電子商務專業的對俄電商方向學生提供赴俄交流學習的機會。

3、人才培養的具體實現

以服務高素質跨境電商人才需求為導向,以完善現有電子商務專業建設為基礎,有序拓寬跨境電商人才就業;立足黑龍江省電子商務行業發展、面向國內電商行業需求、融合海外電子商務行業服務,打造跨境電商人才專業培養體系;以提高學生理論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為核心理念,培養高技能電商類創新與應用型人才。力爭通過一個培養周期的建設,把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建設成為黑龍江省同類高校中的特色專業和本校特色專業。3.1 打造雙師型教學團隊。圍繞電商人才培養目標,通過對校內外資源的整合,建立以校企和多方組成的國際化、水平高、結構優的雙師型國際化教學團隊。(1)通過培養現有隊伍和引進人才大幅度改善師資隊伍的學歷和職稱結構,打造優秀的核心教學團隊;(2)通過邀請知名電商企業專家對校內教師進行技術分享、技術講座、技能培訓,安排青年教師到企業進行實踐,熟悉電子商務營銷、電商平臺運營和電商物流,打造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3)針對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和人才引進的實際問題,有針對性地構建企業師資隊伍,來進一步完善師資結構。3.2 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創新實踐。針對廣東省、江浙地區同類院校電子商務專業課程設置情況進行調研,進行對比和分析,找出共性和差異,結合我院外語教學的優勢研究校企合作機制;深入企業調研電商行業對跨境電商人才的崗位要求,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職業能力和外語能力的需求;(1)以黑龍江外國語學院與東軟睿道共建的涉外服務外包學院的建設為契機,借鑒東軟實訓人才培養體系以及教學管理—質量保證體系,以全面提高學生業務實踐能力為目標,對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等內容進行改革與創新。(2)以滿足電商行業發展對跨境電商人才的大規模高質量的人才需求為目標,以校企聯合培養為手段,構建大一到大四的學生實習、實訓體系,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業務能力。(3)構建實踐課程體系;建立校企共建的校內創新實訓基地,校外實習基地、就業基地。3.3 教學資源的建設。(1)在現有的課程設置基礎上,構建多維度的課程體系:一是通識類課程,為學生打好知識基礎的課程;二是專業課程,涉及電子商務方面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課程,把俄語加入專業必修課程,培養學生的外語職業能力;三是職業教育課程,通過與企業共同確定電商從業人員的崗前培訓、職業教育方面的課程;四是創新教育類課程,旨在培養電商學生創新理念和創新能力。(2)針對電商行業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突出專業素養的培養,打造跨境電商方向專業核心課程群。3.4 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以及專業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努力建設多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實習和實訓基地,改革實踐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1)大一學生開展認知實習。通過到企業參觀、進行職業素質訓練、真實項目實習、專業技術人員職業發展規劃、座談及討論會等,讓學生了解行業和企業的動態,對未來從事的職業感性的認識;同時通過真實的項目實習,了解如何運用現有電商業務平臺實現網絡營銷等業務過程。(2)大二學生開展專業技術實訓。通過開展技術講座、行業動態分享、典型實踐項目介紹、真實項目實習等,讓學生對本專業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通過項目實踐,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俄語、英語行業應用能力。(3)大學三年級學生開展項目實訓。通過在校內的企業共建工作室進行的跨境電商實際業務、校內實踐項目實訓等,讓學生對電商行業有更深入的認識,激發學生從業跨境電商的積極性;同時通過真實項目實訓,讓學生達到電商從業的“準員工層”水平。(4)大四學生開展實習、實訓。通過對職業素質進行訓練、企業面試技巧培訓和演練、行業動態分享、技術專家講座、到合作企業頂崗實習等,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競爭力,提升學生就業質量,達到電商從業領域的“工作層”水平。3.5 教學管理的改革與創新。組織建立由學校、企業、學生和社會共同參與的教學質量監控、質量評價和質量保障體系、教師激勵機制、創新創業教學管理體系。(1)圍繞著專業建設和改革目標,形成以學院和信息工程系為主導,以電子商務教研室為主體,由院校、企業、行業協會、各級各類研究機構、校內外實踐教學中心共同參與的專業建設領導小組,負責完成電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質量標準、人才培養模式、質量評價標準的制定與實施,切實保證教學管理的質量。(2)采用“3+1”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前三年在校內學習,第四年主要進行企業實習實訓)的過程中專業學生校外學習時間長等特點,重點改革學生管理制度;(3)參照企業考核標準,從專業技術能力、業務理解能力、職業態度/員工責任心/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等多方面,構建學生評價體系,對學生進行職業能力的全方位考核。(4)優化教師激勵機制,有效整合校內外教學資源,有效提高教學團隊的凝聚力。

4、以實訓基地項目建設為引導,推動專業的教學

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校政行企三層合作模式。全面落實有東北特色的“行業+企業+專業”的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模式,將電商專業打造成為在人才培養質量、技術咨詢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產教協同體系較為完善,教學資源配置比較合理,在區域內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輻射帶動能力的省級重點建設專業。繼續與哈爾濱市商務局、各級各類行業協會、京東商城、蘇寧易購等政、企、行深度融合,做到有模式、有項目、有學生參與。加快電商創業孵化基地建設,鼓勵引導學生進行創業實踐。積極聯合國內外知名企業打造“在校大學生電商創業孵化基地”,為本專業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就業創業體驗平臺并提供相關服務。本基地人工座席160席,電商創客空間3間。以黑龍江省人人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中國網庫等企業為點,構建校中廠、校園O2O模式。使本專業學生在校期間可以實現“工學合一”,在提升專業技能的同時,積累一定的實際工作經驗,為將來在本行業領域就業及創業奠定基礎。

哈爾濱市作為省電子商務發展的領頭羊,高質量的跨境電子商務人才短缺,市場需求本地高校培養大批跨境電商高技能應用型人才,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培養基地建設為培養該類專業人才提供了必要的辦學條件。我院高度重視電子商務專業校內實訓教學基地建設,基礎較好、師資隊伍雄厚、教學改革深入、人才培養成效顯著、管理相對成熟的本科專業,已經逐漸形成了鮮明的專業特色,進行能本位的項目化課程建設。將成為哈爾濱市及至黑龍江省跨境電子商務專業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跨境電子商務師資培訓基地,可以進一步提升專業教學能力、研發能力和技術服務能力。

作者:高巍巍 單位:黑龍江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