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對可持續性消費的研討
時間:2022-04-24 11:36:58
導語:當前對可持續性消費的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消費需求是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
政府要圍繞居民住、行消費提供相應的政策服務。n年均增長率=[(本期/前n年)/(1/(n-1))-1]×100%(1)(1)消費需求與GDP增長。根據公式1的年均增長率計算公式,從表1可以得出,2001-2010年間,支出法GDP年均增長13.7%,最終消費總量年均增長12.1%,比GDP慢1.6個百分點,資本形成額年均增長19.7%,比GDP增長快6個百分點。2001年以后,消費需求連續多年慢于GDP的增長。消費需求增長慢于GDP增長,導致消費需求占GDP的比重即最終消費率不斷下降[4]。盡管近些年來我國GDP出現了持續快速增長的勢頭(圖1),但是與最終消費和資本形成額相比之間仍有差距,最終消費增速落后于GDP增速。內需不足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障礙。目前,強化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已刻不容緩。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今后幾年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這一決策的背景是投資和消費在GDP中所占比例不協調,也就是投資所占比例過高,消費所占比例過低。總體來看,我國是一個經濟大國,調整經濟結構、拉動消費、擴大內需是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長久之策和立足之本。尤其是在全球經濟不確定因素增多的大背景下,堅持擴大內需的戰略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盡管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非一日之功,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但這是確保經濟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之路,必須想方設法使消費這駕馬車跑起來,與投資、出口一起跑得更快更好。(2)消費需求與投資。相對于投資需求而言,我國消費需求的增長還有巨大的上升空間,城鄉居民的消費潛力仍然十分可觀;相對于政府消費而言,居民消費有很大的增長潛力;相對于城市而言,農村消費市場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與投資相比,消費的增速一直滯后于投資的增長。2000-2010年(表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年均增長23.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9%,兩者的增幅差距相差8.9個百分點。2006-2010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年均增長25.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5%,兩者的年均增速仍相差7.2個百分點。從長遠來看,消費的增長速度應該接近于投資的速度,但與投資相比仍會有一定差距。從消費占經濟總量的比重來看,與投資率相比,我國的消費率則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并呈現下降趨勢(圖2)。從2000年的62.3%下降為2010年的47.7%,年均消費率為53.7%,有4年的消費率低于50%。從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來看,2000-2010年消費貢獻率為43.6%,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仍高于投資(表3)。但是,隨著投資占經濟總量比重的提高,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正在增強。近年來,投資貢獻率已超過消費貢獻率。與各國比較,我國目前的投資率明顯偏高,消費率明顯偏低。2000-2010年,我國的年均投資率為40.0%,不論與發達國家比,還是與發展中國家比,都明顯偏高。從消費率來看,我國的年均消費率為53.7%,與其他國家相比,明顯偏低。目前世界各國的投資率一般都在20%左右,這說明各國的投資水平與其經濟發展水平關系不大。我國經濟不能長期依靠投資拉動增長。消費跟不上,社會再生產就不能順利進行。投資增長會造成新的供給,而新的供給要靠新的消費消化掉。如果沒有消費提供支撐,投資就可能在帶來經濟增長的同時,帶來產能閑置、產品積壓、效益下降,最終肯定會造成經濟的大起大落。因此,一方面要降投資過熱,另一方面要擴大消費,而擴大消費的著力點是要培育和鞏固消費熱點。
可持續消費仍需調整政策,支持改變消費觀念
提高消費意識,使大多數消費者意識到自己消費的產品,對環境對社會有一定的益處[3]。比如,以個人為例,在用水這件事情上,原來的觀念中,認為反正水費還是能交得起的,就沒注意到節約用水,自從知道低碳消費,并有所了解可持續消費后,在用水方面,就比較注重循環利用。通過對三地區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戶主要消費品年末擁有量(交通工具)比較分析(表4),不同層次不同地域的人對待消費的理解和認識不相同,在重慶自行車擁有量較少,且近年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家庭擁有私家車不多,說明大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較多。同樣可以看出其他兩地區結果恰恰相反,用自行車作為交通工具的人更多。2011年,在對重慶的一個社區對一百戶家庭進行調查,其中70%的家庭擁有私家車,平時上班用的不到50%,有自行車的2%,一家用于上班,一家用于鍛煉。所以對于不同地域的居民,應進行不同消費理念的培養。通過政策、措施來給居民一個循環再利用的平臺,大家都知道,并且十分熟悉,但是真正做到的很少。例如城市居民的衣服,有很多都可以進行充分利用。社區應多提供有關的活動,定期舉行活動幫助居民制作背包、購物袋、小裝飾等。用多種形式,進行廢物改造,增強人們的興趣,既充實了大家的業余生活,又得到實惠。首先,在政府消費中,少自身消費,多向百姓轉移消費。通過加大對社會保障、基礎設施等民生領域的支出,可以促進居民的消費。其次,要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優先考慮低收入群體。由于低收入群體的數量龐大,消除他們消費的后顧之憂,將有利于刺激和擴大我國的消費增長。應考慮建立對低收入階層補貼的長效保障機制,把補貼制度長期化、規范化,讓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低收入者能及時得到政府的補貼資助。這是在擴大消費,創建和諧社會時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第三,要增加農民收入、加大擴大農村消費力度。不僅要進一步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而且還要拓展農村的消費力度。尤其是要將適合于農村消費的產品送到農村,擴大農村消費市場,以此來有效地刺激和擴大農民的潛在消費欲望,并提升農民的即時消費水平。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物質消費的快速和不斷增長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和巨大的壓力,消費越多對環境的影響就越大。在整個消費中特別強調可持續消費在消費中的地位,強調不斷提高可持續性消費在整個消費中的比重。所以,可持續消費性對于人類的全面發展,對于促進人類社會進步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本文作者:康秋紅工作單位:重慶工商大學
- 上一篇:低碳制約下的物流功效分析
- 下一篇:淺析資源城市的低碳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