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背景下中國外貿發展策略

時間:2022-02-15 03:42:44

導語:低碳經濟背景下中國外貿發展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低碳經濟背景下中國外貿發展策略

【摘要】隨著全世界對環境問題的重視以及新能源技術的研發和使用,我國社會正在迎來低碳經濟的全新時代,碳標準成為一個嶄新的國際標準得以應用,全球的社會經濟行為以低能源、低溫室氣體的排放作為主要衡量標準。西方發達國家提出了碳關稅的概念,新綠色貿易保護主義嶄露頭角。我國作為以工業制造業為主的大國,針對當下的國際形勢,應當認真分析情況,積極提出應對措施,使我國經濟社會能夠保證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外貿發展;低碳經濟

隨著世界環境保護形勢的日益嚴峻,由西方發達國家提出的低碳貿易發展模式得到了絕大多數國家的支持和認可,并且成為未來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國的低碳貿易發展面臨了更多的問題。對此,我國需要調整經濟戰略思路,努力發展低碳貿易,以解決目前經濟發展中的問題,努力適應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

1低碳經濟的內在含義

低碳經濟是低碳生活、低碳產業、低碳發展、低碳技術等低能源消耗為主的經濟結構的總稱。主要指以低污染、低耗能、低排放等模式為主的可持續經濟發展理念與發展模式,通過產業轉型、技術升級、創新制度、開發新能源等手段,使石油、煤炭等傳統高耗能高污染的能源利用消耗降到最低,從而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使生態資源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形成一種共贏發展的局面。低碳經濟的核心在于減排技術與能源發展的技術創新、制度創新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和人類發展觀念的徹底轉變,即開發清潔能源,利用高效新能源,通過低耗能的經濟模式與生活模式,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減少人類生存對全球氣候造成的不良影響,使世界經濟得以健康可持續發展。

2低碳經濟發展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中國在低碳經濟發展的道路上困難重重。特別是作為一個出口貿易占極大比重的發展中大國,出口貿易已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馬車之一。發展低碳經濟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2.1改變“高碳經濟”的傳統出口貿易模式

我國傳統外貿發展模式以出口為主,而出口的商品大多數為勞動密集型產品,存在“耗能高、投入高、效益低”的缺點。我國外貿主要出口對象是歐盟、日本、美國等經濟發達國家,這些國家多已擺脫高耗能的經濟發展模式,逐步過渡進入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然而對于仍處于發展中的國家而言,這一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勢必對其中短期內的對外貿易產生影響。

2.2出口貿易量降低

在低碳經濟模式的沖擊下,傳統化石能源正在逐漸被新能源所替代,這對我國的化石能源出口產業造成了市場萎縮和價格降低迷的雙重壓力,致使部分化石能源出口企業出口量大大降低。此外,歐美國家一直積極籌備啟動碳關稅,若該項關稅一旦啟動,無疑將對中國的出口市場造成重大打擊。根據世界銀行近年來的研究報告顯示,一旦在國際上實行碳關稅,“中國制造”將首當其沖受到巨大沖擊,出口量將因面臨平均幅度為26%的碳關稅,而萎縮21%。因此,碳關稅將隨時成為某些不懷好意的發達國家扼殺“中國制造”的有力武器。

2.3以出口為主的企業的經濟效益將受損嚴重

除了碳關稅之外,在對外貿易上必然還會針對更多影響環境的進出口產品在各個環節制定更多限制條款,這對于以出口為主的企業的經濟效益勢必造成巨大影響。不論是生產、銷售甚至到產品的報廢,各個環節都將有更為嚴格的環境保護要求,因此,制造商在產品流通的整個過程中,將必須增加有關保護環境的產品檢測、認證等措施,以滿足進口國對產品的環境保護要求,這無疑將增加制造商產品的生產與流通成本。

3調整我國產業結構,努力實現低碳貿易

低碳經濟雖然給我國的工業生產帶來了巨大挑戰,但與此同時,也為我國加快實現經濟生產方式的低耗能化轉變提供了難能可貴的歷史機遇。低碳發展之路,不但是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國實現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和內在需求。為此,我國必須及時調整對外貿易的發展思路,以變應變,以適應世界經濟貿易的低碳化過程。

3.1調整出口產業結構,加快轉變出口增長方式

我國目前的出口產業結構技術含量低,環保標準低,并不適應出口貿易的可持續發展要求。因此,必須調整目前的出口產業結構,充分發展新型工業化道路,提高產品科技含量,降低產品資源消耗,減少生產中的環境污染,結合我國人力資源優勢,努力提高產品經濟效益。抓住出口調整的契機,在保增長的同時,更加注重服務業市場的對外開放,以優質人力資源回國創業的優勢,不斷提高我國各項產業包括服務貿易在對外出口貿易市場中所占的比重。

3.2以政府引導為主力,從上至下推動貿易轉型

低碳貿易中的邊際成本會隨著碳排放量的不斷減少而增加。這對于生產者和消費者來說,低碳并不代表低成本,推廣低碳貿易發展,以為這全社會對低碳追求所付出的成本的增加,因此,在低碳貿易上,完全公益化的發展模式是不可持續的并舉步維艱的。在這樣的領域里,必須由政府出面,充分調動政府的引導作用,對低碳貿易的推行與發展進行稅費補貼,引導和協調低碳經濟進入現代產業體系,并使之成為經濟發展模式的常態。

3.3以技術創新為引領,全面擴張綠色貿易戰略

技術創新是綠色貿易的突破口,是綠色貿易戰略推行的前提與保障。企業必須轉變發展思路,努力以環境與生態發展需要為導向,拓展清潔能源,開發綠色產品,將綠色生產融入設計理念,在從知識產權保護到產品推廣的各個環節中逐步樹立綠色品牌形象,通過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創新合作等途徑,健全企業綠色生產創新能力。

3.4積極開展環境外交,創造良好涉外經濟環境

除了完善國內對綠色、低碳經濟發展的各項產業、金融、財政政策支持外,在國際上,政府要積極開展多國合作,加強同各國政府之間的經濟貿易互動政策的談判,倡導發展自有貿易,積極參與區域經濟與雙邊貿易合作,運用環境外交策略,以維護我國經濟發展和經濟利益為目的,開展環境外交,攜手更多發展中國家互幫互助,團結一致,廣泛達成公平、友好的國際貿易公約、協議,為我國的對外貿易營造良好涉外氛圍與健康穩定的國際環境。

參考文獻:

[1]馬常娥.低碳經濟與我國外貿發展方式的轉變[J].江蘇科技經濟,2010(10).

[2]范鈺婷,李明忠.低碳經濟與我國發展模式的轉型[J].上海經濟研究,2010(02).

[3]于立新,江皎.低碳經濟壓力下的可持續貿易發展戰略[J].紅旗文稿,2010(02).

[4]何建坤,周劍,劉濱,孫振清.全球低碳經濟潮流與中國的響應對策[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0(04).

作者:陳娜 單位:湖南外國語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