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在低碳經濟前提下恢復森林植被
時間:2022-02-16 11:40:11
導語:淺談在低碳經濟前提下恢復森林植被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低碳經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減排和恢復地球森林植被,是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必要手段。為使大小興安嶺森林資源得到恢復和有效保護,促進大小興安嶺林區經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強化森林資源培育,保護生態環境,修復生態功能,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及現代農業建設構建良好的生態屏障,國家及各級政府都采取有效措施,陸續出臺了規劃、方案來保護和恢復林地覆蓋面積。筆者以北安市為例進行調查,試起到解剖麻雀的作用。
【關鍵詞】低碳經濟;森林植被;個案分析
2009年11月2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到2020年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這一目標,對于尚處于工業化中期的中國,充滿了挑戰,也蘊涵著機遇。為實現這一目標,國家及各級政府都采取有效措施,陸續出臺了規劃、方案來保護和恢復森林覆蓋面積就是措施之一。北安市位于黑龍江省北部中心地帶,地處小興安嶺南麓向松嫩平原過渡的淺山丘陵地帶,是松嫩平原的生態屏障,在全球日益重視生態平衡的背景下,天然林對于保持良好的地區生態環境日益重要,北安市近年來天然林情況如何?存在那些問題?采取了哪些保護措施?效果怎樣?我們對此進行了認真的調查。
一、天然林基本情況
(一)林地情況
上世紀50年代,北安市林業資源未大規模開發前,森林茂盛,生物多樣性得到完整保護。1958年,隨著北安市林業局的成立,北安市林業資源進入了大規模開發時期。在開發過程中,近萬人涌入林區從事農、林、牧等產業,新增村屯150個,建設林場及作業點300個。經過幾十年來的過度開發,同時由于采育失衡,到上世紀90年代末,北安市林業資源已基本枯竭,造成了林業“兩危”狀況,森林涵養水源、凈化空氣、保持水土等生態功能嚴重下降。全市森林面積由7萬公頃減少到4萬公頃,林木蓄積量由620萬立方米減少到35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34.8%。其中:天然林占森林面積的70.3%,10年前占75%,20年前為77%,30年前為80%,目前,北安市集體林地8.2萬畝,占森林面積的2.2%,涉及62個行政村,500多戶林農。
(二)森林覆蓋率下降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長期以來,北安市由于土壤侵蝕加劇,水土流失嚴重,上世紀50年代以來,黑土層平均減少30厘米,最高超過50厘米。目前,有水打溝2000余條,水土流失面積18萬公頃,而且水土流失面積仍在繼續擴大。徑流時間縮短,個別河流日漸干涸。動物物種減少到317種,植物物種減少到771種。區域內溫度升高,旱澇、火災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面臨的形勢異常嚴峻。水環境質量:除北安市區正在建設污水處理廠外,各鄉鎮、林區都沒有污水處理設施,污水未經處理后散排,造成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大氣環境質量:全年AP(I空氣污染)指數≥100的天數超過了60天。垃圾污染嚴重:生活垃圾和畜禽糞便未經處理,隨意堆存、排放,嚴重污染大氣和地下水。
(三)管理情況
北安市林區管理體制為事、企合一類型。2001年,納入中央生態補償基金制度,補償面積為1.3萬公頃。現有森林防火指揮部1個,成員單位涉及公、檢、法、民政、氣象等21個部門,成員36人;林場、鄉鎮森林防火指揮所14個,成員153人。全市有專業森林消防隊1支,50人;半專業森林消防隊7支,210人;群眾義務森林消防隊16支,1110人;總兵力1370人;了望、巡護、檢查人員524人,全市森林防火從業人員共計2000余人。
二、存在問題
(一)資金問題
一是作為林業系統,歷史上也曾經獲得銀行大量的信貸資金支持。90年代,工行僅為通北林業局發放的貸款就有9000多萬元,本息合計近億元,農行對林業的貸款支持也有4000余萬元,但林業部門的陳欠貸款擱置多年,一直未能歸還,嚴重影響了商業銀行的信貸資產質量和經營效益。隨著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進程的加快,工、農兩家銀行的上級主管部門不得不把林業部門的貸款作為呆帳核銷。如今,各家銀行無不把嚴格控制貸款風險,努力提高信貸資產質量放在首位,對信貸員及其相關責任人員實行責任終身制,對于林業貸款如果國家沒有相關的傾斜政策,林業部門若想得到商業銀行的信貸支持,確實存在一定的困難。二是作為村屯林權承包者而言,由于資金缺乏和觀念落后,不可能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恢復和發展生態林建設上。中國有句老話叫“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可見,從經濟回報角度來講,植樹造林,是回本比較慢和近期難見效益的行業。
(二)管理問題
基于北安林業基礎設施比較薄弱和前些年重視和投入不夠,無論是人員還是設施在管理方面都顯得捉襟見肘。尤其是對各村屯“一疙瘩一塊”的林地,管理起來更顯得力不從心。而農民則盡可能地把林間空地開墾為耕地,蠶食周邊林地,從事傳統的農業生產。而對于原來被耕地侵占的林地來說,恢復起來更是難上加難。尤其是近年來,鄉村級公路兩邊護路林被采伐比較嚴重,但是很少有被恢復的。
(三)意識問題
由于受“入土為安”舊有觀念的影響,廣大農村較普遍地存在著親人過世火化后,再進行土葬。近些年,在北安周邊鄉鎮、村屯的林地內,又興起了“街里死人到農村占地”的浪潮,很多“街里人”把過世的親人骨灰從殯儀館遷出,通過各種關系,埋入離街區比較近的林地內。由于受經濟利益驅使,這種現象在2010年農村林權制改革后更為嚴重。有的林地在半年內可謂新墳踵踵,墓碑林立,有的一座墓,占地就有幾十甚至上百平方米。以上這種趨勢如果得不到有效遏止,“死人同活人爭地”的現象必將蔓延開去,日益嚴重。
三、保護森林生態環境的幾點建議
(一)金融業應積極投入到保護森林生態環境建設中
低碳經濟的發展,需要充分、高效和可持續的資金來源,構建一個具有較高資源配置效率、擁有豐富金融工具的低碳金融體系,是必然要求。國家應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對天然林保護項目,實行優惠貸款,建立天然林扶持基金,并在該類貸款方面給予一定的貼息,使商業銀行和非銀行性金融機構愿意為林業部門提供資金支持。在恢復森林覆蓋,保護生態環境過程中,金融業要具有前瞻性眼光,進行戰略性決策,加大對森林生態環境建設的資金投入,實現雙贏目標。
(二)進一步完善保護森林資源的各項政策措施,穩步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政府及主管部門要盡快出臺相關政策,進一步加大對生態公益林的保護力度,提高對生態公益林的補償標準,最大限度的調動廣大市民參與生態公益林建設的積極性。逐步建立國家所有,強化監管,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授權經營,權責利相統一的森林資源管理體制。逐步將國有林場分別界定為生態公益型林場和商品經營型林場,重點培育發展生態公益型林場,并對其內部結構和運營機制做出相應調整。生態公益型林場以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為主要任務,按公益性事業單位管理。商品經營型林場全面推行企業化管理,按市場機制運作,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積極發展多種經營,增強發展活力。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加快推進國有林場改革,使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明確界定天然林保護范圍,對天然林地區的林農,建立適當的補償機制。
(三)加強對集體林權的監測和管理
建立集體林權轉讓平臺、實行監測責任制。加快推進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的合理流轉。在明確權屬、土地家庭承包公正、公平、穩定完善的基礎上,鼓勵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的合理流轉,各種社會主體都可通過承包、租賃、轉讓、拍賣、協商等形式參與流轉。重點推動國家和集體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荒沙使用權的流轉。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權可依法繼承、抵押、擔保、入股和作為合資、合作的出資或條件。積極培育活立木市場,發展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機構,促進林木合理流轉,調動經營者投資開發林業的積極性。規范流轉程序,加強流轉管理。在流轉過程中,堅決防止出現亂砍濫伐、改變林地用途、改變公益林性質等現象。同時,進一步深化林業產權制度改革,依法保護林權所有者的財產權,維護其合法權益.
作者:王北峰 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北安市支行
- 上一篇:解析緩刑考驗期制度
- 下一篇:低碳經濟條件下我國中小企業的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