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國際創業風險控制論文

時間:2022-04-11 09:18:43

導語:民營企業國際創業風險控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營企業國際創業風險控制論文

一、民營企業國際創業的風險類型

民營企業國際創業的風險類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政治風險、外匯風險、生產風險、營銷風險、財務風險、經營風險、文化風險。政治風險是民營企業由于國際創業所在國的政治局勢變化所引起的風險,該風險屬于不可控風險,只能通過早期判斷預測采取一定的預防措施來減少損失,同時該風險的不可預期性也很大,屬于國際創業中較為基本的風險之一;外匯風險則是指由于匯率變化和民營企業海外投資所在國的外匯政策調整所引起的經濟損失的可能;生產風險則是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由于原材料、技術和質量檢驗標準等方面的問題而導致企業生產受阻的可能性;營銷風險是指企業由于不利的市場環境所導致企業營銷活動失敗乃至經濟損失的情形,營銷風險應當在企業營銷活動開始及持續過程中通過對市場的分析來加以預防控制;財務風險是指企業現金流及融資能力等方面出現問題,而對企業整體生產經營造成的不利影響;經營風險是指由于人才外流、信息不對稱等因素導致的企業國際創業受阻的情形;文化風險則是指由于企業文化與投資國文化差異所導致的企業預期收益無法實現,經營活動失敗的情形。

二、民營企業國際創業的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是企業在國際創業的過程中對各種風險事件發生之前的種種跡象進行辨認、辨別的活動,風險識別是通過系統的方法來發現生產經營活動的不確定性和可能導致企業損失的情形的過程。對于民營企業的國際創業過程而言,其不但要考慮到投資國經濟政策的未來變化趨勢以及該國市場需求的走勢,還必須考慮由于某些因素導致可能給企業遠期帶來的不利后果,同時在面對突發風險的情況下,民營企業還應當有一定的防范措施。民營企業的風險識別是民營企業進行風險控制和防范的第一步,民營企業可能遇到的風險不僅來自于投資國,還有可能出現在企業內部。例如,投資國的政權更迭和企業與投資國公民的關系都有可能構成企業的政治風險,而投資國對銀根松緊的調整和企業在投資國的信用也都可能構成企業的財務風險。

三、風險控制的措施

風險控制是指企業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方法來消除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或者降低風險發生時的企業損失。必須承認的是民營企業的國際創業過程中必然存在著一些不可避免的風險,因此民營企業的管理者應當根據風險種類的不同采取回避風險、降低風險、分散風險和轉移風險等措施來進行風險控制。具體措施是:當企業的國際創業中的整個或某一部分項目發生風險的概率達到臨界值的時候,企業就應當考慮是否放棄該項目或者修改項目的預期目標;對于可以回避的風險企業應當努力采取措施來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對于不可以回避的風險,企業除了考慮對放棄項目之外,還可以選擇采用一定方法來降低風險發生時的損失。由于有些項目的放棄會導致企業國際創業的整體戰略遭受重大的挫折,因此在風險不能完全避免時采取降低風險造成損失的方法也是企業可以進行的選擇;對于金融方面的風險,企業可以采取對沖的形式進行全部或一部分的抵消,如通過股指期貨來預防股票市場的震蕩;當企業所面臨的風險來源是多方面的時候,企業應當盡量將風險一一分離,一方面可以致力于回避或降低較大的風險,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多個風險同時發生所造成的連鎖反應;企業還可以通過保險等合同形式來將風險發生時的損失轉移到企業國際創業項目之外的主體之上,此種方法需注意的是企業必須將風險轉移到有能力承受的主體之上,否則其他方不能完全承受風險,還有可能反過來給企業造成更大的損失。對于上述種種控制風險的措施和方法,企業可以擇一使用也可以綜合使用,具體要參考企業所面臨的實際風險。

四、民營企業國際創業的風險防范

國際創業中風險的不可完全避免使得民營企業在國際創業中必須對風險進行識別、控制與防范。風險識別是企業進行風險控制、防范的前提,風險控制則是企業在面臨風險時所采取的具體措施,而風險防范則是通過一定的制度設計來使企業能夠更加有條不紊地應對風險。民營企業國際創業的風險防范制度設計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完善的風險防范體制的建立。風險防范體制是企業應對風險的最有效措施,也是最整體的制度設計。民營企業可以在項目開展前期進行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國際環境可能造成的各方面風險,同時對投資的安全性做出評估和測量。在國際創業開展的過程中,企業可以根據各種已經顯現的不利因素和尚未顯現的各種跡象來調整企業的經營策略。在項目完成后,企業還可以分析已完成項目的經驗教訓從而做出是否繼續類似項目或者改換其他項目的戰略決策。現實的情況是,我國民營企業風險防范機制的建立方面存在很大的問題,政府對于民營企業國際船業的指導扶持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民營企業也未能形成一致對外的團體,因而其所面臨的風險也較多,我們建議應該由國內專門負責對外投資的職能部門統一領導和組織國內民營企業的國際創業,從而提高對外投資的競爭實力,提升我國民營企業在國際創業中的地位和待遇。保險措施的采用。保險是轉移風險的重要措施,民營企業在國際創業的過程中要重視海外投保方面的支出,通過繳納保費來實現風險的轉移。當然民營企業在進行投保的過程中也要清楚了解保險公司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對于不能承受的風險,企業可以考慮尋找其他保險公司或者采用其他風險控制措施來解決。國際金融渠道的采用。民營企業在進行國際創業的過程中考慮到可能存在的風險,可以采取借助國際金融機構貸款或者其他國家政府企業的參與來實現風險的控制,通過國際金融機構和其他國家對于投資國的影響來實現對風險的消除、降低或者轉移。分散化投資渠道的建立。風險與收益總是息息相關的,收益越高的項目往往也存在著較大的風險,因此企業在國際創業的投資過程中,應當考慮到風險與收益的關系,避免將資金集中在風險較大的項目之上,而應當綜合考慮風險與收益,通過分散的項目投資來實現對風險的控制。金融衍生品的使用。金融衍生品由于其杠桿作用可以成為應對國際金融風險的有力手段,如通過合約將遠期不確定性風險轉變為即期可確定性的收益,通過回避時間風險來實現風險控制;再如通過本幣與外幣的兌換來實現匯率風險的控制,通過期貨交易來實現風險對沖,從而彌補風險造成的損失,通過項目支付時間的提前或延后來減少資金上可能存在的風險。

五、結論

民營企業在國際創業的過程中所遇到的風險主要包括:政治風險、外匯風險、生產風險、營銷風險、財務風險、經營風險、文化風險。對上述風險的識別是民營企業進行風險控制和方法的重要前提;民營企業的管理者應當根據風險種類的不同采取回避風險、降低風險、分散風險和轉移風險等措施來進行風險控制;而通過一定的制度設計完善的風險防范體制,同時靈活運用各種金融機構和金融工具使企業能夠更加有條不紊地應對國際創業中的風險。

作者:丁斌斌單位: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