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快遞企業風險控制論文

時間:2022-04-11 09:21:37

導語:民營快遞企業風險控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營快遞企業風險控制論文

1引言

我國的民營快遞企業是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而得到快速蓬勃發展的,據國家郵政局官網公布的2014年上半年郵政行業經濟運行情況,民營快遞企業市場份額持續上升,業務量比重達83.4%。但在這個繁榮發展的背后卻也帶來了諸多的弊病,給企業的健康發展帶來了諸多風險。快遞作業過程環節多,門點網點也多,收件、發件流向交織復雜,非常容易發生錯收、錯發、貨損、變質、丟失、錯單、延誤等快遞服務質量事故。因此,快遞行業是一個極具風險的行業。為應對這一問題,民營快遞企業勢必要建立一套風險控制機制。

2民營快遞企業風險的含義及其特征

民營快遞企業風險是指民營快遞企業在快遞服務經營中,由于受到很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使得企業經營利潤減少甚至虧損,引起維持經營困難的各種可能。民營快遞企業風險的出現與國家政治、經濟政策、市場經濟景氣程度、企業管理等緊密聯系在一起。一旦風險無法控制或者控制失效,民營快遞企業將面臨市場萎縮、利潤下降,甚至被兼并或者破產。民營快遞企業風險主要有以下四個特征:一是風險的不確定性。體現在:

①風險是否發生是不確定的;

②風險發生的時間是不確定的;

③風險產生的結果如何是不確定的。二是風險的客觀性。民營快遞企業風險的出現受到上述各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是客觀存在的,同時,風險的發生與控制都有規律性,人們只能利用這些規律,而不能消滅這些規律。三是風險的可測定性。個別風險的發生雖然是偶然的,不可預知的,但通過對大量風險的觀察會發現,風險往往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根據以往大量的歷史經營資料,可以測算風險事故發生的概率及其損失程度,并且可構造出損失分布的模型,成為風險估測的基礎。四是風險的可控性。民營快遞企業風險的出現源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果能夠及時了解、掌握這些因素的動向,并以充足的人力、物力、財力應對風險,就可以有效防止風險的發生或者降低風險的發生概率,即使出現了風險,也可以把風險損失降到最低。

3民營快遞企業風險識別

3.1民營快遞企業外部風險

①自然風險。自然風險指的是由于自然災害如火災、雨、臺風、地震等不可抗力因素所引起的風險,自然風險一般來說是無法控制、難以預測、難以避免的。由于民營快遞企業末端物流配送業務的范圍十分的廣闊,客戶地域分布也非常的廣,因此遇到自然災害的概率是比較高的。

②政策法規風險。政策法規風險指的是政府有關快遞行業的政策發生重大變化或是有重要的舉措、法規出臺,引起快遞行業市場的波動,從而給投資者帶來的風險。目前快遞行業法律法規還不完善,法律法規中對于快遞企業的規定比較少,大大的增加了民營快遞企業的運營風險。

③宏觀經濟風險。宏觀經濟風險指經濟活動和物價水平波動可能導致的企業利潤損失。特別是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進程的加快,各國經濟在獲得新的發展機遇的同時,宏觀經濟風險程度也相對增大,2008年經濟危機的爆發就是其中的一個例證。

3.2民營快遞企業內部風險

①人員風險。人員風險包括民營快遞企業管理者素質,快遞服務人員素質,快遞人員流動性等。民營快遞企業普遍存在著企業管理者素質低,快遞服務從業人員素質也較低,快遞從業人員流動性過大等問題。

②經營風險。經營風險是指民營快遞企業的決策人員在經營管理中出現失誤而導致企業盈利水平下降和成本增加的現象。在市場競爭空前激烈的大環境下,許多民營快遞企業只重視業務開發,忽視業務合規管理,過分追求發展規模和速度,通過低資費、跨區域攬收提升業務量,忽視了整個企業的經營效益。

③信息風險。信息風險是指在共享信息的過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和嚴重的信息污染現象導致的信息不準確性、滯后性和其他一些不良后果的一種相對冒險現象。信息風險主要包括物流信息的及時、準確披露和客戶信息安全兩個方面。

4建立健全民營快遞企業風險控制機制

4.1建立健全風險預防機制

根據風險的可測定性,民營快遞企業可建立健全風險預防機制,并做好以下幾項工作。第一,建立風險意識教育機制。通過風險意識教育培訓,如應對風險模擬、企業風險案例分析、企業風險知識教育等,幫助企業員工樹立風險意識。第二,建立風險分析預測機制。通過對企業自身的風險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再根據企業的內外部狀況對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預測,再對風險的屬性、來源、影響和應對風險的成本等作出實事求是的評估。第三,做好風險控制機構設置與協調工作。民營快遞企業風險控制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個部門相互協調溝通才能實現有效化解。

4.2建立健全風險控制機制

根據風險的可控性,民營快遞企業可建立健全風險控制機制,并做好以下幾項工作。建立健全風險控制責任機制。在做好風險控制機構設置的同時,也需要做好對相關風險控制崗位制定相應的崗位職責,提高有關人員的責任意識和責任心,也為在控制風險失敗之后進行有效問責提供了有利依據。建立健全制定風險控制策略機制。這一機制可確保風險控制策略制定實施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當民營快遞企業在面對風險之時,在制定風險控制策略的過程中,要明確制定風險控制策略面臨的首要問題、執行標準、評估標準和方式,制定風險控制策略,并確定最佳策略。建立健全實施風險控制策略機制。是否能有效實施風險控制策略,取決于決策是否果斷和行動是否迅速。為此,企業需要統一指揮,上令下達,提升組織與個人的執行力。當企業風險發生之時,各部門要馬上行動起來,在各自崗位上按照企業的統一部署,為風險控制提供足夠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為有效化解風險奠定扎實基礎。

4.3建立健全風險控制反饋機制

根據風險的客觀性,民營快遞企業可建立健全風險反饋機制,并做好以下幾項工作。第一,建立健全恢復正常快遞服務經營秩序機制。民營快遞企業風險的出現,干擾、破壞了企業的快遞業務經營秩序。因此,在風險控制結束后,需根據所遭遇的風險的類型和破壞程度的不同,從人、財、物、社會輿論等不同方面恢復企業快遞經營秩序。第二,建立健全員工心理干預機制。任何災難過后,人的心理創傷是比較難以撫平的,為此,民營快遞企業也要有對因遭遇企業風險而受到損害的企業員工提供心理治療的意識與行動。這將有利于激發企業員工勞動積極性,凝聚企業人心、實現民營快遞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第三,建立健全風險控制的總結和反思機制。對風險發生的原因、風險預防、風險控制等各個環節進行全面的總結和反思,找出可供借鑒的經驗,找出存在的問題,以提高民營快遞企業自身的風險預防、控制能力。

5結論

本文認為,民營快遞企業風險的控制需要在風險得到有效識別的前提下來開展,其中不僅需要企業管理層高度重視風險,也需要準確認識風險的特征。在此基礎上,民營快遞企業可以通過風險預防機制、風險控制機制、風險反饋機制三方面來構建風險控制機制。

作者:祝捍敏單位: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