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財務與會計機構分設實踐性分析

時間:2022-11-15 03:48:48

導語:高校財務與會計機構分設實踐性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財務與會計機構分設實踐性分析

摘要:在市場經濟背景下,與以往國家財政的大力支持不同,高校也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推進,高校財務處于戰略性地位。那么,怎樣去凸顯高校財務的重要地位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本文將結合現階段高校財務與會計的實際狀況,對財務與會計機構分設實踐性進行探討,希望能為今后的有關研究提供幫助。

關鍵詞:高校;財務和會計;機構分設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健全,各項制度越來越完善,再加上高校教育體制的改革,高校的發展受到的要求越來越高。高校的收入來源通常渠道都比較單一,但是近些年逐漸向多樣化方向發展,高校收入也日益增長,高校對于資金的有效利用是高校財務工作人員需要解決的難題。當前的現實情況也顯示高校在這方面的工作做得遠遠不夠,因此,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需要高校所有人員的共同努力。

1高校財務與會計機構分設的意義

1.1分設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重會計管理輕財務管理的現象

目前在高校財務部門存在重會計管理輕財務管理的情況,弱化了高校財務管理的功能發揮,使得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處于不利地位[1]。高校財務與會計機構的分設,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在面對重大財務事項的時候有關人員可以進行全面的控制和監督。當然,在進行分設的時候,一定要明確財務和會計的目標,以便二者的職能可以充分發揮;其次還要進行制度化建設,財務和會計之間相互作用和影響,促使工作人員各司其職,相互監督。

1.2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高校財務與會計在機構未分設的情況下,資源的配置時常得不到最大限度地優化,并且在資金的使用效益方面也得不到提高,不利于高校財務和會計作用的充分發揮[2]。若將二者分設,可以科學合理地對財務預算進行編制。高校一般都會對未來幾年的發展進行財務預算,但是在預算的過程中,絕大部分高校并沒有意識到預算對于高校發展的重要性,很多都是為了完成任務而進行預算編制。財務與會計的分設,使得各項工作之間的透明性更強,各項工作的開展也更具體更細節,部門之間的職責也更透明,預算編制可以得到完善。

1.3可以完善財務監督和績效評價

高校財務與會計機構的分設,有利于財務部門監督制度的建立健全,也有利于各項經費使用效益的評價和完整的財務績效評價。分設之后,財務內部的工作開展更清晰,各項流程也更具體,審批程序的環節上也更高效。同時責任明確,內部控制得到加強,考核與評價的環節績效評價得以加強。此外,財務與會計機構的分設還使得會計核算更加規范。前文筆者也提到高校的收入日趨多元化,在這種情況之下,獨立會計部門的開展工作,進行業務核算的時候對于不同性質來源的經費更加清楚。

2高校財務與會計機構分設的原則

高校財務與會計機構的分設本質上就是將財務人員分為幾類,比如說從事會計基礎工作的歸為一類。當然,高校進行財務與會計機構分設的時候要把握好以下幾點原則,在這些原則的前提下進行機構分設。首先,高效財務與會計機構分設必須要遵循精簡、高效的原則。高校將財務與會計機構分設是為了使得二者權責分明,自己責任范圍內的事情更加清晰明了[3]。放在具體的情況當中就是要更好地解決學校的績效運算、財務分析、投資風險等問題,尋求利益的最大化和合理化。因此適用的、精簡的原則必須要考慮進去。堅持適用、高效、精簡的原則,可以促進使得高校資金利用的效益最大化,從而有利于高校的快速發展。其次,高校財務與會計機構分設要遵循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共同兼顧的原則。機構分設的目的是為了更加高效地對高校財務進行管理,并且優化資本結構、降低資金成本,提高高校的經濟效益。與此同時,高校是一個教育機構,主要以服務為主,所以在對財務與會計機構進行分設的時候,還應該考慮到可能帶來的社會效益。最后,高校財務與會計機構的分設還應當堅持全方位全過程資產管理的原則。高校的性質是事業單位性質,這決定了高校的資產管理部門同其他國有資產部門一樣,必須使國有資產增值或保值。所以,在進行財務與會計機構分設的時候,高校在保證分設的合理性時,還應當考慮分設是否對學校資產管理形成全方位、全過程以及全人員模式,只有形成全方位、全過程以及全人員的管理,高校的資產才能夠做到賬證相符、賬實相符以及賬表相符,有利于高校資產管理。

3高校財務與會計機構分設的具體內容

對高校財務與會計機構分設應當有一個內容上的界定,這對于高校財務與會計分設的把握至關重要。前文提到,高校財務與會計機構的分設其實就是將高校財務工作人員分為不同類型,這種劃分的依據主要是根據財務與會計工作具體涉及的內容劃分的。通常,業界一般將高校財會人員分為三大類。第一類主要負責的是財會的基礎工作,比如進行常規的會計核算或者會計結算等,這一類一般稱作一線財會人員,也有人稱之為基礎財會人員。第二類的主要工作就是充分利用好財會有關的技術手段在第一類工作成果的基礎上對必要的數據進行加工處理,獲取能夠為高校決策起到實質性意義的信息,這類人員一般稱作二線財會人員,有時也稱作技術財會人員。還有一類主要是負責學校年度財務預算規劃、中長期財務規劃以及預算、決算等,此外還需要對學校的專項經費進行評價、考核、監督和控制等。這一類人員一般稱作三線財會人員,也可以叫戰略財會人員。高校在進行財務與會計機構分設的時候應該有所側重,那么,到底分設該如何進行、如何劃分呢?一般來看,高校財務與會計機構的分設并不是將兩個部分完全拆開,不存在絲毫的聯系,而是進行適度的分設,分設的前提是在高校財務部內部進行[4]。盡管財務和會計在實際運用中確實存在很大區別,但是仍然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一刀切的做法并不可取。普遍認為,高校財務處應該設立會計管理中心和財務管理中心,會計管理中心主要從事的是會計的基礎工作。財務管理中心主要是上文提到的對數據輸入、輸出進行加工、整理,以及進行中長期的財務預算、經費考核結算等,而會計管理中心主要就是工作人員從事基礎的會計工作[5]。具體可以根據高校的規模進行分設,會計管理中心主要有會計核算、資金核算以及會計稽核科。而財務管理中心主要有預決算與綜合管理科和績效評價與財務分析科。預決算與綜合管理科的主要內容包括對年度的預算進行規劃,三年期滾動預算編制,建立完善的財務制度,負責教職工的工資、養老保險、稅務以及處理日常工作問題等。績效評價與財務分析科的主要內容則包括了對教學、科研等專項的立項管理與績效評價考核,同時還要對財務與會計的有關數據進行加工、整理。

4結語

高校財務與會計機構的分設并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它需要結合當前市場經濟的實際情況以及高校自身的發展要求進行,要根據財務管理、會計管理的目標、職能、原則等進行適用、精簡、高效地再造,不能簡單地疊加。總之,高校財務與會計機構進行合理分設之后,對于高校財務部門的資金管理、資源配置以及學校自身發展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作者:牟林娜 單位:青島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

[1]謝合明,何小敏.高校財務與會計機構分設的實踐性探討[J].會計之友,2016(03).

[2]喬春華.高校會計機構設置與會計人員配置研究——三論高校財務管理體制[J].教育財會研究,2012(02).

[3]趙善慶.高校財務與會計的分設[J].事業財會,2014,15(02).

[4]劉婧.高校財務管理體制研究綜述[J].煤炭高等教育,2013,21(02).

[5]范英杰.“二元制”財務機構設置的理論與實踐分析[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3).

[6]張繼焦,劉仕剛.關于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結構轉型的幾點思考[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

[7]楊永忠,羅丹.創意管理學的形成與發展:四川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永忠訪談[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