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財務預算管理問題與對策

時間:2022-11-15 03:43:46

導語:高校財務預算管理問題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財務預算管理問題與對策

1引言

財政部、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學校財務管理制度》規定高等學校實行“統一領導,集中管理”的財務管理模式。規模較大的學校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財務管理模式。這兩種模式相同之處是都實行“統一領導”,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學校財務的集中;而不同之處在于后者在學校統一領導的基礎上實行了院系分級管理。這種模式賦予院系相應的權利與責任,使院系的財權與事權相結合,提高了院系的積極性,但同時在實際操作中也存在著若干問題。鑒于此,筆者將以K大學為例,實例說明該校在財務預算管理改革實踐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結合工作經驗提出相應對策建議,希望為我國高校財務預算管理的改進與完善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2當前高等學校財務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

2.1預算編制環節

大多數高校編制財務預算是根據預算年度的事業發展計劃和任務,以及年度收支增減因素來預估當年的財力情況再進行編制的,且采用的編制方法大都是增量預算方法。增量預算就是“基數+增長”的方法,即以上一年度實際支出數為基數,加上一定的增長比例,形成預算年度下撥的預算額度。這種方法雖然簡單易操作,但是計算的前提是假定上一年度基數是合理有效的,而不考慮它的決策導向是否正確、分配比例是否公平以及項目安排是否合理等,從而造成預算的偏差和資源分配的不合理。以K大學為例,預算方法實行的是增量預算為主,零基預算為輔。預算的編制工作由各預算部門編制再由財務部門匯總。基本上各預算部門的預算申報數仍是根據上一年度的預算下達數為基數來進行測算的,而且各預算部門對預算管理的重視和認識不夠。認為預算管理只是財務部門的事,各預算部門只是提供預算年度的部門經費支出計劃或任務即可,缺乏對經費使用的長遠性、連續性分析,沒有意識到為學校節約資金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的示范帶頭作用。此外,校內各預算部門在報送預算時,雖然使用的是由財務部門統一設計的表格,然后靠財務部門的人工審核,再匯總成學校的總預算草案,之后該草案還會經歷反復修改直至最終確定。這個修訂過程不僅加大了財務部門匯總預算的工作量,而且由于采用的是對電子版本的純手工修改方式,無形中也增加了財務數據出錯的風險。

2.2預算執行和控制環節

目前,由于我國高等學校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國家財政撥款,使得部分高校在資金的使用上缺乏成本管理意識,不注重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同時缺乏在市場經濟環境的競爭意識,不能合理有效地統籌安排有限的資金,缺乏節約使用經費的預算管理意識。而且在部分高校中,預算管理基本上就僅限于預算的編制,預算批復一經下達,就認為預算管理工作完成了,預算的執行、控制和考核等一系列后續工作完全忽略。K大學就存在預算經費執行進度緩慢,歷史結余資金偏大的問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各職能部門將預算經費二次分配給院系后,未對其執行情況進行有效追蹤,更談不上對其經費開支范圍實施控制。另一方面是因為部分院系認為爭取到了經費,便落袋為安,沒有之前申請經費時的危機意識,反而更傾向于積攢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2.3預算分析和評價環節

目前大部分國內高校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系統的預算分析和考核機制,即預算績效考評體系。通常都只注重預算經費的投入,即預算編制環節,而忽視了對經費支出的管理,即預算批復后的系列管理活動。K大學雖在年終進行了總括的分析考核,但對各項預算經費的實際使用結果、效益并沒嚴格進行及時的跟蹤檢查和監控。正是由于缺乏對預算經費投入后的監督、績效評估和責任追究,反過來才削弱了預算編制與執行環節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3完善高等學校財務預算管理的對策

3.1預算編制環節

在“校院兩級管理、院為主體、重心下移”的總體改革思路下,院系對具體財務工作應有其自主權,具體體現在自主編制收支預算、統籌使用資金的權力等。而且兩級分權的管理模式所要求的分權,是指學校將財務、人事和資產的管理權限下放給各個學院,實現管理重心的下移。所以K大學目前的改革,只是實現了財務方面的部分預算經費的放權,其他方面的放權還有待于學校層面更深入的改革。另外,K大學在編制校內預算時,在現有的增量預算基礎上,可根據部門或經費用途的不同,嘗試采用不同的預算編制方法。比如科研部門根據科學研究或國家科技政策的導向,可采取彈性預算法進行編制;基建部門因為基建工程的特殊性及長期性,可采取滾動預算法進行編制等。同時,編制預算的工具,也可以借鑒財政的部門預算申報系統,并結合高校的財務管理軟件,嵌入開發有關校內預算申報模塊,或者設計獨立的預算申報系統,利用計算機軟件提高預算編制環節的速度和準確度。

3.2預算執行和控制環節

預算執行是整個預算工作流程的重要環節。高校應當制定相應的預算規章制度,強化預算管理的責任和預算約束力。嚴格執行預算,加強對預算執行過程的監管、控制。學校財務預算一經審議通過,未經學校最高權力機構審議,任何人和部門不得更改。對于學校突發事件或不可抗力的環境變化因素影響,確需追加或調整預算的,應當按照預算追加的流程,由學校最高決策機構審批,并報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備案,維護高校預算的有效性和嚴肅性。結合K大學的改革實踐,按照事權和財權相統一的原則,行使預算經費審批權的相關領導或項目負責人,要對預算執行承擔相應的經濟責任,并對預算的執行情況進行追蹤和控制,以防預算支出執行緩慢或是超預算。同時學校在校級層面也需要建立相應的監督機制來保證預算的有效實施。

3.3預算分析和評價環節

借鑒國外高校的經驗,并結合中國的實際國情,成立專門的績效考評組織是必不可少的。預算績效考評組織應建立一套科學、規范的高校預算績效考評體系,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學校各預算部門的預算執行情況予以考核,并保持對執行進度過低項目的關注。考評的重點是要將考核的結果與獎懲制度結合起來,在增收節支的前提下若預算執行部門對預算的執行情況整體表現良好時,學校應給予相應的物質與精神獎勵;若預算的執行情況緩慢或存在違反學校預算管理制度的情況時,則應給予懲罰,并要求其提出改善方案,督促其在預算管理水平方面不斷改進和提高。同時,對于實行校院兩級財務管理模式的高校,各個學院還應建立一套規范各類經費使用的內部控制制度,按月或季度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分析,并定期向上級主管或職能部門匯報預算的使用情況。K大學的某試點學院在內控制度建設方面,就最先出臺了《K大學××學院預算管理辦法》和《K大學××學院預算支出暫行規定》。這些管理制度不僅規范了辦事流程,而且細化了經費的責任范圍,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實現了經費支出的有效控制,為其他院系甚至學校的財務預算管理改革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總之,隨著新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和新預算法的實施,高校的財務管理改革勢在必行。在這種趨勢下,預算管理作為高校財務管理的重要環節,其存在的問題更值得研究。筆者認為除了上述對策外,還可以借鑒國外高校預算管理的做法和經驗,用以推進我國高校財務預算管理的改革與完善。

作者:賀妮娜 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參考文獻:

[1]孫暢.論新會計制度下高校預算管理[J].經營管理者,2014(10).

[2]李闖,彭靜.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背景下高校預算管理的策略[J].現代經濟信息,2015(4).

[3]黃華紅.新預算法背景下的高校財務管理[J].會計之友,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