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與中小企業如何提升國際競爭力

時間:2022-06-11 03:36:00

導語:WTO與中小企業如何提升國際競爭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加入wto意味著中國將進一步擴大開放,以更加積極的方式全面融入世界經濟。目前,全球

500強跨國公司已有400多家在中國登陸,全球500強雖然數量只有跨國公司總數的1%,但是其銷售額卻占全部跨國公司總銷售額的90%。這些企業具有雄厚的資本實力和強大的防御風險能力,其身后還跟隨著大量與其生產經營相配套的各類生產服務型企業。而我國的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實力弱、抗風險能力差等問題。加入wTo后,我國中小企業將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中小企業實際上已不可避免參與了國際競爭,在這種嚴峻的生存環境下,企業的發展不應局限于國內,而應立足于企業經營,加緊研究在全球范圍內如何生存和更好發展的競爭戰略,并從全球戰略的高度,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質量。同時也應看到,我國中小企業機制靈活,有相對較強的市場適應能力,是我國最具競爭力的企業群體。在我國加入wTo之際,我國中小企業應抓住機遇,根據自身的特點,積極開拓全球市場,提升國際競爭力,迎接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國際競爭力是一個多層次、多角度的綜合性概念,廣義上講,國際競爭力實際上是企業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成功地進行經營活動的能力,是企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和銷售經受國內外市場檢驗的商品和服務的能力。狹義上講,國際競爭力是一國的企業或企業家在各種環境中成功地進行設計、生產、銷售產品和服務的能力。如同類產品的生產效率、創造與競爭對手不同的產品的生產能力等。簡而言之,國際競爭力是該企業產品或服務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有率。

1入世對我國中小企業的積極影響

1.1改善國際貿易環境

國際貿易環境的改善,為我國中小企業走向際市場創造了條件。在當前貿易保護主義趨勢和區域集團化日益加強的情況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保障中小企業獲得公平貿易待遇的有效途經。中國加入wTo后,一些國家對我國設置的貿易障礙將會自動取消,從而使一些非經濟因素引起的貿易環境惡化問題得到解決,為出口導向型中小企業的產品進入國際市場鋪平道路。

1.2實行出口制

出口制的加速推行,為中小企業的出口創造了有利條件,外貿制是國際貿易中的通用形式之一,它是指外貿企業提供各種服務,代生產企業和訂貨部門辦理進出口業務,外貿企業收取一定的費用,盈虧由出口生產企業和進口用戶自負。實行制,有利于提高我國企業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中小企業將直接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從而調動其搞好技術改造、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和經營管理水平的積極性。實行多家,將為我國中小企業的產品出口提供一條通暢的渠道。

1.3建立與完善出口退稅機制

出口退稅就是將出口產品在國內生產和流通環節所繳納的稅款退還給出口企業。加入wTo后,中小企業進出口經營權的審批手續及條件大大簡化,國家為了使出口退稅能盡量科學化和規范化,鼓勵出口型生產企業實行‘免、抵、退,等政策,加快了資金利用率,從而大大提高中小企業出口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中小企業國際競爭力存在的差距[1]

從歷史發展的過程來看,中國加速工業化進程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工業制成品的市場占有率和國際競爭力,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在科技投入、技術創新、新產品開發、產品檔次方面還有很大差距:(l)大多數工業產品的檔次與質量處于中低水平。中小企業的產品以勞動密集型產品和簡單的組裝工業為主,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精尖產品比較少,而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出口產品附加值很低,一些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的出口產品,其檔次、質量、品牌及價格仍處于中低檔次,國際競爭力總體水平不局。

(2)工業技術水平差。企業之間的競爭,實際上是科學技術實力和技術創新能力的競爭,而科學技術實力和技術創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科研與開發的投入。我國中小企業對研發的投入占其銷售額的比例較低,平均不到1.5%,短期行為較普遍,從而難以生產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品,相應地制約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發展。

(3)生產效率低下。低下的勞動生產率在某種程度上抵消了中國勞動力廉價的優勢;低水平的工業增加值,反映出中國大部分中小企業產品加工深度和技術含量低。

3提升中小企業國際競爭力的途徑

(l)強化中小企業基礎管理水平,不斷進行管理創新,才能有效地組合、優化企業內外的各種源,提供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根據企業的發展階段和規模擴大的客觀要求,及時調整企業的組織管理機構,通過完善公司制度與法人治理結構使企業由“人治’,轉變成“法治’,,逐步實現中小企業管理的理性化、制度化與科學化。

(2)眾多中小企業要苦練內功,從根本上提升企業素質與競爭能力。首先,要堅持專業化發展道路,中小企業可以集中力量,選擇最能發揮自身優勢的細分市場進行專業化經營,采用這種集中一點的‘小而精、小而專”的戰略,建立“小產品,大市場”經營理念,使企業通過擴大生產批量,提高專業化程度和產品質量,提高規模經濟效益,在市場上站穩腳跟。隨著企業專業化水平與產品質量的提高,大企業也愿吸收這些小企業為其提供配套產品,納入大企業的生產體系,從而使小企業逐步走上以小利大、以小搞活、以利補缺、以專配套、以精取勝的良性發展道路。

(3)積極尋找適合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市場空間,采取更合理有效的市場競爭策略,弱化過度競爭,獲得更大發展。中小企業應隨時留心國際市場上不常為注意的商機,善于發現國際市場上的空檔與間隙,努力將國際市場上的小商品變成大路貨。同時認真接受海外客戶的意見并及時作出反應,做

好售后服務工作,使得客戶業務能長線保持。中型企業的競爭戰略可采用差異化戰略,通過自己一定

的市場營銷能力、工藝設計能力和一定基礎研發能力,建立保持或獲取一定市場份額;小型企業可采用集中一點的競爭策略,以低成本達到迅速占領一定市場的目的,這樣可以專門服務于這些細分市場而獲取競爭優勢。

(4)經營風險是永遠存在的[“},對于進入國際市場的中小企業而言,回避與化解風險就是通過各種有效的經濟技術手段,將經營風險縮小或分散。

控制風險的方法有溝認真的市場調查,包括對市場環境特別是對交易方的資信的調查。夏劉合同的嚴格執行,包括對產品和交貨條件的認真落實。僵依靠有效的保險制度,國外有各種政府或私人的機構對國際經營中信用、商業、整治風險進行保險。

(5)中小企業應內部塑造統一的價值觀,提升企業文化,提升國際競爭力。不僅要注重產品的質量和服務,開拓國際市場,更重要的是樹立“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思想。人,以及依附于人的知識、才能、技術,都是中小企業成長和壯大的關鍵性要素,只有在那些具有良好的、濃郁的文化氛圍的企業中,這些要素的能量才能得以最大限度的發揮和釋放,而那些缺乏統一核心價值觀的企業,將會面臨效率降低和凝聚力下降的困境,從而在激烈的競爭中敗落。中小企業要全面參與國際化競爭,要極其重視國際管理人才和經營人才的培養,擁有一批勇于開拓的精通國際貿易、金融財會、市場營銷和國際法律的人才。同時,加強企業在崗人員的培訓工作,使他們盡快接受新思想、新觀念,提升企業主體素質。同時,培育和提煉企業的文化和價值觀,增強企業的凝聚力,防范人才流失,采取績效型激勵機制,讓員工精神愉快,工作積極主動。

(6)創造更適合中小企業發展的宏觀環境,包括法律政策環境、社會輿論環境、籌資融資環境、健全財政稅收扶持、出口引導激勵、信息培訓服務體系等。政府如何在政策環境上扶持中小企業,各級政府部門都需轉變觀念,像重視外資一樣重視國內中小企業[“}。各級政府部門需要轉變職能,為中小企業提供周到的服務。如中小企業缺乏創業和發展資金,就需要建立更完善的、為中小企業融的擔?;稹摌I基金、貿易融資、信用證項下打包、押匯等服務體系。國家應盡快建立促進中小企業出口的金融機構,充分發揮出口信用保險機構的作用,幫助它們解決在融資及其他金融服務方面遇到的困難。

(7)行業協會和商會可以為跨國公司和國內中小企業之間牽線搭橋,組織各種境內外企業參加洽談會、博覽會等形式的商業交流活動,為中小企業出口和國際化經營提供信息、咨詢和培訓等方面的支持。

4結語

綜上所述,入世后,我國中小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已刻不容緩,“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機遇與挑戰并存,隨著我國政治、經濟、法律等環境不斷進步,相信我國中小企業將會在激烈競爭的國際市場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