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如何吸引高科技人才
時間:2022-03-16 04:42:00
導語:美國如何吸引高科技人才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美國的經濟實力之所以強大,并非完全由于他們本身具有高科技人才,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們善于利用人才,善于從別的國家引進人才,爭奪人才。為了爭奪21世紀科學技術的領先地位,美國瞄準21世紀新的目標,在世界范圍里大力吸引高科技人才為己服務。他們爭奪人才可以說無孔不入,不擇手段。
限制移民篩選人才
美國是一個移民眾多的國家。但美國接收移民有嚴格的選擇。對高科技人員政策較寬,而對一般文化素質較低的人把得很嚴,美國很早就制定了《移民法》,自60年代以來,美國國會多次對《移民法》進行修改。經多次修改后的《移民法》規定,國家每年留出29萬個移民的名額專門用于從國外引進高科技人才。新《移民法》規定,凡是著名學者、高級人才和具有某種專業技術的人才,不考慮其所在的國籍、資歷和年齡,一律優先允許入境。美國經濟的持續繁榮,急需一些有技術的移民,據美國國會移民改革政策發起人詹姆斯·愛德華茲說:移民中的高科技人才對美國的高科技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每年美國高科技公司雇傭的美國大學畢業生中有許多是非美國人。在1996年獲得美國各大學電腦碩士學位的人中,38%是外國學生,而哲學博士中則有46%是非美國公民。一些專家指出,美國高科技這個世界上最有前途的產業的進一步增長正受到技術人員短缺的威脅。移民政策應符合美國的經濟發展,應從移民中篩選高科技人才進入美國服務。新的移民政策應該依據受教育的程度,英語水平和配偶受教育的程度而設立。
H—IB簽證是美國給具有特殊專長的外國人簽發的入境證件。1990年,國會創立H—IB簽證計劃,每年簽發65萬,允許具有學士學位或更高學位的外國人到美國工作。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電子,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美國對高科技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各高科技公司不斷向國會施加壓力,要求國會修改移民政策,擴大H—IB簽證的數額。1998年5月,國會決定將1999年和2000年這類簽證的名額增至115萬。最近,美國移民規劃署發言人說:1999年度簽發的H—IB簽證超過國會規定的115萬人的數額,多簽了2萬人,其中印度人位居榜首,占46%,中國內地占10%,加拿大占4%,菲律賓占3%,中國臺灣占2%,再后是韓國、日本、英國、巴基斯坦和俄羅斯。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不惜工本大力資助
美國十分重視招收外國的留學生,政府相繼制定了留學生教育的政策,其中最具吸引力的是資助留學生政策。
美國50年代每年只有留學生34萬人,60年代增加到8萬人,進入70年代猛增至15萬人,到了90年代,留學人數更是成倍增長,達到50多萬人。去美國的留學人員不斷增長,是與美國吸引留學生政策密切相關的。美國設立了多種資助留學生的資金,如國際開發署和富布賴特基金會,福特基金會,洛克菲勒基金等都為第三世界國家的留學生提供了種類繁多的獎學金。美國每年對外國留學生的投資多達25億美元。美國的外國留學生政策具有一定的連續性,一直鼓勵接收外國留學生,在獎學金的發放和交納學費等問題上,給予外國留學生與本國學生以同等的待遇,這種體現某種平等的政策對外國留學生具有較大的吸引力。
趁火打劫重金收買
美國從各國吸引人才可謂不擇手段。早在1945年攻克柏林后,美國隨即派了3000名科技專家來到德國進行調查,然后又派了100架飛機將科學家運往美國,經嚴格考核,高薪錄用。蘇聯解體后,美國采取金錢收買等各種手段,吸引俄羅斯的各類人才,如圣彼得堡物理研究院具有研制和生產大功率軍用固體激光器的實力,蘇聯一解體,美國國防部即派員常駐該院,名義上是合作,實際是由美方出錢,為美國人干活,俄羅斯科學院物理化學研究所納米級超微細粉末研究室與美國國家公司合辦一合資企業,實際上是受美方的委托,為美制造納米級超微細粉末材料。美國還竭力以高出原薪10多倍(5000美元)月薪從前蘇聯收買反彈道導彈專家,目前,美國在世界180個國家和地區,廣泛搜羅各類人才,數量逾百萬,世界權威的諾貝爾獎美國科學家占了一半,而其中相當多數又是有異國國籍的外國人,在硅谷休斯頓航天中心等科技人才密集的地方,外國科技人員占一半以上。美國許多重點科研機構,大公司科研機構的科技帶頭人,許多重點大學的系主任有60—70%由美籍外國人擔任。各大學還以優惠的條件吸引外國留學生。據反映,目前美國的幾所名牌大學幾乎網羅了世界最優秀的人才,一方面盡量利用他們在校期間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千方百計留住那些成績優異者,以使他們在年富力強的黃金時期為美國的科研賣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的科研人員和留學生中,中國人所占的比例高居榜首。據《歐洲時報》報道,在80年代后期,在全美一流科技人才中,有1/4是美籍華人。美國機械工程學會12個分會,有6個由華人擔任主席,美國著名的電子計算機企業——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800余名工程師中,華人占了一半,美國電腦研究中心有4000余名中國血統的研究人員,在19個部級主任中,華人占了12個。美國是當今世界吸收外國留學生最多的國家。目前,世界上每三個留學生中就有一個在美國留學。在紐約大學一年級研究生中美國人僅占1/15。這些留學生畢業后留美不歸的占60%以上。目前,在美的各國留學生中,以中國大陸留學生最多,為44000多人,如加上臺灣的留學生則達8萬多人。美國吸引外國高級科技人才的法寶之一就是高價收買,或買下研究成果,或以優厚的待遇截留外國在美國的優秀留學生,使這些人在人生的黃金時期留下為美國的科技服務。據報道,目前流向美國的高科技人才,年薪可高達30萬美元之巨,并有多種其它福利待遇。
就地聘用為其所用
印度有專門同美國高科技公司掛鉤的人才介紹所,生意相當紅火。一家介紹所在一個地方報紙上刊登廣告,不到一周的時間就有2000多人報名求職,按照合同,所簽訂的工作項目結束后,美國公司再將招來的雇員退回介紹所,美國圣克拉拉的Jekedgew公司特別看重印度的人才,去年該公司為600人辦了H—IB簽證,其中300多人是印度人,美國有些公司向國會要不到H—IB簽證的名額,招不上外國人才,就另想高招,干脆將部分信息技術業務挪到國外去,芝加哥的一家技術咨詢公司的總裁威爾辛說:假如不能把人弄回來,就把工作弄出去,就地聘用人才。目前,一些美國信息咨詢公司已到了印度和愛爾蘭,在當地招聘人才,這種辦法十分有效,而且越來越普遍。摩托羅拉公司更是將工作移到國外,公司的負責人馬爾頓也承認,他們不得已才這樣做,其實這并不是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而且對美國工人不利。
美國的一些公司和企業通過項目投資,在對象國辦企業、工廠的方式,以大大高于對象國的待遇大量吸引當地的工程技術人員,極力推行“人才本土化”政策,這是美國等發達國家利用外國人才和智力的重要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