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城市戰略必要性論文
時間:2022-08-06 09:56:00
導語:經營城市戰略必要性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城市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關系的進一步融合,經營城市的作用和地位已上升到了一個戰略高度,如何做好經營城市這篇大文章,需要我們認真加以研究和探討。
一、實施經營城市戰略的必要性
“經營城市”是隨著市場經濟發展興起的一種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理論和實踐模式,是一種新的現代城市管理思路,是推進城市化,加快城市建設和發展的一大新戰略。具體地講就是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對構成城市空間和城市功能載體的自然生成資本、人力作用資本及其它經濟要素進行集聚、重組和營運,實現資源在容量、結構和秩序上的最大化、最優化。實施這一戰略,要求城市決策者必須站在更高、更遠、更實的角度,以城市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民物質與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為目標,以業主管理的身份將城市的土地、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資本推向市場,進行重新組織和優化布置,從中獲取一定的收益,并再投入到城市建設之中,像經營企業一樣來經營城市,通過滾動經營,達到為城市發展提供資金的目的。所以,經營城市的意義不僅在于城市,而且還能夠形成促進城市建設——繁榮地方經濟——再促進城市建設的良性循環新機制,從整體上推動城市快速、協調、可持續發展。
在城市建設和城市化進程中,規劃是龍頭,建設是基礎,管理是關鍵,經營是靈魂。經營城市的最終目標是城市建設市場化,資金籌措多元化,基礎設施社會化,物業管理企業化,資源利用商品化,重點是開發利用好寶貴的城市資源。
城市資源是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和動力,它不僅包括土地、人口等自然生成資本,道路、橋梁等人力作用資本,還包括路橋等公用設施冠名權、經營權、城市公共廣告空間使用權等相關延伸資本。隨著人們對城市資源這一對象認識和研究的深入、突破,城市資源的內涵及外延還將進一步豐富和擴大,如城市品牌和注意力資源、歷史文化和現代文化資源、信息網絡資源、政府資源、環境資源、科技資源和人才資源等,都需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并加以大力發掘。科學合理地經營城市資源,對于加速城市化進程,發展壯大城市經濟,推動政府職能轉換和微觀層面的市場化改革,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根據《浙江省城市化發展綱要》和《浙江省城鎮體系規劃》,金華將要建成浙江中西部的中心城市(全省第四大城市),然而,金華的經濟實力不是十分雄厚,政府不可能拿出太多的資金來大舉搞城市建設,相對制約了城市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全面實施“經營城市”戰略,通過經營城市,來解決建設資金嚴重不足的矛盾,使金華盡早實現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的目標。
二、經營城市的主要舉措
在經營城市的過程中,我們首先要統一思想,形成合力,力爭做到“四個一”: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管理一條龍、審批一支筆,通過造房子、造景點、造環境、造人氣、造商機、造效益,來達到經營城市的目的。并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加快市政公用事業改革步伐。
從總體上看,城市市政公用事業改革滯后于其他行業,由于我們歷來采取的是政府直接式管制的體制,導致了許多弊端,如政府單一渠道投資致使公用產品長期短缺,政府壟斷經營使消費者在消費領域擴大的同時,消費的直接成本也在增加,部分市政公用企業及事業單位缺乏競爭力,靠政府補貼過日子等等。
為此,我們要通過改革實行政企分開、政事分開,使企業真正成為獨立的經濟實體和市場主體,讓一些企業化管理的市政公用事業單位盡快改變事業單位成份,走向市場,加入競爭行列,成為具有活力的現代企業。同時,也要使政府成為平衡社會利益風險的實際承擔者。逐步放開非國有經濟進入城市市政公用行業的限制,大中城市市政公用行業中的供水、管道燃氣、公交、供熱、排水與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是國家需要控制的,但控制不一定控股,控制不一定獨資(國有獨資)。要積極探索吸收多元化投資發展公用事業的途徑。通過吸收各種經濟成份,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投資主體可以是國有企業、集團企業、中外合資,也可以是自然人。這樣,政府既能增加稅收,同時也有助于保護消費者的利益。在市政公用企業中引入競爭機制,向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方向努力。只有搞活市場經營機制,才能全面經營城市。
2、以經營理念規劃城市,增強城市進入市場經營的吸引力。
規劃是城市建設的“龍頭”,經營城市的“源頭”。它通過對城市性質功能和發展目標的科學定位,來決定城市發展方向。我們要樹立“經濟規劃”的意識,強化規劃的科學性和權威性。金華目前正借行政區劃調整之東風,進行城市總體規劃的修編,在修編過程中,一定要對城市的性質、功能進行準確定位,突出山水園林城市的特色,做到顯山露水、隨坡就勢;突出人文優勢,提高城市文化品味;突出交通優勢,發揮樞紐和跳板作用;突出引進國內外城市規劃設計先進、新穎構想,又結合歷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做到既能折射地方歷史文化,又有濃厚現代氣息,使之現代與傳統自然融合,形成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的顯著特征;突出開放性,把一座座大型建筑物都建成標志性的精品,從而全方位提高整體城市規劃的品位和檔次,使市民和投資者不僅從規劃出來的城市建筑的濃厚文化氛圍中得到精神情操的陶冶,而且通過看到建設后的藍圖使市民在享受物質文明的同時,自覺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增加城市的吸引力、親近力和參與建設管理的自覺性。并通過優化城市土地資源配置等途徑來為經營城市打下良好的基礎,增強城市進入市場經濟的吸引力。
3、以經營手段建設城市,盤活存量土地,搞活房地產市場。
在經營城市中,注意激活城市基礎設施和土地資源,有效利用城市基礎設施的市場價值,是經營城市需要重新認識的“章節”。引進經營城市理念,將其轉化為市場行為后,不是所有的都按市場行為建設,必定有些投資須由政府采取傾斜投入來帶動開發,這種政府的規劃引導和資金、政策投入,不僅使基礎設施建設可以進入市場,而且把投資引向了環境建設本身,拓寬了籌資途徑。在籌資上重點要抓好采取土地公開招標拍賣出讓收回資金工作,以及推行道路冠名權拍賣回收資金工作。努力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資產經營產業化,項目運營企業化。
在盤活土地存量資產上,我們應在三個方面使土地資本進入市場,實現土地自身應有的價值。一是要堅持政府壟斷市場的原則,確保城市土地壟斷價值,使土地原始升值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今后我市土地除公用事業按有關規定可以劃撥外,其他開發建設用地一律應由政府嚴格控制。二是要堅持政府壟斷、市場運作的方法,確保土地增值、升值。市里要成立國有土地使用權公開拍賣機構,使城區土地交易全部按規范管理。三是要堅持依法管理原則,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強城市土地管理。要注意節約用地,加大查處力度,嚴禁非法交易、違法用地和“炒地皮”現象發生。在城市建設中,尤其是在舊城改造中,要積極貫徹“以房帶路,以路促房,路房結合”的方針,使基礎設施建設與土地資源利用和房地產開發有機地融合到一起,通過良性互動,帶動房地產業健康發展。使住宅建設走上產業化、現代化之路,確保房地產業可持續發展。實踐證明,一個城市房地產發展程度高低和市民住宅消費水平的高低,都直接反映出這個城市的實力、吸引力與活力,反映出投資者特別是市民對這個城市發展的信心,反映出政府經營城市的能力和水平。金華市近兩年來房地產市場持續高溫,這是一個可喜現象。但我們要采取措施,防止出現過熱勢頭,讓房地產業進一步搞活做大,為開辟經營城市拓展新途徑。
4、以經營謀略推介城市,用文明手段管理城市,促進城市經濟快速發展。
城市品牌和注意力經濟是信息社會的全新概念,也是必然產物,具有時代特定的經濟屬性。經營城市,也需要像企業包裝、宣傳、推介商品一樣,對城市進行形象設計、包裝、宣傳和推介,以打造城市品牌和吸引力。
首先,我們要積極導入城市CI形象設計,塑造城市對外的良好形象。城市設計屬于一種創意、一種思想,它貫徹于總規、詳規和修規及城市建設中的各個層面,所以,我們在規劃和設計城市形象時,一定要注意結合當地實際,突出特色,通過一些標志性的建筑物和結合山水的生態景觀來體現城市的形象。同時,還要加大城市形象宣傳推介力度。傳播體系是品牌和注意力經濟的手段和支撐點,我們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渠道和各種方式,介紹和宣傳金華,并加強與國內外同類城市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擴大金華在國內外的影響,以吸引人口(人才)和資金的集聚,促進旅游發展,推銷金華的城市形象和產品,全面推動金華的經濟發展。
城市管理也出效益、出生產力的意識正逐步被許多人所接受,因為現代城市功能的發揮,越來越依賴于城市管理的優化。因此,我們要以經營方式來管理城市,加大城市管理力度,教育執法人員要文明執法,以維護城市的良好形象。并注重創新城市管理體制,大力推行城市環衛保潔包干責任制、園林綠化管護責任制、綠地認養制度等,把管理推向市場,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質量。不斷加強文明社區建設,夯實城市管理的基礎,在各社區全面推行物業管理,以提高城市的現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
三、利用好經營城市的主杠桿
經營城市中最關鍵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解決建設資金匱乏這一“瓶頸”。要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就必須正確分析城市的商品屬性,樹立起市場觀念,運用經濟手段,實現制度創新,在城建資金的籌措方式、管理模式、運作形式等方面加以探索,全面推進城建投融資體制改革。
雖然金華在投融資改革方面也作了一些有益的償試,初步建立了政府主導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實現了投資主體多元化的目標。如引進外資搞建設(舊城改造)、公用設施有償使用(雙龍大橋轉讓經營權)、實行股份制發展公用事業(管道液化氣建設)等等,并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但在股本融資、發行城建債券、城市設施的冠名權等方面還做得不夠,需要作進一步地努力。在多方探索中,我們認為運作好去年成立的金華市城建開發有限公司這根經營城市的主杠桿,金華的經營城市工作將會得到有力保障。
要實行城建項目市場化運作,首先其運作主體必須企業化,實現城建投融資從單一的財政渠道向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轉化。按照城建資金運作市場化的原則和政企分開的要求,我們建立了一個具有經濟法人地位,以經營為手段,使有限城建資金滾動增值,對城建資金實行“自籌、自用、自還”的金華市城建開發有限公司。這是一家由政府授權,作為對城市建設和維護資金進行籌措、使用、管理的城市建設專業投資開發公司。公司推行項目法人制,這樣既可以明確項目責任,增強還貸能力,減輕債務風險。而且部分授權資產還可以成為城市建設新的融資載體,又能夠分解城建資金統籌統還的風險。
公司成立一年多來,通過貸款等方式實施了迎賓大道等部分省、市重點建設工程項目(城建類),并在開發建設中,儲備了一些土地資本準備進一步開發,預計能滾動增值。我們將進一步規范完善城開公司的運作,以項目為單位,將項目的投資、建設、運行管理相結合,統一管理和運營已有的經營性城市基礎設施,以資產和收益為基礎,通過資產重組和股權置換等方式盤活現有資產,在資本市場上再融資,以投資建設新的設施,實現滾動建設,完成政府交給各項建設任務。同時,待城開公司進一步發展壯大時,要積極創造條件爭取在資本市場上融資,直接發行股票上市。或“借殼上市”,將城開公司的項目注入上市公司,通過這些渠道使城建開發有限公司從證券市場上籌集到一部分資金,用于開發新的項目。如有機會,也可以爭取發行城建債券積極吸引民間資本注入城市建設項目。
總之,我們要在做大城市的同時,做大城開公司,通過經營,促進金華的城市化發展。
- 上一篇:農業產業結構建議分析論文
- 下一篇:數學教材研究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