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資源型區域的經濟轉型問題探討

時間:2022-02-15 03:26:40

導語:我國資源型區域的經濟轉型問題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資源型區域的經濟轉型問題探討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區域經濟發展差異性逐漸明顯,特別是資源型區域在面對資源枯竭等問題時面臨較大挑戰,如何做出戰略性經濟轉型成為發展重點。試通過分析資源型區域經濟發展現狀,提出經濟轉型存在的問題以及促進經濟轉型的相應措施。

關鍵詞:資源型;區域;經濟轉型

資源型經濟區域的經濟結構具有一定的缺陷,包括對資源部門技術依賴性強,經濟轉型存在困難。面對當前經濟發展狀況,要想實現經濟順利轉型,必須克服對資源部門的過分依賴,加強經濟發展創新。

一我國資源型區域經濟發展現狀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經濟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資源的快速、大量利用,導致當前階段資源型區域出現較多問題。長期以來,資源型城市在國家建設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為建設提供大量的材料和礦產能源。資源具有不可再生特性,礦產資源的快速利用導致區域城市資源質量下降,來源匱乏,使資源走向枯竭的邊緣。資源減少對城市區域發展造成一定影響,經濟轉型刻不容緩,加強經濟轉型計劃,明確經濟轉型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資源型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非常重要。[1]

二我國資源型區域經濟轉型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資源型區域主要以消耗資源為主發展經濟,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資源利用迅速、生態環境被破環、產業結構單一等現象。作為以資源消耗為主的粗放型經濟發展國家,對于不可再生資源的大量消耗,區域經濟轉型成為必須面對的挑戰,當前,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產業結構形式單一、技術資金投入不足、專業人才缺乏等問題。[2]

1.產業結構形式單一。資源型經濟區域的產業結構主要是第二產業,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發展相對緩慢,導致區域范圍內產業結構單一,而且發展不均衡。第二產業發展階段,對資源的消耗、成本的投入較大,導致經濟發展過程中產生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等現象。這種產業結構發展模式下,在短時間內能夠增加產值,經濟效益取得高速增長,但長期情況下,資源出現匱乏、短缺,環境污染等現象。其中大慶石油就是典型的例子。綜上所述,單純的依靠資源發展經濟不宜于可持續發展,資源型區域要發展就必須解決產業結構單一,產業結構失衡等問題。

2.技術資金投入缺乏。當前階段,隨著我國資源型區域資源的不斷減少,外來的資金和技術逐漸撤離,造成一定的資金匱乏、技術不足等問題,這也是影響我國資源型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造成社會穩定性受到影響的重要因素。資金技術上的缺乏必然造成企業的倒閉、工人下崗等問題,社會的安定團結受到影響,因此,為加強資源型區域經濟轉型,資源、技術問題都需要進一步解決。

3.人才缺乏。資源型區域經濟發展的特點導致其人才類型相對單一,主要是該地區資源形式的人才培養較多,例如礦產采集人才、石油開采人員等,其專業性較強。而其他行業的專業性人才較少,例如服務業、農業、信息產業等。資源型區域經濟轉型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就是多行業的人才,加強對產業結構、產業形式的探索及發展。人才的匱乏是影響資源型區域經濟轉型的重要因素之一。

4.生態環境破壞。資源型區域經濟增長依靠成本投入和資源消耗,粗放式經營方式造成資源的大量利用,對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和生態破壞。城市中環境和資源的雙重下降導致社會發展承載能力下降,加劇了城市、資源、環境間的矛盾。資源型區域經濟轉型過程中會遇到資源內耗、環境破壞帶來的阻礙,導致經濟轉型速度減慢,而且如果不處理好生態環境破壞的問題,不利于社會的穩定和未來發展。

三加強資源型區域經濟轉型的措施

1.優化產業結構。優化產業結構是發展資源型區域經濟轉型的首要任務,產業結構單一,發展不均衡嚴重影響整體經濟的發展。對于第二產業發展較好,農業、服務業發展落后的情況,需要發展非資源型經濟進行改善,結合區域特點和當地實際產業發展現狀,制定產業結構發展計劃,將產業結構優化提上日程。例如在經濟轉型中,可以優先發展農業、旅游業等,不僅可以帶動產業調整,促進服務業、農業進步,還能夠改善地區環境問題。

2.加強資金投入。資源型區域經濟主要依靠資源開采和消耗,資源越緊缺,經濟轉型就越緊迫。經濟轉型也離不開成本投入,面對技術缺乏、資金不足等問題,必須加大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技術水平發展。例如,以礦產資源為主的資源型區域在經濟轉型過程中,面對礦產采集技術先進而城市建設薄弱的情況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開發非常重要和必要。此外,技術、資金投入不足,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對當地民眾的生活水平和經濟也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在當前城市經濟轉型過程中,加強資金成本投入作用是重大的。

3.加強人才培養。資源型區域經濟轉型過程中,資源型城市存在人才類型單一等問題,相比較,服務業、農業、信息產業等方面人才匱乏,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實現經濟轉型順利發展,需要加強人才的培養。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幾方面:首先,發展教育行業,加強資源型區域教育資金投入,建立完善的教育模式,開展多樣化的教育方式,培養特色學科,鼓勵新型綜合性人才的培養。其次,地方政府鼓勵人才引進,頒發一定人才引進政策,吸引復合型人才,鼓勵人才創業,開展多形式的再就業模式,增加下崗人員再就業數量,提高地區的就業率,增強當地社會穩定性,改善當地的發展環境,進一步促進資源型區域經濟轉型。

4.加強對環境的治理。環境污染問題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大問題,在我國也是備受關注,資源型區域存在資源消耗嚴重,生態環境破環嚴重等問題。例如礦產資源豐富地區,常年開采煤礦造成的廢渣、污水污染、粉塵污染等,嚴重制約著城市的發展。資源型區域經濟轉型的同時要兼顧環境的治理,在雙重考驗下,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計劃。首先,對環境進行科學治理,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復被破壞的生態。對地方環境污染問題,從源頭入手進行治理,制定行之有效的環境管理方案,認識到環境治理對經濟轉型及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提高環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其次,制定環境與經濟兼顧的經濟轉型措施,治理環境污染的同時不能放棄經濟發展,開發環境友好型經濟資源,幫助環境改善的同時有利于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綜上所述,資源型區域經濟發展具有粗放式經營,經濟發展迅速但存在資源內耗大,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資源型區域經濟轉型過程中還存在產業結構單一,多樣性人才缺乏,技術、設施等資金投入量不足等問題。因此,要想實現資源型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制定科學合理的經濟發展策略,促進地區科技發展、人才培養及環境治理,加快經濟發展的步伐。

參考文獻

[1]田銀華,高延緒,高慧.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中的產業優勢替代問題研究———盤錦個案分析[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3(3):37-40.

[2]李毅.突出特色發揮優勢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金昌市推進城市經濟轉型的實踐與探索[J].金昌發展研究,2014(9).

作者:王建波 單位:雞西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