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對大學思政教育的影響及策略

時間:2022-02-15 03:25:14

導語:新媒體對大學思政教育的影響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媒體對大學思政教育的影響及策略

【摘要】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帶動了媒體技術的發展,新媒體對時代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經濟全球化讓大量的西方文化價值理念一下子涌入中國,影響了許多年輕人,尤其是影響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如何在新媒體背景下做好大學生思政教育,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新媒體;思政教育;對策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讓西方的許多價值理念一下子涌進中國,雖然當今大學生吸收到了國外優秀的文化精華,但是國外不好的文化理念也漸漸影響到高校學生的思想。在思想文化魚龍混雜的年代,許多學生思想問題出現嚴重的危機,并且難以接受社會和用人單位的考驗。在素質教育的今天,高校要做好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協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當然要加強大學生思政教育,僅僅依靠傳統的理論教學是不夠的。尤其是新媒體的發展,不僅給學生帶來正面的影響,也帶來負面的影響,需要不斷改進教學對策,做好學生的思政教育,培養具有愛國主義思想,受到用人單位歡迎的人才。

一、新媒體的定義及特點

新媒體,主要體現在“新”字,它與傳統的媒體區別較大,傳統媒體主要是電視、廣播、報刊等,而新媒體是通過網絡、數字等技術,向廣大老百姓傳遞各種數據和信息。在很多時候,新媒體又被稱作為數字化媒體。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它會有自身的特點:首先新媒體是以網絡技術與數字技術作為平臺,其次,新媒體的傳播性比較廣、而且是不分時間段。它在信息的表現方式上是多媒體并存,在技術、運營、服務等方面具有較大的創新性。新媒體,由于它傳播的信息量是非常龐大,因此對當今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影響非常大的。

二、新媒體對大學思政教育的影響

1、新媒體對大學思政教育的正面影響

新媒體具有及時性、海量性、互動性等優點,為高校思政教育帶來較大的好處。新媒體,能夠為高校進行思政教育提供新的平臺和強有力的技術支撐,能夠快速讓大學生吸收新的信息和接受新的知識。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依靠傳統理論教學,這種方式學生感覺到比較沉悶,長期下去學生會厭倦,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這種方式效率十分低下。新媒體的發展,高校可以借助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于年輕充滿活力的學生來說,新媒體進行教學,給他們帶來一種新鮮感,激發學生的熱情。借助新媒體,學生可以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隨時都可以獲取一些擁有的知識和信息。例如,學生可以通過微博可以看到最近比較熱門話題“老人摔倒,我們是否應該去扶”,從微博中去感受社會的正能量。學生還可以微信觀看“小區保安患病,整個小區捐款”的新聞,潛移默化地接受思想道德的教育。隨著現在教育的改革,大學生的角色已經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轉變。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教師直接給學生傳授各種理論,給學生灌輸各種信息,學生是在被動的情況接受這些信息,有時候甚至是迫于“考試”才去學習思想政治,從未感受到思政的真實價值和現實意義。新媒體的發展,由于其帶來豐富的教育資源,而且這些資源都是可以存儲下來。因此,學生可以主動查詢相關的資料。例如,高校學生現在還可以通過相關的網站查詢到幾年前佛山的“小悅悅”事件,還可以觀看“2005年的十大感動中國人物”,再次觀看洪戰輝的故事,重新去看楊利偉坐神舟五號升天。通過主動學習,讓學生積極主動去接受各種思想政治教育,從內心深處去做好嚴格要求自己,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愛國主義思想。

2、新媒體對大學思政教育的負面影響

新媒體,在大學思政教育方面發揮了巨大的積極的作用,但是它也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首先,新媒體傳送的信息量很大,其中會有比較多的負面新聞和信息。例如,前段時間由于出現“學生扶老人被訛”的新聞,因此很多網友開始批評現在的老人,說以后不做好人,不主動讓座。這種負面的評論,其實有悖中國的尊老愛幼、樂于助人的優良傳統。另外,網絡傳播的一些虛假信息和不良信息,以及一些偏激的社會輿論,都深深地侵蝕著大學生的心靈。例如,之前四川大涼山出現“一篇最悲傷的作文”,剛好那段時間北京申冬奧成功,很多網友都在罵中央政府連國家貧困地區溫飽問題都不幫忙解決,還花大量的資金在申辦奧運會。這些思想都是錯誤,在那段時間確實影響了很多大學生。后來經過調查,“最悲傷的作文”有幕后操作者。因此,新媒體的一些虛假消息和負面評論會誤導當代的大學生,阻礙了高校思政教育。

三、新媒體下如何加強大學思政教育

1、培養教師和學生的媒介素養

首先要培養教師的新媒體素養,引導教師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改變陳舊的觀念,加強對新媒體的學習和了解,并運用新媒體開展學生思政教育工作。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加強自身的學習,不斷提高信息技能,豐富教學資源,善于利于網絡和手機。例如,輔導員可以借助微信等軟件,加強與學生溝通和交流,并給學生傳遞正面的信息和能量。輔導員,還可以開通個人的博客和微博,并轉發一些充滿正能量的文章。微信朋友圈應該轉發一些具有愛國主義教育的資料,例如將“抗戰70周年閱兵”文章轉發,供學生學習和觀看。新媒體的發展,為了減少學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擾,減少負能量的污染,就要培養學生的媒介修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新媒體傳播價值觀,加強高校學生抵御新媒體帶來的各種垃圾資料、各種負面信息,增強自身的自我保護能力。作為高校,在課程設置中增加媒介素養課程,讓大學生熟悉地使用和掌握新媒體技術,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信息鑒別能力。

2、加強網絡輿情的監控

新媒體的發展,確實給社會帶來很多負面的信息,增加了高校思政工作的壓力。因此,高校要做好思政教育,減少學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就要加強網路輿情的收集與監控,建立和完善信息審批制度,對于需要借助網絡對外的信息經過嚴格審查。例如,校園網的新聞以及通知,要加強審批,避免者因為個人情緒將一些負面新聞發到網上。同時對校內上網實行實名制,禁止學生通過網絡有害國家與人民的信息和評論。另外,學校要加強網絡的倫理道德教育與宣傳教育,教師要教育學生規范自身的上網行為,堅決與網絡不文明行為進行做斗爭,確保校園的干凈,營造一個校園新媒體氛圍。

四、結束語

總的來說,新媒體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正面與負面的影響。高校,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培訓,增強教師與學生的媒介素養,學會利用好新媒體,減少其的負面影響,才能培養具有強烈愛國情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作者:崔 佳 單位:張家口學院人文社科系

【參考文獻】

[1]崔煥彩.新媒體環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中國石油大學,2011.

[2]陳華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社,2010.

[3]曾令輝.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內涵及其體系構建[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11(2).

[4]曾令輝.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方法[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11(3).

[5]徐振祥.新媒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與挑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