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物流產業聚集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時間:2022-03-16 02:34:10
導語:簡述物流產業聚集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物流產業聚集是當代物流產業發展的“新形態”,下文首先闡述了物流產業聚集的基礎概念以及我國物流產業發展情況,其次透過物流產業聚集機制以及效應,分析了物流產業聚集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最后提出了三點促進物流產業集聚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物流產業;區域經濟發展;發展對策;影響
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持續提升,同時全球產業結構也在逐步改善、升級,各個產業的分工越發精細,這種發展趨勢讓各個地區呈現出一定的“產業集聚”效應,“硅谷”可是世界上最為典型的產業集聚地,硅谷的科技產業發展,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水平的提升,并讓“硅谷”成為高新科技的代名詞。《物流產業調整與振興計劃》的頒布,為我國物流行業的發展指出了新的道路,杭州、北京等地區均在物流產業集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果,那么物流產業聚集是否能夠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物流產業聚集帶動的區域經濟增長究竟如何?下文就從這兩個方面進行詳盡論述。
1物流產業聚集概述
顧名思義,產業聚集就是指和某產業相關的企業、機構集聚在某一個地區,達到技術共享、信息共享、資源共享的目的,并促進成本的降低以及經營效益的提升,促進產業的升級、優化、改革,目前國內外在“產業聚集”方面均取得了不同的成果,研究產業聚集的文獻數量較多,但是對于“物流產業聚集”的研究仍舊處于起步階段。就國內有關“物流產業聚集”的研究來說,多數研究都集中在物流產業聚集形成機理、物流產業聚集現狀、物流產業聚集和地區經濟發展關系等方面。國內多數學者認為,物流產業聚集的形成和供應鏈經營模式的發展有著直接關系,在物流產業聚集地形成的過程中,外部經濟發展情況,是推動物流產業聚集發展的主要動力,政府部門則是物流產業聚集發展的主要引導者。相較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地的物流產業聚集發展水平更高,而物流產業聚集帶來的經濟效益、產業發展效益也更為顯著。
2我國物流產業發展情況
伴隨我國物流專業的提升,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據統計,2014—2017年,我國物流行業總收入逐年上漲,2017年我國物流行業專業水平持續提升,物流市場規模加速擴張。2017年,物流行業全年物流業總收入為8.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1.5%,增速提高6.9個百分點。就2018年上半年的統計數據而言,上半年全國社會物流總費用為6.1萬億元,同比增長9%,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個百分點。從構成來看,上半年物流運輸費用達3.1萬億元,同比增長8.3%,增速比一季度提高3個百分點。從數據中我們可看出,我國物流行業的發展水平處于不斷提升的狀態,雖然和發達國家物流行業發展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但是我國物流產業的發展速度仍舊較快。從各地物流產業相關企業的分布來看,各地物流企業的分布較散,產業有待整合。
3物流產業聚集機制以及效應
事實證明,從產業到城市,再從城市到區域,產業的集聚發展是一個不斷遞進的過程,物流產業聚集依賴于產業本身的集聚力、擴散力,在空間維度上,物流產業聚集直接導致經濟主體、生產要素在同一個空間中聚集。物流產業聚集的機制具體表現為在經濟增長的背景下,經濟要素、生產要素不斷流向某一個地區,同時在集聚力增長到一定程度后,經濟發展會出現“不集聚”等情況,從而迫使物流產業經濟主體為尋求經濟利益,逐步將生產要素進行轉移,在這個過程中,物流產業聚集和區域經濟發展處于相輔相成的狀態,在產業增長的背景下,物流產業聚集就會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物流產業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物流產業基于“交通系統”,而地區的交通系統決定了地區的經濟發展,隨著地區交通系統建設的不斷完善,物流產業的生產力也會逐步提升。在物流產業發展的背景下,會逐步發生“費用—空間收斂、時間—空間收斂、成本收斂—流量擴展”的效應,并促使地區形成區位優勢,在這樣的大趨勢下,各大企業會在經濟發展要素下不斷向物流通道干線上集聚,從而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經濟區域”。而空間層面上的距離縮短,讓物流產業各個主體之間聯系、溝通花費的時間、費用更少,這就大幅度地提升了物流產業中各個主體提供服務的效率,同時在產業整合的背景下,各個企業的服務方向也會分工更加明確。這里以我國“京津冀”區域為例,京津冀作為我國北方地區的重要城市,其物流產業對于南北經濟貫通發展、北方經濟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北京市物流產業基于“交通系統”發展,目前的物流產業發展格局為“三環、五帶、多中心”,其中三環主要是指在背景的六環、五環、四環分別建設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五帶主要是指物流產業朝著西南方、正南方、東南方、東北方、西北方五個不同的方向集聚發展;多中心主要是指北京的多個物流中心集聚。河北省的物流產業格局為“一帶兩通道”,河北省的廊坊、保定為物流中心構建基礎,同時構成兩個核心物流產業集聚地,在京津地區物流產業發展的大趨勢下,構成“京津冀”物流產業系統。天津市的產業格局布置為“兩帶、三區、雙環”,其中兩帶為京津冀物流帶以及天津的沿海物流帶,三區是指天津市的西青區、津南區、寶坻區為核心的產業集聚區。由此可見,京津冀物流產業的集聚發展,是建設在京津冀本身交通體系構成基礎上的發展體系,尤其是河北省的物流產業集聚發展,大有附和北京、天津物流發展的特征。京津冀地區的物流產業發展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相輔相成,近幾年國家針對“京津冀物流集聚發展”也采取了諸多干預措施,如CIMLE中國(天津)國際物流博覽會于2017年7月28—30日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成功召開,全面展示“倉儲、配送、鐵路、航運、空運、港口、郵政、速遞、貨代等物流服務”,取得了良好成果。從此可看出,物流產業集聚發展帶來的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協同作用,且在我國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大背景下,該趨勢會越發明顯。
4促進我國物流產業集聚發展的對策
4.1第二產業物流聯動。就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情況而言,第二產業仍舊是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構成部分,且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的比重明顯高于其他行業,所以物流產業集聚發展必須要充分依賴第二產業集聚群等。自21世紀以來,我國各地的物流產業發展都體現出了一定的特色,如長春地區的汽車制造產業群,浙江地區的小商品產業群等,這些物流產業群能夠形成地方特殊發展體系,而物流產業就可以此為基礎,為第二產業提供可靠的運輸、配送服務,以促進地區物流產業集聚的發展。在借助工業發展的同時,政府部門還應該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為物流業、制造業的聯動發展創建出一個良好的環境,應該通過政策在宏觀層面上進行引導,在利益共享、風險共同分擔的理念下,實現雙方的共享、共贏,讓政策成為協調物流產業、制造業發展的潤滑劑。4.2加強基礎建設。如上文所述,交通體系是物流產業發展的基礎,應該借助當地的交通系統,大力加強基礎建設,如轉運工程、聯運工程等,為物流產業的集聚創建出堅實的物質基礎,若是地區現有的物流產業較為發達,則要進一步增加物流基礎設施的整合力度,重點是構建出地區的多元化運輸方式,全面強化運輸能力,從而形成一個完善的運輸體系。同時,要考慮跨地區的有效聯運,根據地區間的物流運輸需求,各個地區物流運輸的協調發展,促進物流行業的高效化運作,從而為物流產業的集聚發展提供可靠動力。另外,應該依托人工智能技術、現代信息技術、EDI、條形碼技術等,創新物流產業的運作,實現運輸、倉儲的全面信息化,以提高物流產業的運作效率。4.3發展商貿物流。我國各地仍舊沒有形成“統一的物流大市場”,仍舊存在條塊分割、地方保護等現象,商貿、物流之間缺乏協同發展的機制。商貿業本身的發展,對于地區物流產業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首先,政府部門應該正確認識到商貿、物流業發展的協調性,觀察到商貿、物流產業發展的同時,還應鼓勵發展商貿業,通過商貿業本身的活躍來促進物流需求,為物流企業規模的擴大、業務的拓展奠定良好基礎。其次,應該鼓勵多元化的商貿業,如連鎖經營、大型超市發展等,根據地區經濟發展新常態,依托于電子商務,配套地區電子商務發展制定長遠的物流集聚發展規劃,實現商貿、物流產業的同步增長。最后,要立足于地區的物流配送需求,進一步完善地區物流配送體系,真正解決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5結語
綜上所述,物流產業聚集對于區域經濟發展有著積極影響,目前物流產業聚集已經在我國京津冀地區初見成效,且取得了較為突出的發展成果。物流產業聚集發展和當地交通發展、商貿發展有一定的關系,在我國產業結構改革、市場經濟深化的大背景下,應該進一步推動物流產業聚集發展,同時在交通系統基礎建設、協同商貿發展等措施并行的情況下,構筑起一個完善的物流產業聚集體系。
參考文獻
[1]胡凌云,洪怡恬.物流產業聚集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8(24).
[2]楊明宇.淺析廣西西江經濟帶區域物流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J].經濟研究導刊,2019(24).[
3]于兆宇,張永紅,劉美玲.哈長城市群物流產業集聚對區域經濟增長研究[J].電子商務,2019(3).
[4]瞿萬軍.湖北省物流產業發展對區域經濟增長作用的實證研究[J].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
[5]朱長征,趙亮.物流產業集聚對區域經濟影響的城市比較[J].商業經濟研究,2018(18).
[6]丁艷,晏烽.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佛山市高端物流產業發展對策研究[J].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9(3).
[7]姚松源,王鈺.物流產業和區域經濟的發展研究[J].財訊,2018(21)
作者:劉新樓 單位:瀟湘職業學院
- 上一篇:涉農平臺經濟機理與發展策略
- 下一篇:小鎮青年經濟劇院產業發展困境及對策
精品范文
10簡述教學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