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14 02:09:00

導語: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分析論文

一、上市公司違法造假原因分析

為什么某些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恣意造假?筆者認為其根本原因在于巨大利益誘惑;低廉的違法成本。他們為自身利益虛報會計信息的具體原因大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為能夠上市獲得發行股票的資格

根據《公司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企業必須最近連續三年盈利,并且經營業績比較突出,才能通過證監會的審批,獲得上市的資格。由于上市后會給企業帶來很多好處,因此有些企業很想上市,但是其本身的經營業績達不到這個要求,為了能夠取得上市的資格,只有通過粉飾會計報表,做出假象。而這種提供虛假會計報表包裝的上市做法在我國的資本市場中屢見不鮮。

2.公司為募集更多的資金

上市公司能否盈利關系到公司融資問題,一方面如果上市公司是處于虧損狀態的企業,為了獲得銀行貨款,便不得不虛增利潤,編造虛假的會計數據;另一方面,如果股票發行數額一定,股票的發行價格直接決定著上市公司募集到的資金的多少,因此上市公司通過虛增利潤來提高收益,如果每股收益增加,投資者就會看好這支股票,繼續買進,這樣就會提高股票的發行價格。

3.上市公司為避免股票被摘牌

按照《公司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上市公司如果連續三年都是虧損,證監會將暫停其股票交易并限定期消除虧損,如果在限定的期限內未能消除虧損,其股票將被摘牌,其在交易所交易將被終止。股票被迫摘牌將會給公司帶來巨大的損失,任何上市公司都不希望得到這樣的結果,因此連虧損的上市公司為了使其股票而能繼續發行,便編造虛假的會計報告。

4.上市公司經營者為了追究政績

目前,企業經營業績的考核指標主要是利潤指標。如投資回報率,銷售利潤率,利潤計劃的完成情況等各種指標,這些指標都與利潤,董事會是通過這些指標對經營者的經營業績進行考察的。如果上市公司經常處于虧損狀態,就會影響到經營者的業績評定期間,進一步影響經營者的職位和獎金。由此看來,企業經營者的業績與上市公司的經營利潤息息相關。因此,上市公司經營者為了提升職位或獲得高額獎金而改會計報表、虛增利潤的事時有發生。

5.我國的會計法律法規不夠完善,懲治力度小

由于我國會計法規起步較晚,并且會計人員總體素質不高,和公司法也存在一定問題。法律的不完善導致一些人鉆法律的空子,對于有些造假問題,即使追究會計人員的法律責任,也只是輕微罰款,懲治力度小,加劇了會計人員的造假行為。

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措施分析

1.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的監督機制

我國會計監督力度不夠,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內部監督存在問題,很過企業沒有認識到內部監督機制的重要性。他們只追究規模、效益以及降低企業成本,而忽略建立一個有效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因此內部監督能力被弱化,致使編造虛假會計信息的情況時有發生。為了保護企業資產安全、完整,確保會計信息真實,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監督機制至關重要。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監督機制主要在于建立一套安全有效又可行的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控制制度是現代企業管理的一項很重要的作用就是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與完整,有了這樣的制度并嚴格執行,就能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錯誤,防范會計信息造假,避免可能產生的損失。

2.不斷強化外部監督力度

外部監督包括政府、財政、稅收、金融、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以及注冊會計師對企業的監督。

首先,加強政府干預,防止虛假會計信息政府干預的作用非常重要,但目前政府部門的監督作用沒有發揮出來,各個政府部門權利重疊,管理上交叉,直接影響著會計信息質量的結果。

其次發揮財政、稅收、金融部門的作用,防止舞弊現象發生。

再次,加強注冊會計師隊伍的整頓。注冊會計師是維護經濟秩序、維護財務報告客觀公正的經濟警察,理應成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最重要的力量,但是在真正的審計過程中卻存在很多問題,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注冊會計師往往不能切實履行其監督職能,不能獨立地發表客觀、公正的審計意見。

3.健全法制,嚴格執法

首先,要健全會計法律法規。為了提高會計信息撥露的質量,我國有關部門制定了大量會計方面的法律法規,例如《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證券法》、《會計基礎規范》等。這些法律法規對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起了一定的作用,但這些法規和制度還存在著觀念落后、內容空洞缺陷,還有待進一步完善的問題。對于這些規章制度,應在原來的基礎上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進行改進,重新修訂,與國際慣例接軌,使之更加完善。

其次,我國執法力度太弱,即使會計人員的造假行為被發現,其所受到的懲罰也是微不足道的。執法機關必須堅持“有法可依、有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原則。對各種違反會計法律法規、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當事人必須嚴加懲辦,使會計造假者一旦造假就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對于那些不遵守行業準則的企業以及不遵守會計職業道德的個人,要對其進行曝光并嚴加懲辦,對于屢教不改者要將其驅逐出相關行業。當違規成本大于違規所帶來的收益時,違規行為自然而然就會減少。只有加大會計法規的執法力度,貫徹執行會計的要求,才能有效的發揮會計法規在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中的作用,減少會計信息造假行為的發生,從根本上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

三、提高會計信息可信度、嚴刑峻法與國際接軌

上市公司就是通過社會集資工程每吧有限的資金交給全社會最聰明、最有能力、最有管理意識的人經營。不值得信任的會計信息報告有可能延長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的時間,而時間被拖得越久。提高會計信息報告的可信度,是維護中小股民的利益的前提。理想的公司治理模式,就是在政府所擬定的嚴刑峻法的要求下,職業經理人盡自己最大努力對股民負責,讓好的公司在股市,不好的公司退市。

隨著改革放的深入,資本市場會計信息日益重要,但我國的證券市場還處于初級階段,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真,嚴重損害著投資者的利益,擾亂著資本市場秩序,不利于國家進行宏觀經濟調控,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值得認真研究。

參考文獻:

[1]蔡鴻彬.淺析我國會計信息失真[J].科技廣場2006.9.

[2]張雙慶.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J].科技咨詢2006.29.

[3]寶俊杰.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對策[J].財務管理2006,11.

[4]馬淑紅.我國會計信息失真的現狀及對策[J].商業現代2006,9.

[5]朗咸平.講座.

[摘要]隨著改革放的深入,資本市場會計信息日益重要,但我國的證券市場還處于初級階段,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失真,嚴重損害著投資者的利益,擾亂著資本市場秩序,不利于國家進行宏觀經濟調控,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值得認真研究。

[關鍵詞]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原因及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