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的會計信息質量問題探索
時間:2022-04-26 10:42:00
導語:畸形的會計信息質量問題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畸形會計信息的存在已經成為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的主要問題。本文指出其主要原因有會計信息沒有準確及時地向大眾披露;法規政出多門,資本市場與政府監管部門關系不順;相關法律制度不完善以及低廉的違規成本;會計信息披露受到審計、會計人員的影響。在此基礎上筆者提出應從追根溯源,治理市場主體;面對巨大的利益誘惑,會計、審計人員素質應提高;建立會計信息披露監督體系;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明確違反法規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四個方面來徹底改變我國的會計信息質量問題。
[關鍵詞]畸形會計信息會計規范監督
目前我國存在十分嚴重的虛假會計信息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對證券市場的發展、國有資產管理、企業籌集資金等方面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從而影響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進而在宏觀上影響國民經濟發展。因此,透視虛假會計信息就顯得的非常重要,本文試圖通過對虛假會計信息的現狀分析、原因分析,提出如何在最大范圍內防止虛假會計信息的產生,希望提出的幾點意見能切中虛假會計信息的要害,并進行切實有效的治理,受到大家的關注。
一、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現狀
會計信息質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社會經濟生活,它既能降低信息使用者的決策質量,又影響資源在國民經濟中的合理有效配置,同時也會使國有資產造成大量的流失。會計信息不高會導致會計信用危機,導致股市重挫,廣大股民投資沒有信心,銀行的呆賬、壞賬增加,從而給國民經濟帶來了極其嚴重的危害。
近年來,會計信息質量問題范圍大而廣。上市公司利用虛假會計信息案例時有發生,如紅光實業、深圳原野、銀廣夏等,絕大多數是為了個人或小集團謀取私利,從而嚴重損害了廣大投資者的利益。通過正常經營渠道有些上市公司無法得到的超額利益,于是就從股票市場上“圈”到更多的資金下手,編造提供虛假會計信息;而有些中介機構、管理部門在虛假會計信息生成和傳播過程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以便取得利益來提高自己的收入。比如在經濟體制的改革過程中,很多國有企業成功的改組成股份公司,但有些國有企業為了改組成功,就不惜在資產評估和財務報表上大做文章,以獲得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的資格。在這里不僅僅國企本身熱衷于造假,當地政府也往往支持這樣做。因為國企改制成功不僅能籌集到數量可觀的資金發展地方經濟,同時又能提高地方政府的工作業績。在中國現有的政治體制下,有了企業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那么其他的問題便會迎刃而解了。例如銀廣廈2000年年報披露創業績“奇跡”,在股本擴大一倍基礎上,股價增長440%.盡管此類上市公司為數不多,但也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不容樂觀。據統計,僅2001年因違規而被證監會查處、被滬深證交所公開譴責和批評的上市公司就達100余家。
據調查,會計信息虛假問題在非上市公司中,存在也是相當普遍的。會計信息不實既涉及到一般的會計人員,也涉及到國有單位,甚至涉及到部分政府行為。
二、透視會計信息畸形的原因
所謂畸形的會計信息,是指會計信息不真實、不能客觀地反映各項經濟活動,歪曲了各項經濟活動所包含的經濟內容。真實性對于會計信息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會計信息沒有了真實性就會嚴重的貽害社會和公眾的利益。會計信息畸形,違規披露、控制信息,其原因主要有四個:
首先,會計信息沒有準確及時地向大眾披露以至于產生畸形的會計信息。第一,披露的會計信息與實際被道相馳導致畸形。社會公眾很難對審計過的會計報表有信任感。第二,會計信息披露內容不全面、信息披露不及時導致畸形。第三,會計信息披露不規范導致畸形。會計信息披露報喜不報憂;會計信息披露隨意調整利潤分配;中期報告簡略,無法進行財務分析與評價;部分公司的財務報告中不提供上年同期相關的重要數據。
其次,法規政出多門,資本市場與政府監管部門關系不順。市場中最為重要的是資本市場功能的實現。改革開放以來,各項會計制度的確定和規范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現階段的要求,但是會計規范和監管仍由財政部實施,則必然導致政府規范與監管的職能重疊和多頭管理,主次不分。財政部、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審計署的關系處于無規范化的規范化狀態,對會計信息的規范和會計行為的監管處于你管他也管,你不管他也不管的狀態,實屬不正常狀態。
再次,相關法律制度不完善以及低廉的違規成本。探究畸形會計信息產生的原因在現有的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中主要是鉆空子,對不清楚的事項只披露其有利于公司的內容,而不關注投資者的利益。就因為相關法律沒有規定具體詳細的措施,公司在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出具的有解釋性說明、保留意見、拒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后置之不理,而沒有提醒投資者注意。企業即使違規了也會受到當地政府的照應,受到的處罰很少,成本很低。
最后,會計信息披露受到審計、會計人員的影響。會計人員思想意識差和技術水平落后。“從哲學上說,意識對存在的反映受反映者本人的條件的制約。”不真實的會計信息在很大程度上與會計人員的素質低、能力差、經驗不足、品德差等有關。會計自身特點制約著會計信息的加工過程同時也影響到會計信息與客觀經濟活動的吻合程度。審計、會計的執業質量取決于審計師、會計師的執業能力、執業獨立性和職業道德規范。審計師、會計師如果沒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尤其是舞弊識別能力,那么在客觀上他都將無法提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
三、會計信息的規范與治理
從畸形會計信息的產生來看,我們應從畸形會計信息賴以生存基礎著手,進而改變畸形會計信息產生的外在因素。為了使我國會計信息質量的不斷健康發展,必須加強對會計信息披露規范和治理問題的研究。筆者認為實現會計信息披露規范化、解決我國畸形會計信息問題的對策有以下幾個方面:
1.追根溯源,治理市場主體
公司的公司負責人和財務負責人必須牢固樹立起對單位會計責任負責的風險意識,建立起誠信為本、依法經營的理念,從而根本上治理虛假會計信息。同時還要從制度安排上減少虛假信息的產生,比如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完善公司內部會計控制體系等,以預防畸形會計信息的產生。從而從根本上擺脫私營企業虛減利潤,以逃避交稅,國有企業則虛增利潤,以形成業績良好的形象,使經營者獲得經濟利益和政治榮譽等形象。從而在內部避免畸形會計信息的產生。
2.面對巨大的利益誘惑,會計、審計人員素質應提高
第一,應從根本上切斷會計信息與會計信息產生者之間的利益鏈條。這一點在現代經濟生活中要做到是非常困難的。切斷會計信息與企業內部有關人員之間的利益關系。這樣就有可能避免虛假畸形會計信息的產生,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畸形會計信息所造成的危害。第二,應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和道德素質及規范和治理經濟秩序。審計、會計人員是會計信息的直接制造者。各有關部門不斷加強對會計人員的思想教育和業務素質的檢查,促進會計人員思想水平,以不斷提高我國會計信息的可信程度。最后,應加強對會計工作的管理。會計工作管理部門就應將管理工作深入到會計信息的生產過程,有效地監督和指導有關單位的會計工作。
3.建立會計信息披露監督體系
首先,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應與主管部門徹底脫鉤,嚴格推行合伙制,強化審計責任,走注冊會計師協會自律化管理的道路,加強內部管理,提高審計職業質量。加速注冊會計師的選拔與培訓。其次,建立以證監會抽查復審為核心的會計信息披露再監督體系。在會計信息披露總體情況不理想,注冊會計師協會自律化管理尚不能有效運作的情況下,加大證券監管部門對注冊會計師的監督力度就顯得十分必要。再次,加強會計信息披露監管。對公司業績信息和關聯交易信息一定要進行嚴格審查,發現有欺詐行為者,要依法嚴懲。最后,加強對中介機構的外部監管。中介機構自身要本著對廣大投資者負責的態度,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素質和執業水平。同時作為中介機構的主管部門要真正擔負起約束中介機構行為的責任;一旦中介機構出現有違職業道德或失職行為,作為管理部門決不能姑息遷就,應加大處罰力度。
4.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明確違反法規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可以這樣該措施是避免畸形會計信息的產生的主要措施。第一,以法律形式明確畸形會計信息的非法性,不給不法分子鉆法律空子制造畸形會計信息留有余地。執法部門對畸形會計信息認定和管理必須依據會計法規中關于會計信息質量方面的判定方法和判定標準,這樣才能較好的貫徹執行會計法規。否則畸形會計信息就會頻繁發生。不斷提高人們的法律意識,這樣人們就能自覺遵守會計法規的有關規定,畸形的會計信息產生的可能性就會大幅度下降。第二,加大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加大對會計信息造假行為的處罰力度以便會計法規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如果企業會計信息造假行為,那么對其處罰力度應使之無經濟利益可圖,甚至還會因造假行為傾家蕩產,否則法律對會計信息造假行為就沒有震懾作用。當然,有關部門執法必須快而準,使造假者及時暴露其畸形的會計信息,使造假者及時受到應有的處罰。有良好的法規并及時有效的得以執行,那么畸形的會計信息就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有效的控制。第三,各部門各行其職,建立完善的會計信息披露機制。這里要求各主體和監管部門各行其職,明確權責以使會計信息披露不畸形,從而建立一套有效的信息披露機制。財政部應主要負責制定在會計信息披露之前如何生成這些信息的準則,而證監會應主要負責監管,確認會計信息披露的原則。
四、結束語
只要我們采取建立會計信息披露規范體系、會計信息披露監督體系、理順各方的利益關系以及完善的法律制度等方面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對策,同時加強對中介機構的監督,加強會計信息披露監管,嚴格執法、加大處罰力度等具體措施。那么面對我國的會計信息質量存在的問題,雖然我們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把它解決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但是通過我們的努力,現狀必然得到改變,會計信息質量也必然得到不斷的提高。
- 上一篇:體育開題報告材料
- 下一篇:村級黨建組織調研與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