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舞弊產生的原因及整治綜述

時間:2022-06-19 04:22:00

導語:會計舞弊產生的原因及整治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會計舞弊產生的原因及整治綜述

會計舞弊生的原因

(一)內在原因

1、管理當局受利益驅動。公司治理是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相互制衡機制,這種機制的建立及其有效運行,主要通過財產所有者和受托管理者之間的契約組合直接支撐。作為契約組合的一部分,管理當局與股東簽有與績效掛鉤的獎酬計劃。為達到個人利益最大化,管理層可能根據經營狀況決定利用會計政策的可選擇機制,操縱會計信息。比如,若當期收益已低于需要支付紅利的最低水平,則管理層存在減少當期收益、增加未來期望利潤和分紅的動機,傾向于選擇提前確認損益的會計政策,若管理者的分紅計劃中包含認股權,那么他們更傾向于選擇平滑收益法,借此保持股價的穩步提升,以期在可預計未來獲益。

2、管理層無力承受各種壓力。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與財務結構的日益復雜,公司面臨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日益加劇。會計信息如果絕對真實地記錄企業不良經營狀況和虧損財務狀況,可能導致投資者和債權人無法獲得預期的投資回報率,對公司未來喪失信心,那么公司正常的資金籌集和運用就會因此受到影響,隨時可能陷入財務困境,甚至瀕臨破產的邊緣。在無力承擔各種壓力的極端情況下。管理層可能利用各種造假手段虛增利潤、夸大業績以粉飾報表,欺騙投資者和社會公眾。

(二)外部原因

1、內部控制不健全、不存在或失效。建立、健全并執行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使得委托者與受托者形成互動的利益共同體,內部控制才能充分發揮防止、發現和糾正舞弊行為的功能,并為會計報表的公允性提供合理保證。如果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存在,或者行之無效,則不能及時防止、發現和阻止舞弊現象的發生。

2、會計信息和會計準則內在的客觀模糊性使主觀故意模糊性成為可能。一方面。會計信息的產生離不開分類和匯總等會計核算基本方法。但分類和匯總的標準和界限不是絕對的,會計信息所反映的經濟事項也千差萬別。同一企業在不同時期的經濟事項及不同企業在同一時期的交易活動,質的規定性可能迥然相異,這導致會計信息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定的模糊性。另一方面,會計準則不可能面面俱到,涵蓋所有經濟事項,只能對交易的會計處理提出框架性指導和規范性約束。而且,企業從自身特定經濟環境和經營情況出發,采用適當的會計方法能夠更為公允地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必然要求會計準則在制定時要留給企業選擇的余地,于是便形成了會計準則規范的模糊性。但同時也為舞弊行為創造了機會和借口。

二會計舞弊的治理

(一)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合理的激勵機制應致力于促進企業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的平衡,避免管理層為達到個人利益最大化而犧牲未來盈利能力較強的項目而尋求短、平、快項目,不僅可以有效地防止管理層的舞弊傾向,還可以增強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應該指出,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遠非財務部門單槍匹馬力所能及,還要與勞資部門通力合作,并獲得上一級管理層的支持。

(二)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茖W的評價體系應該著眼于企業的內在價值、核心競爭力和發展潛力,不能只關注單一的、靜態的會計數據和財務比率。否則,會導致管理層為迎合投資者喜好而追求誘人的會計數據,進而導致短視行為,忽視長期發展戰略。

(三)加強內部控制約束力。企業內部控制約束力的加強可以通過內部審計與監事會的合作得以實現。一方面通過內部審計及時了解內部信息,對重點問題進行連續、系統、深入的核查,更有效地進行事前和事中審計。另一方面,監事會對股東大會負責,對公司財務以及公司管理層履行職責的合法性進行監督,維護公司及股東的合法權益。內部審計與監事會合作可以將雙方所獲取的信息加以整合并通盤考慮,降低信息不對稱的風險,形成防范和遏制舞弊的協同效應。

(四)強化舞弊審計執行力。舞弊審計執行力取決于專業人員的基本素養、審計技術和職業判斷。全球惟一專門對舞弊予以查核的專業性組織美國注冊舞弊審核師協會(ACFE)。該協會要求其會員不僅要具備會計學和審計學領域的專業知識,還應通曉犯罪偵查學、社會學、心理學及管理學等相關學科知識,必要時還應熟悉搜集、提供法律辯論的證詞、證據的程序,以解決法律上有關的財務問題是否涉及犯罪。此外,企業應定期更換舞弊審計的機構或人員,防止舞弊審計人員與企業內部人員交往過密而喪失獨立性。

(五)識別可能引發舞弊的跡象。舞弊行為發生前后或發生時總有一些蛛絲馬跡,包括:會計人員一反常態地長期獨自辦公、在家辦公、周末辦公或拒絕休假;插手本應該由其他部門負責的工作,如無故介入公司開戶銀行和債務人還款相關事務,檢查機關或公安機關對丟失財產的調查;借故拒絕其他財會人員參與其工作或閱讀其會計單據及報表;頻繁在某些會計材料的上報工作中出錯,如員工工資條、公司銀行存單、供貨商及客戶回涵。這些跡象并不必然預示舞弊行為,但反舞弊工作應以預防為主,保持對這些跡象的警惕性,防患于未然,將舞弊發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六)加大處罰力度。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我國立法機關及有關管理部門先后制訂并了數十項相關的法規和制度,如《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制度》、《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披露細則》等,盡管這些法規和制度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但是只要認真執行,基本能夠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更不會出現蓄意造假的現象。目前問題的關鍵是貫徹執行法規和制度的情況很差,很多單位知法犯法,陽奉陰違。因此加大相關法規和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力度是我們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由于對蓄意造假者的懲罰力度不足,只傷其皮毛,不動其筋骨,致使某些單位和個人仍然敢于鋌而走險。今后對于惡意造假并產生嚴重后果者,一定要加大處罰力度,不僅要對有關負責人給以嚴厲處罰,而且要追究相關單位法律責任,警示后來者不敢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