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會計危機傳導機理研討

時間:2022-10-10 08:17:00

導語:中國企業會計危機傳導機理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企業會計危機傳導機理研討

【摘要】文章的目的是要在新形勢下,用創新思維,運用風險管理的理論,結合企業會計發展的特點,通過對企業會計風險傳導機理的研究,提出企業會計風險管理的相關對策措施,為我國企業會計工作的進一步完善提供理論指導。

【關鍵詞】會計風險;風險傳導;傳導機理

風險管理已經成為我國企業會計管理工作的重點內容,也是其薄弱環節,而對于企業會計風險的傳導機理,我國企業更是缺乏充分認識,這使得企業會計工作的管理在面臨金融危機時缺乏應變策略。因此首先必須清晰地了解到會計風險及其傳導所帶來的影響及其產生的根源,才能夠幫助企業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一、會計風險及會計風險傳導的內涵

(一)會計風險的內涵

我國對于風險概念的界定,主要集中在從不確定性出發來論述,而會計風險的概念則是通過對不確定性的具體描述來確定的。程方(2010)認為會計風險是由于會計信息沒有真實、客觀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而給信息使用者造成影響,進而導致其做出非合理決策。在這一概念中,隱含著對公允價值的理解,這也是近年來會計風險概念界定中通常所采用的觀點。吳可夫、朱娜(2010),王玨、陳紅(2009)等都從公允價值確認的角度給會計風險進行定義,這也是目前文獻中出現較多的會計風險的概念,他們認為會計風險是由于會計人員在執行會計相關制度時,在公允價值的確認、計量和披露過程中,受客觀因素或主觀因素影響,不能適當體現公允價值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從而導致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誤讀,從而影響決策正確性的可能性。上述關于會計風險內涵的描述,均基于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否,按會計實務工作的流程來加以闡述。因此本文中會計風險的內涵界定為,基于對會計準則的不同路徑選擇,會計人員在會計工作實務中,對企業經營活動、財務狀況及現金流量等信息的主觀性反映,導致對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影響的不確定性,并由此帶來的對企業內部及外部利益相關者造成損失的可能性。

(二)會計風險傳導的內涵

目前與企業會計風險傳導相關的研究并不多見,大多文獻都是針對財務風險傳導來進行研究,葉建木(2009)、夏吉吉(2009)等從企業風險的關鍵要素出發,對風險的特征、風險源、風險流、風險載體、風險傳導路徑及風險閾值等方面所形成的風險傳導一般機理進行了研究。白杰(2010)將財務風險傳導運用到了新疆德隆案例分析中。綜上所述,會計風險傳導的內涵界定為,會計風險傳導是由于會計風險的關鍵構成要素的相互作用影響,導致會計風險源的形成,并經由會計風險載體,通過特定的風險傳導路徑,以風險流的形式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及成果帶來影響。因此對會計風險的構成要素、風險載體及風險路徑的研究將是企業會計風險傳導研究的重點。

二、企業會計風險傳導的特征及類別

(一)企業會計風險傳導的特征

從風險傳導的角度,對企業風險的分類可大致劃分為:泡沫破滅型傳導;要素稀缺式風險傳導;結構坍塌傳導型;海嘯波浪傳導型;鏈式反應型傳導;企業風險的有路徑式傳導①。這些分類的基礎是風險傳導的不同表現形式,而企業會計風險的特征與整體企業風險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1.兩者的聯系。企業會計風險屬于企業風險的范疇,兩者都可能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帶來不確定的影響。其風險的產生都涉及到企業生產經營實務,并經由企業內部人員操作,其風險造成的結果都會對企業的內外利益相關者造成影響。

2.兩者的區別。一是范圍不同,以企業為研究對象,企業風險是企業的宏觀風險,而會計風險則屬于微觀風險;二是計量基礎不同,會計工作是以歷史成本計量為主,企業整體決策活動的計量既包括對歷史信息的記錄,更注重現實狀態對未來的影響,重在預測;三是傳導路徑不同,企業風險的傳導路徑是基于企業業務流程鏈、相關利益鏈和價值鏈等基礎而來的②,而會計風險傳導路徑則主要通過會計工作的實際操作流程,伴隨著信息傳遞而顯現,可見會計風險最直觀的特征即是路徑依賴性。

(二)企業會計風險傳導的類別

我國對會計風險的識別與分類,主要針對會計風險的性質,閆淑敏(2008)等主要強調企業相關人員的責任,對會計風險進行了辨析,通過對會計風險的四性分析,即客觀性、嚴重性、可控性及多元性,提出會計風險由道德風險、技術風險、控制風險構成。管素娟(2010)將會計風險進一步細分為主觀風險與客觀風險,認為主觀會計風險由道德風險、技術風險構成;客觀會計風險由會計理論風險與會計規范風險構成。常華兵(2008)將會計風險分為四個層次:會計理論風險;會計規范風險;會計行為風險;會計誤讀風險,這也是目前最為常見的分類,這些分類方式有利于會計風險管理針對性提高,因此本文對會計風險傳導的分類如下:

1.從影響范圍來看,將會計風險傳導分為內部傳導和外延傳導。會計風險的內部傳導是指隨著會計信息的內部傳遞,將會對企業內部管理決策帶來不確定性的影響。若能及時對內部會計風險傳導加以辨析,則可避免企業內部風險集聚,從而截斷風險向外傳導的渠道。如果放任內部風險傳導,風險隨著特定路徑會產生大量的風險流,從而對外造成直接影響,此時會計風險傳導就會表現為外延式傳導。一旦形成外延式傳導,則風險管理成本會大幅上升,風險可能帶來的損失也會呈幾何倍數的增長。

2.從工作流程上看,將會計風險傳導分為風險的主觀傳導和客觀傳導。其中主觀傳導包括操作風險傳導、道德風險傳導等,客觀傳導則主要由會計法規的選擇性風險傳導和會計信息的使用風險傳導構成。這兩種傳導模式共同作用,形成會計風險傳導的具體類別。

三、企業會計風險傳導的構成要素

企業會計工作中的各種要素聯系密切,具有明顯的聯動效應,一旦其中某一環節出現風險,必將影響會計工作的整體運行,從而給整個企業經營帶來更多不確定因素,因此要應對會計風險,必須提前做好準備,否則隨著會計風險的傳導,必將導致不確定性因素的不利影響進一步擴大,最終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失。

(一)會計風險傳導的形成因子及風險源

會計風險傳導的形成因子是指形成會計風險傳導過程的主要風險,當各種風險通過特定的工作流程或事件的激發,就會形成傳導的風險源。通過對會計風險傳導的類別分析,可發現會計風險傳導的形成因子主要由會計人員的操作風險、道德風險、會計法規的選擇風險、會計信息的使用風險等組成,會計信息的傳遞會使得這些風險逐步集聚成風險源,從而形成會計風險傳導的潛在力量。

(二)會計風險的傳導節點

會計風險的傳導依賴于信息傳遞,因此其傳導節點是指在信息傳遞過程中,信息的提供方與接受方的交接點,當從風險源傳導過來的風險強度較弱時,傳導節點則可以起到較好的控制風險的作用,而當強度超過節點所能承受的范圍時,風險源會立即向下一個節點傳導風險,從而導致風險的進一步加劇。

(三)會計風險的傳導載體

會計風險的傳導載體,是指與傳導阻體相背離的,導致傳導的風險不確定性增加,從而使會計工作存在利益相關的各方面實際工作效果與預期目標不相符的“風險承載物”,其表現形式多樣,既可能是特定的風險事件,也可能是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的缺漏。而傳導阻體則是指能夠使風險傳導的強度或速度減弱的風險阻截物,其多表現為企業會計制度的完善、操作人員素質的提高等方面,但要注意其與風險的傳導節點不同,傳導節點是會計風險傳導過程中的客觀存在,而風險阻體是主觀能動性的表現。

上述風險傳導的構成要素邏輯關系如圖1所示。通過圖中的相互聯系,將在風險傳導的各節點之間形成風險流。

四、企業會計風險傳導的路徑

由企業會計風險傳導的各構成要素邏輯關系圖可以發現,風險傳導的發生須按照特定路徑來實現,而企業會計風險傳導的路徑通常與會計信息的傳導路徑一致,因此會計風險傳導路徑主要由以下兩條主要路徑構成。

(一)會計風險的內部傳導路徑

會計風險的內部傳導路徑經由會計信息的處理流程來實現。會計的主要工作流程也即是會計風險傳導的內部路徑,路徑結構如圖2所示:

會計風險在企業內部傳導時,會涉及企業的各個生產經營部門,這些部門之間的信息傳遞會導致不同類型的風險傳導,使得風險經過復雜的傳導過程后,其強度與速度不同程度地改變,而這種改變是風險傳導的各要素在特定路徑下共同作用的結果。

(二)會計風險的外部傳導路徑

由于企業所處的社會經濟環境的復雜性,使得會計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涉及面廣,風險傳導的表現形式也會與內部傳導有所區別,其具體傳導路徑如圖3所示。由于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間的利益關系,使得會計風險在外延傳導過程中,形成了繁復的傳導網絡,此時對于風險傳導將不再只是表現為會計信息的解讀偏差,而往往還受到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從而使風險傳導出現了層次疊加性的特點。

五、針對我國企業會計風險傳導的對策措施

由于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特殊性,國內文獻中對會計風險的防范,大多從市場經濟角度切入來分析,王冰(2010)從市場經濟條件出發,分析了企業會計風險的成因;徐亞(2010)將會計風險的產生歸納為三個方面:一是企業制度環境的變化;二是市場經濟背景下可能的不對稱信息;三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道德風險的存在。并從會計固有風險和行為風險兩方面提出了防范措施。杜燕(2010)提出了要從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加強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及加快會計法規制度建設等方面來防范會計風險。此外,蔡紅(2010)等從企業內控的角度分析了會計風險防范中存在的問題,即管理當局認識不足,有章不循和無章可循現象突出;內部會計控制系統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難以發揮其應有的功效;對內部會計控制進行評價的審計制度建設落后。近年來,會計準則的變動也給會計風險的防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秦文嬌(2009)從七個方面對新增的會計風險進行了剖析,張小明(2010)則針對新準則下股指期貨帶來的會計風險及控制策略進行了研究,從會計準則應用指南的完善和企業內部控制兩個層次提出了策略。

綜上所述,目前關于會計風險防范措施的文獻,集中在規范管理制度的建立,包括內部控制、人員監督等,因此本文提出針對我國企業會計風險傳導的對策措施如下:

(一)建立健全企業會計風險管理制度

企業會計風險傳導重在從源頭抓起,因此對會計風險傳導的防范應首先健全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內部會計制度,包括會計工作制度、會計控制制度等,是企業進行內部管理的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通過加強內部會計制度的健全,能夠實現有效防止會計信息失真,提高會計信息使用效率的作用。會計工作制度的建立除了常規要求外,要特別注意與會計風險傳導節點相關的制度建設,對會計人員的崗位交接應作明確要求,使各崗位之間能夠實現相互監督,相互促進,從而減弱會計風險的傳導。會計內控制度則應對不同崗位上的會計人員做到職責分明,明確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及會計報表的處理程序,財產管理上要實現相互制衡,并通過建立會計信息管理系統,來對會計信息作全面分析,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此外,國家應加強會計法規的建設,通過對《會計法》、《公司法》、《企業會計準則》、《稅法》、《經濟法》等的不斷完善,消除會計風險傳導的制度缺失影響,從而使防范會計風險傳導具有具體的法律依據。也使得風險判斷標準不斷提升,起到規范會計工作的作用,真正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糾,有效防止粉飾和操縱會計信息的行為發生。

(二)強化會計從業人員的風險意識

加強會計從業人員風險意識,要從其綜合素質培養開始,包括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和業務素質等。首先加強會計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通過提高會計從業門檻、延長繼續教育時間等手段,促進會計人員形成終身教育的觀點,提高自身專業技能,加強對風險判斷能力的培養,避免因業務素質問題,影響到風險管理工作的開展。此外,要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操守,培養增強其遵紀守法的自覺性,能夠始終用嚴格的職業道德標準來進行會計工作,從而從根本上削弱會計風險傳導。

(三)構建企業會計風險傳導評價管理模型

會計工作對于企業經營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由于會計工作涉及企業經營活動的各個環節,因此會計工作執行的好壞與否都將對企業經營帶來影響。在這種前提下,如何將理論研究應用到實踐當中,即將受各種假設條件限制的量化模型,與企業經營的實際工作相接軌,是我國企業會計風險管理面臨的挑戰。目前對會計風險的量化的研究集中在理論模型的構建上,要構建適用于企業會計風險傳導管理的理論模型,要做到設計合適的理論模型的指標體系,這是風險傳導管理理論模型是否成功的關鍵,因此在設計時,應綜合分析各指標與風險傳導的關系,注重對風險評價方法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