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行會計內部管理與危機調節
時間:2022-02-01 04:35:00
導語:商行會計內部管理與危機調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商業銀行經營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隨之帶來的經營風險明顯增大,銀行會計面臨的風險也日趨多樣化、擴大化。近幾年的銀行系統案件情況也表明,會計內部控制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和漏洞。如何通過銀行會計內控實現對會計行為的規范和約束,防范與抵御風險,是商業銀行會計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當前商業銀行會計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良好的會計內部控制環境尚未形成
1.對銀行會計內部控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部分銀行管理人員認為內部控制就是整章建制,就是各種規章制度的匯總,就是稽核或管理層的事,與會計無關或關系不大,從而對內控在業務運行過程中環環相扣、監督制約的動態機制認識不夠,對會計的職能作用沒有充分認識;部分會計人員風險意識不強,對崗位之間的相互制約重視程度不夠,甚至認為相關風險控制措施手續太繁瑣,沒必要,從而以相互信任代替制度制約。
2.未健全合理高效運轉的崗位體系。內控管理往往存在分工不明、責任不清、控制低下的情況。在人員安排上,對會計人員的政治思想、業務素質要求不高,將一些學歷低、素質差的人員調到會計隊伍中來,而將一些熟悉業務的會計人員調配到信貸等部門,影響了會計工作的連續性和會計人員的穩定性,阻礙了內控制度的有效執行。
3.會計隊伍整體素質與人員配備難以適應會計內部控制的需要。會計人員業務知識掌握不夠,對業務的風險點了解不透,規范操作意識沒有得到強化;會計人員技術應用能力較低,熟悉傳統會計業務的人員多,熟悉新業務的人員少,熟悉單項業務的人員多,熟悉全面業務的人員少,熟悉人民幣結算業務的人員多,熟悉外幣結算業務的人員少。
4.商業銀行人事激勵機制未完全有效建立和運行。內控中對領導干部的權力缺乏應有的控制機制,個人決策行為、業務行為、責任行為沒有操作性強、規范的制度制約。崗位輪換、職工輪崗、有效制約未得到切實落實。人員素質與道德修養、金融文化建設不能有效跟進。人力資源管理機制難以保證員工的誠信程度、工作態度、專業技能和知識結構等符合要求。
(二)缺乏適應會計業務發展需要的健全的會計內控制度體系
1.會計內控制度缺乏整體性。有關內控制度建設的具體要求散見于各種會計制度中,缺乏完整性,不利于會計人員對內控制度全面學習,不利于相關部門對內控制度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和評價。隨著衍生金融工具等新業務的不斷涌現,相應的會計核算往往由相應業務主管部門自行規定、自行處理,各居一方,缺乏有機的結合,造成各部門會計內部控制各行其是,有的甚至相互抵觸,嚴重削弱了會計內部控制的力度。
2.部分會計內控制度不切合實際。商業銀行雖然制定了很多旨在加強會計內部控制的規章制度,但有些制度的可操作性及執行情況受到質疑,很大程度上成為應付上級行檢查的一種擺設。
3.會計內控制度建設存在滯后性。計算機等高新技術的廣泛運用,既推動了商業銀行的發展,也帶來了許多新風險。原有內控制度很大程度上已不能再適應計算機支持下的銀行會計業務,如不能及時調整、健全和完善相應會計內部控制制度,不僅制約業務發展,而且容易形成風險隱患。
(三)缺乏對內控運行的風險測定機制和具體考核評價指標
銀行風險是客觀、普遍存在的,完全沒有風險是不可能的,關鍵是如何有效地防范、控制和化解風險,將風險造成的損失控制在最小的可預見、可接受的范圍內,這就要求商業銀行必須建立風險測定機制,健全內控評價指標。但內部預警系統建設滯后,卻是商業銀行的普遍現象。
(四)內部檢查監督未充分發揮作用
1.會計檢查輔導不到位。管轄行由于忙于應付各類各級檢查活動,對本行檢查輔導缺乏計劃性、針對性,往往是上級布置,下級應付,不能及時發現存在的薄弱環節和漏洞。基層行(部門)雖然大多設立了專職或兼職會計輔導員,但運作中專職不專、兼職不兼的現象較為普遍。網點會計輔導崗位一般由會計主管兼任,但平時會計主管需履行管理職責,接待稅務、稽核、央行及上級行等多方檢查,還要不定期外出開會、學習、調研、臨時代班等,造成每月正常的檢查輔導不能按時到位,職責難真正落實。
2.內部稽核控制不到位。內部稽核作為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沒有充分發揮對內部控制的自我診斷、自我完善、查差防弊的重要作用。主要原因:一方面,力量配備不足。在稽核人員配備上未按實際工作量進行配備,對稽核人員的綜合素質也未作具體要求。另一方面,人員素質不能適應工作需要。對稽核人員缺乏系統培訓,加之部分稽核人員平時不注重業務學習,不及時更新知識,導致政策法規水平和業務技能跟不上會計內控發展形勢。
(五)銀行會計電算化內部控制能力較低
1.部分會計內控制度不能適應會計電算化發展要求。由于金融業普遍運用計算機操作,原有的會計內控制度已經不適應計算機操作業務下的發展要求,一些明顯陳舊的規章制度或業務操作規程沒有及時清理、修訂。特別是在電子控制技術深入運用于會計領域的形式下,沒有及時調整、健全和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不僅制約了業務發展,而且潛藏風險隱患。
2.利用信息技術對業務操作流程進行風險分析監控不夠。雖然銀行廣泛采用了電子信息技術處理業務,但銀行后臺仍然難以及時梳理出可疑交易、違規交易信息,并進行實時預警和處理,對交易的監督控制和風險管理能力仍然不足。
二、商業銀行會計內部控制風險防范策略
(一)改造控制環境,增強內控動力
1.樹立正確的會計內部控制理念。首先,要重視會計內控文化的建設。在會計內部控制中體現以人為本思想,強調思想溝通和情感交流,變會計內部控制成為銀行員工自愿的行為,實現員工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覺按照規范行事,共同實現銀行內部控制目標。其次,要加強宣傳交流。通過宣傳、經驗交流等方式,讓員工對內部控制方式、方法與手段形成整體的認知。
2.健全合理高效運轉的會計崗位體系。各級會計管理部門應根據有關規定,結合自身人員、設施等實際情況,對崗位進行合理有效地分工,明確各崗位的職責,確保內控有力。
3.切實提高會計人員整體素質。一要把好會計人員“準入關”。對會計人員的任用必須擇優安排,做到不懂業務的不上崗、有劣跡的不上崗。對于不適合繼續在會計崗位工作的人員,會計部門有責任向主管領導提出調換人員的建議。真正將政治素質好、有較強組織能力、精通會計業務、敢于以身作則、敬業愛崗的會計人員充實到會計隊伍。二要加強對會計人員的道德與法制教育。增強會計人員自我約束的意識和能力,自覺遵守職業道德、執行金融法律法規。三要開展切實有效的業務培訓。定期組織形式多樣、針對性強的崗位培訓和業務學習,讓會計人員熟練掌握各項業務技能、提高業務素質,適應新形勢下會計工作的需要。
4.完善科學有效的人事激勵約束機制。建立良好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保證員工的誠信程度、工作態度、專業技能和知識結構等符合銀行經營發展要求。
(二)完善控制體系,夯實內控基礎
1.抓薄弱環節內控制度建設,促內控制度與業務同步發展。在目前銀行業會計核算電子化應用和推廣速度日益加快形勢下,必須堅持“制度先行”原則,做到新業務、新產品的推出與會計核算制度規定和操作流程同步進行。
2.盡快形成一套全面、完整、環環相扣的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對現有的各項會計內控制度進行認真梳理、清理歸類,根據業務和環境的發展變化進行必要的修訂和補充,逐步形成全面性、系統性、連續性、操作性強的會計內控制度。
(三)建立預警機制,及時預示風險
1.完善風險測量預警機制。充分發揮銀行會計對風險的反映、監督、預測、分析等作用,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預警系統,以便業務開展前可以測定風險狀況,實現對帶有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預測預報,業務發生之后,便于對風險狀況進行跟蹤監測,并在定量分析風險的基礎上制訂應對措施,規避或控制可能出現的風險損失。
2.健全會計內控評價指標。首先,構建有效的銀行會計內控評價體系。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實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評價指標體系,才能對內控制度建設、執行情況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促進各機構內控制度建設和執行。其次,要積極借助外部評價。重視社會中介機構對內控制度的評價,聽取他們對內控制度建設、執行效果、改進措施的意見和建議,促進會計內部控制的健康發展。
(四)加強監督制約,發揮監督作用
1.建立高效的會計檢查監督隊伍。要有效整合會計監督資源,培養一支以會計主管、會計檢查輔導員、結算專管員、電算化專管員和出納專管員為主要內控監督力量的會計檢查團隊,加強檢查培訓,提高檢查水平,著力將會計內控存在的風險發現和解除在“第一道防線”中。
2.建立集中統一的稽核監督系統。要加強稽核隊伍建設。安排熟悉金融法規和制度規定,具有豐富工作經驗和綜合分析能力的人員從事稽核工作,并保證對其實施繼續教育和培訓,使內部稽核部門成為查差防弊、加強會計內部控制的一支重要力量,徹底將會計內控存在的風險發現和解除在“第二道防線”中。
3.實施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對檢查發現的違規違章行為要進行責任追究,對有關負責人要進行嚴厲的經濟處罰或者紀律處分。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推動會計內控制度的貫徹落實。
(五)充分運用科技手段,強化會計內控管理
1.大力運用科技手段提升會計內控水平和質量。商業銀行應盡量使用先進的計算機和輔助設備處理會計業務,減少人工控制,減少故意風險發生的可能,增強會計業務風險控制的剛性約束,不斷提高會計內部控制效果。
2.建立先進的會計內部控制信息系統。在軟件開發及業務處理程序設計時,要將制約、監督等風險控制功能融入其中,使操作人員按規范的操作程序進入系統處理業務,防范技術風險和計算機犯罪的發生。同時,依靠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實現對銀行信息的處理、分析、預測,使銀行后臺可以及時梳理出可疑交易、違規交易信息,進行實時預警和處理,充分發揮數據集中和后臺集中控制的優勢,提升對交易的監督控制和風險管理能力。
- 上一篇:擴權改革監管工作交流
- 下一篇:副縣長在工業局調研時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