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會計管理體制狀況與改善措施
時間:2022-06-19 09:38:00
導語:農村會計管理體制狀況與改善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會計管理體制,是指從事會計工作的機構中,有關會計人員的職責分工和隸屬關系設置的一系列的會計運作體制的總稱。會計管理體制的合理與否,將直接對會計管理的職能與會計人員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產生影響。經過建國后60多年的總結和探索,我國已經基本建立起了一系列的諸如會計人員的職責任免、職責、權限、職稱、會計從業資格的管理、專業技術資格的評審與考試等制度。這些有著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有關會計管理的制度加強了對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所進行的管理,同時也調動了我國會計工作人員去刻苦鉆研業務、做好本職工作的動力。我國農村的會計管理工作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背景下,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但是,在實踐中,我國的會計管理仍然存在許多的問題。因此,推動農村的會計管理體制的改革,完善和規范農村地區會計工作人員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指導意義。
一、我國農村會計管理的現狀
(一)村級會計管理機構的設置不夠規范
行政上劃分的村,作為由若干的農戶與村民組成的集體組織,是我國當前的會計主體之一,因此,應建立和健全我國農村的會計管理機構,以監督和反映農村集體所進行的經濟業務往來。但是,在現行的農村會計管理體制下,會計機構的設置違反國家規定,或者是會計機構的名存實亡現象相當普遍。從最近的會計管理調查統計結果中我們可以發現,農村的會計工作人員中,初中及以下學歷的人員占了大多數,而且無證上崗的現象十分嚴重,這種現象違背了我國《會計法》和《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的規定。
(二)會計工作人員的選用制度不合理
這主要表現在農村會計工作人員的錄選大多是局限在本村的范圍之內的。而且,選用標準的隨意性很大,主要是根據農村領導們的近疏或者其他方式選用,這就造成了會計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普遍較低。
(三)農村的會計制度并不健全
行政村作為會計主體之一,有關會計的監督和核算工作應當遵守相應的規范,而要做到遵守相應的規范,就應當制定健全的會計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并且加以貫徹執行。但是,在某些地方,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會計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而且,在某些制度相對來說比較完善的地方,制度往往是用來應付檢查的工具,大多并沒有得到有效的貫徹執行,而是流于形式,根本沒有辦法去發揮其應當發揮的作用。農村的會計工作管理者們對這些現象的重視不夠,往往是聽之任之,久而久之就習以為常了,喪失了解決問題和改革的決心。
(四)會計管理信息嚴重失真
在農村中,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不僅僅是財務的管理者,而且還是會計信息的核算者,并且擔負著信息統計的工作,由于權利沒有得到有效的監督,他們往往是根據村干部和上級領導們的意圖報告財務狀況,迎上瞞下,這就給數據信息的匯總工作帶來很大的水分。而且,農村的財務管理十分混亂,這就使得農村領導們趁機挪用扶貧款、提留款,亂收費,甚至還貪污集體的財產,這些現象在很多地方都已經是屢見不鮮的了。村領導干部的這種失信于民的行為,導致了干群關系的緊張。
二、會計管理體制改革的具體舉措
(一)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培訓,實行會計委派制度,建立會計人員的定期培訓機制會計的委派制度是指由上級政府的財政部門招聘或者培訓一部分會計工作人員,分派至下級的單位去從事會計工作,被委派的會計工作人員的工資、人事關系同其所在的單位脫鉤的一種制度。在農村實施會計的委派制度,不僅能夠提高農村財會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而且還能夠加強財務監督。建立會計人員的定期培訓機制,也能夠提高會計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進而帶來農村財會工作質量的質的提高。
(二)建立并完善農村的會計工作制度建立、完善農村會計體制,規范農村的會計監督和管理制度,應當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應當進一步解決農村的會計管理工作的不足,向農村地區委派會計。二是應當建立、完善農村會計工作遵循的制度,如現金管理制度、理財制度、財務審批制度,通過這些制度來進一步規范農村會計的工作。三是應當將農村的財權適當的進行分解,改變原有的一人掌握的體制為多人掌管,正式的收據或者發票至少應當由兩名以上的村干部簽章,以避免暗箱操作,從而形成制約機制。四是應當積極地去探索在新形勢下,如何有效地對農村的財務進行有效的監督,同時還應當加大農村財務的公開力度。
(三)完善和宣傳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大對會計法律法規的宣傳,營造出一個了解會計法律法規、執行會計法律法規的社會氛圍?!稌嫽A工作規范》應當是會計工作的根據,《會計法》應當是會計基礎工作的標準。要在全社會加大力度對會計法律法規進行宣傳,同時加大力度對那些違法的行為進行懲處,以保證會計核算工作的完整性與真實性,同時提高會計工作的水平和質量。
總之,在我國當前加大力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形勢下,我們應當針對我國農村會計管理的缺陷進行改革,針對各地的實際情況進行改革。唯有如此,才能適應世界經濟的發展要求,做好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工作,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
- 上一篇:區委辦校園周邊食品安全整治方案
- 下一篇:安監局企業培訓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