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發展下文化旅游產業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10-28 10:29:54

導語:歷史發展下文化旅游產業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歷史發展下文化旅游產業問題及對策

一、河南省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現狀

河南省作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人文景點與自然景觀交映生輝。從全國范圍看,其文化旅游資源優勢顯著。近些年來,隨著河南省政府相關政策的陸續出臺,河南向建設經濟旅游強省的目標大步邁進。(一)河南省旅游業總體發展情況。近五年來,河南省旅游業發展迅速,旅游產品競爭力、市場影響力和綜合帶動力不斷提升,旅游總收入占省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14年1249%增長到2018年1689%。據河南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共接待海內外游客785829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82%。其中,入境游客32173萬人次,增長47%。旅游總收入812021億元,增長203%,在全國排名第10位。年末4A級以上景區178處,星級飯店432個,旅行社1137家。旅游業已經成為河南省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成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帶動力量和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1]。(二)河南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情況。近年來,河南省制定實施了旅游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旅游業轉型升級等一系列政策,積極推動旅游產業與文化、體育等相關產業融合,推進文化旅游精品工程建設,培育知名文化旅游品牌。“十一五”期間,鄭汴洛沿黃“三點一線”展現出巨大的文化魅力,成為河南旅游的一張名片。除此之外,河南地區涌現出以大黃河之旅、王朝街道之旅為代表的文化精品線路;以云臺山、少林寺、龍門石窟景區為代表的傳統旅游景區;以及以嵩山《禪宗少林•音樂大典》、開封清明上河園《大宋•東京夢華》為代表的旅游文化相結合的創新品牌。至此,帶有鮮明中原特色的黃河文化、功夫文化與旅游充分融合,在贏得海內外游客一致關注的同時又凸顯出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十二五”期間,河南省提出建設旅游經濟強省的目標,在尊重歷史、彰顯文化底蘊的基礎上,不斷打造以中岳嵩山為依托的世界遺產文化旅游目的地、以洛陽龍門石窟、白馬寺為代表的佛教文化旅游目的地、以“記憶中原、老家河南”為品牌的根親文化旅游目的地、以清明上河園為龍頭的大宋文化國際旅游目的地;成功舉辦黃帝故里拜祖大典、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洛陽牡丹文化節等活動,使河南文化旅游的影響力更進一步。

二、河南省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優勢及存在問題

以歷史發展的眼光審視河南地區的文化旅游發展,其存在的優勢顯而易見,一方面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平分秋色,與文化、歷史相關的旅游景點幾乎遍布河南全境;另一方面,中原腹地的優渥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為文化旅游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樣,河南地區文化旅游發展中的短板也與其優長一樣極為明顯,其中較為突出的是整體水平仍有上升空間,此外,產業鏈不完善、大型文娛項目與專業人才稀缺等均極大地制約著河南文化旅游業的發展。(一)發展優勢。厚重的文化底蘊及多樣的自然景觀。河南在人文地理資源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作為黃河文明發展的腹地,先后有20多個朝代先后建都或遷都于此,河南地區現有龍門石窟、登封“天地之中”歷史文化建筑群、安陽殷墟博物苑、絲綢之路河南段遺產點、中國大運河河南段遺產點5處世界文化遺產;開封、洛陽、安陽、南陽、商丘、鄭州、浚縣、濮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8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58處,省文物保護單位1231處;博物館335個,館藏文物140萬件,約占全國總量的1/8[2]。同時,河南還擁有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資源。河南地勢西高東低,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呈半環形環繞,中、東部為黃淮海沖積平原,西南部為南陽盆地,自然景觀豐富多樣。現有云臺山、嵩山、王屋山—黛眉山、西峽伏牛山4個世界地質公園,洛陽龍門石窟、開封清明上河園、安陽殷墟、欒川老君山等13個國家5A級景區,5A級景區數量僅次于江蘇省和浙江省,全國排名第三。瑰麗壯觀的山水湖泊,眾多的文物古跡,吸引著國內外大批觀光游客,為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地理區位優勢和交通便利。河南地處中原,是全國承東啟西、連南貫北的重要交通樞紐,南北、東西交通大動脈交匯,京廣、京九、焦柳、隴海等9條鐵路干線縱橫交織,京港澳、連霍等國家級高速公路縱橫其間,擁有新鄭、洛陽北郊等五家國際機場,形成了四通八達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原城市群等“三區一群”戰略實施,為河南旅游產業發展搭建了廣闊平臺[3]。作為中原城市群建設的核心、國家中心城市,鄭州與周邊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四市構建了“1+4”大都市區,集聚了全省近20%的人口和超過30%的經濟總量,形成了大都市區半小時高鐵交通圈、一小時高速公路交通圈,為大都市圈及周邊城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二)存在問題。整體發展水平有待提高。近五年來,國內旅游業區域競爭加劇,各省旅游業發展迅猛,河南旅游業雖然持續高速發展,但是與其他旅游大省相比,在整體水平上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據2018年各省統計局的數據進行分析,從旅游人次來看,2018年河南旅游總人數758億人次,同比增長182%,貴州旅游總人數969億人次,同比增長302%,江西266%,河北245%,云南2024%。河南旅游總人次的增長速度雖然很快,但是與其他省份特別是旅游業規模接近河南的省份相比,優勢減弱。從旅游總收入上看,2018年廣東旅游總收入136萬億、江蘇132萬億、山東1046萬億、四川101萬億、浙江1萬億,均破萬億元大關。貴州、云南、湖南、江西、河南均突破8000億元,河南排名有所下降。緊隨河南之后的河北,旅游總收入為76364億元,與河南差距進一步縮小。從游客人均消費額上看,2018年廣東、江蘇、山東、四川、浙江分別接待國內外游客49億、818億、86億、703億、69億人次,游客平均消費額分別是2775元,1613元,1216元,1438元、1449元,均高于河南的平均消費額1071元。旅游骨干企業和大型旅游集團少。截至2019年4月,滬深兩市共有3584家上市公司,其中旅游酒店行業37家。河南省共有上市公司80家,無一家旅游酒店行業公司[4]。2018年,河南景區營收過億元的景區只有少林寺、龍門石窟、云臺山、清明上河園、老君山5家國家5A級景區,河南1178家旅行社中,進入全國百強社名錄的僅有河南旅游集團有限公司1家,旅游企業整體規模不大,整體呈現“散、亂、弱、小”等特點,距離旅游強省的目標還有一定差距。以開封清明上河園為分析樣本,作為河南旅游業的龍頭企業,中國最大的宋文化主題公園,擁有宋代仿古建筑群景觀3萬多平米,各類表演性、參與性文化節目100多個,市場覆蓋了濟南、徐州、石家莊、太原、陜西、武漢、合肥等周邊省市,2018年共接待游客330萬,旅游總收入356億、增長2027%。而同樣主打宋文化的杭州宋城演藝,雖然只是4A級景區,但2018年總收入達到3211億元,營業利潤為1603億元,同比增長190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89億元,同比增長2076%[5]。作為兩個幾乎同時起步的公司,清明上河園曾于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期間掛牌新三板,成為河南第一個登陸新三板的旅游景區,之后終止掛牌并籌備滬深主板上市。1996年,宋城景區開園,2010年12月在深圳交易所掛牌上市并更名為宋城演藝,通過證券市場融資,大力建投國內外文化娛樂項目,整合酒店、劇場、互聯網娛樂等旅游產業鏈,市值349億,在旅游酒店類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二,經營規模與效益都遠好于清明上河園開園,從兩家公司發展對比來看,河南部分文旅企業在市場融資、產業鏈整合上,在整體規模和發展速度上,與國內大型文旅企業存在不小的差距,競爭力需要進一步增強。大型文旅項目匱乏。隨著大眾旅游的興起,以文化旅游為代表的新型業態迅速崛起,主題公園、體育旅游、水上運動、航空運動、旅游小鎮等國際上廣受歡迎的文旅業態,在我國逐步得到市場認可。《中國文化旅游發展報告2017》指出,與以歷史文化資源為依托文旅產業10版本相比,以資本、創意和科技為驅動的文旅產業20版本,是今后文旅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作為文旅產業20版本的布局重點,大型主題公園對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文化繁榮興盛影響巨大。《上海迪士尼項目對經濟社會發展帶動效應評估》指出,上海迪士尼2016年開園后,一年內接待國內外游客數量突破了1100萬人次,年均拉動新增就業626萬人次,帶動上海本土知名景點及長三角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當前,環球影城、“六旗”主題樂園、樂高樂園等國外文旅巨頭,以及恒大、碧桂園、世茂等地產公司,紛紛投資興建大型主題公園。從布局來看,投資規模越來越大、集聚特征更加突出,逐漸向二三線城市滲透;從科技創新上看,華強方特、宋城演藝、華僑城等大型文旅集團都擁有大量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及專業技術人才,實現VR技術與知名IP的深度融合,開發互動式體驗項目;從類型來看,特種類型主題公園品牌已初步形成,主題公園種類和收益渠道日益多元化。與上述投資巨大、科技含量高、富有時代氣息的主題樂園相比,河南文旅項目大多依托古代建筑、自然山水,產品表現方式簡單,產品附加值低,后續資本投入不夠,科技含量不高,項目體量不大,同質化景觀對游客吸引力不強,一些精品旅游路線、旅游文化帶享有盛名但實際營收不夠理想,項目發展規劃整體相對滯后。產業鏈結構不完善。目前,河南省國內外游客停留天數及平均消費額低,主要集中在傳統的景點門票、餐飲、住宿、交通收入上,文化旅游產業鏈不完善,關聯性不強,以“游”為主,“食”“住”為輔,“娛”“購”要素還沒有充分發掘,旅游購物和休閑娛樂環節薄弱。同類企業主要是以價格和標準服務為主要競爭手段,同一旅游產品生產線上的產品項目少,結構搭配不科學;不同類型企業之間缺乏合作,產業集聚后的規模效應不明顯;旅游交通與公共交通銜接不夠充分,旅游公共信息服務能力不強;餐飲與住宿的層次搭配不夠合理,景區游覽和導游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在河南省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融合過程中,星級飯店是極為重要的一環,有著極大的影響力。星級飯店在旅游中不僅占據著“住”一項,作為地方旅游發展的基礎,更承載著一方水土的獨特風情;另一方面,文化產業的發展也會反向促進星級飯店的發展。目前,河南星級飯店從整體規模、經營情況上都與其他省份存在一定差距。據文化和旅游部統計,2018年第三季度,全國通過審核的四星級、五星級飯店數量分別是2351家、819家,河南省四星級、五星級飯店分別是95家、20家,主要集中在鄭州、開封、洛陽等城市,數量少,分布不均衡,整體規模在全國處于落后位置。從經營情況看,河南星級飯店平均房價為2347元,平均出租率為5558%,每間可供出租客房收入為1304元/間,每間客房平攤營業收入為271207元/間,主要指標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高素質旅游人才稀缺。文化旅游產業是一個綜合性強、跨界性廣、文化含量高的現代服務型產業,大部分文化旅游項目和產品主打創意設計,自身具有競爭激烈、更新周期短、易模仿復制、易受流行趨勢影響的特點,是資源、資本、技術、藝術、服務的綜合體,其中人才是最稀缺的要素。大型文化旅游項目動輒數十億的投資,涉及眾多專業、技術、藝術領域,需要文案策劃、景觀設計、編劇導演、后臺開發、品牌營銷等多方面人才,還需要景區管理、游樂設備運營等大量熟練的技術工人。對河南來說,勞動力人口眾多但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有限,現有文化旅游產業仍然存在著部分從業人員、管理人員素質不高,服務態度、服務質量較差等問題[6]。在文旅項目規劃設計、科技研發、市場營銷、投資運營上,缺少產業領軍型、高層創新型旅游人才團隊;人才引進激勵措施力度小,對旅游產業高層次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吸引力不足;省內高校旅游院系教育資源與文旅產業結合不夠緊密,缺少產學研相結合的實訓基地;大型旅行社、星級飯店、景區運營等管理人才少,一線旅游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上述問題都嚴重制約了河南文化旅游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三、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對策

目前,全國各地文化旅游產業蓬勃發展,區域競爭日趨激烈,河南省要實現由旅游大省到旅游強省的跨越,必須遵循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規律,加強產業規劃與政策支持,培育有競爭力的旅游骨干企業,引進開發新型文旅項目,不斷延伸產業鏈,優化旅游人才隊伍結構,進一步加快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推進文化旅游產業提質增效,主要考慮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加強產業規劃與政策支持。優化文化旅游空間結構。2010-2016年河南省城市間旅游經濟聯系不斷增強,旅游經濟網絡結構逐漸復雜化,但空間結構不均衡,呈現出中西部網絡相對密集、東部網絡相對稀疏的格局[7]。在現有格局下,應該堅持多核引領的旅游發展模式,進一步發揮鄭州旅游經濟“龍頭”效應,協調推進周邊城市旅游資源的開發,帶動開封、焦作、新鄉等城市的文化旅游業發展,同時打破行政邊界,推進跨區域文化旅游合作,重點解決河南中東部與西南部文化旅游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促進全省文化旅游經濟均衡化發展。隨著文化產業的興起,以傳統歷史文化氛圍和傳統習俗為主體的歷史街區和歷史名城的旅游產品的開發,迎合了高層次旅游群體的需要[8]。河南在國內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歷史最長,有一大批歷史文化名城,在省內17個地級市中,洛陽、開封、商丘、許昌等8個城市均為古都,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和歷史資源有待開發,可以通過規劃打造文化街區,挖掘完善文物單位等旅游服務功能,進一步打造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同時,推進旅游產業集聚發展,依托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綠博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等平臺,在全省建設一批文化旅游創意產業園區、創意街區等,解決相關企業規模小、經營分散、產業缺乏配套等問題,打造一批融文化創意、商務會展、休閑娛樂、觀光度假于一體的高品質文化旅游綜合體。加強政策支持保障力度。作為綜合性的經濟產業,文化旅游市場潛力巨大,經濟效益可觀,在產業政策的制定及具體問題的解決上,應該給予一定的傾斜支持,并保持政策的連貫性和前瞻性。要加強財政保障,積極爭取并合理分配專項建設基金、旅游發展基金,重點扶植發展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項目;要加強金融保障,大力支持省內旅游企業在各類資本市場上市融資,加大對小微旅游企業和文化旅游的信貸支持力度;要加強用地保障,要全面落實國家部委的相關意見,出臺支持文化旅游業發展用地的一攬子政策,優先保障重大旅游項目及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用地。(二)培育旅游骨干企業和大型集團。作為文化旅游資源大省的河南,旅游上市企業一直是空白狀態。2018年6月,云臺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終止輔導”的方式,暫緩A股上市之路,2018年11月,開封清明上河園股份有限公司終止新三板掛牌,準備沖擊A股主板市場,截至目前,省內還沒有一家本地酒店旅游類企業成功在A股上市。雖然清明上河園、龍門石窟、云臺山等景區在全國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但是要想進一步做大做強,除了政府的政策支持,還必須借助資本的力量,走上市融資的道路,讓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到河南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當中。特別是區域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政府要抓住文化旅游產業迅猛發展的契機,推動河南旅游企業兼并重組和集團化發展,加快中州國際集團等優質旅游酒店類企業上市步伐,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進國內外大型旅行商、酒店管理集團、房地產開發企業參與河南旅游投資建設,培育更多的全國百強旅行社,打造更多的大型文旅項目,真正實現河南旅游品牌的資本擴張和品牌輸出。(三)加強文旅項目建設。打造精品旅游線路,建設精品景區。應該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河南獨特的文化資源,開發文化衍生旅游產品。依托豐富的人文、自然資源和便利的交通運輸體系,連接重要旅游城市和品牌景區,打造姓氏尋根、功夫河南、老家記憶民俗體驗、薪火相傳紅色旅游等精品旅游線。堅持A級景區創建與品質提升并舉,在資源特色突出、市場開發成熟、發展潛力大的旅游景區中遴選一批精品景區,進行重點打造,在現有基礎上再增加若干個5A級旅游景區。加快主題公園等大型文旅項目建設。主題樂園是一種旅游產品,也是一個文化傳播平臺,具有投資額高、游客量大、場景體驗感強、文化影響力大等特點,是集科技、文化、娛樂體驗為一體的造夢世界,是旅游業皇冠上的明珠[9]。目前,河南擁有鄭州方特夢幻王國、東京夢華表演、大堡礁歡樂世界、鄭州世紀歡樂園等主題公園,從數量上、規模上、營收上,與華僑城、長隆集團、宋城演藝等國內大型文旅集團有較大差距。在建的主題公園項目有開封恒大童世界,投資約1000億元,預計2020年有望全部建成并投入運營,每年將帶動周邊旅游人數增長1500萬人次。下一步,河南應該抓住文旅產業轉型升級的機遇,加強與傳統文旅集團及跨界地產公司的合作,引進或共建更多的大型文旅項目,為中原經濟區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增添新的活力。(四)構建完善的產業鏈。文化旅游產業鏈指的是文化旅游產品消費過程中,由市場需求鏈延伸出來的文化旅游產品鏈條,包括食、住、行、游、購、娛、商、學、養、閑等眾多環節和領域。河南要通過延長文化旅游產業鏈條,優化旅游消費結構,努力扭轉旅游景區門票收入占旅游總收入比重偏高的局面。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設。近年來,以全息投影、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數字科技與景區的游覽體驗項目緊密結合,創造出的全新“沉浸式互動體驗”產品,新的旅游體驗場景與內容不斷被創造出來,數字化、智能化還滲透到了文旅產業的服務、管理、體驗、營銷等各個環節,不斷拓展和延伸著文化旅游產業鏈。河南要高度重視信息化技術在文旅產業轉型升級中的重大作用,以數字科技推動主題公園提檔升級,提升旅游演藝的技術含量及營收比重;要加強文化旅游產業的信息化配套建設,實現交通中轉站、景點景區、餐飲街區等重點涉旅區域的互聯網全覆蓋;要打造“智慧景區”,通過電子售檢票系統、戶外顯示終端、自助終端設備等信息化設備,提供智能化的自助服務,方便游客隨時獲取旅游景點信息、門票信息、餐飲住宿信息。優化旅游消費結構,提高住宿、餐飲服務水平。針對游客平均消費額偏低的現狀,降低對門票收入的依賴,提高住宿、購物、餐飲等消費比重。要鼓勵景區開發有本地特色的表演項目,學習借鑒各地景區的成功經驗,增加文藝表演的互動式體驗內容及聲光電技術水平,豐富文化旅游內容形式,增加旅游演藝收入;要在中心城市、重要旅游目的地及交通樞紐,建設一批休閑購物街區,開發特色旅游商品,提升購物消費比重;要支持本地餐飲企業打造特色餐飲品牌,支持旅游城市打造美食街區,提供具有地方文化特色、風土人情的餐飲產品,提升餐飲消費比重;要加強度假酒店建設,加快傳統酒店提升改造,引進知名品牌連鎖酒店,推進住宿企業連鎖化、網絡化、集團化發展,培育一批有競爭力的住宿品牌,提升住宿消費比重。(五)優化人才隊伍結構,加強人才引進培養。針對文旅產業發展需要,結合河南自身實際情況,應該從三個層次推進旅游人才隊伍建設。從決策層次看,要打造河南文化旅游發展智庫,在現有河南文化旅游研究院等研究咨詢機構的基礎上,立足中原,放眼全國,加強與國家級文化旅游機構的課題合作,進一步整合理論研究、旅游規劃、市場營銷等各方面智力資源,為政府、企業的戰略決策,提供高質量咨詢服務及全方位的智力支持。從管理層次看,要繼續優化產業人才結構,提高中高級管理人才比重,加大對旅游策劃、職業經理人、資本運作等高端人才的引進力度;依托河南高校旅游教育資源,建設高標準產學研基地,改革旅游教育培訓的機制、內容和方法,針對主題樂園、特色小鎮等新型文旅項目的運營需要,重點培養一大批實用技能型人才;加強文化旅游業人才隊伍建設,分門別類建立人才信息檔案,完善人才交流信息網絡平臺,定期舉辦專場招聘會,促進旅游人才的合理流動和有效配置。從執行層面看,要完善旅游培訓體系,建立完善旅游從業人員崗位培訓、資格認證、技能考核、級別認證等制度,通過舉辦導游大賽、服務技能大賽等活動,不斷提高從業人員服務意識和水平。

作者:趙霞 單位:河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