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小城鎮更新提質研究

時間:2022-01-25 10:58:39

導語:旅游小城鎮更新提質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旅游小城鎮更新提質研究

小城鎮作為城與鄉之間的社會經濟傳輸紐帶,承擔著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和推動新型城鎮化的責任,旅游小城鎮作為其發展模式之一,如何通過城鎮內部更新提質以突破發展困境,實現城鎮發展活力再現成為值得思考問題。興起于20世紀末的“慢城理念”為小城鎮建設提供了新思路。

1慢城理念及發展模式應用

1.1慢城的起源。慢城最先起源于“慢餐運動”。20世紀80年代,意大利城市工業化迅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城市生活節奏不斷加快,部分市民發起了一場名為“慢餐運動”的活動,以飲食為代表來抵制快節奏的生活。隨著“慢餐運動”的有效普及,慢食哲學開始被引入小城鎮規劃設計中,有關倡導者希望通過“慢”理念的推廣來驅使城市管理者在城市規劃的過程中更多地去關注居住者的生活質量,包括城市的宜居性、生活的便利性、機會均等的配套服務等。1.2慢城理念及內涵。通過總結實踐經驗,慢城理念的內涵是營造一種理想人居的城市模式,是以追求高質量生活為訴求,以現代人真正的心理需求為主線,將現代化與傳統特色文化兼容并蓄發展理念作為核心,合理開發優化利用城鎮資源,建成具有優美生活空間、歷史文化特色的區域,促進城鎮經濟可持續發展,形成具有自身人文主義特色的新型發展模式。1.3慢城理念在城鄉建設中的應用。慢城理念及模式在我國城鄉建設中主要從旅游規劃、鄉村振興、小城鎮建設這3個方面展開應用研究。“慢旅游”作為慢城最具影響力的一種衍生模式,有不少學者基于“慢城理念”進行了旅游景區規劃與設計、古鎮旅游開發、鄉村旅游開發等方面的研究[1]。慢城的實施內容也與“鄉村振興”不謀而合,兩者的本質都是致力于提高一定地域內生態、生活、生產以及文化等多重功能。慢城理念中涉及的環境生態技術提升、地域傳統文化保護和本土產業特色挖掘均可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途徑。小城鎮作為城與鄉之間的社會經濟傳輸紐帶,其高品質的發展應體現為因地制宜的特色產業、彰顯傳統的文化特色、良好的人居環境、完善的配套設施及青山綠水的生態環境。慢城核心理念契合小城鎮發展的要求。加之小城鎮生活節奏較慢,在城市工業化過程中受影響較小,較大程度地保留了本地的自然景觀、文化習俗與建筑風貌,為慢城發展創造了條件。

2華山鎮現狀困境解讀

2.1現狀概況。華山鎮位于陜西省渭南市華陰市中心城區南部,國家5A級旅游景區西岳太華山北部山腳下,區位優勢明顯,交通條件發達。2018年華山鎮被評為陜西省旅游特色名鎮,隸屬于華山鎮的仙峪村也被評為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多年來,華山鎮的社會經濟發展穩步提升,但因長期以來發展模式單一且固化,對于旅游功能的提升缺乏重視,仍存在著很多問題。2.2困境解讀。2.2.1旅游資源充沛但開發程度不高。華山鎮地處秦嶺北麓,氣候適宜,四季分明,轄區內有柳葉河、長澗河穿流而過,植被資源豐富。該鎮歷史文化源遠流長,鐘靈毓秀,曾培養孕育出不少歷代名人。華山鎮傳承的華陰老腔、華陰迷胡等傳統戲劇藝術也被列為國家非物質遺產,除此之外還有皮影、剪紙等傳統文化遺產。華山鎮還擁有踅面、槐花麥飯、石子餅、月牙餅等傳統特色飲食。走訪華山鎮實地調研發現,目前這些資源都未被有效利用或是被低效利用。2.2.2規劃缺失導致村鎮無序發展。由于缺少規劃的管控,村鎮發展呈現無序擴張的狀態。村莊用地功能復合,村民改造自家房屋經營以農家樂為主的旅游服務設施,改造后的房屋風格迥異(圖1、圖2)。鎮區內道路等級不合理,過境交通與鎮區內道路混為一用,道路景觀與路面質量均欠佳,車行與人行混雜。村集體建設用地被出讓或租賃給其他旅游項目,政府為求利益優先開發能夠快速為城鎮帶來經濟效益的項目,效益低下的項目被棄置,導致城鎮開發格局變得混亂。2.2.3旅游產業單一導致旅游效應低下。華山鎮旅游產業單一的原因有兩點,一方面,華山鎮的旅游服務對象多是來華山旅游的游客,而游客主要目的是登華山、品華山文化,在鎮區停留時間并不長久,游客需求也只表現在休憩與飲食方面;另一方面,由于旅游形式單一化、游客體驗感不佳而導致對華山鎮的興趣不足,最終形成死循環結構,致使無法拓展新的旅游產業。在完善的旅游產業鏈中,華山鎮只有在接待行業和交通行業有相關產品輸出,產生的旅游效應也微乎其微。2.2.4鎮政府地位被動導致發展受限。鎮政府行政權力有限,在實際行動方面責任大、權力小、效率低。華山風景區由華山景區管理委員會負責管理,景區收入上報渭南市政府,華山鎮的旅游業受華山景區旅游業的牽制造成其地位被動,導致鎮區旅游業的支撐條件有限,發展后勁不足。

3慢城理念下華山鎮提質更新內容及策略

3.1慢城理念在華山鎮應用的可行性分析。首先,適合發展慢城理念的小城鎮要擁有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歷史悠久的本地文化和具有一定規模的特色產業,地理位置一般在城鄉結合部,工業化程度較低,城鎮規模較小,華山鎮符合此條件;其次,從華山鎮的現狀和面臨的困境出發分析,認為華山鎮不能再過度依賴傳統的發展模式,華山鎮的更新提質需要尋求新型發展理念。應用慢城理念,在進行城鎮功能提升的同時還能保留城鎮傳統文化及風貌,避免“千城一面”的同質化建設情況出現。最后,因華山鎮的旅游業長期受華山“快旅游”特性的牽制,華山鎮的游客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無法深入體驗華山鎮的旅游文化,引用慢城理念可彌補其缺陷。3.2慢城理念與華山鎮更新提質融合的內容及策略研究。3.2.1整合旅游資源,構建“慢旅游”項目,拓展旅游服務功能。華山鎮目前旅游服務功能較為單一,對各種類型的旅游資源進行梳理、整合后,再結合本地文化、特色產業構建“慢旅游”項目,可成為旅游服務功能的有益補充。華山鎮的村民住宅因老齡化、外出務工等因素,房屋閑置造成浪費,可將這些廢棄住宅改造成特色民宿和農家樂來營造慢居特色。在特色果園、茶園增設應季的耕種、采摘、炒茶制茶等體驗項目,拓展休閑度假、農業觀光等旅游功能;華山藥材資源豐富,種類繁多,憑借獨特的區位優勢,可打造集餐飲住宿、康養醫療、購物體驗、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休閑體驗項目。旅游開發過程中需注意慢旅游項目的設置要求舒適度與高品質并存,確保游客的體驗感最佳化。3.2.2整治村鎮風貌,打造“慢生活”空間,改善人居環境。旅游小城鎮的村鎮風貌整治需要根據總體定位分層次、分類型地進行。首先是城鎮總體風貌的協調處理,需要以本土文化為支撐奠定基調,再進行村鎮的風貌提升和展現,確保鎮整體風格的特殊性與完整性;其次是以建筑為骨架,以公共空間為載體進行小鎮“慢氛圍”的營造,改造過程中要強調建筑與公共空間的環境品質;最后是本地居民人居環境的改善,要對居住的道路、綠化、衛生和安全等綜合環境進行改造,逐步完善社區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質。3.2.3明確功能分區,梳理內部交通,發展“慢行”交通系統。明確小鎮旅游的核心功能和特色功能,核心功能包括餐飲游憩、旅游觀光以及基礎的生活功能,特色功能則是核心功能的補充,例如康養醫療、農業體驗、科普教育等功能。通過對過境公路適當限速、增加旅游資源點與小鎮主副干道的聯系和疏通內部盡端路來改善華山鎮內部道路的路網等級與結構。休閑體驗性的旅游小鎮對行駛途中的景觀質量和速度要求更高,要分類對交通型、游覽型道路景觀加以提升,要兼顧景色、游客體驗、康體運動等要素,從旅游線路、交通工具、交通基礎設施三方面著手,發展慢行旅游交通系統[2]。3.2.4加強旅游產業要素互動融合,延伸產業鏈,提高旅游效益。華山鎮要以擴展旅游產業的類型和內容為目的,以旅游產業全要素互動融合發展為指導,促進旅游產業內部的融合發展、旅游產業與相關聯產業的協調發展,逐步完善產業鏈,進一步提升旅游效益。旅游產業內部的融合要以自然環境資源、人文旅游資源為依托,發展餐飲娛樂、休閑住宿、觀光體驗、購物消費、康體養生等旅游產業項目。關聯產業間的融合協調發展分為以旅游資源為依托的旅游業、農副產品為資源條件的旅游業和旅游業相關服務業三部分[3],要積極開展農業園區觀光、農事活動體驗、農業知科普教育等活動,策劃“慢食、慢購、慢娛”等相關旅游產品內容,同時努力提升旅游業的接待水平與服務能力,共同推進旅游產品輸出多樣化。3.2.5多主體參與合作,共建共治共享,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旅游型小城鎮的更新提質需要多主體的參與,鎮政府要爭取向上級政府獲得各項審批權,提高對區域內社會經濟發展的自主權。除了政府之外,本地居民、技術人員、游客和外資企業的作用同樣不可或缺,要在相互之間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以共同建設、共同治理、共同享受為目標,共同促進華山鎮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在我國大力消除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城鄉關系良性互動的政策背景下,旅游型小城鎮也面臨著越來越有利的發展環境和政策。在華山鎮的更新提質研究中,從華山鎮面臨的困境出發,引入“慢旅游”“慢生活”“慢行交通”等新型理念,針對性提出更新內容及策略以實現華山鎮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明川,何芙蓉.國內“慢城”研究文獻述評[J].城市管理與科技,2019,21(01):42-45.

[2]曹寧,明慶忠.“慢旅游”開發的基本理念與開發路徑探討[J].旅游論壇,2015,8(01):81-86.

[3]饒傳坤,沈曉晨.全域旅游戰略下小城鎮旅游產業規劃策略研究——以永嘉縣大若巖鎮為例[J].小城鎮建設,2020,38(01):83-89,115.

作者:馮佳 范少言 劉培佩 單位:西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