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研究

時間:2022-09-26 08:50:11

導語: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研究

摘要: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逐漸深化,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國際會計準則開始趨同,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上市企業的融資成本,還可以進一步推動跨國企業實現穩定發展。所以,積極參與國家會計準則的不斷改進與健全,實時關注國際會計準則的嬗變過程是非常關鍵的。據此,本文以會計環境視角,對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家會計準則的持續趨同進行詳細分析。

關鍵詞:會計環境視角;企業會計準則;國際會計準則;持續趨同

1會計環境概述

會計環境就是與會計發展息息相關,而且直接決定著會計理論、組織、思想、法制、發展水平的客觀條件,就會計環境角度,探究會計準則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在了解國家會計環境的基礎上,才可以深入理解會計模式演變的動因。其次,從會計環境理論中,能夠獲取準則的發展歷程,并對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持續趨同進行適當評價。最后,在充分了解會計環境對其發展影響的同時,根據我國國情,正確引導我國會計準則實現優化改革。

2目前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形勢分析

(1)國際金融監督管理框架正在逐步重新構建,而且其國際協調性也在隨之增強,從而導致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相關要求也有所提高。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對全世界金融體系帶來巨大沖擊之后,世界經濟開始不斷走向衰竭。而在后國際金融危機時代,國際組織與各國政府開始積極深化改革金融體系,據此確保國際金融體系的穩定性,推動世界經濟的有序發展。其一,20國集團與金融穩定理事會明確指出,必須全面監督管理系統性風險,加強國際之間友好合作,構建完善的系統金融風險預警與解決機制。其二,國際金融監督管理機構,正在嘗試制定一套金融監督管理新標準,以及科學有效的執行模式,以此對各金融機構做好監督管理工作。(2)美歐主導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制定的局面逐漸被打破,新型經濟體制產生的影響不斷在擴大,國際地位也在提升。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制定結構上,新興經濟體制的影響力越來越突出,例如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受托人中,將近1/5來自新興經濟體,而在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中,大約1/3來自新興經濟體,在監督委員會中,也會不斷增加新興經濟體代表,這不僅會影響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制定機構的治理結構,還會阻礙具體會計準則的制定和修訂。在2011年7月,在我國的積極倡導下,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成立了新興經濟體工作小組,其中成員主要包括20國集團中的相關經濟體成員,辦公室設立在中國,主要由我國負責日常管理和聯絡工作。新興經濟體工作小組主要是探究本體制獨特的、急需解決的會計問題,以此提高新興市場經濟體制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制定中的參與度。而在區域上,一些地區性組織的成立,會直接增強本地區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制定中的影響力與話語權,充分調動其他地區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國家方面,新興經濟體制通過實時追蹤并研究準則中的相關項目,積極參加準則修訂工作,真正意義上開始了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持續趨同,以此使得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開始進一步重視相關地區的實際狀況。(3)國際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在深化改革治理結構,提高準則的公認度。隨著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開始積極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或者實現持續趨同,各權威部門也開始積極關注準則的相關改革工作。為了進一步提高財務報告的透明度,以及會計信息的質量,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與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以重新審議會計環境下國際財務報告治理結構問題的形式,促使實現準則高質量的目標,維護理事會的獨立性,以此獲得全球認可。(4)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中,明確修訂了許多項目,并逐漸進入關鍵階段。為了完善國際會計準則體系,提供一定指導作用,提高財務報告透明度,理事會大范圍修訂了相關準則項目,即金融工具、保險合同、收入確認等。(5)不同國家對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采用和趨同策略大不相同,都具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其中美國和日本方面則需要引起積極關注。一些國家或地區要求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但是還部分國家或地區想要趨同。因為美國和日本是兩大主要經濟體,其直接影響著全球經濟的走向,而且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是否可以與美國公認的會計準則之間相互協調一致,直接關系著國際會計準則高質量目標的實現。(6)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想要世界各國全面采取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而非單純的趨同,真正意義上實現全球使用相同會計準則的目標。理事會認為趨同只是一種方式,關鍵在于完全采用,各國家和地區只有全面采用國際準則,才能夠獲取良好效益。因此,理事會期待各國家能夠克服政治、文化、法律等阻礙,真正地完全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構建高效的、高質的國際會計準則。但是,如果理事會貫徹落實這一政策,勢必會給尚未全面采用國際會計準則的國家帶來一定壓力。

3基于會計環境視角下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持續趨同

3.1尊重政治環境引起的差異。我國在完善會計準則時,需要切實以國情作為依據,科學制定相適應的策略,并客觀分析政治環境因素的差異。與發達國家相比較,我國面臨的會計環境明顯不同,所以,國際會計準則并不完全符合我國國情。而我國在持續趨同國際會計準則時,應保留政治環境因素帶來的差異,以國際會計準則的優勢為指導,有序完成持續趨同。3.2進一步完善內部監督機制現階段,我國企業監督管理機制并不完善,使得嚴格遵守會計準則的難度不斷加大,從而直接影響著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持續趨同。對此,國企應順應政策導向,健全企業內部監督管理機制,最大程度上消除治理結構的弊端。國企在我國企業中占據著主導地位,以此增強其內部監督管理,能夠確保企業明確遵守會計準則,并為其他企業樹立榜樣。國企改革勢必會迎來全球化和走出去的新潮流,而健全內部監督機制,能夠縮短國企與國際企業的治理差異,實現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持續趨同。國企改革還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經濟發展,縮小我國與國際的經濟差異,從而縮減經濟環境因素造成的差異。3.3充分把握“一帶一路”的歷史性機遇?!耙粠б宦贰崩砟铐槕藝H會計準則持續趨同的時代形勢,為沿線國家加強交流與合作帶來了很多的便利和機遇。我國為了促使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持續趨同,首先,應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會計準則的制定工作。在此區域內,有很多國家間的會計組織。我國可以構建一支自發的財務報告協調組織,整合分散的組織系統,以此提高國際影響力。其次,我國會計準則與國家會計準則的持續趨同,需要明確的基礎條件,即培養優秀人才,實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會計教育體制的協調和趨同。我國可以與沿線國家相聯合,共同構建人才培養基地,加強人才間的交流,培養國際化的高素質、高能力人才。另外,我國還應快速引進沿線區域的優秀人才,吸收經驗,特別是與我國存在長期貿易網絡,以及資源合作的企業人才,確??梢詾橹贫〞嫓蕜t提供科學合理的建議。與此同時,還應鼓勵我國會計人才走出去,學習發達國家的經驗與知識,經過長期良性循環、互補,加快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持續趨同。

4結語

總而言之,在后國際金融危機時代,伴隨著經濟一體化不斷深化,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新局面開始不斷形成,這對于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趨同而言,不僅是挑戰,同時也是機遇。所謂趨同策略實際上就是我國在實現會計準則國際化的進程中,擇優選擇當前形勢,根據我國國情作出正確決策。同時,還應在與國際會計準則持續趨同政策的正確引導下,立足國內實際情況,順應形勢,參與國際會計準則項目制定和修改工作,健全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促使其與更多國家實現會計準則等效,從而為國際金融體系深化改革,實現國際經濟穩定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莫一帆,張力派.淺析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持續趨同——基于會計環境的視角[J].中國商論,2018(5).

[2]《中國農業會計》編輯部.實現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持續趨同[J].中國農業會計,2010(6).

[3]劉玉廷.我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走向縱深階段——《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趨同路線圖》解讀[J].國際商務財會,2010(5).

[4]謝廬華.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視角的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完善之策[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11).

作者:鄭敏 單位: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