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稅法對小企業會計實務的影響

時間:2022-08-05 10:04:27

導語:簡析稅法對小企業會計實務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簡析稅法對小企業會計實務的影響

摘要:現階段我國大多企業都是小型企業,在企業經營者大都是企業的所有者,針對這種小型企業來說,稅法在一定程度上對這些企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在對會計崗位設置上、對會計政策選擇上、對會計上所得稅費用上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本文將從稅法對小企業會計實務產生的影響進行研究。

關鍵詞:稅法;小型企業;會計實務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各種小型企業如雨后春筍般,一個接著一個建立起來,這些企業大部分都是獨資經營或是合伙經營,投資人有企業的所有權,同時也有經營權,導致企業經營權與所有權無法分割開,正是因為這樣,小型企業在稅法的影響下,需要會計人員、重視會計工作,而并不是基于會計準則的規定下進行設置的。本文將從以下幾方面闡述稅法對小企業會計實務的影響。

一、稅法對小企業會計實務的影響方面

(一)影響企業設置會計崗位。現在大部分小型企業設置會計的目的是為了讓會計將所得稅費用進行上報,甚至有一些企業根本就不會對企業項目往來進行記賬,一些企業直接是有親屬記錄賬目往來(流水賬),但是,會計崗位在大型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崗位。稅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會計人員自身的會計水平,可以提高會計實踐水平,有助于對會計實務的改進。在我國現階段的小型企業來說,大多是源于稅法需要才在公司設置會計崗位,小型企業大多是家族式企業,家族里的親戚一起打理公司,所以并沒有設置專門的會計崗位,而由自己的親朋好友兼職記錄公司的項目往來流水(只是簡單的記錄支出與收入金額)。但是,如果想向大規模企業的方向發展,從小規模納稅人企業變為一般納稅人企業就需要設置專職會計崗位,根據我國的相關規定,企業成為一般納稅人除了需要年營業額達到500萬以上外,還需要有健全的會計核算,能夠為企業提供及時準確的稅務資料以及相關的稅務信息。在此基礎上,企業才可以向當地稅務機關申請資格認定,從小規模納稅人變為一般納稅人企業。企業成為一般納稅人的好處是公司會有更多的業務往來,可以拓寬企業的業務渠道,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我國目前有很多的小企業希望通過會計崗位進行核算成為一般納稅人企業,在稅法要求的基礎上企業間接需要有專職的會計崗位,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小型企業通過會計記賬公司來進行記錄公司的流水往來,完成稅務的上繳。所以稅法影響著小規模企業中設置會計崗位。(二)影響對會計上所得稅費用。《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中明確規范:所得稅作為企業利潤表的組成部分,是會計利潤的扣除項。所得稅作為我國一大稅種,其形成與發展與所得稅法規和會計準則規定密不可分。這兩種法規有著數量、種類的差異,進而也影響了改進所得稅會計人員處理方法。在目前,我國在進行所得稅核算時,運用的就是資產負債表核算,詳細地說,就是針對資產負債表著手,按照會計準則規定及稅法規定通過資產負債表上列的資產值、負債值對比兩者之間的差異,來確定遞延所得稅負債與遞延所得稅資產,在這樣的基礎上,會計再核算出周期利潤表并計算應繳納的所得稅費用,小型企業在進行會計實務時,因為企業的財務報表信息的使用人大多為公司的股東成員,對會計信息要求不高,對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以及素質要求也不高,因此會計人員在處理所得稅費用時,常常不根據所得稅準則進行考慮,而是將復雜的報稅環節按照相關稅法規定進行簡單化處理,目的是持平計稅基礎與賬面價值(比如不計提資產減值,折舊用直線法等),主要是為了防止省略遞延所得稅負債與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相關確認,使周期內的所得稅費用與應納所得稅持平。(三)影響對會計政策的選擇。企業會計實務可以在遵循會計準則的基礎上,從多種方法中進行選擇,比如,在計算企業固定資產的折舊時,可以選擇計算的折舊方法為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以及年數總和法等,企業選擇的計算折舊的方法對公司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有直接影響,一旦企業選定了計算折舊的方法,就不能再更改,每種折舊計算方法對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選擇以及殘值率都會有具體的計算。在準則中并沒有明確規定使用年限,這就需要會計人員在固定資產使用中,要根據其經濟環境、技術環境以及其他環境對固定資產使用壽命進行預計,在企業所得稅法相關的規定中有明確指出,企業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必須要按直線法進行計算,在使用加速折舊法的前提必須是企業固定資產需要更新換代或者處于高腐蝕的狀態。因此大部分企業會依據稅法要求選擇直線法進行固定資產的折舊計算。除此之外,企業所得稅法還對固定資產的最低使用年限給出了明確標準,例如:不動產建筑為最低為20年,可移動的生產設備器械等最低使用年限為10年,交通運輸工具為4年,電子機械設備最低為3年等。如果企業在進行折舊計提時,超出固定資產規定的使用年限,企業將會子在納稅籌劃中有納稅損失,如果企業在進行折舊計提時,低于固定資產規定的使用年限,就必須進行年終納稅的調整。因此,大部分小型企業為了減少不必要的環節,都會按稅法要求計提折舊。

二、稅法對小企業會計實務的影響方面探析

稅法對于小企業會計實務的影響方面有很多,作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第一方面,在企業管理經營中,企業財務報告的主要職責是向相關部門報告企業各種會計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向上反映了企業執行者的工作情況,這樣有助于企業管理人員做出及時的應對經濟決策。使用企業財務報告的人員大多是企業投資人以及社會公眾。對于大型上市企業來說,使用企業財務報告的大多是公司的股東成員,由企業會計師對企業的相關財務報告進行核算。所以,在進行編制的過程中,都是由企業會計師按照相關規定準則編制而成,但是,針對小型企業來說,在企業建立過程中,大多是沒有引進投資人員的,基于此,就沒有必要提供相應的信息。與此同時,由于企業規模比較小,沒有企業擔保人,也很難借到款,沒有債權人。第二方面,大型企業與小型企業在具體經營中,業務之間差異明顯。小型企業的工作要比大型企業的工作更加簡單,在公司運營過程中,沒有涉及很多復雜的業務,例如會計部門報表合并、投資核算等工作,基本是都是根據企業自身的經營情況來核算的,因此,對于會計部門的預測工作沒有提高重視程度,進而在小型企業中就沒有大型企業中會計工作人員多,小型企業對于公司員工崗位的設置也比較簡單,大多數小型企業會計人員除了會計本身的工作之外,還擔負著其他的工作,特別是在經營管理制度相對寬松的小企業,公司內部哪個部門人手不足會計人員就調到哪個部門進行輔助,會計人員無法專注于本身的會計工作,進而導致會計人員自身的會計專業知識水平不高,在這樣的情況下,在進行的會計本人的工作時,會計人員就會根據工作量相應減少會計工作程序。除此之外,小企業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實務時,一般會遵照稅法的相關要求進行核算,一旦在核算中存在實際核算方法與稅法相關要求有差異時,基本上會按照稅法的相關要求進行核算,若不存在差異,則基本會按照國家規定的相關準則來進行。小企業的會計人員秉承著這樣的工作態度,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稅法對小企業會計實務影響較為嚴重。總之,稅法對小型企業會計實務的產生的影響還有很多方面,希望在以后工作中,相關人員可以繼續研究,以助于小型企業自身經濟效益提高的同時,進而推動國民經濟的良好發展。

三、結語

本文就稅法對小企業會計實務影響方面以及影響方面進行探析。探析得出:針對小型企業來說,想要讓企業長遠的持久的發展,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單單憑借企業自身的實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借助專業的會計人員對公司項目流水往來進行管理,重視會計在企業中的地位,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好地促進企業長期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何一冬.《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執行情況研究——以廣西小企業為例[J].會計之友,2017(6).

[2]李有華,崔毓佳,葉康濤,等.會計準則與所得稅法協調:一個理論綜述[J].財會月刊,2017(25).

[3]王繁榮.淺談會計與稅法如何協調處理[J].中國集體經濟,2018(7).

[4]劉之舟小企業會計準則與稅法差異對企業納稅影響淺析[J].知識經濟,2018.

[5]范敏.《小企業會計準則》與稅法的趨同和差異[J].財會學習,2017(16).

作者:黃嬌 單位:江西財經職業學院南昌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