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性兌付對資產管理的影響
時間:2022-11-08 03:01:27
導語:剛性兌付對資產管理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金融市場初期,為了保障市場的穩定性,在資產管理行業出現一些類似于“剛性兌付”等潛規則。這在市場初期起到一定的作用,使得市場平穩發展,保障投資者實際利益,但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蓬勃發展,剛性兌付的弊端逐漸顯現出來。但是,由于剛性兌付的長期存在,也使得我國資產管理業無法正常發展,削弱了投資者的風險意識與資產管理水平。如果企業發生兌付困難情況時,政府或者第三方企業沒有及時接盤,會使投資者感到恐慌,對整個債券市場造成嚴重影響。在2014年3月上海超日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宣布無法再規定的日期內發放債權人的收益后,剛性兌付的問題越來越凸顯,直至2018年4月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各部委《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以后,正式宣布存在多年的剛性兌付被打破。打破剛性兌付之后的資產管理市場可能會面臨陣痛,但在穩定之后必將為資產管理行業長遠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剛性兌付研究背景
剛性兌付出現在我國金融市場發展初期,是指在資產管理計劃按約定結束后,資產管理公司一定要發放投資者的本金和其預期收益,即使是公司處于困境、資產管理計劃無法兌付或者兌付有困難時,為了公司的穩定性以及避免造成投資者恐慌影響市場穩定性,資產管理公司會用自有資金墊付、申請政府信用擔保、尋找第三方接盤等方法來確保投資者本金及利息的足額發放。
二、剛性兌付發展現狀簡介
剛性兌付日益成為我國金融改革,尤其是資本管理行業的巨大障礙。首先是嚴重降低了資本市場的經濟效率。我國證券市場沒有建立起完善的退市機制,導致很多經營業績非常低下的企業通過出售殼資源的方式不斷重組股改,從廣大投資者騙取資金。甚至像長航油這樣的企業退市4年之后又謀求重新上市。其次是長期損害投資者的利益。剛性兌付本質是兜底,并不能使投資者獲得穩定的資本增值。這也是導致我國資本市場大起大落的重要原因。最后是給我國政府造成巨大的財政負擔。剛性兌付也是導致地方債務激增的一個重要因素。越是資金不足的地區,這一情況就越是嚴重。目前,剛性兌付表現最明顯的有兩大區塊,一個是企業債券領域,2018年中國債券市場全年共有52家發行主體發行的134只債券發生違約,合計規模1,223億元,其中,新增違約主體有43家,涉及金額1,026億元。另外一個領域,就是P2P業務領域。在這一新興互聯網金融領域各種亂象叢生。普通投資者不是依據專業的投資知識,而是更看重平臺背景。這極大地擾亂了正常資本市場運作,亟須打破傳統剛性兌付的枷鎖。
三、剛性兌付被打破后對資產管理行業的影響
(一)保障投資者實際收益。在剛性兌付存在的時期,個體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產品時更傾向于有保障的資產管理產品,在收益可以得到保障的情況下忽視了市場內本身存在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的投資形式的目的和針對性不強,投資者自身對于債券發行機構的相關信息沒有去調查和理解的主觀想法。在剛性兌付的兜底模式被打破之后,市場上的部分風險實際上轉移到了投資者身上,這會使得個人投資者對債券類型的選擇更加謹慎,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研究投資證券的安全性與公司信譽,并結合個人的風險承擔能力,對證券投資行為進行科學考慮。(二)影響投資者風險意識。剛性兌付被打破之后,投資者真正樹立起風險意識,在投資決策時更加慎重,投資之后更加關注企業的經營管理,加強了對企業的監督管理。在企業出現危機時能合理處置損失,促進資源的合理流動分配。資本市場的成熟發展,不僅需要合格的資本經營者和管理者,而且也需要成熟的投資者。而我國的廣大投資者相對發達國家而言,在風險管理意識和管理方法上都不很成熟,這也極大地阻礙了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試看我國證券市場的跌宕起伏就可以證明。(三)刺激資產管理業發展。對整個資產管理行業來說,剛性兌付使得資產管理產品在我國金融市場更加具有競爭力,加強了資產管理產品的流動性也就保障了資產管理產品帶來的利潤。因為我國對資產管理產品的嚴格規定、資產管理產品在投資者手中不得隨意流通,使得資產管理產品在投資者的眼中沒有什么吸引力,而剛性兌付的存在削弱了資產管理產品流動性在投資者心中的不良印象、確保收益的做法使得投資者在做出投資選擇的時候將更多的資金放入資產管理業內,在當時為整個資產管理業帶來了新的活力、使得債券發行機構募集到了更多的資金刺激了資產管理業的發展。
四、資產管理業在打破剛性兌付后應對措施
(一)資產管理公司深化轉型回歸本源。《資管新規》的頒發是對資產管理行業的一次重新洗禮。資產管理是金融行業最重要的業務,尤其是在面臨利率市場化改革不斷滲入,互聯網金融飛速發展的緊迫形勢之下,以及大資管大監管的背景之上。資產管理公司的業務模式和盈利方式都面臨著巨大的沖擊。在這種形式下,資管行業更應該回歸到資本管理的本源,勇于承擔風險,投身價值創造,獲取資本利潤。為此資產管理行業在轉型過渡期間,應當設法解決由于合格投資者門檻上升可能導致的融資困難;適當壓縮傳統的通道類業務,拓展新型互聯網業務;優化流動性風險管理,對投資管理和非標投資做更審慎的管理。(二)提升客戶粘度與主動管理能力。在應對剛性兌付解除之后的困難,提高客戶粘性與主動管理能力依然是資產管理的核心。一方面資產管理公司要適應資金來源由大的機構客下移到高凈值客戶,再到普通投資者的趨勢,通過豐富的銀行理財、風險投資、證券組合等資管產品和高端的服務價值提升,不斷提高客戶粘性,增加客戶數量和資金來源;另一方面要綜合利用先進的互聯網金融、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結合自身具有的資源稟賦和專業技術,提升產品創新能力,減少傳統業務成本,增加自身的市場競爭能力。在資金端和投資管理端可學管理,破解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剛性兌付帶來的困局。(三)強化合規意識,按規章辦事。合規是資產管理的底線,任何資產管理業務都不得違反國家的法律法規。在加強通道業務、房地產資產、證券投資管理、不良資產處置、投資者保護等傳統業務合規性建設的基礎上,資產管理公司要重視風險管理的綜合應用,建立起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一方面切實落實《資管新規》關于風險監管的具體實踐,從公司的章程、架構、人員設置各個層級,加大監管的力度,提高監督的效果,建立起風險防火墻制度;另一方面資產管理公司要克服風險管理短板,建立起風險識別和衡量體系,對可能發生的金融風險進行有效控制,設置處置預案,較少風險損失。資產管理公司因此真正實現通過風險管理,實現價值增值,促進我國金融行業發展。
五、結論
在《資管新規》明確提出打破剛性兌付情況下,無疑是對整個資產管理行業以及投資者有著巨大的影響。剛性兌付的存在有利有弊,一方面維護了金融市場的平穩發展,另一方面卻隱藏了市場風險降低了投資者的風險意識。但剛性兌付已成為歷史,整個資產管理行業與投資者面臨新的挑戰,在打破了剛性兌付之后的債券市場,需要債券發行企業更加認真研究發行債券的結構與運營,而投資者也要正確認清市場的風險。在正常的金融市場,有風險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正確的認識風險合理的規劃資產結構就可以將風險的影響降到最低。對于整個資產管理業來說,打破剛性兌付對長期發展來說是十分有利的,讓風險徹底暴露在陽光下,讓市場發揮自身資源配置與風險調節的能力,讓債券發行方、監管者、債券中介公司與投資者更好地提升自己,使得我國的金融市場健康穩定的發展下去。如同學習游泳一樣,只有拋棄了游泳圈之后,才能真正學會游泳,才能在資本的海洋中乘風破浪。
參考文獻:
[1]熊宇翔.資管新規下的信托公司轉型:挑戰、機遇與經營展望[J].西南金融,2018(8).
[2]張楠.中國公司債券信用風險分析與控制研究[D].北京: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1.
[3]周艷麗.我國信托業發展現狀與機遇分析[J].科技創業月刊,2018(5).
[4]胡萍.2018年信托行業發展趨勢展望[N].金融時報,2018.1.8.
作者:杜小光 李亞倫 單位:安陽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 上一篇:供電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建議探討
- 下一篇:鋼鐵企業固定資產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