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企業融資困局解析
時間:2022-04-29 04:12:00
導語:小議企業融資困局解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貸款難的問題長期困擾著我國中小企業,致使其發展動力有限、抵御市場波動的能力較差,本次金融危機中眾多中小企業倒閉就同難以獲得外部資金支持有關。本文將探討中小企業貸款難的現狀和成因,并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商業銀行
一、中小企業貸款難的現狀
由于民間借貸利率過高,大部分中小企業有融資需求時優先向銀行貸款,但是,這些貸款需求大部分難以滿足。
首先,絕大部分中小企業難以從銀行獲得貸款,銀行更傾向于將信貸資金投向大企業、大項目。其次,從整體上來看,中小企業普遍缺乏足夠的資產積累,難以提供足夠的抵押物,導致所獲得信貸資金往往不能滿足需求。最后,中小企業的信貸需求具有“期限短、額度小、用信急、需求頻”的特點,但銀行往往采取一套繁雜的審批手續,需要報送許多資料,審批期限比較長,導致許多中小企業的短期性資金需求得不到滿足。
二、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原因分析
1.企業方面。由于商業銀行信貸安全是以企業穩定的現金流為前提的,所以中小企業盈利不穩定是銀行“懼貸”的主要原因,另外,抵押、擔保等第二還款源的缺失也導致其難以獲得貸款。
(1)盈利能力欠佳、財務風險大。大部分中小企業從事附加值較低的加工制造,對市場和行業的把握能力較弱,有的甚至是夕陽產業;另外,中小企業往往盲目壓縮流動資金進行投資、擴張,在市場波動時就容易資金流斷裂,導致較大的風險。
(2)缺乏有效的擔保。目前,商業銀行主要采用抵押擔保的方式,中小企業可抵押物一般是廠房和土地,由于抵押物價值較小導致無法獲得足額信貸。另外,大部分中小企業在行業或者產業鏈中處于從屬地位,再加上個別企業缺乏信用意識,從而很難獲得有效的保證擔保。
(3)管理水平低。中小企業往往是由個人或少數人進行管理,許多還處于落后的家族式管理階段。這樣的企業管理水平低下,使銀行對其未來的發展缺乏信心。
(4)信用狀況差。許多中小企業都是經歷過上世紀混亂的市場秩序和信用環境,信用意識相對較差,在企業經營出現困境時傾向于推遲或拒絕還款,甚至有個別企業主在有還款能力時也不還款。
2.銀行方面
(1)銀行的信貸政策對中小企業不利。目前許多銀行的信貸制度是針對大中型企業設計的,對于資產規模較小、銷售收入不穩定、缺乏抵押擔保的中小企業門檻過高。
(2)對于中小企業的“信用歧視”。由于以往在和中小企業開展信貸業務中積累了大量的不良資產,許多商業銀行對于同中小企業合作尚存疑慮,收緊了對中小企業的信貸,這也加劇了中小企業貸款困難。
(3)歷史遺留問題。部分中小企業是由以前的國有企業或集體企業改制而成,其前身在銀行有不良信貸記錄。即使現在的企業經營狀況良好、對新增還貸意愿較強,銀行依照信貸規定也無法向其發放貸款。
3.外部環境因素
(1)地方政府部門的不當干預。部分地方政府在貸款清收過程中發揮著負面的影響力,比如以維護社會穩定等為由,插手貸款的訴訟和清收工作,導致抵押物和擔保無法執行,甚至法院根本不受理信貸訴訟。
(2)缺乏中小企業擔保機構。首先是缺乏政府性質的擔保機構,許多地區尚未建立中小企業擔保機構,更少有民營資本進入擔保行業。這導致缺乏抵押物的中小企業也難以獲得外部的擔保,從而影響貸款。
(3)缺乏抵押品交易市場。目前我國還缺乏抵押品交易市場,導致抵押品流動性較低,銀行被迫出售時往往以遠低于其價值的價格出售。
三、中小企業貸款難的解決思路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是由眾多方面、多重因素導致的,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相關各方的努力。
1.中小企業應加強自身盈利能力。企業應加強管理水平,改變一言堂或者家族式管理;注重風險管理,合理運用資金,在投資擴張時更加注重現金流的穩定性;加強信用意識,要認識到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靠鉆政策漏洞或者騙貸經營已經行不通,避免由于成長初期小額的不良信貸影響企業今后的長期發展;
2.政府應建設良好的信貸環境。除了企業自身努力之外,政府應該建設良好的信貸環境。
(1)堅決制止不當行為。政府相關部門的職能體現在經濟上,應是建立和維護一套公平、合理的市場秩序,除正常的市場調節外應避免直接插手經濟,尤其是法院應秉公執法,同時加強對法院的監管。
(2)建立中小企業擔保機構。中小企業在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還帶動了所在地大量的就業,因此,政府在衡量是否建立中小企業擔保機構時,不應單純考慮擔保機構的經濟效益,還應考慮其附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可以采取財政+企業擔保金的方式建立中小企業擔保機構。
(3)建立完善的抵押品流動市場。建立由政府牽頭,由各家銀行、中小企業擔保機構及社會各方參與的抵押品流動渠道,為抵押品的變現提供便利。
3.銀行方面的改進措施
中小企業貸款難是由多種復雜因素交織而成的,除了建議企業加強自身盈利能力和政府建立信貸便利條件,銀行在面對當前形式下主要應調整自身信貸制度,建立合理的內部激勵約束機制。
(1)消除“信用歧視”。由于中小企業信貸成本高、收益低、風險大的特點,再加上一些復雜的歷史因素,銀行對中小企業放貸的積極性不高。但應該看到目前大部分中小企業的信用意識在逐步加強,且其對利率的承受能力較高,銀行可以通過適當的定價實現收益覆蓋風險。
(2)對客戶經理采用合理的激勵約束機制。一般地,客戶經理操作中小企業貸款的收益低于大筆貸款,而所花費時間和精力同大筆貸款相當,收益、成本、風險不匹配,因此客戶經理對其積極性不高。建議對目前的激勵約束機制加以調整,可以在加大激勵的基礎上保持嚴格的約束問責制度。
參考文獻:
[1]林毅夫,李永軍.中小金融機構發展與中小企業融資經濟研究,2001(1)
[2]曹鳳岐.建立和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田.金融研究,2001(5)
[3]陳乃醒.中小企業信用擔保[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
- 上一篇:透析中醫藥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的完善
- 下一篇:青少年違法心理特點及其心理矯正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