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傾銷的影響及戰略
時間:2022-08-05 11:02:00
導語:社會傾銷的影響及戰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傾銷主要由發達國家提出,對其有多種認定。一般認為社會傾銷可以有兩種定義,一種是因勞工標準低而致使產品的勞動力成本很低,由此造成的出口競爭優勢;另外也有把跨國企業的低福利國家生產返銷國內的行為也稱為社會傾銷。也有學者對此提出藍色貿易壁壘的概念。無論哪種定義,其核心內容都是勞工標準問題。社會傾銷的提出并不是只針對發展中國家,但事實上,由于發展中國家在此問題上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前者常常成為社會傾銷問題的核心。
與傳統的商品傾銷相類似,社會傾銷一樣具備傳統傾銷的特點,但由于其提出的特殊環境與時代,它又具備自己的一些特點,概括而言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經濟性。就根源來說,最早的傾銷概念的提出并不具有今天的褒貶色彩,但隨著對于國際貿易競爭的進一步加劇,傾銷的概念也被戴上了國家貿易保護主義的含義,社會傾銷也不能例外。社會傾銷的提出從表面上看,似乎是對于人權與勞工問題的關注,實質上由于國際之間勞工標準的差異,存在一些國家的勞工標準低于一些高福利水平國家,在勞動力成本上產生了差異,而最終導致了商品價格上的差異。而這種差異,高標準國家認為是低標準的國家享受了不公正的競爭優勢而產生的。
(2)隱蔽性。與傳統的傾銷形式不同,社會傾銷具有較大的隱蔽性。被認定為社會傾銷的產品往往需要探究其在生產過程中員工所被對待的工作待遇和工作環境等問題。而這種問題需要長期而且繁冗的調查過程,并且調查過程中也存在較多主觀因素,缺乏量化標準。
(3)國別性。社會傾銷的產生除了有作為生產者的企業不重視勞工的生產環境和生產條件的原因外,還與一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法律發展水平有很大相關。一些發展中國由于經濟發展較晚,經濟和立法制度不完善。然而這種不完善并不是刻意的。只不過是這些國家發展中的一個階段。
1社會傾銷產生的原因以及影響
1.1宏觀方面
(1)隨著WTO的影響逐漸擴大,GATT所宣傳的促進貿易的理念得以延續,加之WTO對于發展中成員利益的重視。使得越來越多國家參與到規范國際貿易的行為之中,而關稅這種傳統的貿易保護政策的作用也隨之淡化。因此保護本國貿易已經越來越需要依仗非關稅貿易壁壘、技術壁壘、環境壁壘直至社會壁壘也應需產生。非關稅壁壘較之關稅壁壘有更大的靈活性和針對性,在結果上也更易達到限制進口的目的。以社會傾銷為例,由于國際社會上對于社會傾銷行為并沒有統一的認定與限制,所以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在認定發展中國家的產品為社會傾銷時就存在極大的主觀性,也無需經過其國內繁冗的立法手段就可以實施各種反傾銷行為。對于許多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要出口產品的發展中國家來說,所需要面臨的國際貿易壁壘形式由顯現向隱蔽轉換,使得國際貿易遇到的壓力更大,防御和應對的難度也加大。
(2)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發展,國家間的貿易關系已由“物”的層次擴大到了“人”的范疇。國際競爭的焦點也從經濟領域轉向社會領域。加之許多國家都作為ILO成員國,該組織所制定的核心國際勞工標準也成為國際社會普遍接受的勞工標準。“任何一國不采用合乎人道的勞動條件,會成為其他國家愿意改善本國狀況的障礙。”也為社會傾銷概念的提供了理論的依據。因此在發達國家國內勞工標準普遍高于發展中國家的情況下,社會傾銷的概念較之其他傾銷概念更易獲得發達國家國內普通民眾的支持。而這種社會傾銷的矛頭往往直指發展中國家政府制定政策或法律的不足以及對于執法的松懈,所以社會傾銷一般不針對單獨一國的某幾個企業,產生的負面印象會波及此國相關行業,而形成對于該國產品普遍不利影響。
1.2微觀方面
(1)國內企業參與的對外經濟活動主要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其一階段生產位于國內,通過商品出口的方式進入他國市場,其二階段生產位于國外,通過直接投資的方式進入他國市場。在其一階段中,由于母國產品被指控為存在社會傾銷的問題或者嫌疑,該國同類企業所生產的產品出口到東道國的難度加大,尤其是進入外國的供應鏈與銷售網絡的難度加大。許多大型的跨國零售企業會相應要求供應商拿出不存在社會傾銷的證據,即企業已經承擔相關社會責任的證據。比如在全球零售業占據重要地位的沃爾瑪對社會責任十分重視,它有專門的工廠認證制度來保證其供應商生產的產品是符合社會責任的。在其二階段,企業進入他國生產的過程中,更要注重社會傾銷這個敏感問題。尤其在東道國中,存在社會傾銷外延可能被擴大的可能性。德國最大的折扣連鎖店利德,就是在進入他國的經營管理過程中,不夠重視員工的個人隱私以及休息權利,因此被指責為存在社會傾銷,而受到東道國的批評和抗議。從這兩個角度來看,作為經濟個體的企業,受到社會傾銷的影響是直接的。
(2)由于外國的消費者的消費理念的轉變,從“理智消費”時代經過“感覺消費”時代,轉向“感情消費”時代。外國消費者的消費價值判斷是對企業滿意不滿意,與此同時,他們比原來更加重視產品的外延部分,而不僅僅停留在產品本身。他們通過購買企業聲譽好、附加價值高的產品,來滿足其“尊重”以上的需求。他們更加注重在消費產品的過程中能夠保護環境,乃至支持人權狀態的改進。由于社會傾銷觀念在國際上的認知度越來越高,存在社會傾銷嫌疑國家的企業往往在樹立企業形象上難度更大,容易給外國消費者造成產品生產過程中員工缺乏人權對待的印象,由于文化環境注重社會福利和消費者個人注重產品附加價值,企業產品很易遭受到冷遇甚至抵制。
2應對社會傾銷的方法
2.1國家對策
國家對策主要依靠一國政府的對內對外政策改善該國業已存在的社會傾銷嫌疑或預防被認定為存在社會傾銷可能性的出現。主要運用宏觀手段改善國家總體印象,是漫長卻受益面廣泛的措施。
(1)國家對外應加強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和國際宣傳。從GATT到WTO的發展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發現,發展中國家的參與國際組織的規則制定對于其自身的發展是十分有利的。發展中國家可以通過制定規則體現自己特定的發展階段與需求,同時也可以展現其國內目前的確切狀態。就目前而言,與社會傾銷相關的國際組織主要有ILO、OECD、SAI等。我國已經是ILO成員,也認同與執行其核心勞工標準,OECD全稱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主要是發達國家組成的經濟合作組織,有部分工作涉及社會傾銷。SAI則為SA8000標準的制定機構。該項標準主要針對企業社會責任展開,全球已有1315家企業接受該標準認證,較2005年底增加49%,中國企業獲得認證的數量進一步增加。政府可以通過參與國際組織和宣傳國際標準的方式,對外樹立適當的中國產品印象,改善中國產品在發展國際普遍存在的廉價勞工印象。
(2)國家對內應該加強立法保護勞工的力度,并且加強對于企業的管理。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加大宣傳只是改善國家產品形象的輔助措施,更重要的應該是國家內部通過立法的方式,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利,使得對于勞工的保護法制化。當然,僅僅立法是不完整的,還需要政府對于所立法律的執行。特別是這類涉及勞資關系的法律,往往是關于民商領域的立法,如果法律只是作為出現問題時的救濟措施是顯然不夠的,國家應通過對法律的解釋與宣傳達到對加強社會企業對于員工利益重視的目的。并且通過國家對企業活動的有效管理,最終達到改善本國內勞工的普遍福利的目的。
2.2企業對策
(1)國際標準為不同國家企業提供了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平臺,企業可以通過國際標準的認證獲得與他國企業同一的競爭高度。對于發展中國家,可以通過SA8000標準認證用以證明自己在社會責任方面的規范。當然就目前SA8000標準的認證來說,許多企業存在疑慮。疑慮的一方面來自于該標準的認可度問題。由于SAI是非政府國際組織聯合歐美一些企業而建立的標準,所以部分企業質疑其認可度問題,但就目前SA8000標準的發展情況來看,該標準還是在進一步被接受和推廣過程中,尤其對于勞動密集型產品還是有很高的實用性。疑慮的另一方面來自于,投入和效益的比例是否令人滿意。SA8000標準認證能夠帶來的效益的增加主要包括顯性部分和隱性部分,前者主要指可以獲得進入一些知名企業供應鏈的機會,訂單增加,所以可能遭受的反傾銷風險減少等,而后者主要指由于內部勞動環境以及福利條件改善而帶來的員工生產積極性與生產率提高。就目前SA8000的認證費用和認證后所帶來總體效益來看,大中型企業通過SA8000認證所來帶的效益是豐碩的。
(2)與此同時,企業也可以充分運用國際營銷手段來達到減少和降低社會壁壘影響的目的。尤其對于本國內知名大企業和進行或準備進行直接投資的企業,這種手段的運用極為重要。市場營銷的四大手段,人員推廣、營業推廣、廣告與公共關系。后二者對于改善企業與產品形象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處于對外經濟活動中高級階段的外向型企業可以通過東道國當地的廣告宣傳以及適當的公益活動參與本地區的社會福利改善的行為之中,從而樹立負責任的企業形象,迎合目前消費者注重企業聲譽和產品附加價值的需求。與此同時,企業也可以通過此類活動減少在對外經濟活動中產生的文化差異,溝通融合問題。當然在這種手段的運用需要企業有較高的管理能力和長遠的戰略目標,財務支持也是必要的。任何一種正面的企業形象都是企業無形而寶貴的財富,但是建立這種形象也需要企業的不懈努力。
- 上一篇:中國鼠文化題材史分析
- 下一篇:旅游資料中的文化譯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