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健康運行體制探究

時間:2022-12-22 07:23:00

導語:市場經濟健康運行體制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場經濟健康運行體制探究

【摘要】實現市場經濟健康運行,關鍵在于建立科學運用利益驅動的制度機制。這需要做到兩點:將個性化利益驅動機制與政治、文化、和諧社會建設等社會運行機制結合起來,限制其消極作用,促進社會公平;逐步建立政府主導的、由社會化利益機制主驅動的、個性化與社會化利益機制共同起作用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機制。

【關鍵詞】市場經濟健康運行政府主導個性化利益驅動社會化利益驅動

市場經濟的基本動力機制是利益驅動機制,它包括個性化與社會化兩種利益驅動機制。其中,個性化利益驅動機制猶如一把雙刃劍,既推動了經濟繁榮,又成為影響我國市場經濟健康運行的主要因素。把個性化利益驅動機制同社會保證機制結合起來,逐步建立由政府主導的、社會化利益機制主驅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實現我國市場經濟科學運行的關鍵。

實現個性化利益驅動機制與社會保證機制的有機結合

科學運用個性化利益驅動機制,需要實現趨利避害。其根本途徑就是堅持推進經濟、政治、文化與和諧社會“四位一體”建設,綜合運用法律、道德、文化教育、民間及社會組織等各種社會保證制度、機制,嚴格規范、糾正以犧牲消費者、社會公眾利益來換取個人、小集團利益的盲目擴張、無序膨脹的行為,使其沿著服從他人、公眾、國家等社會化利益的正確航道前進。

運用個性化利益機制驅動經濟增長時,須通過政治、精神文明建設保證經濟建設為廣大民眾利益服務的社會主義方向。通過社會建設,改變在救死扶傷、人才培養以及文化傳承等領域單純依靠個體化利益驅使的制度、機制。通過民主與法制建設規范市場經濟的自發性、盲目性、唯利是圖性。通過培養高尚道德情操、倫理觀念、民族氣節、奉獻精神,確立科學理想信念、榮譽感、愛國意識等核心價值觀,遏制見利忘義、損公肥私的極端自私傾向。

嚴格立法、執法,始終對經濟犯罪保持高壓態勢。健康運行的市場經濟,不僅活力強勁,而且秩序井然。一方面,我們通過完善市場經濟的個性化利益驅動機制,激發社會各階層與一切生產要素的創造性活力。另一方面,也要將其同社會穩定機制統一起來,實現經濟秩序的協調穩定、和諧發展。因此,我們應始終對經濟領域各種犯罪保持高壓態勢,嚴厲打擊各類擾亂經濟秩序的犯罪分子,并突出解決由盲目的個性化利益驅使導致的公眾關系扭曲與群體利益對立等問題。

缺乏規范與監管的個性化利益驅動,必然導致為富不仁、竭澤而漁式開發經營和弱勢群體遭遇不公結伴同行。對此,首先,政府確保個人、企業等個性化利益須在維護與增進社會化利益的前提下增長。其次,在增加各類群體收入時,一律將收入調整與其對社會化利益貢獻統一起來。想方設法將個性化利益驅動的負面作用降至最低,促使所有員工、企業都來關心社會化利益。

政府運用人們對名譽、地位的重視與追求,建立制度、機制,激勵、引導先富者通過納稅、捐獻、救助、扶貧開發等形式幫助后富者。通過財政等政策傾斜,或地方、部門、單位結對援建等途徑,加大對欠發達地區、困難行業和弱勢群體的扶持力度,綜合運用法律、行政與經濟等手段,逐步建立社會化利益公平保障機制,使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把運用個性化利益驅動機制與發揮傳統政治優勢、創新群眾工作體制結合起來,形成長效機制。缺乏監管、放任自流的個性化利益驅動,容易導致權力濫用。因此,我們需要建立靈敏、高效的監管制度、機制,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為保證我國公檢法,工商、稅務部門,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管理等領域的權力運行不受個人利益驅動規則干擾,有必要在它們之外成立一個專司監管制度落實與權力運行的監管機構,確保這些領域一旦出現權錢交易現象,就能得到及時制止,這樣既能減少國家的經濟損失,又能挽救一批領導干部。

健康運行的市場經濟依賴的是國家權力與公眾權力良性互動、國家行政管理與公民個人自主管理相統一的社會環境。在制度不完善、道德扭曲、誠信缺失、監管力度不夠,公共、自我約束力較弱的社會環境中,個性化利益驅動最易暴露出陰暗的面目。對此,各級政府可通過村委會、社委會、行業協會等自治組織,以及社會、民間團體和工青婦等群眾組織,形成社會管理和約束個性化利益機制過分自私的整體合力。

建立社會化利益機制與個性化利益機制相結合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機制

深化改革,逐步建立由政府主導的,社會化利益機制主驅動的,社會化利益機制與個性化利益機制相結合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機制,是我們當前面臨的重要任務。

建立以公務員薪金報酬與群眾每月考核掛鉤為核心內容的長效機制。根據公務員對社會化利益的貢獻,將其個人收入劃分為若干塊,分別按各自的履職標準由群眾及組織部門進行考核,視考核情況確定是否發放全額薪酬。用完成社會化利益貢獻指標方能拿到全額報酬的個性化利益驅動機制,取代或杜絕那種為群眾辦事圖收受賄賂、好處費的個性化利益驅動機制。以此為核心,建立一套包括科學的個性化利益驅動機制、有力的政治保障機制、順暢的民意溝通機制、有效的矛盾調處機制、便民利民的服務機制、公正無私的司法機制、嚴格的監督管理機制、靈敏的糾錯機制與責任追究機制等在內的相互配合而又融為一體的長效機制。

建立由政府主導的、社會化利益機制主驅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缺乏國家政府主導和社會化利益機制驅動的市場經濟,必然會使社會財富向少數人手中積聚和集中。當社會財富的分配朝著維護和增進企業、民眾、國家等社會化利益的方向發展時,人民和國家利益就能得到應有的尊重,社會財富的分配與占有才可能實現相對均衡與公平。

其一,建立政府主導下的價格機制。國家不僅要控制價格的總體水平,還應掌握基本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定價的主導權。如果基本消費品由企業私自定價的話,那么就有可能導致價格虛高、物價飛漲,進而拉大收入差距,致使社會公平正義失衡。因此,關系國計民生商品的定價權應由政府來主導,通常可以讓企業拿出預案,專家進行成本論證,消費者參與表決,最后再由政府拍板,這樣的價格機制才是合理的。另外,政府要下大氣力完善價格聽證制度。國家還應保證擁有大量的農副產品儲備,隨時用于保障供給。這樣,我國的市場經濟才能成為維護社會公眾利益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其二,形成維護民眾、國家利益的財稅制度。通過嚴格的立法,健全監管制度機制,全面提高稅收人員素質,進一步改革財稅制度。終止稅務部門依靠企業財務報表報稅的制度。一切經濟組織的經濟活動都應納入稅務部門的網絡管理體系,企業及其員工的收入以及應繳稅款都能在網上看到,從根本上杜絕偷逃稅款的現象。科學確定財政預算支出比例,重點解決縮小群體差距等方面的訴求和問題。

其三,建立起以社會化利益貢獻作為尺度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機制。首先,將各經濟組織應有的社會化利益貢獻量化為一系列的考核指標。通過考核分數、檔次確定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工資獎金總額。相對于地方政府和中央企業,中央政府是考核者和社會化利益的代表者。中央政府通過對地方政府和中央企業的考核得分檔次,分別確定國家財政撥付給各地方政府的工資獎金津貼總額和中央企業初次分配的員工收入總額。而相對于地方企業而言,地方政府作為社會化利益的代表者和考核者,按照社會化利益貢獻考核指標對所屬地方部門、企事業單位進行逐一考核,根據各自成績確定其員工薪金總額。在企業和政府人員貫徹按勞分配時,把每個人對社會化利益貢獻之大小作為“勞”的重要內容,并以此作為確定個人收入的重要尺度。這樣,就可以將企業員工、政府公務員的個人收入多少與其對社會化利益的貢獻大小有機統一起來,在全社會范圍內以社會化利益驅動為主導的市場經濟機制便得以確立了。

其四,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實現形式上逐步體現出利益共有化、公眾化。首先,在公有制企業進行初次分配時,將殘疾人、未就業者等無固定收入來源者的利益分配納入其中。根據公有范圍,采取相應的參與初次分配的方式。在不同公有制企業的初次分配中,讓相應無固定生活來源的社會成員按年參與利潤分成。分成部分可以是現金,也可以直接轉化為參與分紅的企業股份。其次,適當加大非公有制企業上繳稅金的比例,建立企業社會保障資金提成等制度,使地方和國家在對國民收入進行再分配時,分別建立覆蓋本地區和全國范圍的無固定收入來源者的生活保障金制度。同時,由地方和國家政府出面把其中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員組織起來,從事社會公共服務等活動。通過這些,逐步建立起以社會化利益為主驅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機制。

其五,加大社會投入,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機制。近些年來,我國的社會保障事業有了很大發展,但與社會發展進程、人民生活需求仍不相適應。例如,我國發展房地產業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讓房地產商和政府增加經濟收益,而是為了解決民眾的住房問題。因此,加大經濟保障房建設是我國社會化利益機制、體制建設上的一個重大突破,如果各級政府都能進一步擴大投入,讓其惠及更多的中低收入家庭,那么社會化利益機制便可以在房地產業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在形成良好比例關系的基礎上,建立經濟發展與居民人均收入增長、物價上漲同最低生活保障補貼、離退休職工工資等增長的聯動機制。另外,還要建立完善社會慈善機構,形成捐資助困制度、機制。如此,便會有越來越多的富人投身到慈善和福利事業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