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經濟的金融分析

時間:2022-05-03 03:30:52

導語:互聯網經濟的金融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互聯網經濟的金融分析

一、互聯網經濟金融創新的主要表現

目前,互聯網經濟中增速最快的行業是網上支付,近年來交易額規模年增速達100%。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在2010年6月份的資料,第三方支付在《非金融機構管理辦法》出臺之前,企業數量就已經達到320家。截至2012年,已經101家企業獲取中國人民銀行第三方“支付業務許可證”牌照。互聯網經濟在融資創新主要以互聯網借貸平臺發展為代表。廣義的互聯網借貸平臺主要有B2B、B2C、P2P三種模式。B2B市場規模2011年達到了140億元左右。我國P2P借貸平臺2012年已注冊成立110家,2012年全年成交量21.14萬筆,成交額104.13億元,潛在規模超過了500億元。

二、互聯網經濟的金融創新特點

1.擴展融資渠道,提高市場效率。以往的金融創新主要以金融機構為主體。金融機構雖然依據市場變化會進行一系列產品創新,但信貸產品一般執行國家的利息政策,對借款人有嚴格的資格審查,借款人為達到銀行要求條件會面臨較高的資質驗證帶來的融資成本。由于金融機構與借款人之間嚴重的信息不對稱,逆向選擇使得對不符合資審查的借款人進行信貸配給成為銀行的理性選擇。一些優質低風險的借款人由于自身資產較少、抵押品不足,無法有效顯示自己的信用品質,因而無法取得金融機構的融資。銀行選擇抵押品和利率的傳統信貸合約無法完全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致使大量融資需求得不到滿足,降低了市場效率?;ヂ摼W經濟的金融創新主體為互聯網經濟的參與者,通過機制創新,主要通過利率來區別風險,降低了借貸門檻,對借款人條件相對寬松,借款人為達到資質驗證條件的成本較低,降低了在等待銀行融資過程中會面臨的時間成本與機會成本,使更多人群享受到了互聯網借貸融資服務?;ヂ摼W經濟的金融創新使金融市場融資難的問題得到了部分緩解,提高了市場效率。2.支付、融資與交易結合,提高了網絡效應。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以網絡平臺為媒介的信貸市場迅速發展,網絡效應也改變了原來金融機構的網點優勢模式?;ヂ摼W借貸平臺憑借其廣泛的易接觸性、方便快捷的操作模式、友好的操作界面、低廉的費率和差異化的融資利率,促使網絡借貸成為重要的創新型融資模式,并已出現了美國、英國規模較大的互聯網借貸企業。同時,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基于互聯網交易實現,互聯網網上支付和融資與交易密切結合,可以從互聯網交易中獲取大量客戶需求信息,以客戶的需求為導向,依賴互聯網進行預測和決策,能減少客戶融資搜尋次數并滿足融資的時間偏好,最大限度挖掘客戶需求,進一步加強了網絡效應。3.完善征信機制,實現信用經濟。在傳統的銀行融資方式中,由于中小企業單筆融資的額度較小,而每筆貸款都需要專人對企業的經營狀況進行調查分析,單位資本的監督審查成本過高,導致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成為制約我國中小企業成長和發展的瓶頸。與金融機構信用體系相比,互聯網平臺可以詳實記載會員在平臺上的所有交易,將客戶的網上交易年限、交易活躍度、交易對手評價等建立成一個信用體系和數據庫,形成企業的網絡信用。在決定企業貸款時,可以把網絡信用體系作為客戶分類、準入的參考標準,從而有效弱化融資風險和成本約束?;ヂ摼W融資在增大企業違約成本、獲取企業信息、實行風險共擔、發揮規模效應方面可以緩解借貸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ヂ摼W平臺可以選擇對違約企業的懲罰力度控制企業的違約成本。一旦授貸企業出現壞賬,可對其進行“互聯網全網通緝”,以“網絡公示”和“終止服務”等手段有效提升了企業的違約成本。傳統貸款模式下無法獲得銀行貸款的優質中小企業,可憑借互聯網平臺上的網絡信用資本,顯示信譽和風險類型,獲得資金支持。隨著使用互聯網平臺的企業數目的增加,使用互聯網平臺的企業越多,單個企業分擔的成本越小,互聯網融資的作用將進一步得到增強,從而產生良性循環,使更多中小企業的外部融資需求得以滿足。

三、存在的問題

1.處于監管灰色地帶,易發生風險?;ヂ摼W經濟的金融創新一般使用金融市場價格-利率來甄別風險,市場定價較高,由于避開了正規銀行監管所帶來的成本,因而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潤。互聯網經濟的金融創新在金融市場上會引入越來越多收益高的產品,對資金產生較大的吸引力,低風險、低收益的資產反而可能因為無法給出較高的收益率,而吸引不到資金?;ヂ摼W經濟的金融創新的定價機制會對金融市場的價格體系帶來沖擊,使得資源錯配?;ヂ摼W經濟的金融創新在規范性、透明度、監管度上都遠低于正規銀行。相對銀行成熟的審貸流程來說,互聯網金融創新的資金運用并沒有完整而嚴格的制度可循,無法完全識別風險較高的業務,而且在操作過程中易產生人為操作層面的風險,甚至出現違法亂紀的情況。一些互聯網借貸平臺變相吸收客戶存款發放貸款,建立類似的銀行資金池,傾向于較高的收益率,并不注重區別融資客戶資質。有些互聯網借貸平臺還開始了資產證券化,將其債權打包轉化為投資理財計劃賣出,形成批量業務,用融資再進行投資。這樣造成了兩個方面的風險:一是創造信用,大規模放大資金杠桿;二是沒有風險控制,由于沒有完全的資金擔保機制,一旦出現大規模擠兌,回旋余地有限,容易引發社會問題。互聯網經濟的金融創新的風險很大程度上在金融監管之外累積,一旦發生問題,將會是系統性危機,比監管內發生的風險更具破壞力。2.缺乏相應金融監測指標,易影響貨幣政策?;ヂ摼W經濟的金融創新未納入貨幣和監管政策的范圍,也沒有相應監測指標體系,缺少對其規模的精確統計。由于互聯網經濟的金融創新具有信用創造的功能,使得非銀行融資信貸大幅增加,大規模融資信貸體外循環。這部分融資信貸總量不受中央銀行控制,一定程度上影響信貸、貨幣供應量等政策制定和調控效果,削弱了貨幣政策的宏觀調控力度,增大了風險。互聯網經濟金融創新的發展已顯現了行政控制與金融市場發展之間的矛盾。在互聯網經濟金融創新逐步深化和相應產品日益豐富的背景下,降低了宏觀調控措施的效率。如果金融監管較緊,而整體宏觀政策較松,實體經濟對資金的需求會促使互聯網經濟的金融創新的發展,讓風險在金融監管之外累積,加大宏觀層面的調控風險。

四、發展建議

互聯網經濟的金融創新雖然目前仍屬于起步階段,存在不少問題,但發展前景樂觀。作為高效率的支付與融資模式,互聯網經濟的金融創新前景廣闊。近年來,互聯網經濟的金融創新引發了廣泛爭議,帶來的問題不容忽視。但作為新的金融創新模式,互聯網金融創新反映了市場需求,需要國家支持鼓勵。1.鼓勵互聯網經濟的金融創新發展,打破銀行資金壟斷,消除資金流通障礙。近年來,我國融資規模迅速擴大,但并沒完全解決市場融資難的問題,反而加劇了銀行的壟斷地位。只有鼓勵發展銀行外各種的融資模式,逐步打破市場資金壟斷,才能夠正確、靈活、及時地反映資金供求狀況,有效調節金融資源在全社會范圍內的配置。2.加強監管,防范風險。互聯網經濟的金融創新能提高市場效率,但過多參與后會形成風險,需要更進一步研究。近年來,我國金融機構大量參與表外業務,利潤增長較快。這些利潤不僅是規模擴張或壟斷因素,而且是市場風險積聚的反應。因此,一方面,需要加強立法,完善征信體系,鼓勵誠信經營;另一方面,需要監管機構在規范互聯網經濟的金融創新發展的同時,擴大貨幣政策視野和范圍,將互聯網經濟的金融創新納入金融監測和監管范圍,既增強貨幣調控政策效果,也有效防范金融市場風險,提高金融市場效率和緩解中小企業的成長和發展中融資難的問題。

本文作者:田光寧王德工作單位: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