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專業教師企業實踐制度思考
時間:2022-09-26 11:27:08
導語:技工院校專業教師企業實踐制度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務院在2010年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了職業院校聘任(聘用)的“雙師型”教師要具備實踐經驗和技能。2016年教育部頒布了《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規定》,明確規定在職業學校任教的專業課教師根據專業特點,每5年中必須到企業或者生產服務一線實習,時間不得少于6個月,沒有實踐經驗和企業工作經歷的新教師不得上崗教學。2019年7—8月,為滿足學院開設藥物分析檢驗專業的需要,筆者到河南天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進行了兩個月的專業實踐,在駐廠見習過程中,對專業教師企業實踐現狀,如何提升鍛煉效果,如何進行評價體系設計、制度建設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調研。
一、教師企業實踐的積極意義
筆者在河南天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見習期間,對教師企業實踐制度的積極意義有了更加充分的認識。首先,教師通過企業實踐,將理論知識實踐化。教師了解了專業知識在企業運行過程中的實際狀態,有助于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工作場景,對于開拓學生的知識面和眼界,提升自身教育教學水平有極大助益。其次,職業院校通過教師的企業實踐,強化了與企業的接觸和溝通,不僅有利于學校與企業加深合作,而且還能為學生的實習及就業爭取更多機會和更有針對性的指導。再次,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產業升級速度的加快,教師需要及時到企業接觸先進的設備,學習前沿的技術。通過企業實踐,教師可以了解對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狀況,進而對于新興專業的設立,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提出合理化建議。最后,化工行業的生產過程具有高溫、高壓和易燃、易爆等特點,盡管每個企業的發展歷程和背景各有不同,但現代化工企業的規章制度中都有“注意安全生產、服從工作安排”“認真細致”等方面的要求,這些內容逐漸形成了企業自身的文化。教師深入企業鍛煉,可以切身感受企業文化,并與日常教學相結合,有助于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和工作能力。
二、教師企業實踐的現狀
筆者自2009年開始參加企業的見習實踐活動,至今已有10年,期間駐廠7次,累計實踐超過12個月。經過自身實踐,筆者發現當前專業教師駐廠實踐尚存在一些問題。(一)企業、學校、教師缺乏積極性。對企業而言,承接教師培訓需要安排專人接待、陪同,不僅不產生利潤還會影響工作進度;且部分高新技術出于保密需要,企業更是制定了一系列防范措施,導致教師能接觸到的技術十分有限。在這種狀況下,教師深入企業實踐困難,企業在沒有獲利的情況下,也存在一定的“走過場”“賣面子”等情況。對技工院校教師來說,如果不是評職稱要求,教師在寒暑假參與企業實踐的積極性并不高。(二)管理制度和獎懲措施實效性不強。近年來,各級各類職業學校對企業實踐制度進行過多次修訂,但這些政策大部分比較籠統,管理細則和執行方法并不完善。學校制定了相應的考核機制,但考核結果只是“認可或不認可企業實踐行為”。目前學校的制度體系難以激發教師參與企業鍛煉的積極性。(三)教師的角色轉換較慢。專業教師的學歷普遍較高、理論基礎較扎實,但缺乏實踐操作;企業員工的實踐能力較強,但學歷不高,以專科學歷為主。部分專業教師不能適應教師到員工角色的轉換,拉不下面子向企業員工虛心請教,導致實踐過程效率不高,實踐效果打了折扣。(四)時間安排存在問題。隨著形勢的發展,目前各職業院校的專業教師在正常的教學過程中工作時間安排得相對較滿,難以抽出時間參加企業實踐。愿意進企業鍛煉的教師往往要承擔更多的工作,也難以安排1—2個月的空余時間專門駐廠見習。(五)經費保障不足。目前部分學校只制定了制度,卻沒有經費的保障,到企業實踐的教師的待遇、績效考核都難以落實,嚴重影響了教師企業實習的積極性和企業實踐的效果。
三、技工院校專業教師企業實踐制度的改進建議
(一)改進企業實踐內容和時間安排,提升多方吸引力。學校在設計企業實踐內容時應充分考慮企業、教師的需求和企業生產狀況,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寶貴的駐廠時間?,F代企業的生產流程具有周期性,兩三輪生產周期過后,教師、企業方面都會有懈怠情緒出現。與此同時,學校畢業生在進廠工作的頭幾個月流失率很高,原因之一就是其初到陌生環境會出現各種不適應的情況。鑒于此,學校在安排教師企業實踐時可以改變寒暑假的慣性思維,將以上兩項工作結合起來,在畢業生進廠頂崗實習時,安排帶隊教師在企業駐廠,一方面協助企業安撫員工,提高就業穩定率,使企業能夠從這項工作中有所收獲,激發企業的積極性。另一方面,1—2個月的時間大約包含6—8個生產周期,教師在熟悉、觀摩工藝、技術之余,可利用工作閑暇與學生座談,了解其思想情況,協調解決實際問題。(二)打破傳統思維,完善考評體系。目前教師的企業實踐活動指向性很強:職稱評審。當完成這項工作以后,大部分教師的企業實踐積極性逐漸消失。為激發全體教師的積極性,筆者建議學校考慮一些激勵措施:一是將企業實踐納入教學質量考核。到企業實踐的專業教師完成見習之后,學校可以設計系列考核要點,按完成情況評定等級,企業實踐等同完成額定工作量,按照工作量計算相應的工資和津貼。見習教師的津貼補助由所在學院對教師進行考核后,按照考核結果的等級發放,若考核不合格不予發放。差旅費及企業實踐期間各種補助參照學院外派出差執行。二是教師企業實踐活動不能僅針對有職稱評審需要的教師,不同層面的教師應采用不同的政策:新進教師可以考慮在教學一段時間之后,由學校外派至企業進行2—3個月的見習;評審職稱未定的教師可以安排1個月的左右的靈活實踐;職稱已經評審通過的教師時間可以相對減少,每年1—2周即可。在企業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真正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全面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和職業素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技工院校教師企業實踐工作要想做得扎實而有成效,除高效的管理制度外,教師、學校和企業三方必須通力合作才能產生理想的效果。
作者:王偉 單位:河南化工技師學院
- 上一篇:高校體育教師職業倦怠成因與克服策略
- 下一篇:中職學校教師業務培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