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設公共安全規劃研究

時間:2022-05-22 10:28:50

導語:城市建設公共安全規劃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建設公共安全規劃研究

【摘要】城市發展建設過程中需要關注的內容較多,其中公共安全問題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若不能對其進行有效規劃必然會影響城市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因此,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要積極開展公共安全規劃工作。論文闡述了城市建設公共安全規劃工作的理論基礎及其所涉及的主要項目,分析了公共安全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公共安全規劃的核心問題及可行性研究

【關鍵詞】城市建設;公共安全;規劃;問題核心

1引言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及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建設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在城市建設發展過程中,在人為因素、自然因素作用下造成的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加之城市當中聚集了大量人口、財富,一旦出現公共安全事故,必然會造成極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并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嚴重阻礙城市可持續發展。因此,必須重視城市建設過程中的公共安全規劃工作,了解規劃問題的核心內容,研究建設完善的城市公共安全規劃體系,落實有效的公共安全規劃方案,開展相應活動勢在必行。

2公共安全規劃工作問題分析

2.1公共安全規劃工作的理論基礎。城市公共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不管是何種事故問題都是由人、物、環境、管理4方面要素所構成。因此,公共安全事故出現的理論基礎包括能量轉換理論、人為失誤理論、綜合模型理論等。城市公共安全問題可以通過相應的技術措施、教育措施、管理措施來進行預防及控制,并且城市建設過程中涉及的內容龐雜,需要綜合多種因素來應對城市安全規劃的理論需求[1]。2.2公共安全規劃工作所涉及的主要項目。2.2.1重大危險源。城市重大危險源包括長期生產、加工、使用、貯存危險物質,并且危險物質總量等于或超出臨界數量。由于我國不少城市規劃科學性不足,對于城市發展規模及模式不能進行有效的預測和管理,造成部分重大危險源分散于城市中心商業區或居民區,若出現問題,造成的損失必然十分嚴重。2.2.2公眾聚集場所公眾聚集場所中的人群密度大、流動性高,如影院、車站、商務中心、超市、公園、學校等區域,由于人員生理、心理及自身素質各不相同,非常容易出現混亂問題。近年來,國內外各類公眾聚集場所發生的惡性事件不僅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還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社會穩定[2]。2.2.3公共基礎設施。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人們對于各類基礎設施,如水、電、氣、通信、網絡、交通設施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各類軍用、警用和政府有關部門專用的設備設施在城市建設過程中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各類系統的普及應用及其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整體結構、系統也越來越復雜,非常容易出現故障問題,后續的維保管理難度也很高,若不能保證這些設備設施的正常運轉則會影響城市的日常運營。2.3公共安全所面臨的主要災害問題。2.3.1自然災害。地震、洪水、內澇始終在威脅城市整體的公共安全,我國超過多半的大型城市位于地震高危區域,每年由于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和間接經濟損失都是非常嚴重的,甚至能夠抵消當年的國民經濟增長總量,給社會發展帶來嚴重的影響。2.3.2社會災害。社會災害主要是由騷亂、恐怖襲擊等問題造成的,當前全球反恐形勢嚴峻,恐怖主義已經成為最敏感的城市社會災害。國際上的很多國家已經開始出重拳針對各種形勢的國際恐怖組織、暴力主義者進行打擊,政府城市專業機構積極研究、應對相關的反恐問題[3]。2.3.3技術災害。技術災害主要是由人們對于技術的掌握不熟練或日常管理工作存在問題造成的,一般表現為交通事故、火災、爆炸等問題,隨著我國交通系統規模的不斷增長,所造成的人員和財產損失也越來越大,而火災、爆炸的影響則更深遠。2.3.4公共衛生事件。生活品質的提升促使更多的人開始關注自身的健康問題,而公共衛生事件當中包含了藥品安全、食品安全、突發疫情等問題,這些都與人們的健康息息相關。由于城市當中人口密度大、生態環境體系脆弱,容易出現傳染性疾病的傳播,若不能在初期進行有效遏制,就容易出現大面積爆發,嚴重時會造成重大損失和不良影響。2.4公共安全規劃的問題核心及可行性研究。城市總體規劃過程中需要考慮公共安全規劃并撥付相應的規劃資金,嚴格依照相應的公共安全計劃要求標準,落實好公共安全目標管理。同時,做好城市公共安全法制體系建設,建立完善的災害防控保險機制及相應的管理機構。在此基礎上,需要明確城市建設中公共安全規劃的核心問題,并針對其可行性進行深入研究。2.4.1加強相關科學技術的研發。明確城市公共安全技術總體規劃、目標,建立與城市發展建設相適應的公共安全技術輔助體系和創新體系。在這些內容的指導下,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公共安全保障方案,實現應急預測、預警、管理等技術內容的創新,資金、人員及法律政策方面是支持公共安全技術發展創新的保證,相關公共安全機構在各種基礎技術理論的指導下對相關公共安全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建立完善的決策、預警、監測、應急管理、風險評估、組織等多個方面的技術體系,從科學技術的角度確保城市建設中公共安全規劃問題得以順利解決。2.4.2完善公共安全法規立法體系。在現有城市立法工作和權限范圍內建立完善的公共安全法規體系,對城市公共安全立法工作進行深入研究,爭取將城市公共安全納入更為細致、完善的法律管理軌道。在我國現有公共安全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制定相關法律,處理城市實際狀況的各類危機事件,確保城市公共安全法規體系為公共安全管理規劃工作支撐起充足的發展空間。2.4.3建立完善的城市公共安全規劃數據庫。通過建立完善的城市公共安全規劃數據庫,為城市公共安全事件提供良好的管理經驗和決策參考,形成能夠滿足城市區域發展需求的綜合性公共安全規劃數據庫,將地理信息、安全信息、基礎信息都納入其中,為城市發展、管理提供豐富的信息支持和數據支持,確保城市公共安全工作能夠有序開展。2.4.4構建城市公共安全事件應急系統。在城市發展過程中遭遇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如災情、疫情等問題,需要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及時準確地對其發展進行預測和預報,以便對事件進行有力管控,進一步減少損失。面對各類突發事件,必須采取堅決、恰當的手段對人員、資金、物資的安排做出迅速反應,借助全社會的力量,擺脫各種危機,盡力恢復城市日常秩序,共同構建城市公共安全事件應急處理系統。2.4.5設計制定城市公共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在以上各項核心問題得到解決的基礎上,針對可能出現的各類突發事件制定更為細致、有效的應急救援計劃,編制滿足公共安全規劃的綜合性預案,用以指導各類應急措施的有序落實,避免現場工作過程中出現混亂,延誤最佳時機。同時,可以借助應急預案開展日常演練,確保各個體系始終處于能夠應對事故問題的良好狀態,降低出現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概率。

3結語

城市公共安全的關注度日漸提升,而公共安全規劃的內容、定位需要結合城市發展的實際情況,在城市總體規劃編制過程中明確具體規劃要求、原則、內容,確保其能夠為城市建設發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唐皇鳳,王銳.韌性城市建設:我國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現代化的優選之路[J/OL].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9(1):1-8[2019-03-29].https://doi.org/10.14137/j.cnki.issn1003-5281.2019.01.008.

【2】董幼鴻.新時代公共安全風險源頭治理的路徑選擇與策略探討———基于系統脆弱性理論框架分析[J].理論與改革,2018(3):49-51.

【3】張鼎華,李嘉莉,孔云茹.臺風災害下廣東省沿海城市生命線系統安全規劃研究[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7(2):27-30.

作者:李凌波 單位:佛山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