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流域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對策
時間:2022-05-24 11:28:54
導語:金沙江流域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為筑牢長江上游金沙江流域昭通段生態環境安全屏障,通過對昭通金沙江流域生態環境現狀進行現場調查、收集和研判相關資料,在完成昭通金沙江流域生態環境現狀調研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適合區域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的措施和建議,為昭通金沙江流域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金沙江流域;生態安全屏障;生態環境建設
金沙江段流經昭通境內458km,占金沙江在云南總長的1/3,處于長江上游的昭通作為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的主戰場之一,是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也是云南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的最前沿關口。建設和維護好昭通金沙江流域的自然生態系統,構建筑牢昭通金沙江流域生態安全屏障,云南推進生態安全和生態屏障建設,對實現云南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總目標和維系國家整體生態安全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1昭通金沙江流域生態環境現狀
根據昭通市生態環境局排污許可證發放情況,昭通市轄區內排污單位重點管理共有81家,簡化管理616家。2017—2020年昭通市昭陽區中心城市環境空氣自動監測數據結果表明,環境空氣優良天數比例為95.5%~99.7%,整體空氣質量優良。根據2020年水質監測統計結果,昭通中心城市沒有出現酸雨天氣,酸雨頻率為0.0%。2019—2020年全市地表水39個監測斷面達標率為89.74%,國控、省控監測斷面達標率為100%,地表水環境質量穩定在較好水平;全市18個地表水水源地水質和1個地下水水源地水質,共19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2017—2020年金沙江流域昭通段溪洛渡水電站壩下取水口監測斷面,每季度監測一次,結果均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水質標準,符合相應的水功能類別,水質狀況為優。2019年昭通市調查的13個土壤環境質量點位中有10個基礎點位存在重金屬污染。根據土壤內梅羅污染指數評價,清潔點位2個,尚清潔4個,輕污染3個,中污染2個,重度污染2個。昭通市輻射環境監測總計有5個監測點位,其中國控點2個,省控點3個,大氣和水環境均處于本底漲落范圍內,土壤環境與《云南省環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調查研究(1989)》中調查結果處于同一水平。
2昭通金沙江流域生態環境存在問題
2.1水環境
地表水39個監測斷面,有4個市控監測斷面(禿尾河鳳凰閘斷面、利濟河母鹿斷面、郭家河得卓灣斷面、昭魯河石牛口斷面)不符合相應的水功能類別,其余35個斷面符合相應的水功能類別。禿尾河鳳凰閘斷面劣于Ⅳ類水質,屬劣Ⅴ類水質,主要污染因子為氨氮、總磷;利濟河母鹿斷面劣于Ⅳ類水質,屬劣Ⅴ類水質,主要污染因子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郭家河得卓灣斷面劣于Ⅲ類水質,屬Ⅳ類水質,主要污染因子為氨氮、化學需氧量;昭魯河石牛口斷面劣于Ⅳ類水質,屬劣Ⅴ類水質,主要污染因子為總磷、氨氮,超標原因主要為農業面源污染、工業企業廢水排放和生活污染。
2.2大氣環境
根據2020年環境空氣監測數據統計分析,優244d;良121d;輕度污染1d。以PM10為首要污染物天數為42d,占比例11.5%;以PM2.5為首要污染物天數為7d,占比例1.9%;以O3為首要污染物天數為74d,占比例20.2%。首要污染物以O3和顆粒物為主,O3污染以晴朗夏天午后出現較為明顯;顆粒物污染冬季尤為明顯。臭氧污染原因分析。其中輕度污染1d,未出現中度以上污染情況。臭氧污染日主要集中在晴朗的春夏季節(每年的4—8月),在晴朗天氣12—16點之間達到高峰值。一方面揮發性有機物是臭氧生成的重要前體物,在此期間,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是導致昭通市夏季臭氧污染的根本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氣象條件有利于光化學反應,臭氧是二次污染物,它是前體物在光照的條件下通過一系列復雜的光化學反應生成。但與細顆粒物不同的是,空氣中的相對濕度、紫外線強度、強太陽輻射和高溫是臭氧污染形成的重要氣象條件。顆粒物污染原因分析,2020年,昭通市中心城區以顆粒物(PM10和PM2.5)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共有49d,占比13.4%;燃煤、機動車尾氣、揚塵是昭通市中心城區細顆粒物的主要來源,尤其是采暖期,燃煤源占比較大,排放的大氣污染物超出環境自凈能力,是導致顆粒物污染的根本原因。其次,不利的氣象條件是直接原因,昭通市中心城區地理位置特殊,極易出現逆溫天氣,不利于大氣污染物的稀釋、擴散和清除。在污染物排放量穩定不變的情況下,氣象擴散條件是影響空氣質量的直接原因。
2.3土壤環境
昭通市土壤環境大部分為高背景值土壤,其中汞元素高于全省,土壤中重金屬主要污染因子為銅、鋅、鎘、砷、錳、鉛等。土壤中重金屬主要污染因子為銅、鋅、鎘、砷、錳、鉛等,主要分布在鎮雄縣歷史遺留硫磺冶煉區、綏江縣煤矸石、昭陽區煤礦礦區、巧家縣茂租鉛鋅礦礦區、威信縣歷史遺留硫磺冶煉區、魯甸縣龍樹河流域、魯甸縣茨院鄉沿閘村廠礦區、彝良縣洛澤河流域等區域。
2.4森林生態系統
一方面,生態敏感脆弱。全市山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96%以上,山高坡陡、溝壑縱橫,海拔高差大、氣候差異明顯;25°以上的坡耕地有1064萬畝,占總土地面積53%,土層薄、植被少,水土流失嚴重;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尤其是昭通“三江兩河”流域的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直接關系到長江流域的生態安全。另一方面,森林資源總量不足、分布不均,植被恢復和演替過程非常緩慢。經濟發展與自然生態保護不平衡,自然生態植被質量低、生態功能脆弱,水土流失治理、地質災害防治、退耕還林等生態修復工程相對難度大。自然生態指標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等指標雖然逐年均有增加。但是由于過去人為過度砍伐、毀林開荒等原因導致森林資源分布不均,中幼林比重較大。森林覆蓋率、單位面積上的活立木蓄積分布不均。就局部地區區域森林覆蓋率、單位面積上的活立木蓄積已分布不均。
3昭通金沙江流域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對策及建議
3.1持續加強生態安全屏障制度建設
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法律制度,積極開展地方性立法工作,以生態文明思想為方向指引,牢固樹立“生態興則文明興”的立法理念[1]。建立健全的、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制度。逐步建立流域、森林、草坡、濕地和礦產資源開發生態補償機制。積極探索建立自然保護區、主要水源涵養區、生態脆弱保護區的生態補償機制,推動地區間建立橫向生態補償制度。積極探索節能、碳排放權、排污權和排放指標有償使用機制,建立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化機制。
3.2優化國土空間開局
根據昭通市區位條件或優勢,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發展,堅持規劃引領,優勢互補,科學規劃和布局人口產業集聚區、農業發展區、生態建設區。落實《云南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嚴格土地用途管制,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態空間山清水秀。構建可持續發展的城鎮發展國土支撐格局和生態安全格局[2]。
3.3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持續全力打好三大污染防治攻堅戰。①全力打好藍天保衛戰。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標本兼治,狠抓重點領域、重點環節、重點時段防治工作,加快城市建成區重污染企業改造或關閉退出,有序推進“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啟動工業轉型升級;②全力打好碧水保衛戰。按照關于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有序推進金沙江流域昭通段生態環境修復治理;③全力打好凈土保衛戰。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風險管控的原則,突出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確保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3]。
3.4森林生態植被措施
加強金沙江昭通段兩側自然保護區、濕地、生物多樣性、天然林、重點流域等保護監管,全面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對原始獨特天然林實行重點保護,不斷完善自然保護體系。加強草地、濕地保護和恢復,實施退化生態系統修復,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鞏固生態安全屏障。推進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在穩定耕地面積基礎上,把25°以上或水土流失嚴重和糧食產量低且不穩坡耕地退耕還林還草或發展經濟林果。
3.5有效防范生態環境風險
生態環境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有效防范生態環境風險,就是要始終保持高度警覺,防止各類生態環境風險積聚擴散,提高應對任何形式生態環境風險挑戰的能力。把生態環境風險納入常態化管理,系統構建全過程、多層級生態環境風險防范體系,加強監管,完善監管機制,增強監管能力。
3.6全面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水平
環境治理是系統工程,提高治理水平,充分運用當前現有的市場化手段,進一步完善資源環境價格機制,采取多種方式支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開展重大項目生態環境保護調查研究,提出解決涉及重大生態環境問題的對策措施。
4結語
綜上所述,生態安全屏障的構建總體來看就是為了保護、營造、恢復、改善和管理生態環境資源,限制或取消那些引起生態系統退化的各種干擾,充分發揮系統的自我恢復功能,實施生態環境修復保護工程和措施,達到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淑靜.金沙江流域典型生態脆弱縣土地生態安全評價研究:以云南東川區為例[D].昆明:云南財經大學,2019.
[2]周一波.金沙江昭通段兩側環境生態屏障保護恢復建設研究[J].中國科技縱橫,2019(5):1-2.
[3]張國先,葉光志,鄧永玲,等.長江上游(金沙江干熱河谷區)生態屏障建設與精準脫貧的融合研究[J].祖國,2019,281(21):188,197.
作者:李本旭 單位:昭通市環境科學研究所
- 上一篇:隱私權保護入憲現況及必要性
- 下一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與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