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建設現狀及完善策略
時間:2022-09-17 03:13:36
導語:城市文化建設現狀及完善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宏觀經濟社會發展,加之黨中央的頂層戰略部署,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作為現代化的重要標識,城市化勢在必行,并緣于人民需求的導引,進一步發展文化事業勢在必行。本文基于城市文化概述,分析了其在連云港的建設現狀,并著重就其相關完善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城市文化;連云港;建設現狀;完善策略
時至今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空前繁榮的背后,現代城市建設與特色城市文化之間的矛盾日臻顯現,人民在滿足于物質需求的同時,爆發出了更為強勁的精神層次需求,是未來城市建設的重要一環。目前來講,連云港城市文化建設已然取得了顯著成就,在特色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進,但同時受多重因素影響,其中仍舊存在不少問題,未來面臨的形勢依舊嚴峻。
一、城市文化概述
文化作為一個十分寬泛的概念,是天地萬物信息的產生融會滲透,伴隨著人類社會發展而發展。從哲學的維度上講,文化意指人類認知和改造主客觀世界活動的總和,其主體是人,涵括了實物、制度、行為、精神等方面內容,是城市內涵式建設的關鍵著力點,有助于增強其向心力、影響力,對城市繁榮有著非凡的價值意義。緣于城市之間的自然生態和人文歷史差異,每座城市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體系,并折射在城市設計、產業經濟、自然歷史、建筑景觀等物態上,其本身的文化屬性毋庸置疑,因而可總結為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等幾類。某種維度上講,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形象,是行走的經濟,更是意蘊著城市的精神和靈魂,為其能夠長久和諧發展的根本所在。[1]作為城市的內核和靈魂,相關建設對其軟實力提升至關重要,奠定了全面繁榮的基礎。
二、連云港城市文化建設現狀
正是基于文化建設之于城市發展的重要性,得到了政府乃至整個社會的高度關注。事實上,《關于推動全市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中,對“兩效統一”和“四管統一”的部署,正在打開連云港城市文化建設新局面,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客觀維度上講,受多重因素影響,當前階段的連云港城市文化建設尚存些許不足,未來還有著巨大的可為空間。具體而言,作為一個有著豐厚文化歷史底蘊的沿海開放城市,連云港城市文化建設的優勢毋庸置疑,本應走在文化創意與文化產業發展的前沿,但是由于其地處江蘇省經濟發展洼地,加之有限的市政府財力支持,相關運行體制創新表現力不足,導致文化產業發展滯后,部分早已規劃好的文化創意產業項目遲遲未能落地,嚴重制礙著其文化繁榮。同時,連云港正值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關鍵期,為了贏得這塊金子招牌,在市政府的有效引導下各界廣泛參與,做出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亦是暴露出了不少問題,表現為相關公共文化設施落后、制度保障體系缺失、宣傳載體形式過于單一等,無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除卻上述這些,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短缺,亦是連云港城市文化建設中面臨的重大課題。
三、連云港城市文化建設完善策略
城市文化建設對于連云港城市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應當予以足夠的重視與支持,其本身作為一項龐雜的系統化工程,強調各環節設計的最優化。作者基于上述認知與分析,結合實際情況,以問題為導向,針對性地提出了以下幾種連云港城市文化建設完善策略,以供參考和借鑒。(一)物質文化。城市現代化建設,物質文化發展是第一步,亦是關鍵一步,作為城市經濟水平的集中呈現,是孕育多樣態文化的重要根基。事實上,唯有人們的溫飽問題得到解決時,才會表現出更高的精神取向。連云港下轄在江蘇省,是我國最早的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有著東海水晶之都的美譽,花果山、東西連島、孔望山等資源加以悠久的文化歷史沉淀,成就了其優秀旅游城市的美名。同時,連云港市還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涌現出了一批英雄楷模,如王繼才、王仕花等,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揚的有力載體。托夫勒曾經說過,“哪有有文化,哪里早晚就會出現經濟繁榮,而哪里出現經濟繁榮,文化就向哪里轉移”。事實上,諸如北京、上海、杭州等均做出了成功示范。在具體的踐行過程中,要加速文化產業的布局,尊重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緊密切入城市現代化建設需求,適當下放文化保護、文化建設、文化管理等工作權利,以公共服務外包的形式,激活文化市場活性,大力培植第三產業發展,以驅動區域經濟新增長,同時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另外,文化產業發展作為一項龐雜的系統化工程,要協調好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之間的相互關系,積極推動土地、財稅等改革,依托系列優惠政策導向與支持,深入金融服務體系創新,增強創新創業環境,確保文化產業增長高于服務業增長服務。在此基礎上,以文化產業發展反哺非遺保護、基礎建設、文化創意等工作,產生與精神文化建設的協同效應。(二)精神文化。城市文化的內核是精神文化,是驅動城市全面發展的必要條件。在談及文化建設時大量運用了中華傳統文化的詞匯語言,并將之緊密關聯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建設,強調“要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社會主義光照下,唯有堅持“以人為本”,踐行群眾路線的基本方針原則,引導公眾在城市文化建設中的積極、廣泛參與,勢必能夠產生巨大影響力,提升其價值效益。[2]具體而言,市政府以城市文化建設為切入點,結合實際情況,深入工作調研,了解其中的薄弱點所在,集中力量重點突破,不斷完善公共文化設施配套,擴大文化惠民工程的覆蓋面,維護好民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并有機地將之納入到城市規劃體系當中,組織專員優化空間布局,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資源,凸顯城市地標、彰顯城市特色,努力營造生態宜居的外部環境,增強群眾的歸屬感。同時,還可以社區為單位,經常性地組織多樣化的群眾文化活動,并予以政策上的扶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之余,提升內部凝聚力,共建美好文明城市。除此之外,積極響應新時代社會主義精神感召,竭力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充分發揮各類媒體的力量,加強市民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等教育,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此為引領凝練城市精神,強化公民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意識,樹立良好城市形象,勢必能夠產生更大的吸引力,助力區域經濟發展。(三)制度文化。正所謂“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作為城市文化體系的有機構成部分,完善的制度文化有效規范了人們的行為,其本身既是保障人類的各種文化活動,又能形成更深層次的精神文化,對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至關重要。指出,“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新時期的連云港城市文化建設,必須要重視法律法治,認真貫徹落實“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方針,力爭打造良好的行為文化,努力創設良好的外部環境,為更高層級的文化追求鋪墊基礎。綜合來講,完善的城市法治文化應當包括立法文化、司法文化、法學教育、文化交流等內容,協調好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之間的相互關系,在秉持社會主義公平公正的基礎上,建立健全相關配套,切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連云港城市文化建設的進程中,勢必會衍生出一些新事物、新觀念、新行為,要始終保證在社會主義制度體系中發展,加強日常工作調研,結合實際情況,不斷發現新問題,補充和修改現行法律規范,切實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正當利益。同時,加大執法建設,樹立各政府部門的法治意識,充分發揮其行為示范作用,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尤其加強產權司法保護,激勵改革創新,并積極開通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通道,主動接受監督,及時處理投訴,樹立政府良好的形象。另外,加大普法宣傳,培養城市全體居民信仰法律的文化自覺,逐步將之養成一種精神崇尚、思維意識和行為習慣。[3](四)人才文化。知識經濟時代,人才的戰略要位愈加突出,是連云港城市文化建設的關鍵資本支持,更是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構成。對此,連云港要積極實施“人才興文”戰略,以城市文化建設需求為導向,堅持“引進來”,促進人才有效流動,最大限度地釋放其驅動力,使之迸發出應有的活力,最終實現文化繁榮。簡單來講,地區政府要充分發揮既已建立的文化產業體系,加大對外宣傳力度,重視引進人才政策設計,完善待遇結構體系,尤其是對于高層次人才,協同企業解決好他們的需求問題,包括配偶就業、住房養老、子女教育等,并面向更為廣闊的人才市場,增強自身影響力、凝聚力,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就業,使之無后顧之憂,全新全新投入到城市建設發展當中去。同時,高校作為人才培育主陣地,在連云港城市文化建設中的參與勢在必行。要大力支持教育事業發展,充分發揮高等教育資源優勢,圍繞產學研一體化建設,深化校企合作,以輸出更多高質量復合型人才,滿足城市文化建設需求。在此過程中,各類高校應當樹立高度的社會責任意識,主動對接上層戰略部署,精準定位城市文化建設需求,立足學生全面、健康發展,進一步細化育人目標,針對性地優化課程結構,有機地將城市文化植入其中,大力發展創新創業教育,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素養水平,使之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亦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他們的就業壓力,有著多重方面的價值意義。而對于企業來講,亦需精心謀劃人才戰略,加強內部培訓教育,增強自身核心競爭力,助力城市文化繁榮。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連云港城市文化建設是打開城市大繁榮的必要一環,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化工程,涵括著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人才文化等多方面內容,在欣喜既有成績的同時,亦需立足實際,以問題為導向,進一步完善其相關發展。作者希望學術界大家持續關注此類課題研究,從不同維度視角切入,提出更多有效城市文化建設策略。
參考文獻:
[1]劉帥.城市文化建設的哲學思考[J].大眾文藝,2020(9):261+39.
[2]孔蘇顏.以文化制度優勢助推城市建設路徑思考[J].廈門特區黨校學報,2020(2):57-60.
[3]劉曉春.我國城市文化的定位與特色研究——以連云港市為例[J].江蘇海洋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18(1):130-140.
作者:黃昌萍 劉勇 單位:1.連云港市第二人民醫院 2.江蘇海洋大學
- 上一篇:山體保護規劃及生態建設探究
- 下一篇:公共建筑節能改造城市建設政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