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數字化校園建設研討

時間:2022-03-29 04:02:45

導語:當代數字化校園建設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代數字化校園建設研討

建立以網絡化、信息化為基礎的數字化校園可以解決的問題

1.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基本信息技術技能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對廣大中小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信息社會的合格基礎教育畢業生,應具備通過多種有效途徑迅速地篩選和獲取信息、對信息進行甄別并創造性地加工和處理、利用所獲取的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等能力。在這里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學生掌握和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在若干年后將與聽、說、讀、寫、算等并列,作為基礎教育應培養的學生終身有用的基礎能力。面對發展提出的挑戰,我國政府決定:中小學大力發展信息技術教育,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把培養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北京市、西城區也提出了相應規范。我區信息技術教育發展的目標便是:通過提高教師和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建立完善的軟硬件管理體系,進而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融合,幫助教師和學生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教學和學習效果。2.帶來了教學方法的創新數字化校園的建立,結束了以書本、粉筆、黑板為主的傳統教學時代。網絡、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引入,給教師的教學方法帶來了更大的自由空間,改變了以前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變成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創造了開放教育和以學生自主主動學習為主的教學環境。問題式教學、啟發式教學、研討式教學、案例式教學、自學與解答式教學等新的教學方法被大量應用于課堂。多媒體電子白板的應用、學生信息資源的查詢、網絡遠程協同教學模式的探索等便充分體現了方法的創新。3.帶來了教學形式的創新數字化校園建設可以構造多種教學環境,如多媒體教室、網絡課堂、電子閱覽室等。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能夠創造和展示各種趨于現實的學習環境,把抽象的學習和現實生活融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校正在開展的“移動學習”研究便在試圖利用網絡改變在教室中學習的傳統教學形式,利用相關設備使學生能夠親近大自然、接觸社會,使學習過程逐步貫穿在學生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4.賦予教學更新的內容數字化校園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使得所傳授的內容不再局限于靜態的書本,數字化音像、多媒體計算機技術、交互網絡技術使得教學內容達到了聲、圖、文并茂的最佳效果。學生可以利用數字設備將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以文字、照片、錄音、錄像等形式隨時記錄下來并向家長、教師請教,寓教育與無形之中。5.解決校園數字閉路電視視頻點播、校園數字化視頻直播、網絡遠程教學、教育教學研討等一系列問題。

實施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具體方法

1.進行學校資源庫建設,為今后的應用做好準備我區自2003年起,面對即將開展的新的教育課程改革工作便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建設學校資源庫便是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1)分年級、分學科、分資源種類建設。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在資源庫建設的初期就做好做大做全的準備,為今后資源庫的不斷充實打下堅實的結構基礎。下面以一年級學科教學為例展示資源庫結構圖(如圖1所示)。(2)教師、學生、家長及教育主管部門、研究部門、社會共同參與組織實施。動員方方面面的人共同參與實施,有利于資源庫建設更加符合學生特點、符合新課程要求,更加貼近實際,更有利于資料的收集與整理。(3)分層次管理,責任到人。校長直接參與資源庫建設的規劃與實施,并監督各部門的工作情況,進行考核、評價。各學科主管領導負責本學科資源建設情況。年級組長負責本年級資源建設情況。各科任課教師負責所任教的年級與學科的資源建設。信息管理部門負責資源的定期收集、整理、上傳工作。行政及后勤部門在資源庫建設的過程中從各方面給予支持與鼓勵,并應建立一套完善的評價標準,還要及時進行階段性總結與表彰工作。如此大規模的資源庫建設在我區已經進行六年(見表1),較為完整地記錄了我區教育教學活動在實施新課程標準前后的變化,充分反映了教師、學生在新課程標準實施后的成長歷程。我們相信在進一步改造、完善后,資源庫將能夠在數字化校園建設和實施的過程中發揮其應有的巨大作用。2.設備設施準備,為數字化校園建立溝通的橋梁與紐帶(1)嚴格按照辦學標準備齊相關設備。例如:辦公用計算機、教師用計算機(筆記本)、學生機及計算機教室(信息化教學專用)、多媒體網絡教室(在原計算機教室的基礎上結合其他學科教學需要而創建的多用途教室,可以解決語音教室、電子繪畫、計算機輔助語文數學教學、電子圖書閱覽、教師集體網絡備課等多種問題)。(2)結合西城區辦學特色進行一些超標準的設備設施建設。例如:每所學校建立一間電子錄課室;校園網升級為千兆網絡;建立無線校園網絡,覆蓋校園內的每一個角落;提高電子白板等設備的配備比例,達到班班配備;給每個班級及專業教室的計算機配備多媒體網絡攝像頭等。我區目前正在進行校園無線網絡的建設,已收到一些初步成效,目前教師辦公區已實現無線網絡覆蓋。3.人員培訓準備,為數字化校園的應用做好技術與人才的準備(1)培養一批能夠熟練掌握現代化教育教學技術的教師,對設備能進行簡單的維修保養,能及時發現設備本身存在的問題或隱患,能在學校進行技術與應用推廣。(2)使全體教師進培訓后能夠掌握新設備的使用方法,熟練應用。(3)與信息技術教學結合,不斷培養學生應用校園網絡與設備的能力,達到樂學、肯鉆研的目的。

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方法

1.在資源庫組織建設的過程中目前存在資源質量不高的問題基于一家一戶的資源收集,沒有形成區域化網絡共享。基于以上問題可開展區一級的資源收集整理工作,安排專門部門進行資源的收集、整合、清理,逐步實現共享。2.設備老化問題我區絕大部分學校的校園網絡設備已經運行10年左右,亟須更新維護。可會同裝備、財務、規劃等部門統一協調,在3~5年內予以解決,并最終實現循環更新的常態機制。3.信息存儲空間嚴重不足很多學校目前采用PC機代替服務器的部分功能,設備穩定性差、硬盤空間較小、無法確保信息安全與訪問順暢,可在設備更新時一并解決。4.校園內部應用不及時我區目前有2/3學校的校園網網站建設停滯不前,五年左右沒有進行過大規模的更新改造,嚴重脫離實際情況等問題較為突出。解決辦法為建立長效機制,由教育主管部門如教委信息科、信息中心、教研中心、教育研修學院等共同參與指導、檢查、督促。當然解決的根本是為了方便廣大教師、學生、家長利用網絡了解學校,參與學習。五、結束語數字化校園的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各級各部門的通力配合,物質準備是必要并迫切的,但人員的培訓與選拔也是刻不容緩的。一旦建成,將從學校無紙化辦公、信息資源共享、網絡化教學、遠程教育教學等多方面提高辦學的水平與效率。在新的五年規劃結束之前,我校乃至西城區的整體數字化水平將會邁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本文作者:黃磊工作單位:北京市西城區阜成門外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