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思路研究

時間:2022-07-30 03:51:30

導語: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思路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思路研究

一、引言

目前,我國高校事業蒸蒸日上,蓬勃發展,為適應新形勢,各高校都在推進信息化建設,高校后勤工作開展信息化建設,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也能為高校的可持續發展提高后勤保障,但是也不能忽視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二、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的意義

近年來,高校一直在進行擴招工作,基礎設施建設越來越多,后勤工作的服務內容和范圍也越來越大,服務的方式也日趨現代化,因此,后勤工作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模式也應該適應新形勢的變化,保證教職員工和廣大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一)推進信息化建設,是信息化時代大勢所趨。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最早的石器時代到現在的物聯網和互聯網信息時代的二三百萬年間,人類從使用簡單的石器發展到現在的無人駕駛等高科技,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而傳統的高校后勤已不能滿足高校日常工作需求,因此高校后勤工作要順應時代的發展腳步,就必須搭上信息這列快車,才能使高校后勤工作在新常態下邁向新臺階[1]。(二)推進信息化建設,可提高工作效率。科技的發展使得辦公軟件不僅僅拘泥于在辦公室PC端的應用辦公室使用,移動終端的應用需求更為必要,這樣一來,無論在辦公室,還是在外出差,或是正在上班的路上,隨時隨地都可以工作,處理文件文檔,處理業務數據,查看數據,整理日清,受理服務信息,若出現問題可以及時改正,避免“事后諸葛亮”,而且這樣便能快速的響應傳統服務方式中無法及時處理的業務數據,使得信息溝通更高效、服務響應更及時、用戶體驗更良好。將碎片化的時間及以前不可利用的時間利用起來,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推進信息化建設,可提供更優質服務。高校的后勤工作,是做好高校綜合工作和綜合運營的基礎。由于服務面涉及很廣,因此信息量特別大,而且信息來源和信息類型種類繁多,傳統的處理方式已不能及時解決,建立后勤信息化服務體系,可有效掌握動態數據,使管理及時到位,從而提高后勤現代化服務管理水平。從而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四)著力于新技術的應用,實現智慧后勤和技術后勤。進入物聯網時代,高校后勤工作應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處理等新技術,改變傳統的工作方式,如資金的收入和發放工作、信息檔案的管理、餐飲管理等工作,人員需求量大,工作效率低,資源消耗高,通過新技術的運用,可降低人工成本、優化人員結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資源消耗、實現智慧后勤和技術后勤。

三、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在經歷幾十年的摸索和探究后,基本確定了改革的方向和目標,但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難度越來越大,存在一些問題。(一)高校對后勤信息化建設的忽視。高校后勤工作開展信息化建設從20世紀末期就已經開始了,從最早期制作簡單的后勤門戶后勤網站,用來進行信息、信息查詢等人事及財務方便管理工作,到后來的門禁管理系統,校園卡消費餐飲管理系統等,有了一定的成效。但總體來說,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還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高校后勤信息化利用率僅有20%左右,而且不同高校因其發展規模參差不齊,導致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發展不均衡,目前仍有很多高校的后勤工作處于傳統的工作模式,而后勤服務的信息化,本身就是數字化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且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實現數字化后勤是數字化校園的關鍵;另一方面,還有很多高校對后勤工作開展信息化建設的認識不夠,將大部分資金投入到教學軟硬件設施的配備上,而對于后勤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很少,導致后勤信息化建設沒有足夠的資金配備相應的硬件及軟件設備,發展滯后[2]。(二)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未規范化。高校和企事業單位的工作性質及工作流程有很大差別,而目前我國高校的后勤信息化管理體系大部分還是借鑒于企業的管理體制,各個部門各自為政,缺乏信息共享和交流,其信息化建設體系還停留在以滿足本單位或本部門工作需求的層面上,并未考慮到其他部門的信息需求,出現了信息孤島的現象,而信息時代最重要的理念就是信息共享,這樣一來,給各部門信息整合帶來很大阻力[3]。目前我國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一般有兩種模式:“先分后總”和“一部到位”,大部分都采用第一種模式,這種模式雖然一次性資金投入量不大,但是缺乏統籌安排,使得信息化工作的開展比較盲目,無章可循;第二種模式是在信息化建設之前做大量的調研和規劃工作,然后投入大量資金使信息化建設一步到位,這種方法由于資金投入量巨大,而短時期內成效不顯著,存在較高的風險,因此很少有高校采用[4]。無論采取哪種模式都沒有相應的技術規范標準,使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開展困難重重。(三)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缺乏人才。目前,我國各行各業都在進行信息化改革工作,信息化開發建設是一個新興行業,人才供小于求。而傳統的后勤工作對技術要求水平較低,因此工作人員多為后勤業務第一線的人員,雖具備較強的專業服務能力,但是信息化的意識不足,信息化的應用能力有所欠缺,這樣的人力資源狀況嚴重制約高校信息化建設的進程[5]。雖然大部分高校都選擇外包的方式進行信息化建設,但在操作使用過程中仍然需要采用結構化的思維分析,將傳統的業務流程變成信息系統可處理的流程,將所有業務做模型化分析,而現任的工作人員無法滿足工作需要,導致后勤信息化體系在資源利用上沒有達到實效,整體服務效能受限。

四、深化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的思路

從以上分析不難看出,我國高校后勤工作的信息化建設還面臨著資金不足、人才短缺等諸多問題。要完成信息化變革,在新常態下做好后勤工作,為高校師生提供優質服務,就應該實事求是,根據問題制定相應的解決對策,促進信息化建設的快速發展。(一)樹立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觀念。1.轉變對后勤信息化的傳統觀念。要構建智慧校園,首先要構建智慧后勤,智慧后勤是學校開展教育工作、科研工作以及服務工作的堅實保障,只有先做好后勤服務工作,才能使高校在開展各項工作時沒有后顧之憂,促進高校整體的發展[6]。2.提高對后勤信息化的認識。信息化建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這是后勤信息化建設受阻的很大原因,在推進后勤信息化建設時,應做好市場調研及效益評估和論述。信息化建設完成后可以降低后勤工作的運營成本,資金使用更透明化,是建設高效節約型校園的重要手段。(二)完善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制度。1.完善后勤人力資源制度。目前高校后勤人力資源的現狀是缺少專業的信息化工作人員,因此,可通過以下幾種方案壯大后勤信息化建設隊伍:首先,將原有工作人員中對后勤信息化改革有深刻認識的部分人員進行培訓,作為傳統業務和信息化建設的紐帶;第二,引進專業技術人員組建成小規模的專業IT團隊,為信息化建設提供專業的技術支持;第三,充分利用高校人才資源,在后勤信息化建設中,讓高校信息化專業人員作為技術指導,共同參與后勤信息化推進工作;最后通過第三方公司,根據后勤實際工作情況采購先進的信息化產品,充分利用產品帶來的規模效應,減少后勤信息化建設成本和研發成本。針對目前高校后勤工作人員學歷層次低,年齡偏大問題,應制定出相應的措施,完善后勤人力資源制度,采用內退、退職或轉崗分流的方式先將這部分人員的歸屬問題解決好,再通過公開招聘、競聘上崗等形式,聘用學習能力強,業務水平高,年紀輕的人才填補后勤人才短缺。這種用人制度,可以為后勤信息化建設工作打造一個高效團隊,為高校后勤管理和服務提供優秀的人員儲備,是高校后勤長遠飛發展的有力保障。2.開展信息標準化建設。“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構建信息化后勤,就要建立信息化的統一規范和行業標準。結合高校自身的實際情況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情況,逐步建立信息化規范標準,避免在信息化工作進程中出現信息孤島現象或接口不一致現象。在實際操作中做到數據設計符合信息標準及應用規范;技術文檔規范齊全;數據交換接口符合操作管理規范等[7]。(三)建設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隊伍。1.建立全員培訓制度。高校最大的優勢是師資力量雄厚,專業技術人員眾多,在推進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的工作中,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對后勤工作職工包括管理層進行業務培訓,培訓應考慮各崗位的工作特性,以信息化培訓作為培訓重點,培訓應納入考核系統,使后勤工作人員有深刻認識,確保各崗位人員明確各自的操作規范、技術要求及質量目標。2.樹立科學用人觀念。當下社會是一個自由化的世界,年輕人更是崇尚自由發展,如何能用對人,留住人是人力部門工作的重點,因此,高校在招聘到優秀的技術人才后,應關注其在工作生活中的需求,尊重個性發展,不但能用對人,還要養好人。3.造良好的工作環境高校在具備優秀的信息化建設人才后,還應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創造輕松愜意的工作氛圍,調動廣大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及創造性,為推進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添磚加瓦。

五、結束語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高校信息化的建設對高校的整體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實際工作中,信息化的推進已取得一定的成就,但還是存在不少問題,高校后勤部門應本著邊摸索邊實踐的精神,與其他部門通力合作,在高校領導高度重視和行業協會積極指導下,打好這場攻堅戰,早日實現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

【參考文獻】

[1]薄金航.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影響因素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4):262.

[2]孫濤.“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初探[J].新西部,2018(15):120-122.

[3]宋靜輝,吳克行.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以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8(6):57-59.

作者:錢彤 單位:西南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