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品牌建設論文

時間:2022-08-07 03:58:37

導語:城市文化品牌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文化品牌建設論文

一、相關文獻回顧

(一)城市文化品牌研究

對城市文化品牌進行研究的學者比較多,學界從各自不同研究視角、理論和方法來探究城市文化品牌問題,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在國外,最早提出城市品牌概念的是美國杜克大學商學院的凱文•萊恩•凱勒教授,他認為城市品牌是由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等方面綜合形成的復雜體系[1]。國內圍繞城市文化品牌也作了大量的研究,大致可分為二個方面:一是城市文化品牌的理論研究。以田根勝、曾望軍等為代表的學者對城市文化與城市經濟、城市文化與市場及資本的對接與轉化進行了研究。田根勝認為,通過文化資本的運營,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形成城市核心競爭力[2]。曾望軍認為,城市的歷史文化、社會活動、建筑風格、文化氛圍、文化產品等共同構成具有鮮明特性的城市文化品牌,代表著城市在國內外社會公眾心中的總體形象和評價,并提出用品牌效應來塑造城市形象,通過實施科學的戰略管理,實現文化與市場對接,完成文化向資本的轉化[3];二是城市文化品牌的實踐研究。許多學者從實踐方面對諸多城市進行了研究,并就相關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針對性地提出了思路和建議。如余霖對鼓浪嶼的品牌形象和品牌塑造過程進行分析研究,指出其存在著品牌塑造的高度和深度不夠,主觀決斷多于客觀科學定位等問題,嘗試重新規劃鼓浪嶼品牌塑造戰略和流程[4];張平分析了張家港的城市文化品牌特色,對其文化品牌塑造提出了合理化構想和建議①;謝朝清通過分析研究連云港的文化特征,明確提出了連云港城市文化品牌的發展戰略,并指出其最終目標就是打造城市文化品牌[5];曹錦揚分析了南通現階段城市文化的特點,為南通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提供了策略[6]。

(二)文化資源整合相關研究

文化資源整合就是對傳統文化進行發掘、選取和價值再造的過程,根據市場的需要加以集中優化,形成具有較高社會價值和市場價值的文化資本[7]。隨著城市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文化資源在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中的支點作用,認識到文化資源整合是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關鍵。許多學者對文化資源整合問題進行了研究,并就如何進行文化資源整合提供了方法和策略。主要研究路徑有:一是針對文化大省進行文化資源整合的研究。如陳野研究了浙江文化資源及現狀,明確了傳統文化資源是浙江文化資源的特色和優勢,指出在文化資源開發利用中還存在著粗放、盲目、低效、閑置、難成品牌等問題,并提出山水生態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名人文化、青瓷石雕文化、經典名作、宗教文化、農村傳統民居等傳統文化資源整合的八大構思[8];何炳武等學者對陜西省歷史文化資源進行了研究,指出存在著開發保護不夠、保存現狀堪憂、傳承力度不足及研究不足等問題,并提出了文化資源整合的有效路徑,即開發歷史文化旅游線路、利用與傳承古籍文獻、積極挖掘并申報非遺項目、宣傳和推廣特色文化等[9];二是針對城市進行文化資源整合的研究。如王克明對天津文化資源及現狀進行了研究,強調整合開發天津文化資源應遵循的原則,并從加快文化體制改革步伐、培養和挖掘文化消費需求、重視現代科技和創意、推動文化企業整合重組、發揮民間力量開發文化資源等五個方面對天津文化資源進行整合開發[10];王偉等研究了景德鎮陶瓷文化資源概況,提出景德鎮加強陶瓷文化資源的整合,可以從加大資源保護力度、維護品牌形象、加強產學研聯合,以及政府要加強規劃和引導等四個方面進行推進[11]。

(三)文化資源與城市文化品牌的關聯機制研究

塑造城市文化品牌的前提和基礎是整合文化資源,圍繞文化資源與城市文化品牌的關聯機制問題,許多學者展開了細致的研究,如:曹萌探討了遼寧文化資源整合與文化品牌建設戰略,提出了名人牌、名地牌、名產牌及藝術牌“三名一藝”的文化品牌建設戰略[12];王運濤研究了鄭汴一體化過程中的文化資源整合問題和鄭開兩市的文化品牌建設問題,提出要建立專門的研究機構,科學有效地界定用來打造品牌的文化資源,形成文化資源整合戰略和品牌建設思路,尋求有效的方法打造品牌,并做好品牌的保護、保值、增值和創新[13];關睿研究了武漢市城市文化資源及其整合現狀,對如何處理開發城市文化資源和建設城市文化品牌之間的關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14];湯建中則圍繞吳文化與城市文化品牌建設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認為京杭運河歷史悠久,世界聞名,穿越了蘇州、無錫、常州、宿州、齊寧等五個城市,于是提出了打造常州“運河五號”城市文化品牌[15]。綜上所述,圍繞文化資源與城市文化品牌的研究,通常都是通過梳理城市文化的演變邏輯,探討文化資源對塑造城市文化品牌的影響,以及在不同時期不同文化資源背景下城市文化品牌的特征,從而揭示文化資源與城市文化品牌的關聯性,旨在塑造具有城市鮮明特色、傳承歷史文化、被市民所認同的個性鮮明的城市文化品牌。整體而言,目前有關文化資源整合與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的研究,重點尚停留在歷史文化、自然環境、文化產業、旅游產業等層面,對文化資源、政府組織、公民素質等要素對城市文化品牌的影響認識尚不足,對城市文化品牌如何精準定位、政府如何主導、市場如何運作、市民如何參與等方面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二、基于文化資源整合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的分析框架

城市文化是城市特有的一種氣氛,也是城市的特征和靈魂,具體而言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個層面[16]。物質文化可分為城市景觀、文化產品及文化設施等三個類別,包括城市建筑、城市面貌、自然環境、人文景觀、道路交通、文化館藏、生產條件、經濟水平,及特色鮮明的各類文化產品等,物質文化是有形的,但也能反映出城市的價值觀念、歷史文化、城市精神、民俗風情等,是塑造城市外在形象的客觀載體;制度文化可分為文化法規、機制體制及戰略規劃等三個類別,包括各類正式組織和非正式組織制定的各類規章制度,約束著組織和個人的行為,是維持社會有序發展的重要制度支撐,特別是政府組織,其制定的制度、政策及規劃等,對所在城市的未來發展具有巨大的影響力,也深刻地影響著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精神文化可分為市民素質、民風民俗及城市精神等三個類別,反映出城市的精神面貌,體現在城市的公共秩序、公共衛生、公共服務等領域,特別是城市精神,凝聚著城市的思想精髓,是城市文化最核心的部分,引領著城市未來發展的方向。概括而言,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彼此相互關聯,物質文化是制度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物化體現,制度文化是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中介,精神文化是物質文化與制度文化的統領,三者相互作用,互為因果,共同構成完整的城市文化綜合體系。文化資源整合與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密切關聯,文化資源整合是城市文化品牌建設的前提和基礎,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則是文化資源整合的主要目的之一。通過文化資源的有效整合來打造出特色鮮明、公眾認同、符合城市個性和未來發展的城市文化品牌,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競爭力和美譽度。基于文化資源整合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分析框架如圖一所示(見下頁)。

三、基于文化資源整合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的地方實踐

文化資源是城市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共同構成的有機整體,要進行城市文化品牌建設,首先必須對城市文化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通過全面深入地研究和挖掘城市的歷史文化和現代文化,在整合歷史和現代文化資源的基礎上,打造出符合城市個性特色的、引領城市未來發展的、被受眾群體廣泛接受的城市文化品牌。在實踐過程中,許多城市通過整合該市的歷史和現代文化資源,大力推行凸顯城市文化品牌建設的有效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如表1所示。四、城市文化品牌塑造流程與推進策略

(一)城市文化品牌塑造流程

城市文化品牌塑造需要在整合文化資源的基礎上,通過城市定位、文化品牌塑造、城市文化行銷等三個方面構成一個相互支撐的完整系統①。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的具體流程見圖二。城市文化品牌塑造前提是在充分挖掘城市歷史文化資源的基礎上,對文化資源進行整合,把握城市定位。所謂城市定位,就是充分發揮城市獨特的歷史文化和現代文化資源的優勢,據此擬定城市未來發展中扮演的角色,簡單的說就是給城市找一個主題,主題就是作為城市文化特色、核心價值、優勢資源等集中反映的“魂”,再根據主題提煉出城市的核心價值。而城市核心價值,是指一個城市具有根本性的、不可替代性意義的價值,是一個城市差異性、城市精神的核心源泉。比如一提到成都,大家想到的就是“花重錦官城”的景象和閑情雅致的生活場面,一提到上海,則是作為國際大都市標志的繁華外灘和緊張工作節奏。城市精神作為文化資源長期積淀的產物,體現了歷史的厚重感,因而是深邃而抽象的。要讓城市精神為世人接受和廣為流傳,就需要發揮想象和創新,使抽象的意蘊具象化,這就離不開文化創意。所謂文化創意就是以文化為元素、融合多元文化、整理相關學科、利用不同載體而構建的再造與創新的文化現象。創意與文化的兩種力量結合使得傳統的歷史文化資源得以有效整合和提升,將可能變異消融的傳統文化轉化為現實文化。文化創意具有的點石成金的力量,是城市未來發展的核心推動力。譬如,西湖是杭州城市文化的經典代表,西湖上的斷橋因為許仙和白娘子的故事成為堅貞愛情的象征,在江南地區隨處可見的一座普通石橋通過文化力和創意力轉化為西湖文化精神的象征。文化創意使抽象的城市精神具象化,為塑造、傳播、宣傳城市精神提供了新的可能。在文化創意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定位具有鮮明城市文化特性的城市文化品牌,使之呈現文化創意的效果。城市文化品牌就其內涵而論,一定是具有唯一性和壟斷性的,因為唯一性就是特色,特色是城市文化品牌的生命力;就其感觀而言,一定是具有強烈可識別性的,是能夠在一定區域內獨樹一幟的②。進行城市文化品牌定位,首先要確定城市文化品牌的載體,該載體可以是自然或人文景觀,或是某個名人,或是代表一個城市特性的系列形象組合,也可以是某個產品。比如,以“白如玉、明如鏡、聲如罄、薄如紙”而聞名天下的瓷器就是千年瓷都景德鎮最有價值的名片和金字招牌,最生動、最直觀、最形象地深度體現“大器成景,厚德立鎮”的景德鎮精神和陶瓷文化資源特色。再如聞名遐邇的成都“嬌子”品牌靈感來源于大熊貓“嬌子”,珍稀而憨憨的大熊貓將成都人休閑文化、對生活的追求表現得淋漓盡致,很好地詮釋了天府之國成都的休閑文化。城市文化品牌確定后,需要通過一系列特色活動的文化行銷,鮮活地展現城市的文化特色和精神意蘊。比如由張藝謀、王潮歌和樊躍組成的“鐵三角”聯合打造《印象•西湖》、《印象•大紅袍》、《印象•麗江》、《印象•普陀》等系列《印象》作品,巧妙地利用文化創意宣傳城市文化品牌,取得了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其代表作《印象•劉三姐》創意團隊把廣西舉世聞名的兩個旅游文化資源———桂林山水和“劉三姐”的傳說進行巧妙的嫁接和有機的融合,利用國內最大規模的環境藝術燈光工程及獨特的煙霧效果工程,把廣西的音樂資源、自然風光、民俗風情完美地結合,讓陽朔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從一個新的角度升華了桂林山水。

(二)推進城市文化品牌建設的策略

城市文化品牌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離不開政府“有形之手”的強力推動,也需要遵循市場“無形之手”的規律調節,更需要作為建設主體的廣大市民的認同和參與。在城市文化品牌建設的過程中,政府、市場及市民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政府的職能在于定規立制、謀劃規劃、調節控制等,在城市文化品牌建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主導、統領作用;市場則通過對資源的優化配置對城市文化品牌進行市場營銷,推動城市文化品牌深入人心,得到社會各界廣泛認同,從而在受眾心目中形成明晰的城市文化品牌形象;市民是城市文化品牌建設的主力軍,也是重要推動者和受益者,市民參與的積極性,決定著城市文化品牌建設最終的效果。因此,只有政府、市場、市民三者協同合作,上下聯動,才能真正推進城市文化品牌建設,提升城市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1.政府主導

政府在城市文化品牌建設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具有關鍵性作用。可以說,要建設什么樣的城市文化品牌、怎么建設、預期效果如何,其關鍵點就在于政府如何作為。政府應當主動出擊,結合城市文化現狀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制定相關文化法規,建立相關機制體制,將城市文化品牌建設納入城市發展總體戰略規劃中,把城市文化品牌建設任務落實到具體部門,有效引導、推動、跟進城市文化品牌建設,打造出具有城市特色與個性的城市文化品牌。目前,許多地方政府越來越意識到城市文化品牌建設的重大意義,意識到城市應當有自己的城市精神,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實踐,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重慶把城市文化品牌構建、城市經濟模式設計、城市戰略定位、城市主題設計融合在一起,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區域經濟環境等城市特質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以“山水之城、激情之都”和“紅色重慶”作為城市文化的兩個基調,城市文化品牌圍繞這兩點進行規劃、進行創新組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①。而千年瓷都景德鎮充分利用陶瓷文化這個最為寶貴的文化資源,通過大力發展陶瓷文化創意產業,啟動老城核心保護和利用區、陶瓷文化科技產業園區、陶瓷文化創意新區等三大文化功能片區建設,大力宣揚“大器成景,厚德立鎮”的景德鎮精神等各種有效措施,形成了濃郁的陶瓷文化氛圍,“工匠八方來,器成天下走”的歷史盛況正再一次呈現。

2.市場營銷

“得品牌者得市場”,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實際上就是一個商業化運作的過程,也是與市場充分溝通、建立良好互動關系的過程。城市文化品牌一經確立,對其進行推廣,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進行市場營銷。市場是一個動態系統,市場運作的過程一定要以物質作為媒介。根據市場規律,充分運用市場這一無形的手,加強城市人文景觀和文化設施的建設,鼓勵文化產品的創新創意,以此推動城市文化品牌的物質化,增強受眾對城市文化品牌的直觀認知。對城市文化品牌進行市場營銷,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要進行整合營銷。根據城市文化品牌的傳播目的和受眾群體的特點,整合各類傳播媒介、公關資源與營銷渠道,圍繞城市文化品牌的核心價值,以強化對城市文化品牌的認知為目的,開展全方位、多角度的營銷活動;二要充分運用新媒體。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對城市文化品牌進行營銷不能僅停留在主流媒體和廣告宣傳方面,還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微博、微信、游戲等新型媒介;三是打造城市文化特色鮮明的政府網站。城市的政府網站是一個很好的對外窗口,把城市文化品牌相關的標識、口號、色彩、風格等元素融入其中,特別是建成英文版的政府網站,是進行城市國際營銷的最有效的渠道。如,杭州市政府官方網站很有特色,融入了西湖的典型景觀,以綠色為主背景色,還可直接鏈接到英文版網站;杭州宋城的王牌節目《宋城千古情》,將傳統舞蹈與現代科技相結合,演繹了岳飛、梁祝、白蛇傳等經典故事,每天進行多場演出,讓觀眾對杭州的歷史文化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其視頻及相關材料在網絡上也大作宣傳,實行網上訂票等,通過多渠道的市場運作,成為了杭州最具影響力的城市文化品牌之一。

3.市民參與

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既是城市文化的創造者、文化活動的參與者、文化成果的享有者[21],也是城市文化品牌建設與傳承的基礎力量。市民素質不僅是城市的靈魂,也彰顯著城市的魅力,更是城市的最具動感的名片。市民的城市歸宿感和榮譽感直接體現著城市文化品牌建設的效果,市民參與是推動城市文化品牌建設的根本力量。要有效引導、鼓勵市民積極參與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力:一是引導市民從公共意識、道德意識、環境意識、主人翁意識等方面提升自身的修養,把城市當成自己的家,形成良好的市民精神面貌;二是傳承優良的民風民俗,特別是對一些具有城市鮮明特色的民風民俗要進行物化,作為非物質遺產不斷完善并保存下來;三是利用各類媒體廣泛宣傳推廣城市文化品牌與城市精神,增進市民對城市文化品牌的了解,增強市民對城市精神的理解,引導并鼓勵市民積極主動地融入到具體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與城市精神踐行之中,加強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展現良好的市民形象和城市形象。

作者:熊花工作單位:景德鎮陶瓷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科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