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法治建設的道路探究
時間:2022-12-14 05:00:46
導語:區域法治建設的道路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凌紅雨工作單位:四川省自貢市委黨校
我國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取得重大成就,地方法治政府建設也收獲顯著成效,具體表現:1.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繼續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推動政府由“管制行政”向“服務行政”“、管理行政”、“效率行政”的轉變,實現管理與服務的有機結合;從根本上由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轉向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2.逐步透明行政權力運行。大力推進政務公開,打破政府部門“玻璃門”,提升“陽光政府”推進速度;加大政府信息公開力度,讓民眾更能知曉權利、了解政府運行、參與政府管理、監督政府行為。3.明顯改變重實體輕程序傾向。大量行政立法中的程序規定增多,實現從無到有;推行一系列行政程序制度,執法人員重實體輕程序傾向明顯改變。4.加強行政監督問責力度。對不當行使權力、濫用權力的行為,依法追究行政機關和有關人員的法律責任;對法律賦予的權力不作為、不盡職以及失職、瀆職行為,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的問責制得到加強。5.建立一系列調整和化解利益沖突的法律機制系統。充分發揮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行政調解的作用;建立了一系列包括法律防范機制、法律化解機制、法律控制機制、責任追究機制的法律機制系統。6.逐步建立起法治政府體系。地方的理論與實踐探索夯實了政府法治制度體系“基石”;以行政組織與人員法、行政行為與程序法、行政監督與救濟法為框架,規范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以及政府自身活動為主要內容的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制度體系初步形成。問題:面對社會矛盾糾紛處理“工作特別緊迫、責任特別重大、任務特別艱巨”的法治環境,地方法治政府建設前行的主要障礙:1.依法行政的理念仍待強化。有些政府工作人員沒有確立“權富于民”理念;有的領導干部把依法行政與改革發展對立起來;有的政府工作人員對群眾的正當利益訴求不重視,對損害群眾利益的違法行為熟視無睹,矛盾又不善于運用法律手段正確應對和化解。2.自我約束機制的實效性需待提高。有些地方政府和官員迫于法治政府自上而下的高“壓”,工作“敷衍了事”;有的地方干群矛盾較尖銳,讓基層群眾自下而上硬“推”上馬;有的地方借政府“創新社會管理”之名,恣意超越法治的邊界,自我約束機制缺乏實效性。3.行政自由裁量權尚待規范。有些行政部門隨意裁量;有的政府工作人員選擇性裁量;有的行政處罰采用“頂格處罰”的原則,甚至“報復性”裁量。4.行政監督仍待加強。有些地方和部門行政權力運行不透明;有的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制約失之于寬,有案不查、有錯不糾、有過不懲;有的在行政案件上設置障礙。5.行政問責更待完善。有些問責事由不清晰,有的事件沒有啟動問責機制;有的問責對象有錯位;有的問責主體有瑕疵;有的問責后果受質疑。
改革與創新、提高地方法治政府建設的科學化水平:1.確立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政府,是在黨依法執政領導下,以人民民主為根基,以法律為準繩,以權力制約為條件,以依法行政為核心的人民政府——地方法治政府建設的總體目標。2.凝聚共識。其一建設地方法治政府,規范行政程序和政府權力運行是手段,更好地服務社會和公眾是目的。其二我國法治建設必須從政府的法治化入手。其三我國的法律權威必須尊享尊重和敬畏,地方需維護好法制的統一。3.循序漸進。其一描繪好地方法治政府的認知圖景。以“民生、貴和、創新、包容”的法治理念推進地方法治政府建設。其二維護好法律體系的統一性和上位法的權威性。其三確立好地方法治政府創新的邊界。其四把握好地方法治政府建設創新的界限的四大原則。推進地方法治政府建設的行動方案:以“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改革精神,以貫徹實施《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和《關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為重點,按照法治政府的本質要求,推進行動方案:1.強化人大制度,樹立真正的法律權威。將規范行政權的法交由人大制定,消除部門“立法紅利”,并制定出更為良好的“人民需求”的法。2.監督和清理地方性法規、規范性文件,維護法制統一。地方性法律法規體系要以國家法律、法規為前提和基礎,地方政府要出臺對規范性文件的管理辦法,實行統一登記、編號、公布制度,并廢除了紅頭文件效力的“終身制”。3.探索相對集中復議權制度,凸顯政府的整合力。探索相對集中行政復議權的運行機制,推行由過去地方政府及其各部門分散辦理行政復議案件,改為地方政府集中受理、集中調查、集中決議,最終以各法定復議機關的名義分別作出復議決定的新模式。4.完善行政問責機制,體現政府的公共性。聚集智慧,構建一套從問責主體、問責客體、問責方式、問責程序、問責成本到問責反饋的問責體系,加大公眾參與力度,強化監督執行力。5.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加強政府的公信力。總結試點經驗,制定頒布省級的統一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采取控制源頭、建立規則、完善程序、制定基準和案例等五項措施,推廣行政裁量權的“綜合控制模式”。6.加強培訓,著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推行“學習型政府”,補齊地方法治政府建設的“短板”。新時期的中國舉起了依法治國和建設法治政府的大旗。直面民眾的舞臺上,擔當法治政府建設主體的勇于“自我革命”的地方政府,踐行法治政府建設的科學發展觀。期待不久的將來,絕大多數民眾能自豪地說:沒錯,這是我們的政府,負責任,守規矩。
- 上一篇:當前企業制度的構建與運用
- 下一篇:水利建設的經濟效益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