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建設新實踐與新問題

時間:2022-03-26 10:49:39

導語:社區建設新實踐與新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區建設新實踐與新問題

1社區建設的概念、內涵及意義

社區建設的概念起源于西方。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一些發達國家面對城市失業、貧困和社會秩序的惡化,提出用社區規劃、社區建設的思路去應對問題,社區建設的概念即出現于政府和社會工作的文獻中[1]。我國的社區建設是在90年代借鑒國外經驗,為促進社會保障和社會治理的發展提出的,1992年9月,民政部門從事基層政權建設和理論研究的同志,在杭州召開了首屆全國城市社區建設理論研討會,明確提出了“社區建設”的新概念,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創造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體系指明了方向[2]。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和城市化的快速發展,社區建設又引起新的熱潮。社區建設主要有社會性、群眾性、地域性、綜合性和計劃性5個特征[3]對于社區建設的內容,各地的提法不盡相同,奚從清說社區建設是一項全方位的社會系統工程,它要涉及到社區的方方面面[4]。李寶庫認為社區建設歸納起來主要有:社區服務、社區衛生、社區治安和社區文化4個層次[5]。無規矩不成方圓,對于社區建設的原則,張秀蘭認為社區建設是政府指導下的地方性群眾事業,因此社區建設應該遵循大眾參與、社區合作、因地制宜、協調發展和政府指導和干預等原則,才能保證社區建設的健康發展[6]。那社區建設的目標是什么?費孝通先生認為社區建設是為了建設一個守望相助、尊老愛幼、知理立德的現代文明社會[7]。劉為民認為“社區建設的終期目標是不斷增強以社區為微觀架構的社會自治理能力”[8]徐勇認為城市社區建設的目標是實現社區居民自治[9],奚從清認為社區建設是以社區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提高社區成員的生活質量,促進社區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并通過社區建設來促進整個國家經濟、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詹成付認為社區建設是為了實現居(村)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治安良好、環境優美、文明祥和[10]。總之,社區建設是社會建設的一個重要部分。明確社區建設的特點和內容,牢牢把握社區建設的原則,實現構建和諧社區的目標,對促進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推動我國政治、經濟體制改革和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都有著重要意義。

2我國縣域社區建設的新狀況

2.1改革開放以來。社區建設是指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依靠社會力量,利用社會資源,強化社區功能,完善社區服務,促進社區政治、經濟、文化、環境健康協調發展,不斷提高社區成員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過程,是順應城市化潮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20世紀90年代,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城市治理要求,我國興起了城市社區建設的熱潮。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的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社區建設成為備受矚目的重要工程。黨的“十七大”對社區建設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要求社區承擔更多的整合、教育、服務、管理和維護社會穩定的功能。“十二五”規劃綱要更是強調,要全面開展城市社區建設,積極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健全新型社區管理和服務體制,把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社區建設是中國社會建設的新起點,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效措施,也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利益的重要途徑。實踐證明,社區在推動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以及協調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但是社區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基于社區建設的重要地位和建設的曲折性、過程性,加強對模范社區的調查研究,探索模范社區的建設經驗,有利于為其他正在發展和完善中的社區提供借鑒,并對滿足人民群眾的利益、全面推進社區建設、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有著重要意義。2.2十八大以來。社區是社會的基本單元,社區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十八大指出在城鄉社區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中要推進基層民主建設、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把城鄉社區服務納入“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體系中并要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在部分省區市學習實踐活動座談會上強調,要抓好街道社區學習實踐活動,加強城市基層黨的建設。街道、社區在學習實踐活動中,要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創建活動,大力推進文明和諧社區建設。隨著城市化快速發展,按照中央領導指示和民政部部署,社區建設在全國蓬勃興起。鄒平縣由縣城到鄉鎮都在政策的指導下積極探索社區建設有效方法。黃西社區是省級文明社區,它以強化社區服務職能為宗旨,以以人為本的管理服務、豐富的社區活動為特色,在社區建設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探索出了一套構建和諧社區的有效經驗,成為鄒平縣各地進行社區建設的模范。因此筆者希望通過調查,梳理出黃西社區的建設經驗以及存在的難題,了解黃西社區的建設現狀,并為其他社區建設提供有效借鑒。

3現狀調研

鄒平縣黃山街道黃西社區位于縣城南部新城中心,北至濟青高速,南至鶴伴二路,西至廣場西路,東至黃東村,總面積約0.8km2,總人口3155人,黨員209名。社區共轄駐建單位8個、商戶100余家,其中金融機構5家,幼兒園1所,日間照料中心1處,是集商住為一體的綜合型現代化社區。社區自成立以來,在黃山街道黨工委的領導下,積極適應經濟新常態,以打造和諧黃西、文明黃西、活力黃西、宜居黃西、平安黃西為宗旨,進行社區建設。先后獲得“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省級零家庭暴力社區”、“省級文明社區”、“省級充分就業社區”、“山東省最美志愿服務社區”等榮譽稱號。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和觀察法,對黃西社區的社區建設現狀進行調查。首先,筆者先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通過文獻了解社區建設的內涵、原則和具體內容。并通過查閱文獻整理出了自己要調查內容的大體框架。準備充足后進入社區,圍繞如何提高社區服務和管理、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主題對社區工作站、物業公司、衛生室等人員進行訪談,了解社區建設的方式方法。訪談內容主要包括社區的管理機制、社區黨建、社區服務、社區文化建設、社區活動的舉辦、物業公司的服務范圍以及存在的困難等。并且采用觀察法,對社區環境、社區活動和居民的生活面貌等進行觀察,并融入到社區活動中,如乒乓球館,DIY手工坊等親身體驗社區建設成果。另外,黃西社區的政策、活動等會通過微信進行宣布宣傳,因此筆者還關注了黃西社區的微信公眾號,實時了解黃西社區的建設動態。

4黃西社區建設經驗與不足

4.1黃西社區建設的經驗與方法。以人為本,正行利民,打造服務型社區。黃西社區的建設重點和特色就是為人民服務。黃西社區以“承載重托,正行利民”為核心理念,以建設“五彩黃西,幸福家園”為目標,堅持“黨建引領、文化引導、文明奉獻、區域共建、立體服務”的工作思路,全面推進和不斷創新社會化服務管理工作,實現服務組織網格化、服務隊伍全面化、服務平臺立體化、服務模式智能化。通過服務增強社區居民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方便居民生活,營造和諧的社區氛圍。加強社區黨建工作,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黃西社區本著“以黨建促社建”的工作理念,不斷完善基層黨建服務模式,發揮黨員的帶頭作用,以黨建引領社區各項事業發展。為了加強黨建工作,社區積極組織黨支部開展好“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工作,通過民主議政日、學黨章黨規、集中學習、手抄黨章等,推動學習貫徹工作落實。另外,社區注重加強社區支部建設,除小區黨支部外,社區又充分挖掘并調動退休老黨員、轄區商戶黨員的作用,組建“夕陽紅”黨支部和轄區商戶黨支部。依托社區“夕陽紅”黨支部,定期開展組織生活會和座談會,聽取老黨員意見,發揮老黨員的余熱,讓老黨員積極參與到社區建設中來。并做好轄區商戶圈的摸底工作,調動商戶黨員的積極性,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深化載體建設,打造文化陣地。社區自成立以來,積極整合資源,打造文化陣地,使社區精神文明建設有場所,有渠道。①有場所。目前社區按“統一布局、綜合利用”的原則,劃分為“三廳、兩園、兩中心、一市、五站、七室、一講堂。”“三廳”:社區綜合服務大廳、黨建綜合展廳、多功能廳;“兩園”:婦女兒童家園(童韻樂園、DIY手工坊、錦繡藝術社、才藝培訓室等)、三之三雙語智能開發幼兒園;“兩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科技體驗室、未成年人心理咨詢室、電子閱覽室等)、老年活動中心;“一市”:愛心超市、社區捐助點;“五站”:社區衛生服務站、社區青年志愿服務站、黨員便民服務站、法律援助工作站、圓夢驛站;“七室”:警務監控室、物業辦公室、社區辦公室、村黨支部辦公室、計生服務室、勞動人事糾紛調解室、社區網格化管理辦公室;“一講堂”:道德講堂。②有渠道。在進一步完善硬件設施的基礎上,社區建立了多元化社區精神文明宣傳體系,在開通服務熱線、依靠社區宣傳欄的基礎上,建立QQ群和微信服務平臺,成立社區網站,不斷擴大宣傳力度,增加群眾知曉度,為社區活動和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打通傳播渠道。加強社區治安,打造平安社區。社區投資50萬元建成的社區監控室2013年已投入使用,社區內共安裝195個攝像頭,使社區實現360度全覆蓋。另外社區由20名熟悉當地社情民意的群眾組成了4支巡邏隊伍,每小時巡邏一次,多方面努力下,黃西社區實現了零重大安全責任事故。另外,物業公司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如果小區路燈、居民家中的水、電、氣等出現問題,可撥打物業電話,物業會及時解決居民遇到的問題。實行網格化管理,提高綜合治理效率。為更好地打造平安社區、和諧社區,推進社區綜合治理的規范建設,黃西社區已初步建成社區網格化體系。社區共設4個網格,由社區書記擔任總網格長、工作人員擔任分網格長,分網格長下設網格員,并實行“一長二員”(樓棟長-物業管理員-治安委員)進樓制。由網格長帶領網格員定期下戶,第一時間內了解居民訴求,解決居民難題。以提高社區綜合治理的效率。立足居民需求,開展多彩活動。社區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居民,劃分功能區,開展多彩活動,滿足學生、青年、中老年的不同需求。針對老年人,社區開展為老年人服務活動,包括每月健康養生課堂,老年人公益服務等,并引入社區衛生服務站,開展“健康伴你行”義診、關愛眼睛愛心義診,為老年人免費查體義診。另外社區還開展口腔保健、防傳銷知識宣講等活動,以提高老年人的認識能力。針對青少年,社區開設青少年公益課堂,包括國學課堂、周末課堂、暑期課堂等。并舉辦了寒假七天樂、“品國學韻清明助創城”等活動,幫助未成年人傳承傳統文化,體驗精彩生活。另外社區還依托才藝培訓室、錦繡藝術社、墨韻書畫展等充分挖掘青少年的興趣。針對社區居民需求繼續開展瑜伽課堂、美妝沙龍以及“心靈之約”家長學校微講座,組建社區舞蹈藝術隊、社區太極拳隊、社區乒乓球隊等文化活動隊伍。并且成立了家長培訓學校,以幫助社區家長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促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加強社區環境建設,打造宜居社區。2017年以來,黃西社區以全縣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做好美麗社區建設工作,積極做好道路硬化、綠化美化、垃圾小廣告清理、文化牌建設等工作,共建美麗社區,創造宜居環境。開設月嫂技能培訓班,促進婦女就業。為了提高社區婦女的就業能力,適應現代市場需求,提升社區婦女的就業空間,社區引入家政公司,開辦了社區月嫂技能培訓班,為婦女免費授課,以促進社區婦女就業。開展志愿服務,傳播文明風尚。社區非常重視志愿服務的開展。目前已招募志愿者40余名,志愿服務包括公益課堂、公益文藝表演、熱心捐贈、家庭鄰里關系調節等。開展的志愿活動主要有:端午節社區巾幗志愿者包粽子送老人活動,志愿者手工串珠送孤寡老人活動以及為廣西貧困山區兒童捐贈冬日衣物活動。并設有愛心捐贈箱,定期捐贈,將社區文明之風傳播下去。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有利于促進社區和諧,營造社區文明,增強居民愛心,打造暖心社區。4.2黃西社區建設的問題與不足。社區建設任務重,共建作用需加強。社區建設仍處于完善發展階段,社區建設任務重,并且在大力提倡權力下放、增加社區可實現功能的現代化社區建設過程中,“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是社區工作的真實寫照,但社區組織力量薄弱,社區建設中缺少共建單位的支持,社區中協調、溝通、整合、團結和動員力量不夠,影響社區建設工作的正常開展。工作思維需轉化,思想教育需加強。目前社區工作的重點是立足居民需求開展服務、舉辦活動,以提高居民對社區的認知度,凝聚更多居民參與到社區建設中來。但對居民的思想教育工作還不夠細致,今后應將以各種形式強化對居民的思想教育工作,以提高社區精神文明建設質量。居民缺乏社區概念,積極參與度不高。居民缺乏社區概念,參加社區建設的自覺性不高,許多居民對社區沒有形成廣泛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還沒有真正把自己從“單位人”或是“村民”轉變為“社區人”,對社區工作關注度不高,這便使得社區建設活動以及政策、通知下達不順暢,活動知曉人群少,居民參與度低,從而增加了社區工作的難度。

5結束語

社區建設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探討模范社區的建設經驗有利于促進社區和社會建設的全面深入發展。以上筆者通過對黃西社區建設經驗的調查與探索,發現其成功之處正是在于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滿足居民不同需求,打造服務型社區。

作者:張惠雯 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